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立学课堂”中微课的应用

2023-08-10顾灵玲

教育界·A 2023年19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微课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微课课程,遵循目标原则、辅助原则、生成原则,采用模块专题化、思维科学化、学科融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前置学习、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等实践活动中。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构筑高效的“立学课堂”。

【关键词】立学课堂;微课;高中历史

作者简介:顾灵玲(1983—),女,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

“立学课堂”的特点是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央,“立”体现了行为和措施,“学”则是行为的对象,“立学”可以理解成“立人之学”,指要将学生当成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关注他们的差异性、整体性和发展性,在课堂设计中满足学生的需要,构建高效的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如何构筑“立学课堂”,让学生带着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开展自主探索活动。微课是“立学课堂”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它生动形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方便教师结合学情设计系列课程,既能满足学生不同的要求,又具有整体性。教师要积极探究如何设计微课课程,高效构筑“立学课堂”。

一、聚焦学科素养,探析历史教学中应用微课的原则

(一)目标原则,提升史料实证能力

“立学课堂”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教师要结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设计微课课程,掌握高效的设计原则。“立学课堂”注重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所以在设计微课的时候,教师要遵循目标原则,不仅要生动地展示各种历史资料,更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升他们的史料实证能力[1]。

如在教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时,首先,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史料的丰富性,学会分析各种史料,笔者便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戴冠冕的夏禹”“大禹治水”两则史料,让学生对比两则史料中的大禹有什么不同,从而了解到大禹治水有功,舜传位于他,让他成为皇帝。其次,笔者展示了《荀子·儒效篇》等史书中的文章,让学生思考西周分封的主体是什么,同姓亲族分封的时候,周王会赐予他们什么东西。最后,笔者让学生思考自己掌握了哪些历史分析方法。学生认识到自己并非靠想象,而是靠对图文史料进行分析得出答案的,这样他们就掌握了相关的历史学习方法。

“立学课堂”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某一个历史知识点,而是让他们学会历史分析方法。教师要基于史料实证等历史核心素养设计微课,体现出明显的目的性。

(二)辅助原则,建立时空观念

微课的设计还要遵循辅助原则。由于历史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年代较为久远,学生的感受不够真切,因此教师要利用视频、地图等资料进行辅助,让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时空中,从而建立时空观念,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如在教学“辛亥革命”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当时是否具备资产阶级产生的社会条件,笔者设计了微课课件,单独展示了清政府新政图、黄花岗起义图、四川保路运动图等,并展示了当时革命军武昌起义等的路线图。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几张图叠加在一起,让学生看看这些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什么地方,整合信息并思考,说说中国当时的社会情况。有了地图的辅助,学生能更好地建立时空观念,认识到当时辛亥革命从某个点爆发,迅速得到了各省的响应,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所以才能

成功。

教师在使用微课时要避免喧宾夺主,在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辅助展示课件,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满足学生的要求。

(三)生成原则,形成理性认知

“立学课堂”要求教师应考虑学生的个性化认知,所以在设计微课课件时,教师要循遵生成原则,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合理调整微课的教学顺序,理性指导,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例如,“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的内容相对较多,很难在一堂课中教完,所以笔者按照年代的顺序设计了从汉朝到元朝的系列课件,让学生依次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此过程中,笔者关注学生的知识生成情况,如有学生提出想要了解中国的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因此笔者合理调整微课的顺序,将不同朝代中与科举制度有关的内容都提取出来,整合成一个新的课件,让学生理性分析,了解科举制度诞生的原因,其发展状况如何,有什么弊端。这样的教学关注学生的知识生成情况,更灵活,也更能指导学生辩证思考。

在设计微课的时候,教师要注意知识点分割的合理性,确保没有多余的信息、框架具有整体性、思路合理,同时也要注意结合知识生成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微课课件,从而让学生形成理性认知。

二、指向品质课堂,探析历史教学中应用微课的策略

(一)模块专题化,构建知识体系

关注学生成长的差异性、整体性和发展性,是“立学课堂”的宗旨。教师要积极利用微课构筑高品质课堂,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采用模块专题化的方式能体现出整体化教学的特點,有助于学生提升综合能力,构建知识体系。

以文化思想史为例,笔者设立了中国文化思想史、西方文化思想史两大板块,又在其中分别设计了若干个课件。如将“中国文化思想史”分为“哲学思想”“古代发明创造”“文学”“艺术”这几个板块,将“西方文化思想史”分为“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近代科学技术和发明”这几个板块。对于某些比较重要的小类,笔者还设计了更为细致的课件。如“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涉及的内容较多,所以笔者将其分成了“百家争鸣”“独尊儒术”“宋明理学”“明清儒家思想”几个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可以单独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学习,也可以将它们整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

教师可以按照政治史、文化思想史、经济史等各大模块设计课件,将中外历史事件以专题的形式融合在一起,进行重点介绍。在这种方法下,各个模块之间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助于学生整体学习,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问题。

(二)思维科学化,坚持论从史出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符合“立学课堂”的要求。教师要基于科学的思维方式设计微课,充分利用图文资料,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让他们坚持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思维导图等高效的历史学习工具,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

