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基于一流专业建设的工科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
2023-08-10邱雁王静刘艳慧张瑞邱金亮杨艳清
邱雁 王静 刘艳慧 张瑞 邱金亮 杨艳清
摘 要:基于教育部“三全育人”视域下的改革要求和前期实践经验,围绕一流专业建设要求,以工科课程水质工程学Ⅱ为例,探讨在教育实践中将工科专业课程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的有效途径,提出通过落实“三全育人”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完善课程教学设计、坚持构建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关注“学生成长”实施课程思政一体化评价体系的思政育人措施,将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实现有机融合,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实现课程全环节育人。
关键词:“三全育人”;一流专业;工科;课程思政;水质工程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S2-0024-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form requirements and previous practical experienc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and around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majors, taking the engineering course Water Quality Engineering II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engineering courses in educational practice. It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improve curriculum teaching design, insist on build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improve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and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 growth" to implemen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classroom teaching can be achieved to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to realize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ng people in the curriculum.
Keywords: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first-class major; engineer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Water Quality Engineering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对缓解水危机和建设生态文明负有历史责任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已开始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从水的社会循环角度观察和研究问题。水质工程学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新时代高层次给排水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对其知识体系、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的持续改革,是给排水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2]。
云南农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19年列为云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如何通过思政融入推进教育改革,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3]。课程思政是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基本要素和核心单元[4],水质工程学Ⅱ入选了2021年云南农业大学校级思政示范项目。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是推进建设一流專业的重要手段及方法,结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内容,与国家一流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对标,遵循“科学整合、突出特色、创建一流”的建设思路,文章对水质工程学Ⅱ课程思政研究及深度融入课程建设中进行了思考、探索,并进行了实践。
一 水质工程学Ⅱ课程思政存在问题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相对人文社科类课程,工科类课程思政的探索相对较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思政元素挖掘不够。②原来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都是以讲授为主,从思政的角度对学生的启发不足,还需要利用思政元素,使教学手段多元化;③思政融入教学前,专业课教师更注重工程方面知识,不注重自身思政的修养,造成教学过程中,没有基本思政教育理论及理念意识。④思政融入课程的前期只是在个别知识点找到了思政元素的切入点,没有注重将德育元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还需要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合理恰当地渗透到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中。
二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实现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在培养人才建设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对如何发挥非思政专业育人效果,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价值导向[5]。以“三全育人”为指导,基于一流专业建设,基于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度挖掘课程中的思想内涵,并通过教学过程融入到每一章节的知识点中,实现以育人目标为根本、教学内容为基础、教学方法及手段为载体、教学过程为实施、考核评价为保障的课程思政一体化设计教育教学新模式[6],水质工程学Ⅱ课程培养学生通过学习水质净化厂的水处理原理、特点和应用懂得“工匠精神”的本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及人民生命健康用水安全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树立给排水工程师的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以及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家国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和创新意识等。
三 课程思政育人措施
(一) 落实“三全育人”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完善课程教学设计
1 探索水质工程学Ⅱ课程自身的思政元素
