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探索与实践

2023-08-11李杨施勇勤杨隽

出版与印刷 2023年3期
关键词:党性原则

李杨 施勇勤 杨隽

摘要:通过探索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发展与实践,实现出版高质量发展。文章结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出版观相关论断,立足当前媒介技术和传播环境的新特点,从党性原则、党性与人民性统一原则、社会效益首位原则、积极引导原则和专业性原则五个方面探讨了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指出在出版工作中,党性原则、党性与人民性统一原则是首先必须坚守的原则,同时应坚持社会效益首位原则,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积极引导,尊重出版工作规律,重视相关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以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为指导,应对出版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党性原则;党性与人民性统一原则;社会效益首位原则;积极引导原则;专业性原则

DOI:10.19619/j.issn.1007-1938.2023.00.036

作者单位:1)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2)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

新闻出版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主要构成之一,出版工作肩负着主流文化价值观的社会传播和代际传承、知识服务与传播等任务,其发展目标与方向明确,在实践过程中,应以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为指导。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技术和应用市场的成熟,新的智能化媒介生态环境在为出版业带来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发展和完善。智能媒体是一种“贴合用户需求的综合性媒体”[1],它缓解了出版信息供需错配等问题,满足了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了用户的话语权和自主选择权。然而,从传播及出版主体的角度而言,智能媒体使得出版者对信息内容的主导和把关能力下降,实现相关宣传、议程设置的难度增大,既有的专业化分工和产业结构需及时调整。包括出版单位在内的出版主体在积极应对这些变化和挑战的同时,还须坚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出版方向,努力践行马克思主义出版观。

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是与时俱进的,对于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内涵与原则的认识和研究需结合出版实践不断深化和完善。因此,有必要梳理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已有观点,结合新时期的新特点,探索新情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以服务于出版研究与实践活动。

一、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内涵与原则

出版活动侧重于“常态性的文化思想传播”[2]32,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深入传播具有重要作用[3]5。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于出版活动的立场、观点及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出版的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2]32 也是“马克思主义者在出版传播活动中形成的看法认识”[4],指导着出版实践和相关理论研究工作,并伴随着实践和实际情况不断发展和演进。对于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定义与内涵,相关文献和研究中的观点与表述较为一致,而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出版观的相关原则,不同学者探讨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王炎龙[2]26 认为,党性原则和人民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发展和演进过程中应坚守的原则,而随着出版环境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郑保卫[5] 从“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要成为思想舆论中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四个方面探讨了编辑出版工作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杨保军[6] 认为“党性原则观念、人民中心观念、新闻规律观念和正确舆论观念”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观念。陈力丹[7]20 认为“遵循新闻从业基本准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立论的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思想和观点,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基于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本文认为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包含党性原则、党性与人民性统一原则、社会效益首位原则、积极引导原则和专业性原则五个方面。

二、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发展与实践

对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认识随着出版研究与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在新时期,新的出版技术和环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发展。本文将结合新时期出版工作的环境和特征,以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出版观的相关论断,探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发展与实践。

1. 新时期出版工作的党性原则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出版物是一个政党重要的“政治阵地”,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对出版物坚持党性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历来十分重视出版工作的党性原则。早期党刊《共产党》对共产主义思想进行了宣传,“是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宣传马列主义、进行党的知识教育的舆论阵地”。[8]9 毛泽东对党报出版工作明确提出了坚持党性原则的要求。[9] 邓小平认为“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10]。江泽民指出各类媒体应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11] 胡锦涛基于党性原则,阐述了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如何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等问题。[12]13習近平认为,包括思想宣传和新闻出版在内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因此,出版活动应坚持党性原则,反映党的政治立场和主张,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

