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的江苏实践

2023-08-11周桂瑾孙杰胡俊平刘法虎朱苏顾甲

职业技术教育 2023年18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江苏省高职院校

周桂瑾?孙杰?胡俊平?刘法虎?朱苏?顾甲

摘 要 在厘清绩效和绩效评价内涵的基础上,对江苏省“双高计划”绩效评价进行政策分析,江苏省在严格按照国家建设要求、充分尊重学校差异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区域特色鲜明的评价指标体系,分阶段、多要素考察中期建设质量和效果。积累了聚力协同育人,推动建成共享型产教融合新生态;锚定技术引领,推动生成区域产业特色发展新业态;健全多元办学,形成类型特色人才培养新格局;深化评价改革,健全标准与质量保障新体系的绩效评价经验。

关键词 高职院校;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18-0031-06

作者简介

周桂瑾(1971- ),男,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无锡,214121);孙杰(1984- ),男,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无锡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胡俊平,刘法虎,朱苏,顾甲,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新发展格局下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以苏锡常都市圈为例”(B/2021/03/45),主持人:孙杰

一、“双高计划”绩效评价的内涵与背景

(一)绩效与绩效评价

绩效(performance)一词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认知。《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绩效”的解释是“成绩和成效”。在管理学视域下,有学者认为绩效是一种结果,即在特定时间内某一具体工作职能、活动或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有学者认为绩效是一种行为,即员工在组织目标指引下自主控制的相关行为;还有学者认为绩效与员工潜能息息相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绩效的界定更为全面,认为绩效是实施一项活动所显现出的有效性,这种有效性是相对于目标而言的,不仅包括活动本身推进的效率、经济性和效力,还包括活动实施的主体对预定活动过程的遵从度以及该项活动的公众满意度。

绩效评价又被称为人事评价、员工评价,最初多用于企业的绩效评价,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绩效评价理论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根据绩效评价的不同主体,绩效评价又可以分为外部绩效评价和内部绩效评价,根据绩效评价的不同客体,绩效评价又可以分为企业、部门、个人及跨组织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的方法也较为多样,既有定性的评价又有定量的评价,如加权评估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神经网络法等[1]。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在财政危机的压力之下,开始将绩效问责引入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绩效评价开始在教育领域的实践运用[2]。随着“双一流”“双高计划”等中国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项目的开展,以“绩效”为导向的建设成效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国家“双高计划”绩效评价的政策导向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明确指出:制定项目绩效评价办法,建立信息采集与绩效管理系统,实行年度评价项目建设绩效,中期调整项目经费支持额度;依据周期绩效评价结果,调整项目建设单位。2020年年底,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绩效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指出:绩效评价是指“双高计划”建设学校、中央及省级教育部門和财政部门,对建设成效进行客观、公正的测量、分析和评判。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绩效评价包括学校绩效自评和部门绩效评价,部门绩效评价包括省级评价和部级(教育部、财政部)评价。绩效评价工作贯穿“双高计划”建设周期,包括年度、中期及实施期结束后自评,省级和部级组织开展中期及实施期结束后的绩效评价。

2022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期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明确中期绩效评价工作包括对197个建设单位的绩效评价和对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建设绩效评价两个方面。社会贡献度明显较弱或建设任务不到预期目标的30%的建设单位将退出“双高计划”。绩效指标体系设置了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二级指标包括数量指标、质量指标等6个;三级指标则是以“双高计划”的九大建设任务为主体,设计了28个指标。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聚焦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示范引领,着力于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凸显职业教育发展的高标准、高水平和高质量,以办新时代广大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宗旨[3]。对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学校层面的评价分值占50%,两个专业群的评价分值各占25%;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层面的评价分值占30%,专业群的评价分值占70%。对省级建设绩效的评价分为管理情况和建设情况两个方面,省级管理情况的评价占比20%,各地建设单位建设情况的评价占比80%。财务绩效评价方面,主要从筹钱是否足额到位、花钱是否有质有效、管钱是否规范有方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采取评分和评级相结合的方式。对最终评价等级为“优”“良”的建设单位,教育部、财政部继续予以支持;对评价等级为“中”的建设单位,限期整改,调减项目经费支持额度,并在建设期满的终期绩效评价结果中予以体现。

