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评论视频化创制:促因、进路与着力点

2023-08-10陈超唐颖

新闻爱好者 2023年7期
关键词:新闻评论网络舆论媒体融合

陈超 唐颖

【摘要】网络化下的新闻评论正以包容开放的姿态,寻求具有互联网基因的表达模式与观点范式创新,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尝试以视频形式抢占网络舆论阵地。从目前看,以主播为载体的IP化、以核心新闻场域即述即评的现场化、以新语体互动式的弹幕化成为当前网络评论视频化实践的三种进路。新闻评论视频化,要求主流思想的时代表达,可持续性的关键在于“度”的把握。进一步来说,就是要处理好感性融入与理性引导、创新表达与有效传播、求速度与求深度的三层关系。

【关键词】网络舆论;媒体融合;新闻评论;视频化

作为一种基于新闻事实的观点文本,新闻评论被视为“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1],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其在舆论引导上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业界和学界普遍将新闻评论的数量多寡、质量高低视作评判主流媒体新闻宣传工作好坏的主要指标。步入万物互联时代,多元化创新技术赋能与多场景应用平台兴起,催生出低门槛、强互动的传播新场域,加速了媒介使用权的下沉。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大背景下,新闻评论社交化现象日渐兴起。然而,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评论对社会舆论有着或正面或负面的直接影响。[2]客观上,传播主体的多元化让话语博弈更为激烈,面临群体极化带来的社会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舆论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强调,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3]主流媒体是引领主流思想舆论的重要场域,理应在媒体生态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顺势而为,成为网络宣传、舆论引导和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其中,新闻评论作为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的“看家本领”,其网络化转型之路迫在眉睫。

总体来看,网络化下的新闻评论正以包容开放的姿态,寻求具有互联网基因的表达模式与观点范式创新,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尝试以视频形式抢占新闻评论的网络阵地。那么,促成新闻评论视频化兴起的关键性因素是什么、当前具有代表性的新闻评论视频化进路有哪些、从破圈到常青的可持续性发展要处理好哪些关系?这是本文重点论述的内容。

一、促因:新闻评论视频化创制的合理化因素

事实上,新闻评论视频化并不鲜见,在大众传播时代就以电视机为传播媒介进行了广泛探索。当这一鲜活的视听评论形式扩展到网络,并作为一种新的传播现象存在时,背后必然有其合理性。进一步来说,它观照、审视并契合了当下开展评论生态的现实情境,传播逻辑体现出对受众圈层、平台、规律的整体把握。检视发现,网络传播下,新闻评论视频化的促因至少有三点:

一是受众流向与政策引导。互联网的聚拢、吸附能力显而易见。网民规模的持续扩容,侧面反映出当前作为用户的受众向互联网迁移的基本趋势。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近年来,各地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引导传统媒体革新转型,把握占领新兴舆论阵地中的“第一定义权”,提升基层现代化治理水平。客观上引导新闻评论的触角延伸到互联网。

二是深刻把握当前传播流行趋势。互联网应用发展涵盖基础应用、商务交易、网络娱乐、公共服务等方方面面,所对应的应用场景和载体呈现多样化特点。值得关注的是,以短视频为代表的网络视频正在迅速崛起。短视频对用户观念、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愈加凸显。按照此邏辑,主流媒体势必要更加主动地抢占评论渠道风口,才有可能在网络舆论引导上有的放矢。事实上,早有主流媒体在融合探索中洞见视频化趋向。作为传统媒体转型的破冰者之一,封面新闻在五年前就提出把视频作为信息表达的主要形态,推动其客户端视频化的观点。四川日报社总编辑李鹏公开表示,十年间,信息传播符号从文图为主演进到以短视频为主。主流媒体再不视频化,又将再一次变为“传统媒体”[4]。另外,网络直播的热潮也不容小觑。尽管当前网络直播多与电商领域结合,但其受众圈层与样态表现稳定、具有可预见的开发潜力。

三是视听语言契合多元传播效果要求。评论是对新闻事件和人物的判断、分析和给出结论,让主流声音能够最大化传播。[5]结合内容碎片化、渠道社交化、受众个性化等网络传播生态基本特征,以视觉和听觉作为核心要素的视频评论,能传递出的信息要素更为丰富,内容的组合形式更为多元。[6]具体来说,文字虽是评论观点表达的基础,但在追求碎片化阅读的当下并不占优势,而且一些隐晦的观点输出往往藏于细节,需要视听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有声语言评论有明显的人际传播特征,但在视觉化社交大行其道的当下表达仍显单一。视听语言集合了图像 字幕 声音 音效等多种直观表达优势,其显著性信息更容易左右人们的判断。

