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进阶式材料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23-08-09赵新海郑超董桂伟陈茂爱管延锦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2期
关键词:进阶课程体系思政

赵新海,郑超,董桂伟,陈茂爱,管延锦

(山东大学,山东济南 25006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创新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第一动力,创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我国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参加创业教育国际合作项目,2015 年5 月,为了进一步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随后,各省市也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政策,大部分高校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和尝试[1-3]。

徐鹏[4]总结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转变观念、健全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路径;李连波[5]针对创新型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技术创新”螺旋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张涛[6]对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多维度、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闭环培养。

在此背景下,笔者所在的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也在本科生教育中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增强学生捕捉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创造机会的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的创新型、创造型、创业型人才。经过两届学生的教学实践,课程总体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毕业后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明显提高。

从这两年的教学执行过程及效果来看,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以下问题:

(1)校内创新创业的氛围较为薄弱,大多数学生基本上都处于概念化设计阶段,真正进行创新创业的学生占比不到1 成。

(2)课程体系设置不健全,内容上多强调创新创业,但是缺少与本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和融合,专业紧密度差。

(3)教师团队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未参加过创新创业的系统训练和实践,缺少深度指导的能力。

(4)学生面临考研复习、就业等压力,参与兴趣及程度较低,影响课程的完成质量。

因此,针对材料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学生学情分析,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进,优化教学课程设计,更新教学目标,改进教学评价方式,挖掘课程思政的元素和案例[7],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构建融合进阶式的材料类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对于在大学期间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及创新创业能力有重要意义。

1 课程建设目标

立足专业及课程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融合进阶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8-9]。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1.1 进阶式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

基于“两性一度”的课程标准,结合材料类专业学生的特点,确立进阶式的材料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内创新产品设计、创业规划、公司组织结构设计、车间布局分析、企业盈利分析等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理念、市场调研分析能力、工程伦理素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管理的能力和素养。

1.2 融合式课程体系的内容架构

立足“融合进阶”培养模式,以“进阶”为主线,以“融合”为主要目标,改被动式学习为研究性学习,以挑战性内容实现深度学习,构建以创新创业为基础、融合多门专业基础课和实验课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知识的交叉融合与自我建构,培养学生知识跨界整合的能力和素养,培养复合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1.3 全程化课程思政的融入模式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课程思政教育,要求学生在创新创业全程各环节,如产品设计、资金筹集、产品销售等环节,都需考虑和结合课程思政的理念,遵循工程伦理的相关理论和原则,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工程师义务,实现环境友好,注重安全,人尽其责,公平公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1.4 全程化课程体系的过程实施

课程着重过程监控,推行全程考核,立足科学合理、具体可行、真实可靠的过程性评价原则,形成多维度、全过程、层级化的课程质量标准和考核体系,实行指导教师评价和组内成员互评相结合的两级评价机制,各环节根据不同的评定细则和标准实时评价设计结果,实现对学生真实、客观、准确、合理的考核评价。

2 课程体系实施路径

基于以上知识建立的课程体系,其具体实施路径如下:

2.1 进阶式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

基于“两性一度”的课程标准,结合材料类专业学生的特点,构建进阶式的课程体系培养目标(见图1),培养学生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创新产品设计、创业规划、公司组织结构设计、车间布局分析、企业盈利分析等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理念、市场调研分析能力、工程伦理素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

图1 课程目标体系

(1)知识目标。

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创新创业的常用方式和方法,产品的市场应用现状、产品生产的基本流程及设备,公司的组织结构、资金盈利模式、产品的销售模式及方法,以及各环节中涉及的工程伦理理论及原则等。

(2)素质目标。

通过文献检索、市场调研分析,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实事求是的精神;通过同伴教学、团队合作、组内互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公正评价的素质;通过专业设计与工程伦理相结合,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保护环境的素养和意识,树立正确的工程师职业道德观。

(3)能力目标。

创新产品设计并进行3D 造型;掌握产品设计和制造的工艺、技术,完成产品设计、工艺分析或数值仿真,制定产品的制造工艺方案,完成产品制造的全过程;以产品为基础,完成整个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工程管理和决策,完成创业的规划。

2.2 融合式课程体系的内容架构

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立足“融合进阶”培养模式,以创新创业为主线,以融合为主要目标,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最终目标,构建以产品从设计、加工到销售为主线,融合材料成型工艺、CAE 数值模拟、工程伦理与管理、材料成型工程设计与实践等课程,构建多学科交叉知识融合、理论联系实践的课题体系(见图2)。促进学生知识的交叉融合与自我建构,保证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可持续性和连贯性,培养学生知识跨界整合的能力和素养,推动学生工程意识的形成,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相关的综合训练,培养复合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图2 融合式课程体系的内容建构

2.3 融入课程思政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学生在产品设计、产品加工、车间设备选购、车间组织结构设计、资金筹措等环节,全程考虑和结合工程伦理的相关理论和原则,实现环境友好、安全保障、人尽其责、公平公正,实现课程思政的全程化、多元化(见图3)[10-12]。

图3 课程思政的融入模式

2.4 全程化课程评价体系的实施

着重过程监控,推行全程考核,建立了如图4 所示的课程评价体系。该体系包含学生互评和指导教师评价两个不同的层级,每个层级均包含若干个评价项目,针对每个评价项目,分别建立一、二级评价指标,确保了课程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有助于推动学生按时保质完成实验任务,同时实现了对学生实验效果真实、客观、准确的合理考核评价[13-15]。

图4 成绩分布及比例

3 结语

本文对材料类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以学生为中心,秉承“两性一度”原则,构建进阶式的课程培养目标,构建融合式的课程内容体系,实施全程化的课程评价,建立了创新创业的融合进阶式课程体系,并给出了课程体系的实施路径。

(2)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课程思政,建立了课程体系全过程、各环节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体系。

猜你喜欢

进阶课程体系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传祺GM6:家用MPV新进阶
领克进阶
2018车企进阶十字诀
进阶中的北汽新能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