水质工程学Ⅱ针对建设工程领域的给排水专业核心课,在相关思政融入教学中,可以搜寻相关历史资料、水处理科技动态、工程实例,与课程中诸如水处理历史、水生态污染过程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水处理工艺开发、设备研发等内容融合,重新设计组织教学过程及内容。例如,在讲述水污染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时可以结合昆明滇池被污染的过程进行讲述,让同学实地了解滇池污染对昆明市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之后在讲授水处理工艺的内容时,再结合国家对滇池污染的治理来进行讲授,同时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昆明市滇池保护治理科普中心,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程所结合,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具备能够处理给排水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提升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作为水生态环境保护者的素质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
同时,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精神,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双碳”等内容,探索在思政教育引领下,给排水专业和各门学科的交叉融合,结合实际案例研究训练,学生应了解课程思政育人的精神实质,掌握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水处理技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 建立典型工程思政案例
水质工程学Ⅱ课程与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处理技术、水污染治理等工程项目密切相关,教学过程中引入水污染处理的典型案例,从典型案例浅入深出,不仅能提起学生对水污染治理的的兴趣,还能润物细无声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水质工程学Ⅱ课程通过深入挖掘思政案例及元素,潜移默化的融入课程中的每一个章节,并以案例引入,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表1即为水质工程学Ⅱ课程每一章节的思政案例及思政元素。
3 在最终考核中加入思政案例分析题
水质工程学Ⅱ课程期末测试包括案例分析题,题目都是以实际案例为启发,主要考核学生平时在学习该门课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在平时课堂讨论以及课后的思考中,能够结合本门专业课的知识对我国关于水环境方面的思政及政治导向的认识。思政案例都以与水处理相关的时政案例为题,让学生在考试的有限时间内,认真分析思考,合理结合学到的专业知识,来对相关案例做出合适的解答。通过最终的考核,能够看出近几届给排水专业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课程将家国情怀、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思政教育内容融于教学,突出地域及文化特色,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4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云南农业大学2023年底要参加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因此基于教学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一流专业建设的要求,修订了最新版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水质工程学Ⅱ课程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将课程思政深入到了新大纲的修订中,其中包括每一章节的思政切入点及思政案例,思政考核方式等,并将思政目标融入到了课程目标及毕业要求中,做到课程思政贯穿整个课程教学。
(二) 坚持构建课程思政的一体化教学,逐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以往的课程中,教师更多的是以讲授为主,怎样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水质工程学Ⅱ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以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并且能够运用到复杂水工程问题的处理中为课程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对给排水工程师这个职业是否具有自豪感及认同感,不仅需要通过思政的力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更需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學习能力,课程会通过不同的思政案例分析,采用小组讨论并发言、每一小组之间相互提问的方式,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并结合专业知识总结发言的能力,课后每一个人形成思政案例分析报告,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教学目的,不仅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并分析实际存在的一些复杂工程问题,通过思政课程一体化的方式推进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树立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给排水工程师的信念。
(三) 关注“学生成长”实施课程思政一体化评价体系
评价水质工程学Ⅱ课程的思政目标是否达到,除了了解学生的获得感以外,还有以下四种具体方式进行综合评价:①平时成绩(作业、课堂讨论及期中测试),占总成绩的10%;②思政案例分析报告,占总成绩的10%;③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20%;④期末测试(其中包含25%左右的思政案例分析题),占总成绩的60%。整个环节中,将课程思政目标作为课程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的一部分,是实现对课程思政目标的有效评价。所有考核之后,依据教学大纲中的课程思政目标及毕业要求,对思政案例分析报告及期末测试成绩进行达成度分析,最后形成的达成度分析报告中具有学生通过课程思政学习后的获得感以及授课教师反思分析,以便在下一轮授课中进行改进完善。
四 结束语
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三大核心课之一的水质工程学Ⅱ,主要是研究污水特性并能解决水质净化相关问题的课程。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内容繁多;同时,课程知识涉及面广,课程内容主要围绕水生态环境保护,具备开展课程思政的有利条件。根据水质工程学Ⅱ课程特点、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通过落实“三全育人”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完善课程教学设计、坚持构建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关注“学生成长”实施课程思政一体化评价体系的思政育人措施,基于党的二十大精神关于水生态及水环境的要求,将课程思政与水质工程学Ⅱ课程教学内容实现有机融合,通过多方位的探索和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作为一名给排水工程师综合素养,实现课程全过程全环节育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Z].新华社,2016-12-08.
[2] 梁恒,李伟光,马军,等.新工科背景下《水质工程学》课程建设思考[J].给水排水,2020,46(11):143-146.
[3]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9):18.
[4] 苏冰琴,宋秀兰,陈启斌.基于一流专业建设的“水质工程学”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0):54-57.
[5] 王俊珺.工科“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模式探索——以《工程材料及应用》课程为例[J].昌吉学院学报,2021(4):91-94.
[6] 王春梅.三全育人视域下基于OBE导向的工科课程思政一体化研究与实践——以“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课程为例[J].科技与创新,2021(21):89-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