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困境及校企合作培养路径探析

2023-08-10谭小燕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面临缺少跨境电商实践平台、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课程内容与行业实际情况脱节的问题,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路径:搭建实践平台,开展校企合作培训;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基于校企“双师制”,开展混合式教学新方式改革。

【关键词】跨境电商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5-0119-04

由于我国对外实体贸易发展放缓,2015年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开始扶持跨境电子商务,几年间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迅猛,各种跨境电商平台和企业应运而生,这使得传统企业不得不在“互联网+”时代浪潮中谋求转型。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对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解决行业人才不足的问题,教育部在2019年新增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行业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职责,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应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遇到的困境,探索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助推我国跨境电商行業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跨境电商理论知识,具备跨境网店运营、跨境营销推广、跨境选品数据分析、外贸服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对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大多参考的是原本国际贸易、应用英语、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些培养方案以理论教学和模拟平台训练为主,培养出的学生很难满足行业用人需求。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教师不是跨境企业一线人员,对跨境电商行业的实际需求了解不深,学校难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训平台,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模式跟不上行业的发展步伐。

(一)缺少跨境电商实践平台

跨境电商行业需要有卓越运营能力、能完成跨境电商营销工作的人才。目前高职院校跨境电商的实训大多在虚拟平台上完成,虚拟平台只能帮助学生大致了解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营流程,而无法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行业环境。实训的“失真”,导致学生进入行业后难以处理实际运营过程中面临的真实问题。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就必须提供真实的实践平台,如教师带领学生开设网店,要求学生自行寻找货源、市场、买家等。但在真实的实践平台上开展实践也会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在亚马逊平台开店每月要交39.9美元,还需要专门的电脑和专用的网络,否则容易封号;又如,东南亚电商巨头Shopee平台自2022年12月1日起需要交纳3 000元保证金,否则不允许商品上架。在市场上的跨境电商主流平台开店均需要一定费用,大批量账号实训显然不合适。

(二)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的跨境电商教师大多来自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应用英语等专业,在经过一些跨境电商专业短期实训和专项培训后就投身于跨境电商专业教育中。这样的教师往往理论基础扎实,但对跨境电商这一新兴行业缺乏跨境网店运营、跨境数据分析、海外推广、国际物流等经验。比如笔者所在学校有电商专业教师11人,而有跨境电商企业工作经验的只有2人,在缺乏企业工作背景的情况下,大多数教师不了解跨境电商行业内日新月异的变化,上课时也难以融入跨境企业元素、跨境项目元素,很难帮助学生真正提高技能。

(三)课程内容与行业实际情况脱节

跨境电商行业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而日新月异,跨境平台的规则、物流成本、营销手段经常变化。而高职院校中的课程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行业发展,学生毕业后所学的技能不能很好地与行业衔接。比如,2019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战,跨境物流成本增加,物流方案需要调整;2020年以后跨境电商行业大洗牌,企业处境艰难,不得不精简人员,他们需要更加熟悉业务、能迅速带来效益的人才,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还远远达不到企业的这些需求。另外,新兴跨境电商平台的崛起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类人才是企业急需的人才,如近年崛起的Tiktok(抖音海外版)、Temu(拼多多海外版)运营人才,但高职院校的很多课程中只有对此类运营人才的概念介绍,而没有相关运营技能介绍。

(四)缺乏多元化培养模式

我国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迅速,人员需求旺盛、要求高,需要既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贸易知识,又拥有很强实践操作能力、语言能力、业务水平、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是跨境电商专业2019年才正式开办,许多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套用其他专业的模式,或侧重培养国际贸易,或侧重培养语言客服,或侧重平台运营,并不能做到多元化培养。对此,笔者开展过一次就业跟踪调查,企业普遍反映跨境电商专业学生技能比较单一,和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并无突出之处,上岗后需要再次培训。如果学生没有上进心或较好的学习能力,那么很容易被淘汰。

二、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路径

(一)搭建实践平台,开展校企合作培训

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应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岗位需求,为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应与优秀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训平台和实训内容。

