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2023-08-13高义红

今天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探究数学

高义红

(临夏州和政县陈家集学校 甘肃 临夏 731200)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成为当前时代的一大特点,各领域都在积极探究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改革创新。教育方面也开始以学生为中心探究教学的创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因为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在多年灌输式、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传统、被动、缺少互动等问题,没有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实践发展,也不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所以教师必须要围绕教学现状,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质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在教育教学中,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明确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其原则就是重视学生的需要,以学生为主,重视学生的发展,一切的教学设计和方法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以人为本”发展理念最为本质就是坚持一切发展都是为了学生,学生的发展大于一切,还学生应该有的主体地位[1]。

为此在探究过程中,就必须要重视两种关系:首先是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学生与知识之间,人是主体。这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认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从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方面考虑。不能让知识成为控制者,人作为知识的主体和创造者,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敢于批判、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另外需要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以往的教学认知里,教师作为主体,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在长期教学过程中,限制学生思维发展。那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下,就必须要转变二者之间的关系,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构建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相互信任、相互了解,学生和教师都是知识的构建者,在教学中共同探索,把握好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平等性原则,实现共同发展。这里需要对教师的地位做进一步强调:教育的多重身份和定位:学习的主导者和发起者;善于引导学生,构建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信任中建立起互信关系,为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和驾驭者,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开展课堂活动,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围绕本文研究“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话题,对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做了一个了解和分析,进一步总结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发现还有几个方面需要改进和优化,才能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2.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缺乏有效互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虽然引入了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技术、微课、合作学习法等一些方法,但是在这些方法运用中仍然受传统教学影响,课堂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了课堂互动。再加上数学本身的严谨性和抽象性,课堂互动频率低,互动刻板。所以教师要加强课堂互动,通过积极互动,可以有效感受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性,感知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利于教师了解课堂教学情况,为后续教学活动的优化提供依据,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2.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缺乏灵活性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也开始探究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了新方法而设计教学,反而导致课堂失去灵活性。比如教师课堂教学中,对于新的教学方法运用目标过于强烈,过多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或者方法的实施,而不是学生的参与性和需求,导致课堂氛围出现松散、尴尬的情况。课堂缺乏灵活性,整个课堂教学又变为枯燥、严谨、任务。

2.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忽视学生思维发展

结合上述课堂教学缺乏有效互动、缺乏灵活性的问题,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意识,盲目被动地学习知识,无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自主探究等方面的发展,违背了新课程标准要求。比如更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解题效率,不是去传授解题方法和思路,而是指导学生去记忆解题“套路”,这样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都是源于别人的方法和思维,而不是自己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知识体系。又或者是在一味追求答案的情况下,限制学生思维发展。

3.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3.1 课前自主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初次“见面”,这个初次见面直接关系着后续双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如果对新的数学知识产生好奇、兴趣、探究欲望,就有利于后续对该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运用。为此就应该重视课前自主预习,能够通过有效的预习,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改变以往课前学生自由预习的现状,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还没有掌握相关方法,自我控制能力弱,无法完成自由预习。所以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前自主预习的重要性,能够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了解和熟悉,产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

本文对于课前自主预习,提出了课前预习单的设计。教师应该要参与到课前预习中,并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指导,为其指明课前预习的方向。所以本文从自主、教师参与指导两个方面提出了课前预习单设计。教师根据数学知识设计课前预习单,将预习单下发给学生,学生按照课前预习单进行预习。比如在学习“时分秒”单元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预习单:调动学生记忆,从认识钟表到认识时间进入新知识认识“时分秒”,(1)回家和父母一起对钟表、对时间进行认知和熟悉,并记录下:几点吃饭?几点睡觉?几点起床?(2)一起感受时间“时分秒”,一秒有多长,能够做什么事?一分钟有多长,可以做什么事?一个小时有多长,可以做什么事情?(3)任选几件事记录下花费时间。(比如我去倒垃圾从出门到进门总共用了5 分钟30 秒,我洗漱总共用了20 分钟46 秒)。设计类似预习单,让学生的预习有方向,既能帮助其实现知识前后联系,也能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去接触和认知数学知识,产生好奇和兴趣。

3.2 以师生互动导入教学活动

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来自师生间的有效配合、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认为对于课堂导入,不论是采用何种方法,如提问、多媒体技术、情景教学都应该以互动为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在有效的互动中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更加积极主动进入本次课堂知识学习,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接受。这里互动最为关键,如何在有效的师生互动中导入课堂,需要重视几个问题:一方面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给予学生尊重、认可、鼓励;二是互动内容不能过于强调数学知识本身,而是围绕数学知识从学生兴趣、需求、学生熟悉的内容出发,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三是要重视方式方法,提问是互动的最佳手段,但并不是课堂导入的唯一方法。