一切媒体都是意识形态机构,[14] 都为意识形态主体服务。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传播主体的边界开始消解,传统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已然转变。首先,自媒体的普及使得任何用户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发布者,端口的内容输出被推广平台抓取并基于用户特征和算法模型推送给其他用户,这一过程省略了传统编辑工作的把关和审核流程,传播内容的政治倾向难以迅速被判断。其次,虽然智能推送在不断地进行算法优化,但目前仍然存在信息内容和观点趋同的现象,形成的信息回音壁较难突破并容易造成极化的舆论和态度。最后,基于社交化的传播内容,从技术和政策层面较难实现内容发布的事前精准审核。在信息社会,个体接触到的信息是其意识形态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15] 而新时期的新变化为编辑出版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对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党性原则的践行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并使得在出版工作中坚持党性原则变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情境下,除了借助政策和技术方面的手段保障出版物内容的党性原则外,还需要借助传统出版机构的公信力和传播力,顺应新媒体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下沉到新兴传播模式、媒体和公众中,保障党性原则的有效践行,并服务于相关的出版活动。

2. 新时期出版工作的党性与人民性统一原则

马克思曾在《摩塞尔记者的辩护》一文中指出人民的信任对于报刊至关重要。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报刊应是为群众服务的报刊,不能脱离群众。中国共产党继承了这一传统,在出版实践中充分尊重和践行了这一原则。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谈到办报是为党和群众服务,需要让党和群众参与。邓小平提出以人民利益为各项事业的核心,出版工作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8]12。江泽民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强调“出版工作要始终坚持从全局出发,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2]30。胡锦涛提出了“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针,为相关出版工作指明了方向。习近平认为应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并提出新闻出版工作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服务人民是党对新闻出版工作的根本要求”[16]。因此,在新闻出版实践活动中,坚持党性原则的同时还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重视人民群众的需求。

在当前的出版生态环境下,网络世界形成了多元、自由且易极化的群体,传播主体单位通过对用户行为、兴趣爱好及位置等信息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实现了内容的个性化推送和服务,理论上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然而,基于用户兴趣的智能算法推送,使得大众传播媒介的娱乐功能放大,用户时常沉浸于自己与算法构建的“信息茧房”中,媒体及出版单位的相关活动难以实现本该具有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因此,需要基于马克思主义出版观辩证地看待这种基于用户需求的技术服务。马克思主义“人民性”要求出版工作提供优质内容和知识服务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新时期,出版的智能化转型实践应充分考虑如何结合智能技术和出版工作的使命,将公众需要且优质的产品和内容传递到有需求的群体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13] 在新时期,出版组织及各项工作应坚定人民性原则,思考如何有效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和传播方式更好地服务于党和人民,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3. 新时期出版工作的社会效益首位原则

出版物是凝结作者、编辑和各环节工作人员劳动的精神产品,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因出版社定位、读者和用户需求的变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在文化产业中较为普遍和突出。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两个效益”原则,并明确指出:“任何进步的、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不能不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不能不考虑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17] 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人也都指出经济效益要自觉服从于社会效益,努力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18] 2015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努力实现出版工作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对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继承与发展。

在新的出版环境下,用户的需求是经济效益产生的源泉。通过对客户端用户生产的行为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出版经营主体对用户进行个性化内容投放和商品推送,产生长尾效应,实现经济效益。然而,当市场过分迎合用户需求、追逐流量而设置智能化算法以达到利润最大化时,公众所接触到的信息内容逐渐同质化,加之由于缺乏传统专业编辑、校对人员的把关,信息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有误信息、低俗内容甚至谣言的传播变得普遍,以致出版工作所应具备的社会价值较难发挥作用。

因此,在新时期,数字化、智能化的媒体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出版主体和产业参与组织需要重视这些变化并根据变化的情况调整出版流程和业务。[19] 出版是以内容为首要产品的行业,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出版单位首先应重视高品质信息内容的生产和多元化推送,并寻求多渠道、多方面合作以保障社会效益;其次,需要重视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如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提高推送信息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在保障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高效转化;最后,相关部门应从政策法规和技术监管方面为信息内容质量、价值取向及用户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4. 新时期出版工作的积极引导原则