二、江苏省实施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中期绩效评价的实践

(一)指导原则

1.坚持目标导向,系统谋划绩效评价整体运行

随着“双高计划”建设进程的推进,国家加大了对高等职业院校经费的投入。与此同时,《关于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期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对首轮立项的197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开展中期绩效评价,这一举措旨在落实全面推行和加强绩效管理,以确保“双高计划”建设目标如期实现,推进职业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中期绩效评价”的主要目标是评估“双高计划”在实施期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重点对接国家战略,响应改革任务部署,突出“引领”、强化“支撑”、彰显“高” “强”“特”,为国家贡献“一批有效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为此,江苏省中期绩效评价工作坚持“做细做专”的目标导向,以各建设单位设置的绩效指标完成情况为主要考核依据,重点考察各建设单位的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管理与执行指标的达成度。保证各项目学校按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设定的绩效目标,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在此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需要明晰评估的整体运行机制,进而有效保证绩效评估和预算编制两者之间的有机衔接。

2.坚持问题导向,以评促管提高产出水平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要向职业教育倾斜”的经费投入目标,要求各级政府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但是目前,全省高职院校投资规模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专业结构不合理、社会服务能力不强。下一阶段亟待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弥补短板、增强效益,以适应江苏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职业技术学院的区域布局评估,以发现“双高”院校整体业绩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差异化的层级进行重点投资,从而有效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为其他职业院校提供参考。为此,江苏省积极引导各项目学校及时发现未完成或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强化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全方面、全过程、全覆盖地优化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健全绩效评估的运行机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管理质量。“双高计划”项目建设的管理系统需要实现“双高计划”建设任务、预算资金和绩效目标的落地,各类建设指标进度的监管和提供“双高计划”建设的决策依据。一是项目建设目标的设置,即对项目的建设任务、预算资金、绩效目标的目标值设定。二是项目实施的过程监控,包括建设任务、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预算资金执行情况。三是绩效自评与结果应用。对项目建设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评,并把自评结果应用于提高“双高计划”建设质效中去。

3.坚持结果导向,确保“双高计划”的建设落地见效

评价“双高计划”建设成效主要目的是考察建设单位是否完成了建设任务、是否达成了绩效目标,从而更进一步优化学校资源配置,引导各院校进一步重视投入的产出成果。“双高计划”的中期绩效考核更加注重资金的绩效指标与成果,尤其是各院校的综合建设成效和办学影响力,这充分体现了评价的结果导向,以及各院校的社会贡献度导向。为此,江苏省中期绩效评价工作围绕“效率+效益”的理念,采用对比审核、因素分析、专家论证以及座谈咨询研究等方法,提升结果运用的导向性,明确评估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夯实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用,将之与国家和省级下一年度的资金分配相挂钩。相关部门应优先为绩效评价结果优秀的项目提供保障;对绩效评价结果一般的项目要分析原因,并督促其整改;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差的项目需要采取核减下一年度资金或停止拨付的措施,将之与项目建设单位的考核挂钩,并采取必要的奖罚措施,对产生严重后果的相关责任人予以问责,从而保障预算绩效管理产生真正的效益,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评价内容与方式

江苏省“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包含两点。一是绩效评价的重点。包括各建设单位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落实情况;承担改革发展任务和发挥引领作用的成效,如支撑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的贡献度,社会服务尤其是技术服务的成效,社会影响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学生成长成才,项目管理制度与机制建设,资金到位和执行情况等。二是指标数据的来源。绩效评价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各建设单位的自评材料、绩效平台数据填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其他公开发布的数据以及专家进校核实的相关情况等。各建设单位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由各项指标得分汇总形成最后的总分。定量指标得分按照以下方法评定:与任务和绩效指标值相比,完成指标值的,记入该指标所赋的全部分值;未完成指标值的,按照完成值与指标值的比例记分。定性指标得分按照以下方法评定:根据指标完成情况分为达成指标、部分达成指标并取得一定效果、未达成指标且效果较差三档,分别按照该指标对应分值区间[80%,100%]、[60%,80%)、[0,60%)确定分值。

