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竞赛指引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

2023-08-11刘畅许亦男周云龙

科教导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大赛互联网

刘畅 许亦男 周云龙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服务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就在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文章探究了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并分析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学科竞赛的相关性,还结合了笔者的参赛实战经验,从创新创业氛围是前提、创新创业项目是核心、创新创业团队是关键、创新创业导师是支柱这四个方面重点剖析了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模式与经验。

关键词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互联网+”大赛;创新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8.040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就在于人才和科技,归根结底在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想要服务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服务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蓬勃发展,迫切需要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上聚焦发力。

1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研究表明,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又是创新的体现,二者紧密关联而又存在差异。学者们对创新创业能力内涵的理解有所不同,笔者比较认同以下两种理解方式:一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汪陈友(2022)提出创新创业能力体现的是一种结构性的综合能力[1]。二是从终身学习的角度,王洪才(2021)提出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具备终身教育的意蕴,主要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使一个人更好地认识自己以及认识自己的潜能和努力方向,从而让自己持续不断地努力前进[2]。

2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学科竞赛的相关性

学科竞赛是以大学生为主要目标人群开展的专业性竞赛,在紧密结合课堂教育的基础上,参赛者根据竞赛制订的主题和相关规则,以竞赛的方法激发自身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促使自身产生创新思维、形成创新理念、挖掘创新潜力、提升创新能力的一种课外实践平台[3]。从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心理角度分析,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主要经历4个阶段[4]:第一阶段指初步认识学科竞赛的阶段,学生为了在学科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先学好课堂上的专业知识,才能在竞赛中熟练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第二阶段是参赛准备阶段,参加学科竞赛运用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涉及多学科知识才能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过程也是促使学生养成创新思维的过程。第三阶段则是参赛阶段,针对竞赛的主题,参赛者需要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步骤、发现问题并深入剖析找出解决方案、撰写总结报告和论文、制作项目路演的PPT、训练临场应变的能力,经过这一系列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会得到充分的锻炼。第四阶段则是凝练总结阶段,利用赛后的总结阶段促成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意向,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培养出的创新思维也为参与创业实践、实现项目落地转化提供了动力支持。

众所周知,作为国内办赛规模最高、参赛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学科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然成为全球青年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盛会。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和《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内竞赛项目名单》中,一直位列首位,所在评估权重第一[5]。大赛主要实现这三个目的:一是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有为人才。二是以赛促教,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三是以赛促创,搭建成果转化新平台,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本文第一作者在2022年指导两个学生团队参加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1项银奖、1项金奖(见表1)。

3“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指引下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探究

笔者指导了一支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的学生团队,主要来自发酵工程、酿酒工程、食品科学与技术工程、金融、会计、人工智能等专业,团队师生探究了以“互联网+”大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的模式与经验。

3.1良好的創新创业氛围是前提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对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双创型”人才的重要前提是打造宽松、自由、浓郁的氛围和环境。良好的氛围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首先,作为培育校园优秀文化重要载体的学生社团在形成创新创业氛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参加学院或者学校的科协,与社团内有着共同兴趣爱好且志同道合的同学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中,一起为创新创业进行代言和宣传,将创新创业氛围延伸、演化和拓展。其次,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同时以“大创”项目为土壤,培育优质项目先参与到院级和校级的学科竞赛,再依托学科领域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竞赛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平台,最后再引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大赛这样的高水平顶尖赛事。此外,积极邀请多位校外专家比如创业者、投资人、企业高级管理者来学校进行各种创新创业讲座、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研讨会,充分指导“互联网+”项目的开展,这些创新创业交流也会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与意识。