二、进路:当前新闻评论视频化实践的三种模式

综上,新闻评论视频化在新媒体语境中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与实操性。所谓实践出真知,主流媒体只有主动将其放入网络舆论实战,不断在经验积累中开展调适,才能从融入真正走向融合。就当前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IP化:主播形象重塑与话语形态重构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源于知识产权概念,其突出特征是符号化下的强标识性。近年来,IP概念被移植到传媒产业领域,将媒体个人的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符号化,然后有效转化为新媒体阵地中的鲜明标识,以求获得长足发展。

以2019年7月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栏目推出衍生新媒体产品《主播说联播》为标志,主播IP的新闻评论短视频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部分以评论见长的地方媒体还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打造了“主播说”的2.0版。事实上,主流媒体选择从主播IP入局新闻评论是对自身资源的合理化运用。新IP的打造非一蹴而就,若要在短时间内生成具有辨识度的网络IP,平移传统主流媒体IP资源不失为明智之举。作为主流媒体的IP担当,主播形象早已超越个人范畴。将主播IP植入新媒体,能够在网友中以最快速度建立新媒体评论品牌。从选题角度看,网络新闻评论短视频主要分为时政类和民生类。

民生类是当前不少地方媒体进军网络视频评论的重点选项。该类社会热点事件具有接近性,易激发网友情绪反应。其中,部分事件本身折射出社会矛盾和冲突,倘若不能较好的理性分析与正面引导,则易引发网络舆情。在众多的民生选题评论IP中,浙江电台城市之声的“新闻姐”IP独树一帜。统计显示,自2020年5月正式上线以来,“新闻姐”抖音号粉丝达到2439.5万,获得6.2亿点赞。快手号粉丝716万,成为中国广播电视新闻首个突破千万粉丝大关的抖音个人IP号,在全国广电新闻大V粉丝量中排名第一。检视发现,“新闻姐”IP的拍摄制作与多数同类型评论账号无显著区别,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立意上的坚持与观点叙事上的求新求变。一是不缺位。该IP账号当前发布的1200多个短视频,多数为各大社交平台热榜内容,及时性功不可没。新闻评论及时性,既符合新媒体快传播要求,也彰显主流媒体在热点新闻面前不失语的态度。二是不乱语。好评论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带节奏,而是客观、冷静地在碎片化信息中辨真伪,对事实信息进行深度归纳梳理总结,以求更好地服务观点引导舆论。三是定好位。开展新闻评论的目的之一是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舆论生态。“新闻姐”在定位上坚持正能量特色,多采用故事化的叙事引入评论观点,不刻意煽情,从凡人凡事中避免空喊口号。《“没他关心我就死了” 外卖小哥又立大功》评述了浙江外卖小哥郑慧因在送餐时细心发现点单女子情绪低落有轻生倾向,进而主动通过外卖平台安慰对方并及时报警救人的事迹。该评论在肯定外卖小哥温暖善举的同时,延展了对外卖小哥生活现状与奋斗精神的介绍,拓宽了评论的广度,向网友传递了积极正向的生活态度。此外,《报复性宰客是自毁饭碗》《106万!神秘捐款人顺其自然又出手了!》等评论都赢得了不错的流量和点赞量。

(二)现场化:核心新闻场域下的即述即评

把评论放入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现场,是该新闻评论模式的显著特征。它旨在打破评论在演播室等密闭空间的固有方式,通过对新闻现场场景化的设计,塑造受众亲临现场的体验,传递表达核心评论内容。评论员要在短时间内精准完成现场出镜评述,在制作上既是难点也是创新点。为此,对评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该类模式评论多选择关键意见领袖担纲。

江浙一带地方媒体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尝试。比如,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利用《苏州新闻》官方微信公众号,不定期推出现场观察评论。以《做你的“创新合伙人”,苏州很认真!》为例,资深记者在苏州科技商学院第二期开班仪式现场,通过观察提炼出“一座难求”“科里科气”等感性关键词显示活动的火爆。同时,巧妙地引入与现场学员的对话,展现了苏州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务实举措。视频结尾处,记者充满感受性的现场评论,又进一步强化了苏州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雄心与用心。浙江长兴融媒体中心从当地“两会”主席台幕后视角记录了新任市长当选全过程,并在大会后第一时间采访新市长,其站在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角度配发的现场评论,具有较强感染力与鼓动性,为新任领导班子开展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弹幕化:新语体下的互动式评论

弹幕作为网络视频一项交互应用功能,最先出现在日本影音网站Niconico动画。此后,通过AcFun、哔哩哔哩传入国内,成为二次元领域中被广泛接纳、应用的互联网评论语态。所谓弹幕是在不干涉破坏视频内容完整播放的前提下,在屏幕上生成文字、表情包等符号,以表达对视频内容的观点态度。有学者认为,交互性决定了弹幕会话性的特征,在会话沟通中利用情感词表达态度观点倾向,同时以视觉符号等单模态化为载体,做到发表弹幕观点时的唯他性。[7]

