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报评论引领导向服务大局
2017-04-21刘峰
刘峰
【摘要】党报作为我国的主流媒体,不仅为人们提供权威的消息报道,更重要的是给人们提供思想、观点和观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个承载思想和观点的载体主要是党报新闻评论。党报新闻评论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承擔着高举旗帜、引领导向的职责,还要遵循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党报以权威深刻的政论,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使之成为行动的自觉。同时,以生动有力的时评,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问题反映出来,满足群众的需求,回应群众的呼声。
【关键词】党报新闻评论;党性原则;引导力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决定着报纸的政治面貌,在新闻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报作为我国的主流媒体,不仅为人们提供权威的消息报道,更重要的是给人们提供思想、观点和观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个承载思想和观点的载体主要是党报新闻评论。在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社会舆论需要引导,思想观点需要交流,党报新闻评论必须坚持党性原则,遵循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月19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对于新闻舆论的政治方向来说,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安徽日报》作为省级党报,其新闻评论必须以这一指导思想为准绳。
在办报实践中,党报新闻评论在阐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重大主题上,容易出现生硬的说教和呆板的灌输,主要表现为文件照抄,内容空泛,缺乏可读性;在热点新闻事件的关注和回应上,不能及时发声、权威回应,新闻时效性、贴近性不强,舆论引导力弱化。《安徽日报》为增强新闻评论的影响力,让群众愿意看、喜欢看党报新闻评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策划推出了一批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精品力作,打造了“江淮时评”、“每周话题”、“徽风”等具有皖派风格的党报新闻评论品牌栏目。《安徽日报》的新闻评论多次被中宣部、省委宣传部专题阅评,受到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批示表扬,更有多篇作品荣获中国新闻奖、安徽新闻奖。
一、做强政论,提升党报舆论影响力和引导力
重大主题宣传是党报评论的“重头戏”,然而群众对一些政论文章不爱读、不爱看,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文章内容生硬刻板,说教味太浓,无法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只有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才能让政论文章贴近生活,主题宣传深入人心。2016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安徽省进入主汛期,先后遭遇十余次强降雨,全省有31条河流超警戒水位,汛情猛、灾情重。《安徽日报》以抗洪救灾为重大主题,采写大量新闻报道,并刊发一系列政论,反映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勠力同心抗洪救灾。
7月上旬,抗洪救灾进入危急时刻,7月12日,《安徽日报》头版刊发署名“安轩平”的评论文章——《坚定信心和决心打赢防汛减灾这场硬仗》,评论介绍了全省的洪涝灾情,传达中央领导的重要救灾指示和安徽省领导的具体救灾部署,给救灾一线的干部群众和子弟兵打气鼓劲,为抗洪救灾凝聚了人心,提振了士气。从7月13日至16日,《安徽日报》连续刊发四篇社论,《科学调度,精准有序战洪灾》《协同作战,合力筑牢“防洪墙”》《冲锋在前,危难关头显担当》《强化保障,提高综合防洪能力》。《安徽日报》围绕抗洪救灾这个中心任务,以新闻评论为突破口,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详细阐述了抗洪救灾中出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思想作风,给一线抗洪救灾的干部群众和子弟兵具体的指导和启迪。7月20日,全省洪水逐渐退去,抗洪工作告一段落,《安徽日报》再次刊发本报评论员文章——《迅速行动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全省的中心工作由抗洪救灾转向灾后重建,党报评论发挥重要舆论引导作用,鼓励受灾地区干部群众发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神。
《安徽日报》抗洪救灾系列评论,紧扣灾情的发展和抗洪救灾的进程,针对救灾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就事论理,有的放矢解决思想或工作上的难题。更可贵的是,评论语言平实朴素,没有官腔官调,读起来亲切易懂;所列举的事例,如含山村支书尹建平、桐城老党员李成舟等舍小家、顾大家,为抗洪献出宝贵生命,这些就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真人实事,读起来让人信服。这一系列评论贴近抗洪救灾实际、贴近百姓生产生活、贴近群众所思所想,因此赢得了读者的认同和喜爱,提升了党报舆论影响力和引导力。
