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研究型编辑成长机制探析

2023-08-11李加凯

出版与印刷 2023年3期
关键词:学者型编校研究型

李加凯

摘要:通过探析研究型编辑的成长机制,为新时代编辑成才提供建设性意见。文章将学者型编辑、专家型编辑和工匠型编辑界定为编辑成长的最终目标和结果,提出基于编辑成长过程的研究型编辑的概念。指出研究型编辑要熟悉编辑业务,具有较高的编校水平;熟悉学术规范,具有较好的钻研精神;熟悉前沿动态,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研究型编辑可从五个方面着手开展研究:选准研究方向、了解研究动态、确定具体选题、广泛收集资料和积极撰文投稿。并从编辑自身规划、出版单位的培养和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三个方面,针对研究型编辑成长提出具体实施机制。

关键词:编辑成长;研究型编辑;学者型编辑;专家型编辑;工匠型编辑;学术研究;成长机制;人才培养

DOI:10.19619/j.issn.1007-1938.2023.00.039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出版社

近些年,进入出版行业的人员学历层次较高,大多数是硕士研究生,有些甚至是博士研究生。也就是说,新近入职的编辑,基本上都接受过较为严格的学术研究训练,都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在熟悉了出版流程、掌握了编校技能、提高了业务水平之后,编辑利用业余时间做些研究工作是可行的,也是有助于编校工作的。

当代出版界的“大国工匠”周振甫先生曾说:“我国古代最大的编辑工作,都是极为被人看重的,是用当时的第一流学者和专家来做的。当时的编辑是同学术研究、学术著作结合的,有关的学术著作成为编辑工作的一部分。编辑工作同研究和学术著作不是截然分开的。”[1] 著名出版家聂震宁先生在谈及专业精品书时也强调编辑的学术水平,他指出:“出色的专业精品书,往往融汇了编辑的学术含量。”[2]200 湖北省编辑学会会长周百义先生认为:“如果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做到专与博结合。如有可能,还要进行必要的学术研究。”[3] 编辑通过做一个个研究项目,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以便能更顺暢地与作者对话、沟通,更好地开展编校工作,为出版事业做贡献。

一、学界对编辑成长类型的界定

在一般的技术领域,一名新手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可以成长为熟练工;再经过艰苦的磨炼,可以发展为技术工;继续刻苦钻研,可以成为技师、高级技师甚至特级技师。同理,在出版领域,一名新编辑可以不断成长为成熟编辑、资深编辑,还可以努力发展为学者型编辑、专家型编辑、工匠型编辑等。出版界对编辑成长的期望很高,希望编辑最终能成为学者、专家、工匠等。

目前,学界对编辑成长的类型有多种提法,并作出了相关的界定,有的还举出了典型人物。提得最多的是“学者型编辑”,如史岩[4] 从科研能力、理论素养、实践经验等方面描述了学者型编辑的业务水平:“在内容为王道的时代,‘学者型编辑是经受过严格的学术科研训练,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同时不断思考总结编辑实践经验使之体系化的内容生产组织者,是新时代编辑职业的发展方向。”卢娟[5] 从编校学术论著、接触学术人物、出版学术书刊等方面介绍了学者型编辑的工作内容:“学者型编辑就是从事学术著作或论文的编辑工作的人,他们有一定的学术水平,乐于学习、与时俱进,常年与学术和学者为伴,为学术类图书或期刊的质量保驾护航。”马丹丹等[6] 从编辑工作与学术研究完美融合的角度定义了学者型编辑,提出:“学者型编辑并不等同于学者加编辑的简单累加。它是学术研究和编辑学耦合而产生的一种高素质、高境界、有学识、有修养、有魄力的优秀人才。”关于学者型编辑,公认的典型人物有中华书局的周振甫[7]、傅璇琮[8] 等。

“专家型编辑”也是学界提得较多的说法。如殷亚平[9] 认为:“扎实的业务功底是成为专家型编辑的前提”,“较强的学术专业能力是成为专家型编辑的关键”,“项目管理能力是成为专家型编辑的时代要求”。何亮[10] 提出,专家型编辑的素养包括:“有专业慧眼”“有高度的选题敏感性”“具备与专家平等对话的水平”“既能编书又能著书”。还有一种提法是“工匠型编辑”,如王宝珍[11] 从精神境界层面梳理了工匠型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热爱编辑职业的高尚情怀”“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追求极致的完美精神”“终身学习的高尚境界”。以上提法不无道理,表明出版工作对编辑的专业能力要求很高,同时整个社会对编辑的精神情怀也很重视,两方面的素养缺一不可。上述三种类型,为编辑成长指明了方向,也是大多数编辑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