“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绩效自评须紧密围绕建设资金的绩效目标、指标、结果评价等展开,清晰折射出经费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应关系。此外,还要求建设单位将项目年度绩效评价结果用于指导下一年度“双高计划”建设任务的开展、预算的安排以及项目年度绩效目标的设立,进一步促进学校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注意的是,各建设单位需要提前设定绩效目标值,并对设定的绩效目标值进行过程监控,对项目建设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评,并把自评结果应用于提高“双高计划”建设质效。分年度设立的绩效目标管理能够为学校和各项目的绩效自评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

(三)评价指标体系

江苏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分为学校和专业群两个层面。针对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的评价,学校层面评价分值占比50%,2个专业群评价分值各占25%;针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的评价,学校层面评价分值占比30%,专业群评价分值占比70%。自评结果采取评分和评级相结合的方式。本次评价总分设置为100分,90(含)-100分为“优”、80(含)-90分为“良”。在保证易于理解和操作的基础上,结合各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同时去除部分雷同或类似的评价指标,在征求各单位意见和建议之后,根据回收的意见进行反复修改和调整,最终得出学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四)绩效评价实施及结果

每个建设单位首先通过校验任务指标、填报绩效数据、选填各类表格、上传佐证材料、报送自评报告等,来展开对“雙高”建设周期内的自我评价,形成学校“双高”建设的年度绩效自评报告,并报省教育厅,同步上传至监测平台。随后,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组织职业教育专家、绩效评价专家和相关行业专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对各建设单位进行综合打分。专家考察的主要内容和方式包括听取建设单位项目进展情况汇报,查阅有关资料,结合师生满意度测评、专家访谈与交流等内容,并根据现场考察情况对所考察的学校进行现场打分。总体来说,江苏省20所“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均能够按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各项建设任务,并取得了预期成效,评价结果见表1。

三、江苏推进国家“双高计划”的经验与成效

江苏认真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形成统一认识,高标准推进“双高计划”建设任务。一方面,将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与落实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统筹谋划。2020年7月,江苏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列出7大重点任务、20项具体举措,并明确系列重点任务清单,将“双高计划”建设的目标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将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作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22年1月,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为引领,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进一步增强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示范辐射作用,引领带动全省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2021年1月,江苏省确定144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形成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体系,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引领其他专业(群)协同发展。

(一)聚力协同育人,推动建成共享型产教融合新生态

坚持“双高计划”的目标导向,聚焦区域产业需求,深化供需精准对接、校企交互共生的合作育人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是高校办学的根本……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对一流人才培养的考察和评价应置于核心地位。”[4]江苏省通过绩效考核这个“有形的手”,引导校企深度合作,双元发展、双轨并行、共建共享,推动建成共享型产教融合新生态,一体化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专业动态调整、课程资源重构、新型教材开发、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过程评价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引导职业院校高水平优势专业和相关领域龙头企业强强联合,共同建设全区域化、全产业链、全专业链的现代职教集团,持续提升专业特色鲜明、产业导向明晰的高水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的实力和影响力。力争实现“双高计划”纵向对比中,看得见增量、拿得出增值,打造江苏“双高计划”建设的新高度。

围绕“双高计划”绩效任务,紧扣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的目标定位,全面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持续推进“三教”改革和1+X证书制度试点等重点领域任务,着力提升校企协同育人实效。江苏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及重点产业链需求,集中优势力量和关键资源,一体化推进校地融合发展[5],持续推动校企合作开发与产业岗位群相适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支持职业院校引进、选聘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产业教授、产业导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持续推进领军人才培养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重点打造“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和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发挥名师团队骨干中坚和示范辐射作用,持续夯实“双高计划”建设基础,持续丰富绩效内涵;以绩效产出为抓手,推进教师端、学生端双向共进、共同发展,不断凝炼江苏特色的“双高计划”建设经验。