二、做精时评,打造皖派风格党报评论品牌
自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间,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信息传播手段多样,人们的观念日渐多元化。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党报新闻评论要及时出手、评论有力,引导舆论走向,否则党报的声音就会湮没在众声喧哗中,损害了党报评论的公信力、影响力。
近年来,《安徽日报》不仅在头版开辟言论专栏如“江淮时评”、“徽风”,还开设时评专版“焦点时评”。在“焦点时评”专版中,刊发了诸如《“分享经济”不能游离于监管之外》[1]《教改行稳才能致远》[2]等评论,都是针对当下发生的新闻事件,客观分析问题所在,提出可行性解决办法,引导社会舆论朝着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例如《“分享经济”不能游离于监管之外》,针对互联网“分享经济”中悄然走俏的“家庭厨房”类外卖订餐,这种过去从未有的新生事物,在受欢迎的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文章提出既要包容新生事物,又要科学监管;事物在发展,监管手段也要创新。建议把“分享经济”纳入法制轨道,推动“分享经济”释放更大红利。党报评论在新生事物刚刚出现时,就敏锐地捕捉到它,及时出手,通过舆论引导,把它推向健康发展的轨道。在言论专栏中,精品评论越来越多,就会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形成固定的读者群,言论栏目的影响力也会与日俱增。
《安徽日报》开辟诸多言论专栏、时评专版,虽然各自侧重点不同,但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评论集群,使党报评论形成组合效应,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充分彰显了党报评论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三、创新理念,适应互联网时代传播新趋势
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的网民数量达到6.88亿,互联網的普及率愈来愈高。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目前虽然还是舆论引导最重要的工具,但相当规模的受众已经被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分流。尤其是年轻群体,在移动互联的大潮中,他们接受信息的媒介已经变成了智能手机中的微博、微信和APP客户端。
《安徽日报》作为传统纸质媒体,顺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创建了中安在线网站和网上多媒体报刊平台、安徽日报法人微博等。并且,《安徽日报》打破了传统思维定式,对传播理念进行创新,即消除新媒体与传统纸媒之间的壁垒,促进媒体间的融合。对于党报新闻评论,考虑到移动互联阅读的个性化、定制化和碎片化的特点,大量小、短、精的评论通过微博客户端推送给广大受众,扩大党报评论的覆盖面,增强其新媒体影响力。
由于新媒体拥有强大、迅速的反馈机制,在新闻事件报道后,安徽日报法人微博下常常聚集了众多受众,他们纷纷发表立场不同、态度各异的反馈评论,有理性分析的、有冲动叫骂的,还有无意义灌水的等等。少数睿智理性的评论,虽然各自的观点不尽一致,但他们的评论给新闻事件的分析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有益于总体上把握事件的全貌。可惜的是,这些睿智理性的评论,如同钻石撒在沙滩上,埋没在众多无用的灌水帖子中。鉴于此,《安徽日报》在纸媒上设立了“微博话吧”栏目,择取了少量理性的反馈评论刊发出来,疏通舆论表达渠道,有效进行舆论引导。
在“微博话吧”里,从新闻事件选题到受众反馈评论,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泥土味”,如《6岁女孩不想去培训班,打110报警》[3]《阜阳:交通违法“另类”处罚让违法者“长记性”》[4]《儿女不孝用喇叭曝光,如此村规你赞成吗》[5]等。这些群众身边发生的事情,现实感强、针对性强,而受众的反馈评论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如制定村规民约,儿女不孝用喇叭曝光。反馈的评论也五花八门,“弘扬正能量,传播真善美,针砭假丑恶”、“村规充分尊重了村民意见,且经过大部分村民同意制定出来的,……弥补法律监管不了的真空地带,那就值得推广”、“人犯错误应善意批评,劝其改正,而不是大肆宣扬揭短。这往小了说是欺辱人,往大了说是侵犯人权”……网络时代,人们的表达欲望日益强烈,只有正视这种需求,加以正确引导,才能让党报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力愈来愈强。
总之,以党报评论引领舆论导向,服务改革发展的大局,这是党报不可推卸的责任。坚持党性原则、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党报评论应主动作为,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注释:
[1]“分享经济”不能游离于监管之外[N].安徽日报,2016-7-19.
[2]教改行稳才能致远[N].安徽日报,2016-7-26.
[3]6岁女孩不想去培训班,打110报警[N].安徽日报,2016-7-25.
[4]阜阳:交通违法“另类”处罚让违法者“长记性”[N].安徽日报,2016-7-27.
[5]儿女不孝用喇叭曝光,如此村规你赞成吗[N].安徽日报,2016-7-28.
参考文献:
[1]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2-20.
[2]梁小建.媒介融合中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思考[J].中国出版,2011(8).
[3]陈力丹.习近平的宣传观和新闻观[J].新闻记者,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