APP下载

“双减”落实与中学数学高效率教学方法剖析

2023-08-13江明恩

今天 2023年11期
关键词:温习所学双减

江明恩

(遵义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贵州 遵义 563000)

1.教法剖析

1.1 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本

应试教育是以知识为本,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考试说明”等内容,主要研究“应当教什么知识”,“合理把握知识的难度”。在考核评价中,则关注“考到的知识点是否教了”,“学生的成绩是否达到了标准”。多年以来,中学数学教学一直以“双基”教学为核心,主要教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基础知识就是对概念的理解和命题的掌握,基本技能便是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数学中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推理是数学的命根子,运算是数学的童子功”,可见“双基”之重要。不难发现,“双基”的教学特点是它抓住了教学的根本,这无疑对通过应试选拔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但基础扎实、技能熟练也往往在教学中让我们走向了极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的教法便是教学生死记硬背,提升成绩的途径便是让学生接受强化训练,这无疑让我们的教学变成了机械的记忆和乏味的训练。

所以现在教育提倡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本,也就是要求教育教学不仅是重知识积累,技能提升,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适应未来生活和工作的需求,能够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因此,中学数学的教育教学慢慢将“双基”改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再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就是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慢慢的我们不仅重视了教学的结果,同时也开始专注起教学的过程,重心也逐渐转移到人的素养上来,真正是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在活动中去交流思考、在活动中去体验收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我们主要任务。

1.2 用开放灵活的教学模式来推动

1.2.1 随文明的进步,各国对公民素质的培养着重在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上,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为重要抓手。根据讨论,我们逐渐意识到数学核心素养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现代化建设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更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根本保障。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确立了核心素养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改变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1.2.2 受中高考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的教学活动容易忽视课堂现场看不见的或者测试中没有呈现的学习结果,而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应该彰显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的衡量标准,即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得、技能训练,还要关注师生教学的过程与活动,以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生命情感需求。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我们要始终围绕这一中心开展课堂教学,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认为,这将成为新课改的要求和未来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

由此,开放灵活的教学模式便是我们的追求,也就意味着课堂教学要把教与学结合起来,要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一同经历教学过程。更好的方式是“以学定教”,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合理做好教学设计,恰当选择教学方式,尽可能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让学生不讨厌数学课堂,喜欢数学课堂,享受在数学课堂中,变为“我想学,我要学”,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

因此,开放灵活的教学模式更需要教师有目标、有计划、有秩序、有效益的教学设计,有先进的教学教育理念引领,有科学的教学要素分析,有细致的教学流程安排,有清晰的教学逻辑结构,有深刻的教学反思检测,从而真正的实现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的落实。

1.2.3 吕教授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和教学研究,提出“三教”的教育理念,即:“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这一教学理念与史教授提出的“三会”不谋而合,即:“学会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学会用科学的思维分析世界、学会用科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两位教授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开放灵活的教学模式更是以“三教”、“三会”为宗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胆交流,认真思考,并在此教学活动中逐渐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教学活动始终贯穿着把培养学生质疑思辨的问题意识,贯穿着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创新意识。

当前,数学教学多是以解题准确和快速为目标,甚至偏向于机械的记忆而减少思维的活动,这是我们急需马上改变的,随着教育的改革,数学教育目标存在下列发展的趋势:由工具与实用导向扩充其文化与能力导向;由精英教育转向平民化;由知识性的熟练转向认知性的关注。数学教育目标的变革也使得数学抽象、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成为数学教育所重视的核心素养,而以数学核心素养为载体隐含的是未来社会对公民思考力的追求。

2.学法剖析

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学习多数是不自觉的,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只图完成任务而不在意质量,或者效率很低要花大量时间,还有学生甚至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因此学习变成了负担,负担产生烦恼,故而总有学生出现对学习不感兴趣,对学习厌恶甚至逃避学习的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生的睡眠是严重不足的,有些同学上午的课堂效率不高,甚至打瞌睡现象严重,因学习压力过大,产生焦虑情绪。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一个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先将一本书读厚,再把一本书读薄”。经过长期实践证明,此方法与落实“双减五项管理”密切相关。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流传几千年而不衰,对它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笔者认为应分为四个层次,且关键在‘时’和‘习’二字的解释。

2.1 第一层,‘时’就是‘及时’,‘习’就是‘复习’,学习并能及时复习,使所学知识能真正掌握,这难道不是一件愉悦的事吗?

