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的思考

2023-08-10姜璆璐

教育界·A 2023年19期
关键词:综合素养作业设计高中地理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与持续推进,高中课堂教学减负增效也势在必行。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从学科特点出发,不断优化和创新作业设计,通过丰富作业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让学生通过地理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能力。

【关键词】“双减”背景;作业设计;高中地理;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姜璆璐(1992—),女,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其实施既为学生提供了健康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空间,也向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是高中课程教学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当站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角度上进行思考,尽可能地提高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质量与实效,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作业作为学生课程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知识运用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其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1]。如何在响应“双减”政策的同时尽可能地提升高中地理作业的价值,是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一、挖掘素材,提高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教材是设计地理教学和地理作業的重要依据,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深挖地理素材,设计地理作业。当前的地理作业多是以文字材料型的应用练习为主,类型较为单一,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深挖地理教材,并从教辅练习材料、考试真题和课外渠道补充地理材料,设计内容新颖、丰富的作业题,让学生通过对文字材料的分析,对其中包含的地理知识进行探究,优化学生学习素材,拓宽学习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地理的兴趣。

如在教学湘教版高中地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解释湿地资源的内涵、保护湿地资源的意义、如何正确开发湿地资源、如何进行湿地保护等内容,再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练习,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搜集相关的材料,了解洞庭湖对周围地理及气候的影响,以及其在长江水系中的价值,由此补充课堂教学内容。此类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热情,更有利于作业的高效率完成。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引入语文教材中的《岳阳楼记》一文,让学生找出其中描写洞庭湖景观的内容并对其进行赏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洞庭湖的认识,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跨学科融合研究的能力与素养,增强学生的自然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为保护湿地资源献计献策。多种多样的地理作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与热情,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也能让学生学会运用时空视角和人文视角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进一步推动学生将地理知识服务于人与自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念及社会责任感。

此外,传统的高中地理作业大多是书面作业,很少会涉及动态信息资源,并且受到时空条件的限制,学生很难完成实践探究性的作业,使得学生对完成地理作业的热情日渐下降。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中学科教学中,成了便捷且重要的教学设备。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多使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例如,先在网络中搜集、整理地理素材,再利用学习通、微信小程序等信息平台布置地理作业,如此既可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又可以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

可见,在“双减”背景下设计高中地理作业,教师要学会挖掘地理素材,大力寻找与地理知识相关的资料,设计新颖的、多样化的作业内容与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主动、投入地完成作业,提高作业完成效率。

二、注重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实践型作业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与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是加深学生理解的重要途径。实践型作业更加突出和强调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能够帮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高中地理实践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能够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实践型作业是落实“双减”政策下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使用多媒体设备及互联网平台进行社会调查、合作探究,设置地理调查问卷,或者进行实地探查、研究。

目前湘教版的地理教材中,实践型作业有较高占比,在教材和作业中占据重要位置。例如,在湘教版高中地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这一课的课后作业里,第二道题的内容是:“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应当怎样处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思考如何让荒漠化的治理与脱贫致富共同发展、相互促进,是学生解决这道作业题的关键。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完成作业。学生可以利用小长假的时间去西北地区进行实践调查,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搜集与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和因地制宜脱贫攻坚等方面相关的信息,然后小组集中讨论,探索出利于生态治理和脱贫致富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策略方法,并一起制作项目报告。实践型的作业需要学生以自身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将课程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再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探究、实地调查等形式来完成,是学生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体现。又例如,在讲解湘教版高中地理“天体运行规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并记忆不同星球的运行特征,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协力制作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行轨迹模型,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八大行星运行轨迹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由此可见,实践型作业能增强作业的灵活性和真实性,完成地理实践型作业有助于学生将地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应用能力。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完成实践作业,都是学生作为高中地理学习主体的地位体现[3]。

可见,在“双减”背景下设计高中地理作业,教师要注重将地理课程知识与实践研究相结合,设计实践型的作业,提升学生课程学习的体验感,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动力,同时促进学生的动手实践探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三、贴近生活,强化社会意识

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源于现实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现实生活,所以生活素材应当作为一个地理作业设计的重要依据。教师在设计高中地理作业时要贴近现实生活,选择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又包涵关键地理知识的素材。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会主动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变化等相结合,进行更加全面且深入的思考,理清多个层次的解答思路。学生经历了这一思考过程,会自觉地关注生活问题与社会现实问题,进而强化自身社会意识,促进社会责任感的提升[4]。

