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课程开发路径探究

2023-08-10莫壮国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课程开发顶岗实习高职院校

【摘要】本文提出顶岗实习课程应遵循实践课程建设的规律进行实习内容的开发与建设,从顶岗实习课程的开发原则、顶岗实习课程的开发过程、顶岗实习课程开发的外部调节机制三个方面论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课程的开发路径,以期构建更加完善的顶岗实习工作体系,提升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成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 顶岗实习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5-0017-04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基本特征,而顶岗实习正是这种校企协同育人和学生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集中体现。顶岗实习主要指职业院校学生在毕业前的最后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里在具体工作岗位情境下以岗位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实践学习过程。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必不可少的教育阶段,它在职业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开展顶岗实习工作、促进校企协同育人可持续发展、提升学生实习成效,是摆在各高职院校面前的重要命题。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工作模式往往重监督轻指导、重结果轻过程。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到企业实习后一般不住校,管理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是学校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双方在协同方面存在不足。针对此问题,不少高职院校采取了积极的应对办法,例如:加强顶岗实习制度建设,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派遣教师到企业开展交流,提高学生实习企业和实习区域的集中度,建立顶岗实习手机管理App、定位打卡系统或者微信平台,完善顶岗实习过程性评价和考核材料(如完善顶岗实习任务书、实习周记、实习月记、实习报告,实行线上线下考核相结合)等。这些做法从各个方面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学生顶岗实习的成效,进一步健全了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工作管理办法,但其着眼点主要还是落在管理和监督上。

本文认为,虽然顶岗实习的场地主要由企业提供而非在校园内,但它依然是学生毕业之前的一个学习过程,是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框架内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顶岗实习也应该是课程学习过程,应遵循实践课程建设的规律进行实习内容的开发与建设。将顶岗实习课程化和标准化,能够延续校内教学体系化和易于把控质量的优势,若同时能充分考虑到顶岗实习主要在企业中进行的特点,对顶岗实习课程进行重新规划、开发与构建,有利于完善顶岗实习工作体系,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成效。

一、顶岗实习课程的开发原则

(一)坚持CBE理念和采用DACUM模式

CBE(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理念认为教学体系主要由职业能力分析、模块大纲编制、个性化学习和科学管理四个部分组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lum,一种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模式)模式,即课程开发应该直接面向岗位实践,由一线技术人员和教育专家共同确定课程体系,加强理论教学、技能训练与实践生产之间的联系。该理念自1992年引入我国以来,对改变我国职业教育“学科本位”的课程设置模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顶岗实习课程开发应该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导向,在开发顶岗实习课程的过程中应坚持CBE理念和采取DACUM课程开发模式。

(二)基于校企融通和工作过程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等课程构成了一个专业课程体系的主体,主要注重在校期间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培养,遵循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原则。顶岗实习课程的实施场所主要为真实工作环境,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参与岗位工作的部分环节或全过程。因此,顶岗实习课程的开发必须遵循基于校企融通和工作过程的原则,将学生已经学过的校内课程进行解构、萃取和综合,然后结合真实的工作场景、工作过程以及职业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和构建。坚持基于校企融通和工作过程的原则可以使顶岗实习课程的开发更具实践性和综合性。

(三)实现模块化和颗粒化

就一门课程而言,模块化、颗粒化的内容设計和过程安排突显出灵活性、适应性,能使课程内部结构逻辑清晰。由于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所处的工作场景和从事的工作内容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顶岗实习课程的开发应遵循模块化和颗粒化的原则,以便能够灵活适应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取舍。基于工作过程的顶岗实习课程应采取“活模块、多颗粒”的开发模式,将课程按内容设置、组织实施和考核评价等维度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其中各维度内部又根据职业分析结果和工作过程阶段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不同模块之中依据不同的知识点、能力点和素养点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颗粒。这些模块和颗粒既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又遵循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使顶岗实习课程稳定性和灵活性兼备。

