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
2023-08-09马兰英
马兰英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手段,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核心素养的渗透,教师更为重视课堂提问环节,课堂提问对学生发展、课堂环境、师生互动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为此,教师要加强探究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本文就以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探究对象,根据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相关的理论和简介,围绕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现状,根据存在的实际问题探究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并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课堂提问;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3-0100-03
课堂提问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法,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实现课堂提质增效,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提升语文素养。然而对于课堂提问,不同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实施的效果也存在一定区别,有的教师还单方面地认为课堂提问就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思考。有的教师整个课堂全是問题,违背了课堂提问的本质。还有的教师基本上在课堂不提问。结合教学现状,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问题,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围绕存在的问题,不断实践、优化。
1.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课堂提问的目的不明确
一个有效的提问,应该是基于一定目标和内容设计,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展,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为此,提问是有目的性的,这一点目前很多教师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只是将其作为活跃课堂氛围的手段,而不是教学方法。目的不明确的提问,会导致提问内容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指向。比如,教师本意是希望学生可以从字形、字音或者偏旁等方面分析字的特点,但是提出的问题就成为“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点”。提问缺乏引导性,这样的提问会让学生无法抓住重点,更谈不上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还有的教师上一个问题围绕概念,下一个问题突然变成分析词语。前后问题毫无衔接,让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思维,导致课堂提问的结果不理想,学生参与性不高。
(2)问题内容混乱
教师在课堂经常会提出问题,大部分教师都是提前设计一些问题,然后在课堂再临时提出一些问题作为补充。目前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问题的类型和难度无法把握,比如,整堂课都是简答的提问,学生只需要简单思考就可以完成,缺乏深层次,不能锻炼学生批判性思维。或者是有的问题难度过于大,只有班级优秀的学生经过思考探究推敲可以回答一二,班级其他学生对问题没有回答能力,特别是班级学困生,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学困生毫无参与的积极性。问题缺乏启发性,很多问题都是明知故问,缺乏启发意义,让学生在问题回答过程中难以获得有价值的收获。比如,“这个字读什么”“刚刚这样说对吗”这种简单的问题其答案是单一的:有、没有、是、同意等,根本无法让学生得到体验和感悟。
(3)提问方式缺乏合理性
很多教师会直接忽视提问方式,认为课堂提问就是根据课堂教学情况随机提出问题,并没有关注语言表达方式。明确、清晰的语言表达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中的概念内容,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相反,语言表述不清,则将导致学生出现理解偏差。比如在提问中,一个问题学生回答错了,教师并没有去引导,而是继续问一次这个问题,虽然学生意识到自己可能回答错了,改变了当初的答案,但是他们却并不知道为什么错,错在哪里。提问时机不对,教师无法灵活把握课堂提问,提问随意,而且教师对于提问有一定主观性。
2.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1)小学语文课前导入课堂提问实践
课堂导入很重要,小学生各方面发展不足,控制能力、自主能力都相对比较弱,为此,经过课间休息进入课堂,学生很难立即集中注意力,把思维集中到本次课堂学生。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其更为主动积极地进入课堂学习。课前导入很重要,不仅影响着新课知识在课堂上的引入,更关系着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的问题设计,还能引发学生预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那么课前导入问题就要以趣味性为主,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性。比如,《大自然的声音》主要围绕声音展开,教师可以提前收集或下载几种大自然的声音在课堂播放。教学步骤具体如下。
第一步:让学生闭上眼睛,什么都不要想。教师再通过语言引导:想象一下,你来到了森林,有山、有叔、有河、有人、有动物。
第二步: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大自然声音。
第三步:听完之后,提出问题:同学们,先回答一下刚刚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会回答出各种声音,教师判断是否全部提出。
第四步:如果学生全部回答出所听到的声音,就可以进一步地对声音提出问题:讨论声音之间的联系。比如,风声呼呼,带动树叶翻动,打出不同的声音;又如,雨水落在不同的地方发出不同的声响……
第五步:讨论,引出本文的学习内容,比如,大自然许多美妙的声音,如何美妙,如何描述。进入课文学习。需要注意,教师在提出课前导入问题时应该注意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五分钟,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为主。问题要更具趣味性,而不是体现出什么样的知识结构。
(2)课堂提问提出小学语文课堂重难点
小学语文课堂主要是围绕具体的课文开展教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直都是教师和学生比较头疼的问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都是针对重难点反复强调,让学生反复记忆,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记忆,无法实现知识内化。而课堂提问通过问题的设计,层层推进,让学生围绕问题思考探究不断深入,变被动为主动,逐步理解记忆,攻克教学中的重难点。比如,《铁罐和陶罐》的教学重难点是:抓住神态和语气描写,了解内容主旨;把握铁罐和陶罐的性格,学会谦虚宽容。教师在重难点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围绕问题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围绕重难点设计问题,细化问题,每一个问题都能辅助其对主题的掌握)。
第一步:全班分角色朗读,重点关注语气。
第二步:以小组为单位,给出问题。如总结陶罐和铁罐的性格(围绕具体语句分析);对陶罐和铁罐进行总结评价;你懂了什么道理。
第三步:以小組为单位,进行结果展示,相互评价讨论,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
整个过程都是学生相互合作,自主完成,充分体现其主体性、自主性,有利于其各方面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性等)。教师结合问题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加深其理解。
(3)小学语文课尾总结课堂提问实践
整堂课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引入总结性问题,实现对课文知识的总结和迁移,促进学生阅读效果的提升,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对知识进行内化。为此,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一方面实现对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问题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此过程中,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总结,有利于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结束之后,为了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教师可以以课堂提问为基础,借助思维导图,实现知识回顾和总结。教师可直接展示一个大豆荚,然后给出问题,让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完成思维导图。
第一步:先给出一个豆荚图案,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步:提问:同学们,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问题?五粒豌豆成熟之后都飞向哪里?结果怎样呢?