3.2优质的创新创业项目是核心

众所周知,优质项目是备赛的关键。好项目首先要有一个好名字,如“药食同源健康茶饮引领者”项目,体现该项目是基于药食同源养生文化打造了一款既健康又养生的茶饮,“引领者”体现了项目产品在健康养生茶饮市场的主导地位。再如“智膳菌群——中国首款体外胃肠道消化系统平台”项目,“首款”体现了项目的突破性和创新性,聚焦于研发体外胃肠道消化系统,建立中国首款智膳菌群数据平台。好名字简洁凝练,不仅能吸引评委的注意力,而且能直观地反映出项目聚焦的领域、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定位[6]。好项目其次要有一个好创意,好创意需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突破、重组、再造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等深度融合,归根结底就是好创意能够演变成可实施的商业机会,并解决市场痛点以及满足市场需求[6]。此外好项目还需要有彰显项目价值主张的好产品、好技术或好服务,在“互联网+”大赛中,高教主赛道主要分为创意组、初创组和成长组,不同的组别对其要求也各有不同。创意组需要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关注产品能够实现落地,具备一定的盈利潜力。初创组主要考察的是项目产品与市场之间的匹配度,还需有市场数据的支撑。成长组注重的是项目的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以及在行业内的发展空间。

3.3团结的创新创业团队是关键

“互联网+”大赛的参赛主体是学生,学生团队的协调性、互补性和执行力在比赛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首先,组建学科交叉互补的参赛队伍是实施项目的重要前提[7]。在教育背景方面,由于项目不仅需要与专业相关的创新性技术、产品或服务,而且需要制订有利于项目发展的商业模式,此外还需要剖析行业市场、设计营销策略、分析财务报告等,因此团队成员需要具备各自专业特点的互补性。在科研经历方面,团队成员主持、参与不同的科研项目,由此取得的来自不同学科的发明专利、学术论文、软件著作权、技术查新报告等对于形成项目的技术壁垒尤为重要。在工作经历方面,团队成员各自工作经历的多元化可以有效助推项目的产品研发、市场拓展、财务管理等。其次,执行力强的学生团队也是项目实施的重要保障,项目的实施进展和落地成效需要数据佐证、需要图表呈现。从校赛到省赛再到国赛,项目的路演PPT、一分钟视频展示、演讲稿的撰写还有现场答辩的应变能力等需要反复打磨练习,以此达到国赛的高质量、高水准,这些都离不开团队成员较好的执行能力。

3.4专业的创新创业导师是支柱

项目的指导教师团队是项目实施运行的重要支柱,主要分为有技术研究背景、精通竞赛研究和具备项目指导经验的校内指导教师,以及掌握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具备企业管理和创业实战经验的校外企业导师[5]。“互联网+”大赛的商业计划书、路演PPT、财务报告等材料是一份较为系统的材料,对于首次参加“互联网+”大赛的学生团队或者刚刚创业的学生团队存在一定困难,并且学生团队对于参赛的项目还要设计总体的发展架构和思路[7]。因此在项目实施以及材料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需要在技术与工艺方面、商业模式与营销策略方面、财务预测与融资规划以及发展战略方面予以精准有效的指导。首先,在技术与工艺方面,指导教师需要对技术难题进行重點指导,尤其是那些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同时要针对项目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制订规范化的标准,保证项目产品的质量稳定可控。其次,在商业模式与营销策略方面,第一步就是要明确市场定位,与市场现有产品对比,使项目的产品能够脱颖而出让消费者选择;第二步是明确用户画像,分析目标用户的性别、年龄、兴趣等;第三步是选择合适的线下或线上推广渠道;第四步是制订符合项目营销目标的推广策略,主要是针对不同特色的推广渠道制订科学合理的推广方案。另外,在财务预测与融资规划方面,指导老师需要指导学生团队对财务情况进行全过程管理,并做好财务预测,服务于项目的融资规划。最后,针对发展战略,指导老师需对项目的中长期发展做宏观规划。

基金项目:2022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22SJYB0942);江南大学第四批辅导员工作室“创‘生’未来”。

参考文献

[1]汪陈友.学科技能竞赛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2,22(5):92-96.

[2]王洪才.创新创业能力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J].教育发展研究, 2022,42(1):53-59.

[3]杜旭蕊,李苗.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J].学园, 2020,13(33):44-45.

[4]吴昌文,丁艳清.构建学科竞赛平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J].大庆社会科学,2019(5):144-146.

[5]齐松.“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探索与总结[J].教育教学论坛,2021(23):17-20.

[6]齐松.“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质项目培育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2,13(3):53-59.

[7]吴占涛,李曼,杨灵芳,等.“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指引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J].高教学刊,2022,8(24):47-49,53.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大赛互联网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