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治疗仪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3-08-08张巍丽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大连116023
张巍丽 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23)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运用吞咽治疗仪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吞咽治疗仪治疗)和对照组(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各50例。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VGF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运用吞咽治疗仪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促进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在急性脑卒中疾病中,吞咽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容易使患者出现脱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相关症状,所以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促进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并补充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提升患者的抵抗力,防止出现严重的并发症[1]。本文主要探究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运用吞咽治疗仪治疗的临床价值,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8~74岁,平均(61.26±8.13)岁;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50~74岁,平均(62.87±7.1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吞咽功能训练:例如吞咽练习、缩舌运动、语言训练等。
观察组给予吞咽治疗仪治疗:选择美国Chatta公司生产的Vitalstim吞咽治疗仪,合理设置仪器参数,一般将其设置为双向波长,700ms为波宽大小,6~21mV为电刺激强度。对安置电极部位的皮肤予以脱脂处理,在吞咽肌肉的表面放置表面电极片,按照患者的耐受程度决定刺激强度,注意刺激强度不要太强,避免喉部痉挛,使患者出现不适感。以能够见到吞咽动作且患者适应为宜,对患者进行刺激的同时还需要嘱其配合做吞咽动作。每次治疗时间应当持续20min,2次/d,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治疗效果、吞咽障碍的程度评分VGF评分及生活质量状况。①VGF评分[2]为吞咽障碍程度评分标准,主要包括口腔期、咽喉期及误吸程度三方面内容,每项指标分别为0~3分、0~3分及0~4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存在越低的吞咽障碍程度;②生活质量主要包括精神健康、精力、一般状况等八项内容,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③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在治疗前后一周评分,分数高则越焦虑、越抑郁;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表评分,共0~21分,分数高则睡眠质量越差;④疗效评价标准:吞咽障碍完全消除时为痊愈;吞咽障碍评级增高2级时为显效;吞咽障碍评级增高1级时为有效;没有明显改善吞咽障碍情况时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s、[n(%)]表示,分别行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比较治疗总有效率
2.2 比较VGF评分改善情况
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的口腔期、咽喉期、误吸程度VGF评分分别为:(0.96±0.07)分、(0.92±0.11)分、(1.01±0.06)分,(0.98±0.05)分、(0.88±0.07)分、(1.02±0.04)分,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1034、t=1.6439,P=0.0999、t=1.6609,P=0.3292、t=0.9805。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口腔期、咽喉期、误吸程度VGF评分分别为:(2.26±0.17)分、(2.25±0.25)分、(3.09±0.21)分,(2.17±0.11)分、(1.97±0.13)分、(2.75±0.20)分,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性均显著,P=0.0022、t=3.1429,P=0.0000、t=7.0263,P=0.0000、t=8.2902。
2.3 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
观察组对照组的精神健康评分、精力评分、一般状况评分,以及躯体功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情感功能评分和生理功能评分分别为:(95.09±5.48)分、(90.51±4.69)分、(89.64±5.38)分、(91.34±5.96)分、(91.95±6.48)分、(90.37±7.45)分、(91.63±6.38)分、(92.06±5.69)分,(92.06±5.69)分、(81.65±4.09)分、(79.65±3.64)分、(79.38±4.05)分、(78.57±3.68)分、(80.39±4.12)分、(81.47±3.96)分、(80.39±4.11)分,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性均显著,P=0.0079、t=2.7121,P=0.0000、t=10.0676,P=0.0000、t=10.8748,P=0.0000、t=11.7363,P=0.0000、t=12.6959,P=0.0000、t=8.2892,P=0.0000、t=9.5673,P=0.0000、t=11.7563。
2.4 焦虑和抑郁评分
治疗前,对照组的焦虑评分(27.51±4.69)分、抑郁评分(25.61±8.94)分,观察组的焦虑评分(27.48±4.37)分、抑郁评分(25.84±7.98)分,t=0.033,0.136,P=0.974,0.892;治疗后,对照组的焦虑评分(19.52±4.81)分、抑郁评分(20.15±4.93)分,观察组的焦虑评分(16.51±4.16)分、抑郁评分(14.28±5.71)分,t=3.347,5.502,P=0.001,0.000,两组差异明显。
