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中的家校共育策略研究

2023-08-10农浩

教育界·A 2023年19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家校共育家庭教育

【摘要】“五育并举”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落实“五育并举”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教育的发展与完善,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而且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想更好地实施“五育并举”,除了充分利用校内的资源,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的作用,助力家长开展好家校共育。

【关键词】“五育并举”;家校共育;家庭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中的家校共育策略研究—以百色市百色中学为例”(立项编号:2023C60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农浩(1981—),男,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百色中学。

我国近代的“五育并举”理念是由蔡元培先生提出来的,经过时代的发展演变,其逐渐发展成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和谐统一的教育理

念[1]。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校深切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探索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途径。而以家校共育为突破口,可以更好地落实“五育并举”,完善教育中的不足之处,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五育并举”中家校共育的研究及实施现状

如何将家校共育运用到“五育并举”实践中?“五育并举”中的家校共育开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产生何种影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但笔者纵观众多研究文献发现,目前关于“五育并举”中家校共育的研究还处于较为基础的阶段[2],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理论研究较为薄弱,多为借鉴别人的经验做法,未形成自己的特色;第二,实证研究少,研究内容大多是描述性的,少有科学性的实证,缺乏坚实的数据支撑;第三,研究成果虽多但针对性不足,直指“五育并举”中家校共育对策的研究不多。此外,“五育并举”中家校共育的实践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实施过程缺乏系统性,以阶段性计划为主,比较随意;家校合作中单向交流多,双向沟通少,家校共育效果不佳等。

针对上述研究,笔者认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重点关注与努力弥补“五育并举”中家校共育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摸索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策略,并通过教育实践加以落实。接下来,笔者在借鉴相关研究理论的基础上,以我国“五育并举”相关政策为依据,以自己所在的百色市百色中学为例,分析“五育并举”中家校共育的意义,探究具体的对策,以期建立起学校与家庭的有效互动协作模式,改善学校育人环境,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二、“五育并举”中家校共育的实施意义

家校共育策略是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推动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也是教育管理理念创新的具体表现[3]。而“五育并举”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其中实施家校共育具有重要意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互为前提,彼此渗透,相互作用。学校要同时落实“五育”,系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必须加大教育力度,延伸教育广度,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获得适切的教育。而家庭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家长是学生的重要引路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配合学校落实“五育”,对学生加以引导和规范,有利于巩固学校“五育”的成果,充分发挥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另外,学校在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以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的过程中,能够丰富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兴趣,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想构建系统的“五育并举”模式,提升“五育并举”的育人效果,学校就要积极开展家校共育,联合学生家庭形成教育合力,打造坚实的育人桥梁。

三、“五育并举”中家校共育的策略

落實“五育并举”需要课内课外相统筹、校内校外齐发力,在此过程中,学校需要寻求家庭教育的配合,从而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教育生态系统。具体而言,有以下四点策略。

(一)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主动联系学生家长

在家校共育中,教师往往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因此,教师要意识到自身的重要作用,主动联系学生家长,使家长能够与自己一起为学生营造舒适和谐的成长环境,帮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主动了解学生生活和学习方面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从而和学生家庭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教师和家长为学生营造友爱且温馨的家校共育环境,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4]。

例如,笔者班中,有一名女生比较敏感、拘谨,极少和老师、同学进行互动,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虽然学习认真刻苦,但学习成绩并不好。笔者深入了解后,发现该生父母工作繁忙,日常与她沟通较少。她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而爷爷奶奶教育水平有限,平时只关注她的衣食住行,而忽略她的情感需求。因此该生沉默寡言,敏感脆弱,遇到情绪困扰无法及时纾解,心理负担沉重。另外,之前班级教师曾与该生家长进行沟通,但因为没有了解清楚学生情况,所以常给家长传递一些负面信息,导致家长出现了消极抵触的情绪[5]。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笔者改变和家长的沟通方式,主动联系该生父母,表扬该生的优点,缓解他们与教师沟通时的紧张情绪,告诉他们要加强对孩子的关注,多与孩子沟通。同时,笔者还主动联系该生的奶奶,对其培养该生所付出的辛劳表示肯定,并引导其适当关注孩子,遇到问题及时和孩子父母或者笔者交流。除此之外,笔者也在学校中给予该生更多的关注。如在课堂中,笔者有意识地给予该生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帮助她找到信心。在一些班级活动中,笔者注意引导该生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交流,使她慢慢找到存在感,发现与人交往的快乐。如今,该生能够主动和老师同学交流学习问题,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也能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变得越来越开朗了。

