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进课堂”在“骨科疾病物理治疗”教学中的应用

2023-08-11阮晨东江征苟艳芸陈倩倩

科教导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阮晨东 江征 苟艳芸 陈倩倩

摘要 当前“骨科疾病物理治疗”教学存在教学内容滞后、实训操作欠缺、创新思维不足,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匮乏,知识掌握效果不佳。文章以“四进课堂”为基础,通过行业发展需求、真实临床进课堂、科研成果进课堂、专家讲座进课堂的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扩展学生参与科研的机会,以改善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丰富完善“骨科疾病物理治疗”的教学内容。本研究对提高康复物理治疗专业的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能为物理治疗学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骨科疾病物理治;临床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9.029

福建中醫药大学于2011年开设康复物理治疗专业,“骨科疾病物理治疗”是康复物理治疗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内容经过不断更新迭代,已于2020年被评为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骨科疾病物理治疗学”课程组参照国际物理治疗联盟(WCPT)教育标准,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改进。课程的教学年段安排在大三学年,该年级学生在大一、大二学年已完成“功能解剖学”“肌动学”“骨科学”“操作治疗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已具备本专业基础的知识结构。

中国居民肌肉和肌腱损伤的发病率快速上升。5―9岁的低龄儿童、20―29岁青年人群和85―94岁老年女性是预防的重点人群[1]。康复治疗是临床上治疗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首选方法,大部分患者通过恰当的姿势矫正及物理治疗可缓解症状,促进其以更好的功能状态回归生活。因此,掌握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对康复治疗师而言十分重要,在本科教学阶段强化该专业的技能掌握,可有效帮助临床工作的开展。“骨科疾病物理治疗”主要研究人体各关节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功能评估以及物理治疗。旨在使学生掌握各关节疾病的功能解剖、主观检查、客观检查、特殊检查和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

1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资源匮乏,课程内容滞后

国内物理治疗教育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至2019年全国仅6所高校开设物理治疗专业,没有统编教材,专业书籍较少,导致学习资源少且形式单一[2]。因此“骨科疾病物理治疗”的教学内容安排往往依赖于教师自身的临床经验积累,这导致教师的主观偏见对教学内容造成很大影响,很多重点内容不能全面纳入教学安排。课程教学内容落后于临床应用,课件所参考的资源往往是几年前出版的书籍。虽然在彼时的环境是得到临床验证的,但随着临床研究的持续发展,很多疾病的评估方法和治疗思路逐步被替代。教学内容无法匹配最新科研方向,学科前沿内容无法及时更新,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应掌握专业知识,缺乏鼓励学生主动创新的举措。通过实习反馈可知,学生无法将本科教学中的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因此教学内容亟须改革。

1.2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欠缺

“骨科疾病物理治疗”是康复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临床实践课程,它涉及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物力学等基础知识,以及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骨科疾病所采用的物理治疗手段和技术。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物理治疗观念和能力,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和治疗方案,达到预防、缓解或恢复功能障碍的目的。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依赖PPT、板书等形式,使得教学内容显得枯燥乏味,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学生往往只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而无法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缺乏物理治疗思维和方法。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也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康复治疗师。

实训课程是骨科疾病物理治疗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模拟临床情境,进行物理治疗操作的练习和演示。然而,目前实训课程的教学形式单一,以老师教学示范,学生之间互相操作为主,这种实训课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帮助有限。很多学生无法体验真实的临床场景,因缺乏对病人真实状况的认知,不能掌握什么才是一个病人该有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的操作,对学生的技能练习无实质帮助。另外,大多数场景下,学生实训演练,缺乏对真实临床的敬畏之情,实训课培养效果大打折扣。这样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和时间,也降低了教学质量和水平。

1.3创新思维缺乏,科研能力薄弱

我国的基础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进入本科教育之前的学习目标是为了通过考试,所以大多数学生缺乏主动探索知识的动力,学生更加倾向于从书本上获得现有的知识,希望老师强调什么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在课上少有学生提问,习惯性地接受老师的教学内容,无法对知识进行再加工与整理,缺乏积极思考和探索的能力。课后作业如果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创新性,大部分学生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习惯于在书中找答案,缺乏创新的主动性。因此很多学生对科研缺乏兴致,创新意识不足,导致学习过程中缺乏基本的批判性思维[3]。

本科教学长期以来都偏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科研素养培养一般不纳入成绩考核,削弱了学生科研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没有意识到科研思维培养和本科阶段科研训练的重要性,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有些学生认为等到研究生阶段再来培养科研思维、进行科研训练也不迟,所以没有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培养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4]。