所以本文认为基于师生互动的课堂导入,应该从数学知识出发,围绕一个话题,从这个话题出发提问互动,让学生的注意力都能集中到教师创设的话题中,围绕该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导入新知识。比如上述列举的“时分秒”知识点,在课前导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个几十秒的视频:某运动员短跑冲刺终点,记录时间。教师引出话题:短跑中所花费时间,然后通过问题引发互动,如:刚刚第一名冲刺终点用了多少时间,比第二名快了几秒,让同学们讨论一下这几秒可以干什么事情。认识到不同时间在不同情况下的重要性。通过视频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更好进入本次新知识的学习。在互动中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唤醒记忆,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好构建知识体系。

3.3 基于思维能力的课堂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激发思维,促进成长,从而实现发展学生的效果,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于本文的探究主题,要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必须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需要进一步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意识、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新课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完成教学目标以外,还需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基于思维能力来加强课堂探究。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一些探究性问题的提出,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去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参与到讨论和探究过程中,训练其思维能力[4]。

本文对于如何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如何开展课堂探讨,主要以任务为驱动,通过具体的任务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任务探究过程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本文认为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探究任务,应该关注任务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在任务过程中,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知识时,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任务:在教师给出数据中整理出有效的数据,绘制表格和条形统计图(两人一组)。教师给出大量的数据,比如三十个人运动喜好、一周运动时间、运动习惯等各方面数据,让两人一组自行选择数据进行整理,绘制表格和条形统计图,然后进行分析,这样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学生可以统计三十个人的运动喜好、运动时间、运动习惯等,并进行分析,统计的内容不同,最终结果也就不同。该过程中,如果学生选择了运动喜好作为本次数据重点,那么就需要考查其是否可以准确地在诸多数据中找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如何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如何对信息进行统计和描述。在此任务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4 基于生活实际的课堂延伸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学习不能脱离于生活,小学数学在教学中也需要重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实现课堂延伸,拓展学生思维和眼界,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消化和运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应该落实到“发展”。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能够运用于实际中,抓住数学知识的生活化教学,从符合学生认知的熟悉场景出发,提高他们综合素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实现课堂延伸,将生活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实际。将数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实际发展,将学生从知识单相吸收着转变为课堂主体,提高学生运用能力,培养数学素养。比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时候,在探究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系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将生活中一些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加强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围绕实际生活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比如讲台上的粉笔盒,大家量一量,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其表面积、体积如何计算。比如班级制作一个意见箱,并且纸箱外面要贴上好看的包装纸,计算设计多大的意见箱合适,需要多少包装纸。教师要给予学生机会,让学生主动去联系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延伸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4.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4.1 转变教学观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下,重点是要明确学生学习的动机,如何学习,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如何引导学生。从这几点出发,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就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强调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个体差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小学阶段学生在思想性格方面都还没有发育完全,虽然存在一定共性,但是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经验、生长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其性格、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性。为此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的时候,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程度,保证知识学习的实践转化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关注学习目标更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兼顾学生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体验和收获。在感知体验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策略,获取有用资源,实现学生在数学课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所以本文对于教学观念的转变,重点强调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不是单一对于知识的获取。此外要构建激励与支持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从而实现数学内容的知识建构。

4.2 丰富内容,创新方法,拓展学生思维

丰富教学内容,延伸课堂教学的深度,从学生的自主性挖掘潜能,实现知识能力的提升。首先从教学内容上面,一方面教师要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充分挖掘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是本文强调的重点,对于小学数学,要结合学生现状和生活经验。在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要重视对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在学习推进中不断补充和完善这一知识结构。

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权,在创新教学方法的时候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围绕学生的内在需求和个性特点,针对性设计教学而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中,提升课堂灵活性和生动性,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量身定做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有更多的体验。为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明确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目标对应什么样的方法。

结束语

以学生发展文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本文提出了几点意见以供参考,因篇幅有限,本文最后强调要优化教学评价,提高激励效果,评价以促进和改善学习为目标,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所以学生的评价除了成绩之外,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给与有效反馈与指导。能够合理地评价学生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但不能盲目追求多元评价,牢记评价的目:改进和改善学生学习,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实际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探究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