二、关于“研究型编辑”的界定

无论是学者型编辑、专家型编辑,还是工匠型编辑,都是对编辑成长最终目标和最终结果的定位。笔者在学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编辑成长的实际情况,提出“研究型编辑”的概念,旨在强调编辑工作、学习、研究的奋斗经历和成长过程,而不是只注重最终结果。因为能成为学者、专家、工匠的毕竟是编辑队伍中的极少数佼佼者,他们一定是从十分出色的研究型编辑转化而来。与其关注最终结果,不如脚踏实地、切切实实做些研究,不断充实、提升自己。

目前,同样强调成长过程的关于编辑类型的提法还有“学习型编辑”和“研究型策划编辑”。如赵馨[12] 强调了编辑不断学习思考的重要性,提出建设学习型编辑有五项要求,分别是专注与自我超越、打破传统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和目标、进行团队协作学习、具有宏观视野与系统思维,这五项内容缺一不可,共同为打造学习型编辑凝聚力量。 冯宁宁[13] 从网络技术、知识综合、思维创新等方面提出了编辑的策划能力和研究素养,认为大数据时代研究型策划编辑的选题信息能力建设策略包括:“以技术为导向,增强策划编辑网络化获取能力”;“以知识为导向,提升策划编辑综合化读研能力”;“以创新为导向,逐步形成多元化思维能力”;“以整合为导向,形成碎片化拼图能力”。这两种提法,第一种侧重学习思考,没涉及研究;第二种主要突出策划能力,兼顾了研究素养。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编辑才是“研究型编辑”呢?

1. 熟悉编辑业务,具有较高的编校水平

这是成为研究型编辑的前提。如果编辑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那就谈不上做研究了。编辑业务包括市场调研、策划选题、约稿组稿、论证选题、编校书稿、设计版式、宣传图书等,每项业务都需多次实操,才会渐渐入门。只有对出版流程非常熟悉,担任责任编辑的图书内容精良、编校严谨、印制精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并且受到读者欢迎,这时,方可称得上一名成熟的编辑。

2. 熟悉学术规范,具有较好的钻研精神

欲做研究,就要知道做研究的“行规”?学术规范。做研究最忌讳学术腐败、学术造假、论文抄袭,拿别人的劳动成果当自己的东西。当然,合理使用是允许的,大段抄袭是不可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对此有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或者名称、作品名称,并且不得影响该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14] 还要熟悉引证标注规则和立论逻辑规则等。光懂规则还不够,还要有钻研的精神,遇到问题决不轻易放过,非解决不可,不达目的不罢休。没有精神的支撑,研究是难以进行下去的。

3. 熟悉前沿动态,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做研究要“甘坐冷板凳”,但不能“闭门造车”。了解、关注某一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才不至于重复别人的劳动,才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研究能力不是天生的,都是勤学苦练出来的。多读高水平的学术文章、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学习、模仿这些文章的思路、著作的框架、论证的方法等,渐渐就可以摸得门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编辑除了做学科专业研究,对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经典国际出版工程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的申报和立项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策划出的选题能入选上述项目,这样的编辑也可以说是一名好的“研究型编辑”。这里的研究是对出版政策的深入理解、对出版趋势的精准研判,但这种情况不是本文要讨论的。

三、研究型编辑如何开展研究

要想做一名研究型编辑,关键要靠自己努力。在干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用心做点研究,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么,编辑如何在工作之余开展研究呢?可从以下五个方面依次进行。