新闻出版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而“意识形态在本质上是集团性话语,具有价值导向、行动导向和群众导向的性质”[20]11。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提出报刊“应把引导舆论作为自己的目标”[21],列宁认为应通过新闻出版活动向“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20]15。在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政治家办报”的重要思想;邓小平认为新闻媒体应是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中心”;江泽民阐述了新闻出版工作的“喉舌”作用和舆论引导作用;胡锦涛强调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并对信息化时代相关工作的特点进行了论述;[12]132016 年2 月19 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谈到媒体在舆论引导中应把握好话语主动权,并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12]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在数字化、智能化媒体时代,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为积极引导原则提出了新要求。

从内容方面而言,内容生产的媒体和渠道增加,各类型媒介生产的信息数据总量急剧上升,人工已无法对海量信息进行有效核查,而当前智能算法对出版内容所包含的价值观进行准确判断的能力还需提升。若其中一个环节出问题,则相关的引導功能便可能无法实现。同时,公众具有自由选择信息的权利,不一定会优先选择相关优质的出版物或信息,而相关推送大多是基于用户已有的信息搜索行为和态度倾向,优质信息内容的需求与供给之间有可能形成一道鸿沟。因此,提高相关技术和算法的有效性对引导社会舆论和主流文化价值观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对新闻出版的内容进行把关。

从形式方面而言,数字化和智能化出版产品的类型丰富,而社交化是大部分产品的基础设计思路之一。社交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喜好或需求同其他用户相连接,并将整体网络碎片化为一个个真实存在的高黏性社群。社交功能的设置赋予了用户话语表达的权利,这种权利让用户、组织和群体有能力对网络进行议程设置,对于意识形态的引导和稳定而言,这是契机,也是挑战,为意识形态的塑造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机会。[22] 同时,在社群里,人与人之间存在较强的社会连接,信任关系较为容易形成,彼此之间的说服效果较好。然而,在网络节点也即用户的不断勾连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户和组织开始有了直接的联系和交流。这种沟通和交流丰富了公众的生活,但过于开放的态度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隐患。[23]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引导,对出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5. 新时期出版工作的专业性原则

出版工作是一项生产实践活动,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和规律。马克思认为报刊要完成使命必须首先承认自己的内在规律,[24] 列宁认为应尊重刊载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25]。胡锦涛在2009 年世界媒体峰会的致辞中提出了“遵循新闻从业基本准则”,谈到尊重新闻传播的专业性和规律的要求。[7]20 习近平认为新闻出版相关工作应坚守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运作规律,并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人才的培养和教育。[26] 随着智能媒体技术的发展,出版与数字出版的产品形式、营销模式和专业分工不断丰富,信息传播的参与者增多,出版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发掘出版工作的规律和专业性并有效践行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新闻的专业性在于其客观性,而出版的专业性却难以一言蔽之。[27] 随着出版媒介技术和产业形态的丰富,如今对出版的认识已与以往对出版的定义有所区别,相关实践和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因此应适时对出版的规律和专业性进行提炼和概括。当然,专业性原则不等同于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马克思主义出版观要求我们在坚持党性原则、党性与人民性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再来探讨和探索我国出版工作的特有模式和规律。

三、结语

随着新型媒介技术和出版生态的发展,“出版的生产逻辑从以过去为中心转向以现在和未来为中心”[28],为产业及相关概念内涵的重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契机。同时,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信息环境,对我国出版工作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俱进的出版观,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被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在新时期,出版主体及相关单位应基于对出版规律的认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指导出版实践。本文从坚持党性原则、党性与人民性统一原则、社会效益首位原则、积极引导原则和专业性原则五个方面探讨了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并分析了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党性原则、党性与人民性统一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需要坚守的原则。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读者和用户的参与模式有所改变,产业结构和专业分工也需适时调整,但在调整的同时,出版工作的主体单位、相关组织和从业人员应坚守党性原则、党性与人民性统一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出版主体需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创造经济效益,并在这两者中找到平衡和新的发展路径。如何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并积极引导国内外舆论是出版工作需要思考的问题;而尊重出版工作的规律,重视相关理论研究工作和人才培养,了解新时期新的技术和用户特征,也应是关注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段鹏.智能媒体语境下的未来影像:概念、现状与 前景[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 40(10): 1-6.