一是“校中企”与“企中校”相融合。“校中企”就是跨境电商企业可在高职院校内建立工作室或工作坊,比如建立亚马逊工作室、Lazada工作室、跨境推广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校内搭建的工作室在硬件上要参考企业办公室标准,配备能支持日常工作的办公设备、会议室、产品展示区等;在人员配置上,要配置专门的企业人员在工作室内进行日常办公,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学校为企业提供场地、水电、设施方面的支持,作为回报,企业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额的实习岗位。但由于工作室提供的岗位有限,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工作室的环境与企业的实际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企中校”培训模式能弥补这些缺陷。“企中校”就是高职院校与发展成熟的跨境电商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学生前往企业进行半年左右的实习,以获得实战经验。“企中校”培训模式下有较为充足的实习岗位,能为企业提供大量储备人才。但因为跨境电商企业多以利润为导向,再加上实习人数多,所以每名学生获得的实习机会不多。比如,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与广西某跨境电商公司合作,在第一、第三学期,公司派企业教师到学院授课,并在学院成立了跨境电商直播间、跨境电商工作室;在第二、第四学期,学院组织学生到公司实习,作为企业员工进行培养;在第五、第六学期,学生到各大跨境电商公司跟岗学习。学院将“校中企”“企中校”两种模式有机结合起来,能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切实提高跨境电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是高职实体公司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由于跨境电商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无法满足高职院校需求,小部分高职院校开始尝试自己创建实体公司,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创业团队创建高职实体公司,为学生提供足量的实训岗位,以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通过“学校独资、校企共建”及“校企合资,共管共建”这两种模式,与企业合作开办了属于学校的实体公司。依托跨境电商行业的优势,由学校提供线上跨境营销服务,企业提供产品货源来开展校企合作,在帮助企业向跨境M2C转型的同时,让学生参与线上营销的全过程,完成产品上线、业务拓展与看护、跨境物流服务等工作,以提升学生的跨境营销能力。该校采取“1+2”培养模式,即学生用一年时间完成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后,二年级进入高职实体公司,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业务培训,并完成专业的学习。这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校企合作手段,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企业经营有一定的风险,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需求,考虑多方因素后考察高职实体公司建立的可行性。

三是构建实训载体。跨境电商的运营依托于网络,相较于其他专业,跨境电商的实训载体构建成本较低,高职院校应把握这一优势,联动合作企业大力发挥实训载体在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中的作用。首先,学院可根据自身需求,购买各大跨境电商平台模拟软件,让学生通过模拟软件熟悉跨境电商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流程等。由于软件模拟不会出现实际盈亏,学生可在模拟软件中大胆尝试各种运营方式,以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适宜岗位,为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学院也可将模拟软件的运营纳入专业考核标准,让学生重视并学习模拟软件的操作,帮助学生走好跨境电商的第一步。其次,学生通过模拟软件熟练掌握跨境电商的运营模式后,学院可依托企业合作,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亚马逊、易贝、速卖通、敦煌网、WISH、Tiktok、Temu等平台开设跨境店铺。店铺的商品由合作企业提供,学生参与跨境电商的运营。最后,鼓励优秀学生小组开设自营店铺,学生负责完善自营店铺页面装修、编写产品信息、接待咨询客户、打包发货、处理跟踪物流信息、为客户提供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工作,并自负盈亏。

四是联动实践活动。除对跨境电商专业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外,高职院校也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联动企业开展各项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比赛。设置诸如跨境独立站、跨境网店运营推广、跨境客服等专题比赛,由企业冠名,邀请企业专家担任比赛评委,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学院也可鼓励学生成立以跨境电商为主题的社团和兴趣小组,组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全国跨境电子商务技能竞赛等大赛,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业务水平并获取专业证书,实现“1+X”证书的赛证融通。

(二)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职教师是支撑人才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业务能力。高职院校的跨境电商专业更要依托于校企合作,整合企业教师的力量,同时派出学院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一是将企业导师“引进来”。对此,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采用“校企融合、软硬结合、内外混编”的方式,多方引进行业专家、大师、非遗传承人、知名校友、行业大咖等参与到学院教育中。具体做法包括:第一,以“校中企”的方式引进企业导师,比如学院的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就是由广西某跨境電子商务有限公司运营,该公司项目直接对接跨境电商专业学生,企业导师与学院教师合作,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带领学生开展实操,项目运营所得利益由企业和学校共享;第二,以利益为导向,给企业导师发放聘书和课酬,通过提高福利激发企业导师参与专业教学的积极性;第三,邀请优秀、知名校友回母校参与学校教育,比如学院与校友创办的广西南宁某贸易有限公司开展合作,由学院支付经费,邀请校友到校指导学生进行项目运作;第四,帮助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企业导师报考高校教师资格证,提供高校教师系列职称的晋升通道,为企业导师提供多样的成长平台,促进企业导师做好自主持续发展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企业人才的能力;第五,对不能经常到校授课的企业导师,采用软性灵活引进的方式,通过线上线下指导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