2.5 睡眠质量评分
治疗前,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为(12.35±4.81)分、观察组为(12.48±4.19)分,t=0.144,P=0.886;治疗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为(10.24±5.73)分、观察组为(8.17±2.34)分,t=2.365,P=0.020,两组数据差异明显。
3.讨论
在中风患者中,吞咽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发生率,短时间内如果不能恢复正常的吞咽功能,将会出现肺内感染、营养失衡及电解质平衡紊乱情况,对患者的康复进程产生严重影响。与吞咽有关的肌肉运动协调性减弱是脑卒中患者发生吞咽障碍的主要原因,早期通过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能够使其脑组织残余细胞的功能得到调动,再建脑机能,从而促进疾病恢复。然而,单纯的康复训练无法获得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需要深入研究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3]。
近年来,在深入研究脑卒中吞咽障碍发生机制的影响下,通过新型低频电刺激治疗仪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的显著效果已经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因其具有明显的即时疗效、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在治疗期间能够改善患者的进食功能等优势特点,所以当前已经成为治疗吞咽障碍的主要手段。上述低频电刺激治疗仪即为吞咽治疗仪。低频电刺激的生物效应包括:①使肌肉收缩纤维的数量增加,增强吞咽肌的收缩力;②使氧化酶的数量增加,加快肌肉组织的氧化代谢;③使内织网的体积和数量增加,增多酶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④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促进其局部肌肉组织血液供应;⑤对变性和受损的神经纤维进行反复刺激,有利于恢复正常的神经功能。吞咽治疗仪能够通过预设一定强度的刺激程序而对咽部肌肉产生刺激作用,对正常的自主活动进行模拟或诱导肌肉运动,从而促进肌群的功能得到改善或恢复[4]。
除此之外,电刺激还会对咽部肌肉产生兴奋作用,避免发生废用性萎缩,通过对受损部位的脑神经产生刺激作用,增加其活性,促进其正常的反射弧得到重建或恢复,有利于形成中枢至咽喉运动传导的新通路。因中枢神经系统存在一定的可塑性,通过持续刺激可以代偿性使用中枢突触,从而加快疾病恢复[5]。在治疗效果数据中,电刺激的作用十分明显,可将有效和显效数据尽量提高。治疗有效性明显,与对照组形成较大差异。在很多研究中[6,7],也表现出电刺激的作用,能将刺激效果提高至少20%,与本次研究相近,能凸显研究价值。治疗总有效率变高,能推动治疗,在后续治疗中可利用多组数据,再次验证治疗效果,还能不断对比,发现新的内容。治疗能秉持客观,重数据、临床反应,实用性较强,能不断完善。治疗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不断增强咽喉刺激,缩短咽喉恢复感知的时间,提高各个部位的组织活性。神经间信息能正常传递,肌肉能逐渐跟随神经完成反射,电刺激能让受损组织、神经尽快建立连接,控制好电刺激操作,保障咽喉等如期改善。治疗不再局限,能围绕咽喉、口腔等深度探究,电刺激强度灵活调节,能细致的观察口腔等组织的变化情况,精准评估口腔、咽喉功能,对患者发音、吞咽等更有帮助。电刺激在VGF评分中的作用明显,评分大幅度变高,凸显出电刺激的改善力度,进一步验证电刺激对咽喉的帮助,为治疗又增加了一组数据。研究能不断收集数据,围绕咽喉功能持续开展研究,对咽喉部血管、软组织、神经系统分布等更了解,能观察到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相关资料更完善,能保障治疗客观性。治疗中合理使用电刺激,能安排好每日事项,有序推进治疗,减少机体不适。
治疗需要刺激性强的辅助,电刺激让咽喉部等逐渐正常,能提高患者自主性,让生活质量持续变好。在生活质量对比中,可看到观察组的多项情况比对照组更理想,再次凸显电刺激的作用,彰显吞咽治疗仪的优势。推动吞咽治疗仪改善吞咽障碍较符合现代化发展需求,仪器安全性较高,能保障治疗连续性。在使用仪器的过程中,患者的情绪也逐渐稳定,焦虑和抑郁评分在治疗前后变化明显。可从侧面验证治疗良好性,减少情绪等对机体恢复的影响。情绪稳定可保持内心平和,更理性的对待治疗,吞咽治疗仪的使用频次自然增加。临床治疗能细致的评估患者情况,观察咽喉部状态,灵活调整。治疗不再盲目,治疗方式更多样,临床治疗水平变高。
吞咽治疗仪仅针对吞咽功能,不会干扰其他组织,应用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有保障。在睡眠质量评分中,可看到患者睡眠质量有所变好,突出咽喉舒适对睡眠的重要性,能促进机体恢复。睡眠质量高,可保障机体在夜间自然调整,体内脏器、腺体等正常修复,能减少代谢物的停留时间。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异常时间变短,体内血氧含量变高。机体运转需要日间和夜间交互作用,吞咽治疗仪在日间刺激咽喉部,相应组织在夜间能良好休养。受损细胞、神经等自主调节、修复性变好,能提高咽喉部组织平整度,咽喉舒适感变高。夜间的氧气进出量有所保障,不会轻易呛咳、呼吸变弱,机体生命指标较稳定。吞咽治疗仪能促进咽喉部恢复,治疗效果与预期较相符,临床能细致的观察仪器使用后的情况,治疗掌控力变大。
治疗不再局限于药物,能用开阔的眼光改善吞咽障碍,重视致病因素、机体特点,提高治疗干预力。吞咽治疗仪让治疗更丰富,可解决更多治疗问题,加速咽喉部恢复。治疗在外力刺激方面可深度探究,发现更多对病情有利的因素,减少治疗弊端,提高治疗质量。吞咽障碍不再威胁患者,能提高饮食、饮水等安全性,保障机体正常运转,维持好体内代谢。机体状态变佳,患者在治疗中不断受益,可增加吞咽治疗仪推动效果,减少治疗问题。
本文通过探究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运用吞咽治疗仪治疗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高于对照组(78%),P<0.05;观察组VGF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较高,P<0.05;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均比参照组低,P<0.05。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运用吞咽治疗仪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促进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