[2]王炎龙.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演进发展研究[J].编辑 之友,2021(6):26-33.

[3]周蔚华.出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中的独特作用[J].出版发行研究,2021(5):5-14.

[4]衣彩天.高校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教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29(7):130-132.

[5]郑保卫.论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与编辑出版工作[J].中国编辑,2015(2):11-14.

[6]杨保军.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观念及其 基本关系[J].新闻大学,2017(4):18-25,40,146.

[7]陈力丹.“遵循新闻从业基本准则”——马克思主义 新闻观立论的基础[J].新闻大学,2010(1):20-28.

[8]韩丽雯,张养志.中国共产党百年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的历史演进[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29(7): 8-16.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 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

[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

[11]郑保卫.经典文献,历史镜鉴——重温30年前三篇新 闻工作重要讲话[J].青年记者,2019(34):36-42.

[12]郑保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 论贡献[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25(2):5-19,126.

[13]雒树刚.牢牢把握“两个巩固”根本任务扎實推进宣 传思想文化工作[N].人民日报,2013-09-09(7).

[14]刘建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经典性与实践性[J].国际新闻界,2006(1):5-10.

[15]马德勇,王丽娜.中国网民意识形态立场及其形成[J], 社会,2015(5):142-167.

[16]張素梅.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做好编辑出版 工作[J].求知,2015(11):41-42.

[1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5.

[18]将社会效益作为文艺创作的自觉追求[N].光明日报,2014-10-17(2).

[19]王炎龙,邱子昊.人工智能时代出版产业链重构研 究[J].编辑之友,2019(5):27-31.

[20]张养志.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创立及列宁的继承和发展[J].科技与出版,2021(7):6-18.

[21]陈力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1.

[22]赵丽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研究[J].马克 思主义研究,2017(10):78-85.

[23]杨文华.网络文化的意识形态渗透及其应对[J].理论与改革,2010(6):111-113.

[24]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7.

[25]中共中央编译局.列宁全集:第二版,第5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61-262.

[26]童兵.新中国70年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历程和未 来走势[J].新闻大学,2019(10):1-16,123.

[27]李杨.数智时代出版专业主义的核心内涵建构[J].编辑之友,2022,311(7):83-89.

[28]夏德元,刘博.智能媒体时代编辑角色重构与编辑素 养新内涵[J].中国编辑,2020(10):65-69.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arxist Views of Publishingin the New Period

LI Yang1)SHI Yongqin1)YANG Jun2)

Abstract: The present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the Marxist views of publishing in thenew period to realiz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Combining the relevant assertions ofthe Marxist views of journalism and publishing, based on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media technologyand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arxist views of publishing in the new period from fiveaspects: the party principle, the unity of Party spirit and people's spirit, the principle of social benefit first, theprinciple of promoting positive vibes and the principle of professionalism of publishing. It points out that inpublishing activities, the party principle and the unity of Party spirit and people's spirit are the principles that shouldbe adhered to, while the principle of social benefit first needs to be held, the active guidance should be providedfrom both contents and forms, the laws of publishing work need to be respected, and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research and talent training should also be emphasize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publishingindustry should be dealt with under the guide of the Marxist views of publishing.

Keywords: Marxist views of publishing; party principle; unity of Party spirit and people's spirit; principle of socialbenefit first; principle of promoting positive vibes; principle of professionalism of publishing

Author Affiliation: 1)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and Art Design,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Technology; 2) Academy of History and Documentation of Socialism,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党性原则
浅谈民生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以党报评论引领导向服务大局
列宁报刊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微
唱响主旋律 党性最鲜明
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正面报道工作
新闻舆论工作为什么要把好政治方向
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党的出版物的党性原则及其现实意义
思政课教师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意义
政协新闻宣传要把握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