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受美学视域下美食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研究
——以李子柒短视频为例

2023-08-09洪声郭遂红邓丽仪杨岑

现代英语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华美食李子译文

洪声 郭遂红 邓丽仪 杨岑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 湛江 524025)

一、 引言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1]随后,该构想不断丰富完善、务实推进,并得到众多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作为一项立足中国、辐射欧亚、影响全球的国际性发展战略,“一带一路”肩负着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创地区新型合作的三重使命,旨在于新的历史机遇下寻求世界范围内的和平合作、互利共赢。 在此意义下,文化交流、文明交融成为一种“软动力”,既能促进沿线各国人民的民心相通,也必将结出国际交往中的精神硕果。

而在文化领域中,美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民以食为天,美食辐射面大、有亲和力,可以抓住胃、拉近心、影响思维,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通常担任先锋军。 在全球新媒体的发展浪潮下,原生态美食类短视频记录取材、烹饪等过程,为大众展现出新的文化表现和认知方式。其中,李子柒以家乡四川绵阳为背景,以美食制作为主线,创作了一系列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和田园生活的视频。 截至2022 年10 月23 日,“李子柒”账号在YouTube 上的粉丝突破1720 万名,总观看量为28.4 亿次。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网、光明日报等多家国内主流媒体发表评论,称李子柒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风貌”的跨文化传播典范。[2]李子柒美食文化短视频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缩影,其美食文化负载词富含本土文化特色,注重传递美食的审美价值,有利于从中获取及分析有效信息。

目前,我国在向世界传递中华美食文化方面仍有提升空间。[3]美食文化交流是一项将传递者及接收者都考虑在内的活动,由于英汉历史文化、语言特点及思维方式的差异,传递中华美食文化主要依赖于读者对美食文化负载词的反应和接受程度。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中心论,这对传递美食文化的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章以李子柒短视频中的美食文化负载词为对象,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其英文翻译策略,实现中华美食文化英文译文的优化,进一步传播好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二、 理论综述

接受美学理论出现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以现象美学和阐释美学为基础,不仅是一种美学理论,也是一种文学理论,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康斯坦茨学派的姚斯(Hans Robert Jauss) 和伊瑟尔(Wolfgang Iser)。 传统文学事实上割裂了文学活动,忽略了读者在文学活动当中的重要地位,即人的交流和批评对文学作品的意义[4],而接受美学正好弥补了此缺口。 其理论中的康斯坦茨学派认为读者基于个人或社会的复杂原因,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即一个先在理解结构和先在认知框架,这种先在结构就是文学的“期待视野”。 它是接受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读者认识、理解、阐述作品思想观点的前提条件,建立起了作者、作品以及读者的有机统一,构建了三者相互作用的循环系统。(见图1)作品的意义是在读者的阅读过程当中实现的,因此读者对作品的接受与否和接受的不同程度为文学作品不断完善提供了不竭动力,对文学作品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据此,接受美学认为,读者本身就是文学作品的一类能动构成,如果没有读者的主动参与,文学作品便没有读者经验可借鉴,文学发展也岌岌可危。

图1 读者、作者、作品的关系

基于此,文章选择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理论,李子柒短视频美食文化负载词为研究语料,来研究接受理论对李子柒美食翻译实践的重大意义,从而更好地传播和交流中华美食文化。

三、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实践

(一)充分调动读者的审美体验

接受美学给予学者们最重要的启示便是转移关注点思维,将翻译的中心转移到接受者身上,充分考虑接受者的接受度和能动性。 作品在读者阅读前只是束之高阁的文本,只有进入读者视域,由读者填补留下的空白才产生意义。[5]中华美食文化的传播关键在于接受者是否接受其所接触及听闻的文化。 在面对李子柒短视频的美食文化负载词翻译时,译者需要以读者为主体,充分考虑中西方美食文化的审美差异,使具有美学功能与美学价值的菜名翻译体现美感与吸引力,具有同等或近似的功能。

例1:花开富贵虾

译文:Flower-Shaped Steamed Shrimp Blossomed with Fortune

“花开富贵”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形容像花开一样繁荣昌盛。 “花开富贵虾”实际是把虾从背部剪开,虾头向上,在餐碟上摆放成花开的形状,一只虾代表着一片花瓣。 人们把它定为年夜饭经典菜式之一,以此来代表对大富大贵、荣华富贵、兴盛显达的向往。 为了表现各层意思,实现审美价值的传递,将“花开富贵虾”译为上述译文,把形状“花开”、主要交际意图“富贵”、食材“虾”、烹饪方式四个要素都表现出来,这样才能赋予接受者享受菜名意象的权利。 实际上,对此类菜名我们完全可采用“形状+原料+美学意象”的方式,在接受者的脑海中描绘出生动的图画,调动接受者审美体验,传播中国美学文化。