例如数学的学习,并不需要狂练题山题海,只需将当日所学知识、方法和运算技巧等及时复习巩固,使所学能真正掌握即好,这便是“先将一本书读厚”。而我们的学生,往往是老师所教授的都没有掌握,在题山题海中再给自己增加压力。譬如教师当日所教10 个题,若能全部掌握便有10 个题的厚度,而学生只掌握了5 个,即便他们再做大量的题,收获也不宜超过10 个的厚度,因此学生很辛苦,而又浪费了时间。若能反过来,将老师当日所授知识,反复研究,把每个题的精神、价值、方法和思想习透,当日所获的厚度便能达到10 个,而复习所用的时间,也不会用很多。

2.2 第二层,‘时’就是‘时常’,‘习’就是‘温习’,学习并能在及时复习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时常温习之,使所学能熟练掌握,考试必然出成绩,这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前者所说及时复习,便能掌握所学。然而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我们的记忆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即使掌握的知识,长时间不温习又生疏了,一旦遇到考试学生就手忙脚乱,成绩不理想直至怀疑自己。因此我们建议以七天为周期,时常把已经掌握的知识拿来温习,温习不是简单的重复,是让知识在脑海中有一定温度,或者说将所学熟练掌握,随时可以考出好成绩。

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例如每天老师所授10 个题,学生及时复习,使这10 道题能真正掌握,一周5 天下来,厚度便达到50 个,一个月下来,厚度便达到200 个。“先将一本书读厚”这一件事其实已经不易,随着厚度的增加,学习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压力大到学生无法用时间消化的时候,他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我们还需要“再把一本书读薄”,即及时复习当日所学,将每个题的精神与价值、方法和技巧简要概括出来,对这10 道题中,对学生自己来说最关键的比如3 个题进行圈注。于是当日所学10 个题的厚度便只有3 个题的压力,一周下来,厚度为50,而压力只有15。利用周末的时间,再将这15 个题温习一遍,压力还会有所下降,厚度也再次得到巩固,于是下一周的学习便会觉得轻松。这便是“将一本书读厚,再把一本书读薄”的学法。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厚度总在增加,压力也越来越大,但厚度的增加是有限度的,当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厚度便会保持在相对稳定的位置;而压力到达一定顶峰时,随着‘时常温习’的坚持,学生能力的提升,压力只会越来越小。这正是我们常说的“万事开头难”,只要同学们挺过了‘开头’这个时期,后面的学习一定是轻松愉快的。

2.3 第三层,‘时’就是时机,‘习’就是实习。当我们“及时复习,时常温习”,使所学知识熟练掌握以后,如果我们就此停止不前,那就是应试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考试的机器。

此时教师应当抓住时机,培养领头羊、发挥带头人、命为课代表、联合小组长,引导他们“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用来实践,用来帮助身边还未掌握的同学,让他们也尽快掌握知识,成绩进步。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利用实践检验自己所学是否正确,另一方面帮助他人建构正确的知识体系。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同学服务,为老师服务,为自己创造机会,双双受益,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吗?

2.4 第四层,‘时’就是时候,‘习’就是习惯。当学生通过实践的检验,将不对的改正过来,将不好的赶紧去掉,将缺漏的不断完善,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知识、方法、思维体系,而且从认知到实践,联系理论与实际,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一个受人欢迎,令人尊重,堪称榜样的品德高尚之人,这难道不是一件真正喜悦的事吗?