起初,弹幕功能从娱乐交流拓展到舆论引导,出现在电视剧集的宣传推广中。宣传品控人员以话题性介入,邀请演员、剧评人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意见领袖,通过观点输出与情感交流,进而在剧目播出期间引流形成口碑热度。如今,主流视听平台都在有序地探索弹幕功能开展有效舆论引导,按照扩张、感染、交互的步骤开展议程设置,受众满足认知、情感、个人与社会整合需要。[8]就目前来看,弹幕评论主要运用于直播视频与短视频中。

《中国舆论场》是国内首档融媒体新闻评论栏目,栏目以直播化为特征,全民评论为特色,每期选取社会舆情热度较高的内容作为话题,形成了台网互动的融合评论新模式,力求在全民参与、嘉宾理性分析中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为了放大直播样态优势,提高网友话题评论的主动权和选择权,栏目在《你评我也评》板块启用了弹幕评论功能。网友可以针对某个话题,通过官方微信平台发送留言,经把关后相关内容以弹幕形式呈现在播出屏幕上。直播结束后,網友还可以借回放功能,继续参与观点互动与留言讨论。实际上,弹幕不仅搭建了参与和情感宣泄的桥梁,它更是以沟通口吻成为理性舆论引导的突破口。弹幕式引导模式不再是冷冰冰的强逻辑,而是在营造平等对话的氛围中开展议程设置,达成社会共识。

另外,弹幕赋予的舆论引导还广泛运用于短视频新闻中。即短视频用于陈述新闻基本事实,利用弹幕开展评论议程设置,触发更多网友讨论达到社会共识。一是知识科普。通过弹幕,提供一些常识性信息,供网友自行抓取判断讨论。比如,面对个别美国政客借新冠病毒污名化中国,短视频新闻指出了世卫组织“病毒命名不允许跟任何一个地方、国家、民族、群体甚至不允许跟任何一种动物挂钩”的原则。但在弹幕中,网友提出“西班牙流感”的说法。对此,视频号并没有删除弹幕,而是用弹幕回应“西班牙流感时还没有世卫组织”的说法。此举不仅消除了受众疑惑,而且进一步凝聚了共识。二是情感共鸣。此多运用在暖新闻评论中,通过类似打油诗等方式总结感受,让情感共鸣变为共识与行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着力点:新闻评论视频化需处理好的三组关系

客观来看,网络评论视频化还处于发展阶段,上述三种实践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为进一步丰富网络舆论引导模式提供了方向和路径。不可否认,新闻评论短视频的出圈虽有偶发性因素加持,但其成功更在于系统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由内容本身与呈现方式交互建构的议程设置,散发出穿透力、吸引力与感染力,努力达到思想与流量之间的平衡。如何借新闻评论视频化做好主流思想的时代表达?关键还在于“度”的把握。对实践者来说,尚需把握好三层关系。

(一)脱敏:处理好感性融入与理性引导的关系

面对客观发生的新闻事件,各种利益群体和社会阶层借助互联网提供的公共场域表达情绪、表明立场,试图通过说服他者让自身观点成为社会主流。然而,“聪明”的大数据算法能够揣摩用户的态度倾向,致使出现“信息茧房”,这让一些非理性化表达在部分群体中被强化,最终事实被情绪淹没,阶层之间“自说自话”,社会对立愈加突出。

新闻评论代表主流声音,是舆论引导的“短兵刃”和“轻武器”。开展一切形式的新闻评论都必须坚持立足党和国家改革发展大局,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敢于站在人民的立场发声,真正在舆论引导中起到建设性作用,凝聚社会共识,画出最大同心圆。回归到新闻评论视频化的内容层面,我们要具体解决“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评论内容“说什么”“怎么说”,说到底就是要在借感性表达让理性思想有共鸣能共情,用理性思考让感性表达更加有理有据,实现评论中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首先,“说什么”的前提是要充分了解新闻基本事实与来龙去脉,同时,换位思考利益关系方态度形成的因素,从而为立论、逻辑论述提供“接地气”的支撑。其次,“怎么说”则强调摈弃说教,注重对象感,营造平视、真诚的交流场域,将理性观点进行情感化表达。从目前看,新闻评论短视频化的操作,多采用“简述新闻事实■表明感受与态度■解释原因■提出建设性思考”的逻辑公式。这对编辑的信息整合能力与主播的表达能力、观点立场的把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适配:处理好创新表达与有效传播的关系

表达是思想的“外衣”,合理运用创新表达可以有效提升主流思想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客观地看,日新月异的新技术给予新闻评论创新表达诸多可能。我们乐见技术赋能,但也要警惕创新形式流于表面化的“两张皮”现象,最终导致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比如,在人工智能火热、元宇宙概念兴起的当下,部分主流媒体开始试水虚拟主播参与评论表达,但大多数网友对这一AI虚拟人形式保持中立甚至抵制态度。一些幕后制作人员也在实操中表现出了消极情绪,诟病主要集中在该技术运用到网络评论的必要性。