例2:笑口常开

译 文: Smiley - face Shaped Lotus Stuffed with Pork

“笑口常开”,译为上述译文更胜一筹,读者根据译文能在脑海中形象地浮现以莲藕为主要食材,呈笑脸形状的肉馅藕片,其菜名也传达出积极乐观,笑对生活的人生态度。 因此,此译文无论是从形容菜肴的形状和食材方面,还是传达菜肴的内涵方面,都巧妙地激发了读者的能动作用,并且关照了外国读者的审美心理。

(二)充分考虑读者期待

传统文学观念常常割裂了读者、作者和译者的关系,认为读者在文学活动中只是被动地吸收外来信息,忽视了读者对文学作品创造的能动作用和主动了解其他文化的愿望。 读者的能动性主要反映在接受美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期待视野。期待视野是指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作品显现方式的定向期待,这种期待有一个相对确定的界域,此界域也圈定了理解之可能的限度。 换言之,当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会依靠他们此前的阅读经验所提供的暗示,去了解和理解作品。 同时,好奇心心理学也不断驱使人们在对某事物全部或部分属性空白时,本能地想添加此事物的属性。[6]因此,译者需充分考虑读者期待,使译文达到期待视野相互融合的境界。

例1:红油钵钵鸡

译文: Boiled Chicken Dipped in Spicy Sauce Bowl

译文形象地展现了美食的烹饪食材、烹饪方法和风味酱料,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保证二者期待视野的相互融合。 在西方文化中并没有“红油”和“钵钵鸡”的概念,因此将“红油”译为西方文化中熟悉的“Spicy sauce”, 将“钵 钵 鸡” 译 为“Boiled chicken in a bowl”,能弥补文化空缺,帮助英语母语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而读者的阅读反馈也会促进译作的不断完善,以至于更好地传播中华美食文化,完成文化对话。

本研究以前期研制的零价铁与腐殖质复合材料作为钝化剂,以水稻为模式作物,选取广东省韶关市某典型镉砷复合污染稻田作为污染土壤修复区域,开展稻田镉砷的同步钝化修复田间试验。在阐述原位钝化修复效果的同时,关注钝化修复对土壤中有效态砷和镉、pH值和水稻根表铁膜中铁、镉和砷等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的影响,初步分析其钝化机理,为稻田镉砷原位钝化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例2:逍遥早茶

译文:Taoism Morning Tea

逍遥早茶可直译为“Leisurely Morning Tea”,但实则,“逍遥”一词蕴含着深厚的道家文化内涵,因此将“逍遥”翻译成“Taoism”能让读者在了解美食文化的同时,感受到中国道家思想的内涵,不仅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更重要的是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三)避免文化冲突

在译者翻译过程中,不仅要了解本土文化,还要掌握读者所处的外在文化环境,灵活变通地处理不同语言之下文化的差异,从而避免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冲突。 译文要服务于读者,读者对译文的接受便是文学作品价值的体现[7],因此,灵活地运用直译、意译或音译等翻译方式构建起读者和译文的桥梁显得尤为重要。

例1:红烧狮子头

译文:Pork Ball Braised in Soy Sauce

例2:熟醉蟹

译文:Crab Braised in Liquor

“熟醉蟹” 中的“醉” 并不是螃蟹“喝醉了(drunk)”,而是“酒闷”这种传统烹饪方法。 醉蟹盛传于中国江苏地区,其制作原料是螃蟹,加上米酒、香料、精盐等辅助,味道咸鲜相融。 因此,应处理好相关文化信息,以偏向译文、侧重读者的方向为准则,把“醉”译成“braised in liquor”而不是“drunk”,更加符合读者所在的文化语境,既能够避免歧义,又能突出传统烹饪文化。 相应地,“火焰醉鱼”中的“醉”也应意译成“braised in liquor”。 读者在接受过程中占重要地位,译者必须考虑到其接受度高低,尽量传达原文的文化形象。

四、 结语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建立起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桥梁和纽带,是我国文化“走出去”、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我国建设文化强国、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 因此,在当今国际环境下,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文化传播交流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也对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李子柒视频中的美食文化负载词正是众多文化交流传播的使者之一。 在中华美食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中,译者一要照顾到读者审美体验的习惯,考虑中西审美差异,唤起外国读者心中的美感共鸣;二要关注读者的“期待视野”,把握读者能动性,达成双方视野的融合;三要灵活处理文化差异和冲突,使中西方文化相互融合,提高译文读者的接受度。 这样才能拓宽海外对中华美食文化的认知,提高其对中国美食文化的认可度,增强中国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对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至关重要。 (通讯作者:郭遂红)

猜你喜欢

中华美食李子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一次难忘的生日
秋天
李子有多少
奔跑吧!李子柒
译文摘要
仅有“呈现”是不够的
I Like Thinking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