由此可见,教师开展针对性的家校共育,主动联系学生家长解决问题,能够有效而及时地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

(二)教师要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开展亲子活动

家校共育从来不是教师的单向输出,形式也不局限于家访。真正的家校共育应该是双向的,是形式多样的。教师要拓宽思路,让家长更充分地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比如,教师可以与学校沟通,举办班级亲子活动,让学生家长来学校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6]。

例如,笔者开展了一个以“我的家庭”为主题的亲子交流会,邀请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笔者首先向学生和家长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然后提出问题:“各位家长和同学们,老师的家庭情况你们已经了解了,现在也请你们向老师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家庭好吗?”接下来,笔者让学生与家长一起讨论交流家庭情况,再由学生发言进行介绍,从而使学生和家长有深入交流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家长向学生详细介绍家里的情况,有的学生表示自己第一次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家庭,意识到父母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承担着很大的压力,也意识到自己对家人的重要性。学生互相介绍完家里的情况后,笔者又开展下一环节的活动,问家长和学生:“各位家长和同学们,你们在家庭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烦恼呢?请说出来并和家人一起商量对策吧!”在此环节中,学生和家长坦然相对,互相倾诉烦恼,共同寻找对策,达成共识。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增进与家长的感情,还能在交流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笔者请其中几名家长和学生代表发言,并给出一定的建议,以促进问题的解决。笔者还引导各家长之间互相交流,寻找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丰富教育经验。

通过亲子活动,家长能更了解教育的重要性,更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从而更好地为学校“五育并举”助力。

(三)教师要鼓励家长丰富教育形式

学习不是学生的全部,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提倡家长积极陪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共同发展[7]。

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最美校园”创意设计比赛活动,笔者鼓励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共同探讨美化校园环境的创意方案。在活动中,家长协助孩子上网搜索资料,为孩子出谋划策,和孩子一起撰写方案。这样的实践方式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与家长的密切交流中自然而然地实现综合发展。

另外,教师还可以建议家长带领学生去当地的博物馆、图书馆等当志愿者,或者带学生参与社区的垃圾清理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我。同时,教师要提醒家长注意全程关注学生,重视安全问题,给学生良好的实践体验。

(四)学校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培训工作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要想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光靠教师的引导是不够的,还要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在家庭教育中,有些家长的教育能力还不够,常常忽视家庭教育,甚至对学生的教育问题存在错误认知,比如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孩子出现问题让学校去解决就行。这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学校要想办法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知。比如,加强对家长的引导和培训,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来共同完成学生的教育工作。培训的方式可以灵活多变,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下定期组织家长到学校参加培训,邀请教育专家开展讲座,给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线上则以互联网为依托,建立钉钉群、微信群、网络论坛等,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提高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认知,从而使家长有效配合学校实现“五育共举”。

结语

“五育并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路径,也是建设高质量课程体系的时代诉求,体现了国家对“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深切关注。因此,学校要积极落实“五育并举”。而家庭教育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力量,学校要想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应当重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积极主动寻求学生家长的配合,与学生家庭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校共育环境。在家校共育中,学校教师要注意沟通方式,有效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落实家校共育,和家长一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真正落实“五育并举”。

【参考文献】

[1]王红梅,王祥奎.五育并举 绘好新时代人才培养“施工图”[J].青海党的生活,2019(7):52-53.

[2]苏海泉.高校开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课外育人工作探究[J].北京青年研究,2022,31(1):99-105.

[3]杨韫嘉,霍楷.高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模式改革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6):86-89.

[4]张周.深入实施“五育”并举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J].中小学校长,2021(5):31-34.

[5]王琳,田夏彪.多元协同:学校“五育”融合实践路径探思[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2,38(11):1-5.

[6]李森,郑岚.“五育融合”的时代价值及其教学实现[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3):4-11.

[7]姜建鋒.新时代五育并举背景下的小学管理策略探索[J].新教育,2022(2):8-10.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家校共育家庭教育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