首先,当前AI建模的虚拟主播缺乏作为IP品牌的辨识度。同时,受制于技术算法的不成熟,虚拟主播在语言、动作、神态等副语言表达上过于程序化,还无法达到真人主播的叙述感与情感表达。其次,多数制作过程并非简单的一键生成,还要考量与演播室等环境的匹配度。有的媒体为了弥补AI的机械化,还会要求真人主播重新配音,变相增加了制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可见,若新技术不能与创新表达很好地融合,那么就不可能生产出真正“适销对路”、有影响力的舆论引导产品。

另外,对泛娱乐化创新表达现象也应引起足够重视。完播率、转发量、点赞率、粉丝量共同构成了新闻评论视频化有效性的参考标准。迎合短视频娱乐功能特征,部分主流媒体以泛娱乐化方式培养用户黏性。有学者指出,适度的娱乐化确实能对评论的落地起到正向作用,但若任其野蛮生长,它就会“反客为主”,背离以多样形式托举评说内容的初衷,由此导致主流叙述的传递、思想价值的灌输、动员力量的凝聚等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被弱化,造成评论领域的新闻娱乐化。[9]这样,势必会影响网络评论品质,使其难以走出重形式轻内容、重娱乐轻人文、重利益轻责任的发展困境。

(三)调和:处理好求速度与求深度的关系

把握时势、时效、时机,既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要求,也是占领舆论制高点的重要着力点。这意味着时效性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新闻评论的影响力。但就新闻评论视频化实践来看,制作时间与评论时效不匹配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既有来自把关者对评论内容正负效度考量预判的因素,也与组织生产管理协调运作是否畅通有关。当前阶段,基于高碎片化阅读、高信息密度、强吸引力内容的背景,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对评论表现出“深一度”的诉求。这里的深度不再仅仅局限于接近新闻本真,更希望第一时间获取对新闻事实的观点与看法。

事实上,速度与深度一直是新闻活动中的矛盾体。寻求二者之平衡,需要新闻敏感下的专业化协同作业。求速度,就是要研判评论的创作样式是否可复制、可操作,对新闻事件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是否清晰明确。在ChatGPT火热的当下,新闻业界可有考虑进一步运用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让机器人辅助自身评论观点叙事的及时生成。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在新闻事实反转层出不穷的今天,主流媒体势必要更加谨慎,尽全力核实新闻事实。甚至必要时,要暂缓对事实不确定的新闻事件进行评论,寻求抓第二新闻落脚点。求深度,就是要发挥主流媒体的专业特长,“地毯式”对新闻利益关系各方信息进行搜集、筛选。同时,充分跟踪网友对新闻事件的观感与态度。通过有效的信息组合,寻求论点的独特、论据的独家。另外,面对流量与热度,也可考虑以追问者的姿态开展评论。除了引用网友的不同观点展现态度外,还可巧妙地在评论中以设问方式,对新闻事件焦点较为模糊的事实提出质疑,进而强调意见领袖功能,掌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四、结语

综上,互联网空间既是人们的生产生活空间,也是社会凝聚共识的空间。新闻评论视频化重塑了主流舆论新格局,对新時代舆论引导工作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在紧跟互联网发展趋势,掌握视频前沿技术的基础上,仍要坚持内容为王,不断创新话语表达方式、不断提升评论叙事本领、不断搭建多元互动平台。在有效性、稳定性和多样性中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参考文献:

[1]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2).

[2]丁柏铨.网络评论:特点、现状及引导力研究[J].传媒论坛,2023(5):3.

[3]岳爱武,朱峻成.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阵地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蕴涵及其践行进路[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1-4.

[4]四川日报社总编辑李鹏:以视频化转型建强全媒体传播体系[EB/OL].https://mp.weixin.qq.com/s/0phbWqe1CoVvBhC5jdIjaQ.

[5]米博华.新闻评论实战教程[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1(7).

[6]朱垚颖.视听融合:短视频评论如何组合声画要素[J].新闻与写作,2022(10):106.

[7]赵雪.一种新的网络评论语体:弹幕语体[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2):25-30+111.

[8]朱晴和,邵慧.扩张、感染、交互与娱乐:短视频新闻的弹幕评论分析[J].东南传播,2021(8):34-38.

[9]金梦玉,丁韬文.“短视频 新闻评论”的创作路径、发展瓶颈与未来探索[J].中国编辑,2021(6):66.

(陈超为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一部主任编辑;唐颖为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一部企划部主任)

编校:王志昭

猜你喜欢

新闻评论网络舆论媒体融合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评论教学改革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新闻评论”中的教学模式探索
“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研究
新闻评论中的“神话”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