1. 选准研究方向

方向不准就只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很难做出成果。选择研究方向,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①继续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或作更深入的挖掘,或作更广泛的拓展,或以新的视角做探究。这一选择有个便利,即研究生阶段收集的相关资料还可以继续为我所用。②结合编校工作实际重新确定研究方向,如编辑的书刊选题涉及的主要领域。这一选择也有个便利,就是编辑的文稿本身也可能代表了研究前沿,能给自己的研究提供线索,甚至提供可直接引用的资料。③以编辑出版工作本身为研究方向,如编辑出版实践、编辑出版史等都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这一选择的好处是实践出真知,且有利于技术职称的提升,如在出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环节,有的省份明确要求发表出版专业或相关专业的论文。[15]④以编校文稿时发现的问题为研究方向,如某一有争议的事件、人物、观点等。这一选择的好处是研究的问题现成,直接寻找解决方案就行,针对性强,通常比较好驾驭。

2. 了解研究动态

了解最新研究动态的途径很多,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在知网、万方、读秀等数据库以某个或某几个关键词、主题进行检索,下载并阅览相关的期刊论文、博硕士学位论文和学术性报纸文章。还有一个途径,即参加学术研讨会。编辑在参加学术研讨会开拓作者,进行约稿、组稿的同时,还可通过阅读会议论文集,听取与会专家的报告,同与会专家交流,从而了解到最新的研究动态。此外,从每年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等的立项和结项的通告中也能获得一些研究动态方面的信息,另外正在编校的文稿也有可能为自己做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3. 确定具体选题

从了解到的研究动态中,如果发现别人尚未涉猎的选题,则可以做填补空白的研究;如果别人已有研究,但自己有新视角或新材料,对别人的观点有所补充或有所质疑,也可以重新展开研究;如果别人都是做个案研究,则可以做理论层面的综合研究,或总结或综述;如果别人研究得非常透彻或非常有新意,则可以为其研究成果撰写评介方面的文章,撰写这类文章还是编辑进行学术训练非常有效的常见手段。另外,在编校工作中,有时编辑还可以为书稿补写叙论或提要,这也是一种学术研究。正如聂震宁先生所说:“编辑出版古籍和国外引进专著,在书前撰写专业性的前言叙论,介绍书籍产生的历史背景,指出书籍内容的价值所在,往往最见编辑的学术功夫。”[2]203

4. 广泛收集资料

相关资料掌握得越全面,提出的观点才会越客观、准确。收集资料可从多个方面展开。①向该研究领域的作者请教,请其开列参考书目,甚至向其借阅一些相关书籍。②利用节假日去图书馆查找资料。有些重要资料的阅览室可能在节假日不对读者开放,则要利用年休假去查找,或请图书馆工作人员传输相关电子文献。③充分利用网上众多的数据库查找资料,一些古籍文献,还需要再根据数据库标明的出处,在对应的纸质文献中进行核查。④购买一些必备的工具书和该领域的重要参考文献。

5. 积极撰文投稿

在充分占有资料、全面研读资料的基础上,为项目研究设计好框架,然后从一个个小的论题入手,积极撰文,仔细推敲、打磨,做到言之有物,并向有关期刊、报纸投稿。杂志社或报社对所投稿件的处理意见,或采用或修改后采用或退稿,都是对所做研究的一种评判。稿件被采用,能对研究工作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稿件被退回,也不要气馁,应反思该选题是否有意义,研究方法是否得当,观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框架是否合理,稿件是否符合所投刊物的征稿要求,等等。这对于编辑来说,其实是一个学术训练的过程。业余尝试写稿并投稿,还有利于编辑在做本職工作时进行换位思考,编校书稿时,看作者是如此行文,思考如果换作自己来写该如何行文,这样有助于发现书稿中的问题并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四、研究型編辑的成长机制

事物的发展,内因是关键,外因也能起到推动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研究型编辑的成长既需要自身的长远规划,也离不开出版单位的培养和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

1. 编辑要做好研究的长远规划

编辑的本职工作是策划选题、编审校文稿,工作比较繁忙,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去了解相关研究动态,收集相关研究资料,撰写学术文章。由于编辑做研究的时间比较零碎,这就决定了编辑完成学术研究成果的周期一般较长,短期内很难推出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因此,编辑需要做好长远规划,不能急于求成。

2. 出版单位要注重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目前,出版单位规定编辑要完成的编校和出书(报刊)的任务量都较大,编辑通常都是超负荷工作,很难抽出时间开展学术研究。长此以往,编辑的学术研究能力将被弱化,这样既不利于编辑成长,也不利于出版单位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传世佳作。因此,出版单位在制订编辑的年度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编辑的成长,给编辑留一些业余时间,鼓励他们去做些学术研究。同时,让编辑多参与学术活动,拓宽研究视野,加强与相关领域学者的学术交流,进一步增强研究能力。