重视“双高计划”绩效的达成质量,在中期考核中,坚持对标对表,引导学校强化共建共享建设理念,推进产教融合新生态建设。江苏省创建特色鲜明的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集成多家上下游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动产业学院、职教集团,实现实践教学、技术服务、创新创业于一体的多元共享型集成平台,链式集聚智能制造技术与教学资源;结合专业群特色实施全工序、模块化教学改革,构建共享型平台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教师活动、学习任务与生产任务、实体课堂互嵌;形成全景化课堂、全人格教学模式,实施标准共制、项目共研、课程共建,有效赋能智能制造类“三教”改革创新;通过搭建共享型平台运行体系,形成共享校企合作育人新机制;聚焦区域产业需求,设置校企合作工作站,校企双向提供视角教学、创新创业、技术研发等定制服务,形成供需精准对接、校企交互共生的合作育人模式,在实践层面实现产教融合育人更高水平的创新。

(二)锚定技术引领,推动生成区域产业特色发展新业态

结合“双高计划”建设任务,凸显“高”、彰显“强”、体现“特”,以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发展为导向,引导“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特色发展,形成服务企业生产与服务“端到端”全智能化升级能力。江苏省引导“双高”建设单位“百花齐放”,围绕区域产业重点发展的物联网、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以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发展为导向,实现个性化发展,从总体上推进“双高计划”的横向成长;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打造集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集成化平台;建成中小微企业“智改数转”中心,“双高”建设单位与产业界深度联动,坚持科研服务下沉街道、乡镇级科技园区,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共同体,实现社会服务能力的多维提升;通过技术引领,优化技术服务供给结构,建成若干个中小微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服务中心;在“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考核中,既考察建设单位目标达成状况,也考察未来发展的潜力,借助综合评价和多元考核不断发挥绩效的助推功能。

紧盯“引领”、强化“支撑”,直面“双高计划”建设目标中的现实问题,着力解决阻碍建设目标达成的难点、痛点和堵点。江苏省支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与产业园区、行业企业、金融机构等加强合作,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围绕关键技术、核心工艺等开展研发,联合组建产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服务平台;建立“技术超市”一站式服务转化中心,对接智能制造技术项目、人才、岗位,实现教学项目转化和技术交易;推动“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支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与产业园区、行业企业、金融机构等加强合作,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围绕关键技术、核心工艺等开展研发,联合组建产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服务平台;鼓励引导“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将技术积累成果充分转化为教学资源,大力提升人才培养和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借助技术服务双向成长,推动形成类型教育特点新教学和区域产业特色发展新业态。

(三)健全多元办学,形成类型特色人才培养新格局

江苏省强化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在化解問题中生成建设目标的前进动力。当地坚持“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考核的问题导向,“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针对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实施中稳定性不够、规模化不足、持续性不强等难题,与区域相关部门合作探索,逐步形成锡职模式、昆山模式等典型模式;政行企校共同承担人才培养职责,统筹政府人才政策、优质资源、专项资金,合作企业选派师傅、提供岗位、实施企业课程,多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一定标准筛选优质企业和岗位参与学徒培养项目,企业师傅由合作企业择优选聘,接受政校企三方的管理和考核,享受带徒津贴和多种激励政策,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薪酬等均有较大幅度提升,有力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特色,并在省外得到移植应用,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發展“适合的教育”是时代之需、发展之需、人民之需。江苏省立足新时代,贯彻职业教育新发展理念,构建职业教育新发展格局。“职业教育要增强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6],江苏始终将适应性发展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类型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独特优势,江苏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特色,引导“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贯彻《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共同举办职业教育,构建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支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和社会力量共同举办职业培训机构、技术服务中心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等。推动“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与行业企业共建共管产业学院;发挥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发展新机制;推动科学谋划、大胆改革,逐步健全江苏特色职业教育多元育人新格局,不断丰富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的底色与成色。