高中湘教版地理教材在选材与编辑中十分注重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极具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其课后作业材料也贴近现实生活,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可以培养自身关于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等方面的社会意识。例如,在“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这一课中,有一道与“内蒙古科尔沁草原防沙治沙的环境保护举措”相关的课后作业,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因地制宜地解决科尔沁草原荒漠化问题,以及其生态移民的优劣,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学生在课堂上了解了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之后,教师再引用图文和视频资料展现科尔沁草原的荒漠环境与当前的治理成果,引发学生对荒漠化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促使学生为科尔沁草原治理问题献计献策,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理念。又例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一课时,教师可以联合课时内容里的两则阅读材料《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行作业设计,让学生对比两则材料,并结合课文内容与课外拓展的地理阅读材料,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规模、近半个世纪内城市化发展速度等方面的差别,思考产生这些差别的原因,再将其制成相关报告,推动学生对城市化相关知识的思考。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入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与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的实践成果,让学生结合报告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现阶段我国城市化的特征,从城市人口流动状况、产业结构的变动情况、生态保护情况、经济发展状况等多方面角度为我国如何进一步实现城市化提出意见,并从人地协调的角度分析推进我国新型城市化的必要性与意义,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从而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夯实人才基础。

可见,在“双减”背景下设计高中地理作业,教师要注重将地理课程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设计出贴近生活的地理作业,突出体现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让学生将地理知识充分应用于实际生活与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进而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

四、重视差异,促进个性成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是独立的、独一无二的[5]。传统地理作业大多都是基于教材内容笼统设计而成的,班级内所有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是相同的,而且作业内容长期以来没有较为明显的变化,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高中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重要阶段,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性,设置与学生的整体情况及差异情况相适应的作业。对此,教师需关注班级内每名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差异设置分层次的、有针对性的地理作业,使全体学生都能完成与自身相适应的作业并有所收获,实现学生的个性成长。

例如,教师在设计湘教版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这一课的课后作业时,可以事先对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进行了解,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测试,得到学生的学情信息,再依据学情对所有学生进行分层,结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知识内容设置分层次的作业。对于地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从自然和人文两大角度来对我国农业区位的布局进行分析,思考当同一区域内的自然、人文环境发生变化后会对该区域的农业发展状况带来哪些变化与影响;对于地理學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思考同一区域内农业的发展因素,以及不同区域环境对不同区域农业的发展有何影响;对于地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回答国内农业的基本布局情况,思考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布局之间的联系。如果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学生之间可以自行组成小组,对农业布局和相关因素展开合作调查研究。完成作业后,全体学生都能在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和相关变化情况的地理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增强人地协调发展的生态理念。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差异,如有些学生学习能力强,可以快速理解和分析题目,有些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无法快速理解和分析题目,答题速度较慢,教师还可以设计必做题与选做题两种题型,让学生通过必做题巩固必要的地理知识,通过选做题挑战自己,开拓思维,深入探究地理知识,增强地理知识储备[5]。如此一来,学生就能依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去完成对应的地理作业,取得不同的收获,促进自身的个性化发展[6]。

可见,在“双减”背景下设计高中地理作业,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地理作业,使学生都能通过完成相应的作业来取得一定的进步,彰显出自己的个性特点,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结语

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兼具文理特点的重要学科,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实用性。要想加深学生对各种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必然需要通过课后作业来实现。在“双减”背景下,高中地理作业需要全面压缩书面作业总量,丰富作业内容和形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对此,高中地理教师可通过挖掘地理素材、注重地理实践、重视学生差异、强化地理与生活的联系来设计科学合理的地理作业,促进地理学科的高质量教学,最终实现学生地理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海福.“双减”背景下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的策略[J].智力,2022(15):158-161.

[2]邸力力.“双减”背景下高中地理作业设计探索[J].智力,2022(1):160-162.

[3]安冬福.高中地理作业设计与点评策略研究[J].高考,2022(3):117-119.

[4]张敬.“双减”下如何有效开展地理作业设计:以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海水的运动”为例[J].高考,2022(28):148-150.

[5]沈丹丹.“双减”背景下的高中地理作业设计[J].学园,2022,15(22):54-56.

[6]李云鹏.素养导向的高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以“人口与区域发展”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23):60-63,68.

猜你喜欢

综合素养作业设计高中地理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