3. 出版管理部门应为编辑开展科研提供政策支持

近年来,出版管理部门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如限制书号数量,加强选题论证,严抓图书(报刊)质量,出台社会效益考核办法等,大大减少了新出出版物的数量,有利于提高图书(报刊)出版的质量。在培养研究型编辑方面,出版管理部门如能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省社科规划办公室等类似的机构协调,将部分研究项目适当向出版行业的编辑倾斜,从政策管理层面对编辑的研究工作给予支持,为研究型编辑的成长提供长效机制。

做学术研究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要有“板凳宁坐十年冷”的恒心和毅力。由一名普通编辑成长为研究型编辑既需要自身的不懈努力,也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出版人才质量决定了出版业未来发展的质量,出版高质量发展,既需要学者型编辑、专家型编辑、工匠型编辑等业内拔尖人才,也需要更多的普通编辑成为研究型编辑。

参考文献

[1]周振甫 . 编辑 · 学者 · 专家[J]. 出版工作,1984(10):38-45.聂震宁. 出版力:精品出版50讲[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9.

[2]聂震宁.出版力:精品出版50讲[M].合肥:安徽教育出 版社,2019.

[3]周百义.编辑在精品打造过程中的价值与作用[J].出版参考,2019(2):5-9.

[4]史岩.论编辑人才发展趋势——学者型编辑[N].山 西经济日报,2021-04-19(4).

[5]卢娟.新时代如何成为学者型编辑[J].中国出版,2021(6): 46-48.

[6]马丹丹,王瑞霞.期刊发展需要学者型编辑[J].编辑学 报,2019(增刊2):206-207.

[7]郝振省.关于名编辑、学者型编辑的评价标准与成长 路径[J].出版发行研究,2020(8):1.

[8]胡可先.谈谈《江海学刊》的学者型编辑[J].江海学刊,2019(3): 35-37.

[9]殷亚平.浅谈学术出版社“专家型编辑”培养策略—— 以上海三联书店为例[J].出版与印刷,2018(3):55-59.

[10]何亮.浅析专家型编辑的素质与成长[J].出版参考,2020(6): 69-70.

[11]王宝珍.工匠型编辑应具备的素质[J].传媒论坛,2018(10): 74.

[12]赵馨.努力成为学习型编辑,不断提高编辑水平[J].知识文库,2020(12):161-162.

[13]冯宁宁.大数据时代研究型策划编辑的选题信息能力 建设策略[J].产业科技创新,2019(8):117-118.

[14]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EB/OL].[2023-01-29].http://www.gov.cn/guoqing/2021-10/29/content5647633.htm.

[15]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出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 标准条件》的通知[EB/OL].[2023-02-02].http://ah.wen-ming.cn/cbzc/202205/P020220524597798117776.pdf.

Study on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Research-Oriented Editorsin the New Era

LI Jiakai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research-oriented editors, the paper provides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the growth of editors in the new era. The paper defines the scholar-editors, experteditors,and craftsman-editors as the ultimate goals and outcomes of editor growth, and puts forward the definitionof research-oriented editors based on the growing processes of the editors.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researchoriented

editors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the editing business, have the high editing and proofreading levels, befamiliar with the academic norms and have the good research spirits, and be familiar with the frontier trends andhave the strong research abilities. The research-oriented editors can carry out their research from five aspects:choosing the right research directions, understanding the research trends, determining the specific topics, widelycollecting data and actively contributing articles. Moreover,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is put forwardfrom three aspects for the growth of research-oriented editors: the editors' own planning, the training of thepublishing units and the policy support from the management departments.

Keywords: editor growth; research-oriented editor; scholar-editor; expert-editor; craftsman-editor; academicresearch; growth mechanism; talent cultivation

Author Affiliation: Anhui University Press

猜你喜欢

学者型编校研究型
学者型独董与内部控制质量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学者型钧艺传承人
——记陶瓷艺术大师张义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Finite-time Synchronization of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s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以翁贝托·埃科为例,谈“学者型作家”
当代“声景”中的“学者型作曲家”
——旅美作曲家梁雷音乐作品学术研讨会纪要
编校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