(四)深化评价改革,健全标准与质量保障新体系

科学评价是“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考核的基础。江苏省遵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所提出的新四大评价方式,引导职业教育发展“适合的教育”。当地科学引导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的综合评价改革;坚持结果导向,以“双高计划”建设目标为中期绩效目标考核的依据,系统研制实施各层次职业教育的省级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标准、技能教学标准、岗位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完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推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加强人才培养过程跟踪管理,推动职业院校全面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根据院校类型、教育层次和发展定位,制订相应质量评价标准;鼓励各地会同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制订更加契合生产一线的职业教育地方标准;建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完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推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加强人才培养过程跟踪管理。

全面考察“双高计划”建设中期绩效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科学建构多元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考核不仅是对“双高”建设纵向维度的增量考核,更是对增值质量的评价;不仅是对“双高”建设未来的前瞻性评估,更是对下一阶段绩效考核的正式预演和未来发展潜力的规范化考核。江苏省推动评价方法从传统单一型向全面数字化转变,统筹硬性评价与软性评价,全力推进“教学革命”和“学习革命”。当地针对教师教学环节,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控制体系,不断提升资源信息化、教师信息化和学生信息化应用能力,促进教学信息化“三全管理”落地生根,形成“教学资源可追溯、教学与学习过程可跟踪、教学效果可评价”的质量控制体系[7];针对学生学习环节,着力培养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强化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实践,打造线上线下联通、课内课外衔接、实体课堂与虚拟课堂相互支持的教学实训环境,推动课程教学资源线上与线下、近程与远程、动态与静态的结合,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矩阵,实现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学业成就;针对多元评价环节,综合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管理和评价办法,构建“启蒙—参与—领衔”递进式学生科研创新体系,健全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企业和第三方综合评价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岗位应用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利用教学一体化平台对学生实施日常性、过程性、系统性考核,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学过程,客观、全面、系统评价教学质量,创新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机制,实现考核由学习效果检测向以测促学、以考促教功能转变,促进课程教学质量全环节管理的全覆盖、精准化;通过推进教学革命和评价改革,持续健全教学质量保证新体系,确保“双高计划”目标可追踪、可评价、可改进,从而实现绩效考核对双高建设单位各种问题与风险的诊治和化解,以及内涵建设的激励、引导。

参 考 文 献

[1]肖国芳.中国高校技术转移绩效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34.

[2]刘晴.“双高计划”绩效评价的内涵意蕴、实践风险与理路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22(14):69-74.

[3]刘斌,邹吉权.“双高计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内涵分析与权重确定[J].中国高教研究,2021(4):96-102.

[4]葛晓波.“双高”院校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5):60-66.

[5]雍莉莉.“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8):59-64.

[6]葛道凯.“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J].教育研究,2021(3):19-22.

[7]卿金桃,陆宇正.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信息化建设:实践样态与现实思考——基于56所“双高”学校中期绩效自评报告的文本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3):35-44.

Practice of Mid-term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National “Double-high Plan” in Jiangsu Province

Zhou Guijin, Sun Jie, Hu Junping, Liu Fahu, Zhu Su, Gu Jia

Abstract  Based on clarifying performance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olicy of “double-high pla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By strictly following the national requirements and fully respect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lleges, Jiangsu Province has formulate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ith distinctiv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mid-term construction by stages and multiple factors. Jiangsu Province has accumulate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xperience, that focuses on cohesion an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shared new ecosystem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anchors technology leadership, advancing the generation of new business formats with regional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improves diversified education, forming a new pattern of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distinctiv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deepens evaluation reform, improving the standards and quality assurance new system.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ouble-high plan; mid-term performance evaluation; Jiangsu Province

Author  Zhou Guijin, professor of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xi 214121); Sun Jie, associate researcher of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 Junping,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u Fahu,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u Su,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 Jia,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江苏省高职院校
江苏省交通图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江苏省政区图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