2“四进课堂”课程内容改革措施

福建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专业定位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物理治疗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进行物理治疗评定、治疗及预防,以及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沟通能力,严密的临床思维和推理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提供优质的康复物理治疗服务,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国际化康复物理治疗人才。我们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打造核心竞争力,以物理治疗师职业素养、临床实践技能、创新创业为中心,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教育融入第一第二课堂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掌握物理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国内外物理治疗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具有分析和解决物理治疗相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需求和医学进步的终身学习意识。

以专业定位为导向,对“骨科疾病物理治疗”的课堂教学作出了“四进课堂”的教学改革,结合行业发展需求推动临床诊疗技术在教学中的扩展,通过真实临床进课堂强化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引入教师科研成果鼓励学生早日参与科研,以专家讲座扩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全面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

2.1行业发展需求进课堂

“骨科疾病物理治疗”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临床上常见的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一项关于康复需求的调查表明,对康复需求最大的是肌肉骨骼疾病,约占成人所有流行病例的三分之二,大约有17.1亿人患有肌肉骨骼系统疾病[5]。

近几年,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评估与治疗技术一直在创新与发展,总结出很多亚专科的康复治疗内容,如女性分娩后,因孕期对骨盆的挤压会导致多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产妇的日常生活,常见的障碍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等[6]。常規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盆底肌肉、神经、韧带、软组织和关节进行筋膜松解、按摩及疤痕松动等。该部分内容与“骨科疾病物理治疗”课程内容契合度极高。为适应行业发展,贴合临床实际,我们将产后康复所需要掌握的评估与治疗技术融入“骨科疾病物理治疗”的教学内容中,强化学生的知识储备,推动未来在临床上可以更好地开展产后康复工作。除了增加课程教学内容,我们还增设了普拉提、盆底肌训练等选修课程,本专业的学生如果对产后康复感兴趣,可以继续在选修课上强化相关的临床技术。

儿童脊柱侧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现今学生课业繁重,课余活动缩减,尤其是体育锻炼的减少,促使了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改变,造成了脊柱侧弯的出现[7]。脊柱侧弯会导致多种身体健康问题,尤其是因为姿势异常导致躯体肌肉肌力不协调增加运动损伤风险。身体姿势异常会对儿童的心情造成影响,因为对身体外观的不满意而诱发情绪问题[8]。而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对脊柱侧弯的治疗至关重要,所以在“骨科疾病物理治疗”课程教学中,将脊柱侧弯从原有的脊柱疾病中剥离出来,单独设立一个章节,增强学生对脊柱侧弯评估以及治疗知识的掌握,也增设了施罗斯技术的选修课,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脊柱侧弯的治疗技术。

当今社会,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入。因此,“骨科疾病物理治疗”作为康复治疗的重要学科,在未来仍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加强与行业实际需求的契合度,提升学生的临床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康复治疗师已成为当前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期望通过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为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提供更优质的人才支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健康事业。

2.2真实临床进课堂

为了解决实训课教学质量不佳的困境,依托我校附属康复医院的临床资源,与临床科室共建临床实训课平台,让学生更早接触临床,提高其学习热情。与临床科室开展合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真实患者进课堂,二是线上第二教室,这两种形式对教学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共同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真实患者进课堂。根据课程内容的安排,委托临床科室在诊疗的过程中招募对应的肌肉骨骼疾病患者,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安排患者进入实训课堂成为教学案例。真实患者在实训课上作为案例导入,可让学生从问诊、评估、诊断及治疗等环节得到最真实的反馈。在教师与临床导师的辅助下,让学生自主思考临床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对问题的聚焦与处理。大多数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的反馈都很好,让他们提前认识到真实临床患者的反馈,不仅锻炼了临床技能的操作水平,还能培养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作为一种培养多元能力的措施,极大地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

线上第二教室。委托临床科室在固定的时间段,一般限定在一个课时40分钟的时间内,招募对应的肌肉骨骼疾病患者在诊室进行治疗。征得患者同意后,临床的医师与康复治疗师对患者开展诊疗活动,以直播的形式讲解临床上具体的诊疗思路与治疗手法细节。学生可实时与临床人员互动,并针对他们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提问,治疗师也会根据其治疗的情况,向学生进行提问。打破了传统的表演式教学,突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走进临床,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在此影响下很多学生在业余时间到临床科室见习,又进一步巩固了技能水平。