第三步:围绕每一粒豌豆的去向进行探究,如第一粒豌豆飞到哪里去了?结果怎么样……第五粒豌豆飞去哪里?结果怎么样?
第四步:哪一粒豌豆最有作为,为什么?引出课文核心:尊重生命。
第五步:教师可以根据回答问题,判断学生学习结果,总结问题。课尾总结的提问,重点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判断学生学习成果。存在哪些问题,作为后续教学的优化依据。
3.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优化对策
(1)明确课堂提问目的
有目的,才有指向。在课堂提问教学中,要想确保提问的有效性,发挥其作用,就必须要让提问有目标,有目的。首先,教师要精心准备问题,明晰提问目的,而不是随意提问,要基于教材目标和内容基础上设计提问。其次,全面把握问题,让问题具有逻辑性和针对性,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比如,每一篇课文都有重难点,其中课文《母鸡》的重难点在于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以及母鸡的形象和写作手法。那么围绕重难点设计提问,其提问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明确母鸡形象,掌握写作手法。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就应该按照逻辑性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合理分配问题内容
对于课堂提问的内容,一定要把握问题难度及形式多样化,问题应该层层递进,不断深入,最好避免那种简单回答“是”“同意”“认同”的这类提问。教师还要注重问题的前后衔接,具有启发性,可以通过设计问题串,实现问题的层层深入,明确问的主体、对象。如问什么、谁来问;明确问题设计的指向性和目的性。问题设计好后,学生面对问题进行思考,所思考的已经不仅是问题本身,也关联着对问题的追问和接受,能够在思考连续中不断求解形成接受链。而且问题串的设计,应该有多种形式,比如,总结性问题串、探究性问题串、诊断性问题串、递进式,不论是采用哪一种问题链,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围绕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问题组,让问题之间一次延顺,层层铺垫。比如,针对课文《盘古开天地》,教师可以设计学习问题串。
问题一:盘古是谁?
问题二: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
问题三:盘古是怎么开天地呢?
问题四:盘古开完天地之后去哪了?
问题五:我们是怎么来的呢?(看看学生如何回答,由此决定是引出女娲故事还是现代人的产生生长)。
这样问题的设计,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性,前面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通过从课文找出答案,但是也有利于学生提高其总结概括能力及分析能力。最后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现主体升华,基于课文进入更为深层次的探究。
(3)合理选择提问方式
对于提问,教师在课前要做好教学准备,明确其表述,做好是设计好教学方案,推进课堂教学。教师应该重视课前准备,关注问题本身,设计问题内容,把握难度,确保提出的问题紧密切合教学目标,组织好教学语言。这里就需要确定的是,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学情分析和教材内容分析,确保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如此才能设计出合理的问题。然后,教师要扩大提问对象,丰富叫答方式,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除了最为传统的举手回答,还要为一些不善表达的学生提供机会。为此,教师可以运用合理叫答的方式,确保提问对象选择的公平性,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比如,按照座位顺序叫答、抽签叫答等,把握提问时机,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提问具有一定随意性,但又不是完全随意。教师必须清楚在什么情况下提出何种问题才能达到理想效果。除了上述课前导入、重难点突出、课后总结进行课堂提问(这类提问都需要精心设计,确保提问的合理性、目的性)。此外,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课堂氛围紧张等情况下适当提问,这里的提问更具有随意性。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课堂提问在小学实践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希望为实践教学提供参考。最后强调,在课堂提问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体验和发展。课堂提问不仅是单一的你问我答,教师应该主动创新教学模式,比如,本文提出的提问+合作学习,提问+思维导图,又如,提问+多媒体技术、提问+情境教学等,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下,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素养,切实提高教学能力,更好地促进教学改革优化。
参考文献
[1]毕义云.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现状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2.
[2]马秀兰.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J].文科爱好者,2022(02).
[3]方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与改进策略[J].学周刊,2022(13).
[4]魏文静.问题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版),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