二、顶岗实习课程的开发过程

(一)总体思路

以秉持CBE理念的DACUM课程开发模式为基础,根据校企融通和工作过程原则,召集行业管理专家、一线岗位实践专家与专业教师一起按照“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专业课程”的课程开发工作思路,研究分析课程所属专业面向岗位的类别、供给和发展趋势,在明确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的基础上,结合岗位职业资格及标准,分析岗位工作职责和任务,落实岗位工作全过程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等课程目标。联合课程专家与专业教师对专业课程体系内的课程进行梳理和解析,抽取适合顶岗实习需要的各个课程内容,对照行业岗位工作规范和要求进行解构与重构,勾勒出学生的学习领域,然后采取模块化、颗粒化的重新组合构建方式,并根据顶岗实习特点优化课程呈现形式、参与者安排和评价等,最终形成新的顶岗实习课程。详见图1。

(二)开发过程

1.职业能力及知识体系解构

职业分析和现有课程体系分析是顶岗实习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职业分析主要指邀请行业管理专家和一线实践专家对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资格、岗位标准、岗位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研究和分析,明确从业者岗位能力要点。现有课程体系分析主要指一线专业教师和课程专家对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各门专业课程进行再解读,对学生现阶段的知识体系和能力水平进行评估。职业端和课程端各自进行解构的目的是通过将两端的内容模块化和颗粒化,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寻找共同因子,以便形成两端的对接口,将职业端与课程端有机连接,形成一个课程重构素材储备池,为下一阶段的课程重构做准备。下面以珠宝销售岗位为例进行说明,详见图2。

2.校企融通顶岗实习课程重构

在重构顶岗实习课程的时候,需要注意保持校企双方的对接与融通。在此基础上,课程重构工作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在行业管理专家和一线实践专家的指导下,从职业分析结果中归纳核心的职业岗位标准和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要求,按照工作过程划分成不同的模块,将详细的要求(即颗粒)归类到不同模块之中。在课程专家和专业一线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以职业端的模块内容为条目,通过归纳和提炼形成顶岗实习课程目标表述(可从知识、能力和价值三个维度表述),接着对应课程目标,从课程端的知识要点(即知识颗粒,已经从开设过的课程中提取出来存放在储备池里)中选取并重新整合成新的适应某一类别工作岗位的课程内容与要求,课程内容按照模块化和颗粒化的方式进行排列与组合,模块与模块之间、颗粒与颗粒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模块应该以岗位工作过程的不同时间节点或者任务(项目)类别为划分依据,一个模块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这个整体内应该包含基本要求、重难点、知识点、能力点、价值点、过程说明和目标达成度衡量标准等。每个模块内部可继续细分为不同的子项目(子任务),内部也可以包括模块层面的所有内容。顶岗实习课程面对的是真实的企业工作场景,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可能存在不同的任务安排和能力要求,因此课程以模块化、颗粒化的方式安排,有利于教师、企业员工和学生三方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和重新组合。以珠宝销售顶岗实习课程中的“个人礼仪”这一模块为例进行说明,详见图3。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活模块、多颗粒”的课程内容编排模式,在图3的“重构结果”一栏中,对“个人礼仪”这一模块而言,“迎客、展示、谈判”等子任务为颗粒;但对“迎客”中的具体知识点而言,“迎客”可以理解为模块,具体知识点、能力点则为颗粒。各实习生可根据实习岗位的具体情况和企业方的要求对各模块和颗粒进行取舍或者进行学习顺序的重新编排。