2.3科研成果进课堂

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文献汇报,每个小组成员不超过5人,每组选定一种疾病作为主题,进行相关文献查阅,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教师根据其分享的内容提出问题,学生结合文献内容作答,文献汇报的评价除了对其专业性的考核,也对学生辩证性思维能力进行考核。开展学术文献汇报扩展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认知,辩证性地学习一种疾病的各个方面,如疾病发生的病因病理,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在临床上辨别诊断,通过文献汇报之前的大量文献学习,掌握学科最新的研究方向,而且还能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延伸[9],培养学生的循证实践意识。

课程中融入如脊柱侧弯、慢性下腰痛患者三维步态及力学分析的团队科研成果,科研反哺教学。学科拥有的生物力学、脑功能成像、神经电生理、分子生物等基础实验室,全部向本科生开放。将课堂搬进实验室激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兴趣,拉近学生与临床科研的距离。尤其对于“骨科疾病物理治疗”课程中,姿势异常所引起的生物力线改变,学生在实验室可以通过3D模型的受力分析,直观地观察受力在关节上的不同分布。在对科研有接触和学习后,本科生可主动申请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工作。学院建立了“研本1+1”计划,通过研究生和本科生一对一辅导的形式,促进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学术发展。

2.4专家学术讲座进课堂

我校自2014年起推出“康复名师大讲堂”,每年聘请业内知名专家为学生讲授学科前沿动态,研讨学科发展战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人才培养环境。截至目前已邀请43名专家来我校开展讲学,授课内容既包含了康复学术前沿动态,如“神经示踪技术在实验针灸研究中的应用”“运用脑成像和人工智能算法解码大脑”等,通过专家专题讲座的形式拓宽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在专业上前进得更远。将讲座内容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对形式内容持开放标准,评价标准聚焦在学生是否能将讲座内容转化为自身知识的沉淀。

医学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德艺双馨的医学人才,其更强调德育为先,要求在医学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内容,把思政教育与医学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促进医学生掌握医学知识的同时实现思政教育的成功导入,最终达到培养新时代思想政治正确、专业本领过硬的医学生的目的[10]。因此讲座内容还包括“‘仁’义心诠——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等社科类的专家讲座,注重人文素养培育,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理解,树立文化自信。学生对文化的感悟和理解直接影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价值取向[11]。通过人文素养的培育与专业知识的深度扩展,提高学生的发展潜力,助力学生在未来取得更高成就。

3成果的示范与辐射

基于“四进课堂”在“骨科疾病物理治疗”教学中的创新应用,解决了传统教学中遇到的诸多难题,在内容上紧跟行业需求发展,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以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16年2月,我校康复物理治疗专业通过WCPT认证,是全国第三家通过此国际认证的高校。2019年12月通过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认定。2020年“骨科疾病物理治疗”获得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下课程。本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康复治疗专业技能大赛,2014、2016年连续两届获得本科物理治疗组冠军,2018年获得亚军,2016年还获得了骨科单项第一名。课程主讲教师应邀赴首都医科大学等3所高校指导物理治疗课程建设。课程成员加入福课联盟,被邀为省内高校进行线上线下授课。

*通讯作者:陈倩倩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康复屋里治疗专业学生循证能力培养系统构建与探索”(FJJKBK22-018)。

参考文献

[1]余星磊,张群,姜涛,等.2005-2019年中国肌肉和肌腱损伤发病趋势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2,22(10): 1125-1133.

[2]江征,罗佳,苟艳芸,等.物理治疗学本科生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J].教育观察,2019,8(23):106-108.

[3]陈雪飞.应试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学习心理分析[J].校园心理,2019,17(3):210-212.

[4]于翔,鲍雨璇.本科生科研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9(16):112-114.

[5]Cieza A,Causey K,Kamenov K,et al.Global estimates of the need for rehabilitation based on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J].The Lancet,2020,396(10267): 2006-2017.

[6]蔡晨曦.盆底超声在评价产后康复疗效的应用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21): 3382-3384.

[7]姚芊羽,王宏坤,魏亚茹,等.青少年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弯的预防与康复[J].黑龙江科学, 2022,13(12):76-79.

[8]陈晨.青少年身体姿态异常问题研究及防控政策建议[J].中国体育科技,2022,58(10):35-39.

[9]周雅情,吴文海,孙勇,等.学术文献汇报在化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41(6):124-128.

[10]张效玮,黄尹虹,叶敏仪,等.《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20):4-7.

[11]刘慧芳,史建华,吴利刚,等.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将人文素养融入工科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裝备,2022(13):91-93.

猜你喜欢

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校教师与临床药师共同参与临床用药实践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