例如,在教学“开辟新航路”一课时,有学生从西方的远航想到了郑和下西洋,笔者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对中西方的航海技术进行对比。很多学生想当然地认为某一方的航海技术可能更强。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论从史出,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分别展示了和中西方航海有关的史料,然后围绕其中一部分史料进行数据化处理,提取出关键时间,并在时间轴上分别表示出来,让学生看到中西方第一次航海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当时的社会面貌如何,各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如何。学生发现,利用图表能清楚地看到两者的不同。此后,笔者让学生利用这一方法,自主整理其他历史资料,设计图表,并在图表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归纳,科学地对比中西方的航海技术。

利用微课课件能更清晰明了地展现思维导图等思维可视化工具,同时也能方便学生整理各种史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认识到在解释和分析历史的时候要基于史料展开探究。

(三)学科融合,培养创新精神

学科融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体现了“立学课堂”的特点。将不同的学科和历史学科融合,能让教学形式更新颖,同时吸引对其他学科感兴趣的学生,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由于班级中有不少学生对文学艺术很感兴趣,因此笔者在教授“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课时,结合语文学科,组织了具有创新性的探究活动。笔者利用微课课件展示了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精品,然后提出了一个具有新意的问题:“为何宋词会在宋朝出现,而不是在汉朝就出现呢?唐代开始就有话本,但是小说发展壮大却是在明清时期,这是为什么呢?”笔者鼓励学生将某种文体作为探究对象,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心理,并思考怎样的土壤才能孕育出特定的文体。接着,笔者让学生用微课的形式呈现自己的探索发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活动体现了学科融合,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要在保持历史学科特色的前提下,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在历史课堂中自然地渗透各学科的知识要义,这样才能实现学科之间的渗透和整合,同时,这种多元融合的学习方式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三、基于实践过程,探析历史教学中应用微课的途径

(一)前置学习,践行翻转模式

在“立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的知识,还要拓宽视野,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自主学习能力,构筑“以生为本”的课堂。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微课课件融入学生学习的每个环节。如在前置学习中,教师可以用微课构筑翻转课堂,取得“先学后教”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古代商业的发展”一课时,笔者构建了翻转课堂,利用微课让学生自主了解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历程,认识到商业源于先秦,在隋唐年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笔者在课件中展示了大运河的开通、国家统一、开放的民族政策等方面的内容,但不点明这些内容和商业的发展有关,而是让学生自主分析这些史料中哪些因素促进了古代商业的发展,并寻找还有哪些因素能促进商业发展。笔者还在课件中以动画的形式模拟展示了古代“市”的形成和发展,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古代城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因素促进了其发展。学生先总结自己的观点,再在课堂中讨论交流,总结同学的观点,完善认知。

翻转课堂能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发现自己思维上的薄弱点,再在课堂学习中深入探究分析,在和同伴的互动中完成知识内化。这样的课堂符合“立学课堂”的特点,能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框架

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利用微课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分小组自主学习微课,并结合微课内容完成任务,探究问题,从而自主建构知识框架,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掌握历史知识。

例如,在教学“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课时,笔者设计了探究项目,让学生结合资料自主分析本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得到了怎样的发展,并分析其原因是什么。为了帮助学生找到高效的探究方式,笔者利用微课课件展示了几种学习方法。第一,对比法,笔者在课件中展示了过去和现在同一地区的交通地图,并将它们叠加起来,这样学生就能清楚地看到交通的进步。第二,思维导图法。笔者在微课中以“交通工具的进步”为关键词,辐射出若干個分支,分别标注上有可能促进交通工具发展的因素,并在旁边标注上相关的史料。学生可以根据此图表自主探究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发展。第三,列表法。笔者将影响交通进步的因素分别呈现出来,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用正向线条表示,反之则用反向线条表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还能让他们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他问题,建构知识框架。

利用微课课件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可以为他们提供学习支架,让他们找到适合自主学习的方法,帮助他们自主建构知识框架。

(三)深度学习,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在课后巩固阶段,教师也要合理运用微课课件,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帮助他们总结凝练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例如,在教学“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笔者让学生自主学习微课课件,将教育的方针政策和当时的社会面貌、国家综合实力等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教育政策和国情之间有一定关系,科教兴国和现代化建设之间也有关系。其次,笔者让学生结合课件内容,在网络上搜索时事新闻,了解中国当代的国情,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国情的教育改革策略。最后,笔者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同学分享,同时参与到他们的分享交流中,让他们认识到每一个国民都要为建设现代化国家而努力,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可以将微课课件和互联网平台结合,构筑高效的网络学习平台,这样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互动讨论,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结语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能融入各种知识点,并整合各种素材、自主预习内容、练习测试和学生反馈,营造了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能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建构个性化、差异化的自主学习知识体系[2]。由此可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微课课件能更好地构筑“立学课堂”,让学生更科学、理性地进行探究,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彩霞.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J].天津教育,2020(36):124-125.

[2]金丽君.基于线上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再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22(3):64-66.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微课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