二是让学院教师“走出去”。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制度保障、前期调研、拨付经费、中期监督、后期总结”的方式,让学院教师自愿、自觉奔赴企业实践。具体做法有以下四点。第一,学院紧跟行业发展,适应新形势,除了要求教师在学院的跨境电商工作室、产业学院内参与工作室和校企合作企业的日常店铺运营管理、业务开展和员工管理等日常工作,还要求教师每年到跨境电商发达的深圳、杭州、江苏等地深入学习调研,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和行业资讯。第二,学院制订了教师赴企业实践的制度,规定教师每年到企业实践锻炼45天,将教师赴跨境电商企业实践学习纳入年底绩效考核范围。教师实践期间,学院不安排其他工作,减免教学工作量甚至允许脱产锻炼,让教师安心学习,解决教师后顾之忧。第三,为了保证教师实践的质量,学院电子商务教研室成立了调研组,对学习的跨境企业进行调研,调研企业的文化、价值观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企业正在运作的项目是否为跨境电商新业态,是否有专人指导。比如调研的几个企业中,有做传统国际贸易业务的,有做传统速卖通、阿里巴巴国际站业务的,也有做海外抖音Tiktok推广业务的,更有做海外拼多多Temu平台的。最后调研组选择了做Tiktok和Temu业务的企业作为教师合作学习的企业,这既符合教师的专业需求,又有利于向行业先进的企业学习。第四,2022年初,学院与广西某跨境电商企业签订了三年的创新教学团队教师培养合作协议,每年拨付一万元给企业,用作教师培养经费。校企联合制订培养计划和方案,年底对教师进行企业感知、技能提升、实践过程的总结验收。

(三)基于校企“双师制”,开展混合式教学新方式改革

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开展“双师制”混合式线上线下教学改革,包括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改革课堂教学,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例如,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跨境电商专业依据“企业指导教学、校企共建标准”成立了跨境电商产业学院,联合企业开发跨境电商教学资源库,在智慧职教平台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并免费向社会开放,开展“校企一体化”教学。

一是依托校企共建的产业学院,以跨境电商岗位群需求为导向,企业导师和学院教师共同开发线上线下的跨境多平台运营、亚马逊平台实务、跨境新媒体营销、跨境运输实务、跨境选品与供应链管理、跨境电商基础操作实务、跨境电商推广、跨境电商法律法规等10门跨境电商专业核心课程,并上线智慧职教在线开放平台,将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相关内容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校企联手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课程知识点与企业实际操作技能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二是以智慧职教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为阵地,企业导师和学院教师共同指导开展混合式教学。首先是“一堂一考”,教师提前发布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在线自测;其次,企业导师进行“理实一体化”直播教学,主要讲解实际生产中的操作方法,企业导师在直播间展示,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最后是学院教师线下答疑解惑、讨论交流,这种由单向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多元化、深层次、全方位的展现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是校企联合开展“校企一体化”教学。跨境电商教学团队由5名专任教师和5名跨境企业导师组成,成员紧密交流,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编制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方案、毕业设计、技能实训,学院教师主要进行课程理论知识的讲解与演练,企业导师负责项目实训的知识讲解和演示,将企业的项目SOP流程、行业最新理念和做法应用于日常教学中,让学生的理论水平、操作水平与跨境行业最新发展方向和企业实际同步,使培养出的跨境电商人才符合企业需求。

四是建立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多元化、过程化考核机制。根据跨境电商企业岗位考核标准,对跨境电商线上线下课程评价亦采取过程化、项目化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线上课程考核占30%、企业导师的项目过程化考核占40%、学院教师的终结性考核占30%,重点突出跨境电商岗位能力的培养,多方面对线上线下知识学习、实践技能、职业素质进行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全方位、客观公正的评价,校企合作共建的课程提升了跨境电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困境的根本矛盾在于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契合跨境电商行业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加强合作,让企业作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第二力量,通过建设实践平台、提高师资力量、开展课堂改革等策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营销业务水平,与企业共育跨境电商行业所需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梦卿,刘博.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价值诉求、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19(3).

[2]郑辉英.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20(10).

[3]蔡文芳.高职实体公司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6(5).

[4]王玉龙,郭福春.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现实样态与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2021(2).

[5]戎丹,蔡文芳.產教深度融合下跨境电商“3E融合”教学改革实践: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2).

作者简介:谭小燕(1974— ),广西百色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跨境电商、电子商务、电商创业。

(责编 蒋海兰)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