因此“先将一本书读厚,再把一本书读薄”,从‘及时复习’到‘时常温习’,再到‘学以致用’,再到‘形成品格’,这正是读书人一生的最高追求,这正是学校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最佳方法之一。它不仅让学生解脱于“题山题海”,让每个同学都感受到学习确实简单易行;同时减轻学生承受不该在本年龄阶段不应承受的压力,不过大过早的给学生施加压力,让学生学习有动力甚至充满活力。这正是“双减五项管理”的落实。

3.操作剖析

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法、学法,还要具备一些基本的训练方法来辅助教学。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听,说,读,写”四个方法,可以让学生迅速掌握所学知识。

3.1 学会倾听(听)

听,是我们快速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快速提高学业水平,形成良好学风的一项基本方法。

首先教师要充分准备,认真备课,合理分配时间授课,尽可能保证学生都能认真听课,都喜欢听课,感受到听课是一种难得获取知识的途径,甚至认为听课是一种享受。

其次是教师要教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听课方法,具体如下:

(1)兼听理论与实践,知道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还可以了解课本知识的呈现形式和教师传授知识的形式等,兼听可以从感性,理性的不同思维中去体悟学习的快乐。

(2)每周(或两周)在小组内推荐一个学生上台讲一堂课,小组内的同学听课评课,上台的同学在授课中暴露的许多问题,也许是其他同学平时学习中常出现的问题,通过这种听课反思,如镜子一样对照自己,可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同学们在授课中展现出来的优秀教法,优秀教学设计,可以激励其他同学甚至教师向他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讲一个题给自己听,可以将自己讲的内容录制成视频,然后自己播放来听,听自己的录像视频,用自己的眼光审视自己,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足,快速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确立自己的学习方法。

3.2 学会交流(说)

交流学习是我们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重要能力,包括语言交流、文字交流等,如何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呢?笔者提供以下建议:

(1)在小组授课评课环节中,同学们相互交流,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学会评课是进一步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精髓的重要方式,同时是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2)在每周的小组研讨活动中,就其中某一经典或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让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对教材、资料书、课程标准、学情的理解,然后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重难点,以及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概括能力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每周(或两周)让学生命制一张周考试题,题目不用太多,考试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有统一的模板。从平时同学们的作业错误率高的题目中选择,也可以从重点内容的变式题中选择。在固定的时间让学生完成测试,然后命题者收集批改后,通过成绩反映的数据,说一说试题的优劣,并从试题分析中反思自己和同学们的学习,与教师一起探讨教学之法。

3.3 学会阅读(读)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当下的升学考试中呈现出学生的一大短板便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差也为很多同学留下了很多的遗憾。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尤其注意阅读能力的培养。

(1)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认真研读课本,甚至有时间的情况下,可以和学生一起研读课程标准。我们认为:“只有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教师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学生才能扎实的学到知识”。有的教师专业基础好,认为所教内容简单而忽略课本,直奔资料书甚至中、高考真题,是舍本求末;有的同学认为课本内容简单,一心只追求考试的成绩,终日埋头于资料书中,甚至找一些竞赛题狂做,最好导致自己基础题总是做错,一直得不到真正的高分从而打击自己的学习信心,减弱自己的学习兴趣,是得不偿失。

(2)同学们不仅要立足课本,还要在业余时间阅读一些相关的课外读物,以丰富自己的见闻,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眼界。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不断提升自己的,让自己有更大的成就。

3.4 学会表达(写)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精讲精练,学生要精学精练。如何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是我们当下的追求!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研和写作能力,要学会写教学反思,听课反思,评课反思,试题分析心得等。学生也是一样,也要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尤其是数学的文字语言、图像语言、符号语言的表达。

(1)建议每个同学要准备一个错题本,将平时学习中看错、做错、易错的题目收集起来,并注明易错点,不断温习便能减少错误。

(2)把优秀的书写和漂亮的书写拿出来展示,制作成文化墙,供同学们学习模仿,有一篇工整漂亮的书写,便有一个逻辑清晰的思路。

(3)坚持把学习中重要的收获,特别的感悟,突发的灵感记录下来,待一段时间后再回头翻一翻,这些便是我们学习中不可多得的财富。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提高中学数学高效率教学方法,笔者通过教法剖析、学法剖析、操作剖析三个维度来论述,其中不乏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广大教师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

猜你喜欢

温习所学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非所学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不温习烦恼是人生的智慧
温故知新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