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文本写作资源 促成读写共生
2023-08-09朱小雨
朱小雨
摘要: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不懈的追求。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将“阅读”“写作”“活动·探究”三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教材中的经典文本可以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成为其写作资源。立足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巧借文本资源,有效梳理、整合,进而促进读写活动的共融、共生。
关键词:阅读文本;写作资源;读写共生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体现出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综合性”。在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材注重将读写有效融合,体现出语文读写的情境化、系统性、交际性,这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读写一体化”理念。部编版初中教材选人了大量具有独特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文本,凸显出写作的示范功能,这就需要教师聚焦教材经典的写作资源,使学生学会跟着课文学写作,探讨典范文本的写作知识和技法。基于此,拟结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单元学习任务,探讨在教学中挖掘写作型文本的特点的有效方式,选准读写任务点;借助单元写作任务,搭建读写支架;依托活动实践,实现多重写作。
一、挖掘写作型文本特点,选准读写任务点
“写作型文本”指从“词语积累——语段形式——篇章结构——文本风格”等角度能够提供一定写作资源的文本。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聚焦文本的写作资源,努力让文本中的写作知识外显化、完整化。
在“写作型文本”的教学中,各种各样的“读”是教学的基础,丰富多彩的“写”是教学的归宿。“写作型文本”教学需要以“文本”为主体,注重读写一体化。其中,互文联读、群文阅读可以多元化地挖掘写作元素,提升学生写作的思辨性、深刻性。
首先,注重略读和精读的结合,巧挖写作内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采用“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课程结构,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展开解读,进而挖掘不同的写作内容。比如,在学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时,教师可以从“整体赏读”的角度要求学生学会说明文写作的顺序、层次、结构;也可从“精读段落”的角度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多样。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聚焦家中的一个老物件或者家乡的一处老建筑写一段说明性文字,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次,聚焦选点,关注经典文本的示范功能。“写作型文本”的典型特征是在整体把握语篇特点的基础上,聚焦文本局部,建构有效的写作资源。比如,学习《散步》一文时,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注重“读写结合”,挖掘文本的内涵。笔者执教时分别从以下角度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角度一,“分歧式构思”,训练学生抓住生活分歧,叙述好一个故事。角度二,紧扣“变”字,训练学生创造性写作能力。为了进一步明确读写任务,教师将其转化为小任务。可以围绕角度二,教师要求学生细读文本,完成如下写作练习:(1)替换标题。要求学生围绕主题、人物、线索等确定新的标题,并且尝试写一段文学鉴赏。(2)替换视角。要求学生以母亲、妻子、儿子的视角重新叙述故事,說一说原文中采用“我”的视角的好处。(3)替换语言。挑选文本中自己喜欢的段落,将其转化为直白的语言。(4)替换情节。要求学生将文本中有关“歧路之争”的情节,替换掉,仅仅体现“亲情”。(5)改写脚本。围绕文中的相关场景展开合理的想象,将其转变为课本剧脚本。
以上读写任务紧扣文本特质,以“读”为基础,以“写”为归宿,做到了“读写”双翼齐飞,实现了文本阅读与写作双生的价值意义。
二、借助单元写作任务,搭建读写支架
部编版语文教材注重设计丰富的读写训练形式,有效地推动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单元学习任务中设计了记叙、说明、议论三类常见的文体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单元写作任务,搭建有效的读写支架,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见解。
首先,结合单元写作任务,搭建读写支架。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注重将单元写作任务与单元阅读主题结合在一起,有效地培养学生整体阅读和写作素养。在“大单元”学习中,教师需要结合单元整体写作任务,巧妙地将之与单篇的文本学习融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比如,在学习部编版七年级“四季之美”主题单元时,教师需要结合单元写作板块的“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写作主题,引导学生将写作的任务迁移到单篇阅读之中,有效掌握写作知识。比如,学习《春》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紧扣文本中的比喻修辞手法,循序渐进地进行语言学习、技巧习得、思维训练等语文实践活动。比如,有的学生以“柳之美”为题,采用并列式比喻展开写作练习,具体如下:
那漫天的柳絮,纷纷飘落,时而像一位行者在咏叹小调;时而像一个恋人在满怀愁情地感怀;时而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在开心地吹泡泡,从心所欲,泼泼洒洒。
其次,依据单元写作任务,创设“大情境”。所谓“大情境”需要结合单元整体的阅读任务,寻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契合的点,进而设计真实有效的写作情境。比如,以上述七年级第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以依据单元中三篇写景散文的特点,帮助学生描绘自然之景。笔者执教的时候设计了如下情境:
为了激发学生“爱家乡建家乡”的情怀,学校团委发起以“我的家乡我来赞”为主题的征文活动。通过学习七年级第一单元三篇写景散文的写作技法,请你给校团委投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稿。同时,搜集相关文稿将其编辑为一本散文集,为散文集命名,并为散文集设计封面和推荐语。
教师需要适时地为学生搭建读写支架,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笔者设计了如下支架:“我最喜欢____的描写对象选取,因为____;我最喜欢____的写作顺序安排,因为____;我最喜欢____的景物画面描写,因为____。”上述读写情境不仅要求学生深入单元文本中剖析经典作品的写作技法,而且还需要学生结合具体任务进行创作,这样就训练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三、依托活动实践,实现创意读写
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需要写作者对生活进行细心的观察、深刻反思。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活动实践,创设创意性读写任务,不断激发学生的读写激情。
借助语文教材“活动·探究”部分的综合实践活动,巧妙安排读写任务。部编版语文教材将“活动·探究”与名著阅读、课外阅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可借助这部分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写作点。比如,在执教《儒林外史》的时候,教师通过“编写——编排—一表演”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真正实现真阅读、深阅读。笔者执教的时候以“匡超人”为主体对象,要求学生为其设计朋友圈。具体如下:(1)请为“匡超人”设计朋友圈,挑选出对“匡超人”命运影响最深的人物,然后写一写理由;(2)“匡超人”“成功”后,洋洋得意地在自己的朋友圈发表了一段感言,请你帮他拟写一段朋友圈说说;(3)假如“匡超人”的嫂子、马二都看见“匡超人”的说说,他们分别会在“匡超人”的朋友圈怎样留言;(4)“匡超人”从勤勉孝顺的社会青年沦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请探究其发生质变的原因,写一写他的行为表现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你有怎样的启发,并以“拒绝利己主义者”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演讲稿。
由此,学生围绕阅读实践活动加深对整本书内容的理解,不断进行深度思考,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创意化的读写训练,激发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发挥其个性特长。
总而言之,开发教材的写作资源,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读写任务应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