3.顶岗实习课程运行材料配套

开发一门课程,在完成框架和内容的构建后,还需要课程运行的配套材料,以便教师、企业员工和学生运用,其包括但不限于:①课程载体,比如用工作页的方式制作活页式任务清单或教材;②教学资源,可以制作微课视频、拍摄图片、制作图表等,结合线上线下资源使课程立体化;③课程使用指南,包括教学方法建议、使用场景建议、内容取舍建议、学习进度建议等;④考查材料,包括子任务练习题、模块测试题、工作日志、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学分登记表等;⑤评估材料,包括学生自我评估、课程适用性评估(从教师、企业员工和学生三个角度分别进行评估)等。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顶岗实习主要在企业中开展,在课程完成的质量把控方面需要做出一些针对性的制度安排,否则课程的实施容易流于形式。多数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为20—26周,学分为10—13分。可以利用学分制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完成度进行调控,将顶岗实习学分按一定的权重分配到课程模块学习完成度(可由企业员工和教师共同掌握)、练习和考查题目完成度、实习周记和实习报告完成度这三个维度中去,共同构成顶岗实习的学分,利用学分登记表细化赋分规则。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获得相应的学分,学分不达标者需继续完成相关实习任务。

三、顶岗实习课程开发的外部调节机制

(一)持续完善顶岗实习课程的诊断与改进机制

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投入使用后,依然需要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对课程进行不断的诊断和改进,使课程从内容到形式、从理念到体系都得到不断完善。顶岗实习课程的使用者不仅仅包括教师和学生,还包括企业管理者和一线企业员工。因为应用场景主要在校外,这就要求顶岗实习课程不能过于学科化、学术化,不能为了成体系而使课程复杂化,不能因循守旧跟不上行业发展。所以,顶岗实习课程开发者必须持续地进行自我反思,并通过考查材料、调查材料和评估材料等收集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课程进行不断的优化。

(二)不断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

如前文所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基本特征,顶岗实习是校企协同育人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集中体现。要做好顶岗实习工作、建设好顶岗实习课程,学校方必须主动作为,积极与行业企业对接,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比如通过成立职教集团的方式聚拢行业内的企业,稳定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基本盘。又比如采取成立产业学院、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基地、举办“校中厂”和“厂中校”等措施,使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地域相对固定、企业相对稳定、岗位相对集中,从而有利于顶岗实习课程的开发和优化。

(三)建立健全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提升机制

企业实践是职业院校教师接触行业企业工作实际的重要途径,应该进一步转变一线教师的课程观念,讓教师带着课程与教学开发意识参与企业实践,在企业实践中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工作领域,从而能够开发和完善基于CBE理念和工作过程的具有校企融通特性的顶岗实习课程。学校层面要在建立健全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提升机制方面做出一些制度性安排,比如学校出台政策鼓励一线教师深入企业开展挂职、兼职等实践活动;加强对专业教师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对毕业实习指导教师给予更多的支持,使他们愿意将更多的精力投入顶岗实习指导上。人是最主要的因素,专业教师是顶岗实习课程开发的主体,只有专业教师自身意识增强和能力提高,学校支持和激励机制到位,才能使顶岗实习课程的开发和完善具有可持续性。

顶岗实习课程开发是顶岗实习课程化育人机制的重要内容,是解决目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工作普遍存在的组织松散、质量把控不牢等问题的切入点之一,因此研究和开展顶岗实习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对开发顶岗实习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都相对薄弱,有待广大教育工作者针对该领域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熊伟,房风文.高等职业院校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平台建设:重庆SLDL职业学院的实践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6).

[2]蒋贻杰.广西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几个问题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9(8).

[3]谢燕,潘雪英.基于DACUM的高职药学现代学徒制校企融通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24).

[4]吴南中,李同同.基于资历框架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22(11).

[5]陈红梅,张滨,黄小波,等.高职顶岗实习“课岗深度融合”课程开发与示范[J].农产品加工,2017(9).

[6]常叔杰.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课程化育人机制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9(19).

[7]邱海英.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的应用价值、操作范式与特点表征[J].广西教育,2022(27).

[8]谢莉花,彭程.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职业分析:回顾与展望[J].教育与职业,2022(18).

[9]石平义,官春平,邝子奇.“1+X”背景下机械制造类专业基于“校企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装备制造技术,2022(7).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资助经费重点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课程化育人机制研究”(2019A02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莫壮国(1975— ),广西南宁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工商管理。

(责编 雷 靖)

猜你喜欢

课程开发顶岗实习高职院校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