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的生态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探讨
2023-08-08戴玉贞
戴玉贞
摘 要:“双碳”背景下,生态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侧重于借助宜居理念、“双碳”目标以及信息技术等,实现资源、生态以及人类的和谐共存。基于此,对“双碳”背景下的生态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进行探析,着重分析“双碳”与生态智慧城市建设的关系、“双碳”生态智慧城市建设实践路径,强化对“双碳”背景下生态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认知,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关键词:“双碳”;生态智慧城市;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6903(2023)05-0113-03
0 引言
“双碳”即碳中和与碳达峰的简称,碳达峰主要是指地区或行业内CO2(化石能源相关)年排放量达到最高值,后持续降低的过程。碳中和主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间接或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借助碳储存、碳清除等方式相抵消,实现相对“零排放”的过程。而生态智慧城市作为“智慧城市”的优化提升,与“双碳”目标的实现关系密切。为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对“双碳”背景下的生态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进行探析,分析“双碳”与生态智慧城市建设的关系,提升理论认知。在此基础上,分析生态智慧城市建设的条件、困境以及对策,以实现借生态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目标。
1 “双碳”与生态智慧城市建设的关系
“双碳”的目标在于“零排放”,而城市则是“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场景。CO2排放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我国建筑二氧化碳排放占比约为6%,工业排放占比约为28%,供热与发电占比约为51%。城市发展对“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影响。生态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与“双碳”目标在建筑节能层面具有一致性,相较而言,生态智慧城市兼顾城市美化、人体健康、家居环境健康以及城市环境等方面的协调统一,这也是两者间的主要差异。“双碳”与生态智慧城市建设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1.1 生态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我国智慧城市已发展20余年,大部分城市的底层数字技术基本完成,智慧城市建设与数字城市建设取得良好成就。2016年,生态智慧城市被正式提出。2018年,示范项目开始建设。在示范项目中,节能高效材料与创新工艺被大量应用于建筑节能方面,生态理念与低碳思维被融入于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智慧管理孪生系统中,智慧城市正式向生态智慧城市的方向发展。其中,“能源大脑”系统更是融合了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发挥了城市治理与政府服务相结合的优势[1]。
“能源智慧大脑”的建设,实现了区域内“碳足迹”的全程追踪,能够准确计算各行业、单位的碳排放规律、趋势以及排放量等数据,提升了能源分配的合理性,为建筑节能提供了支持。由此可见,生态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能源大脑”系统能够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1.2 “双碳”助力生态智慧城市建设发展
“双碳”对生态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助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建筑产能与建筑技术革命两个方面。
1.2.1实现建筑节能
在“双碳”政策中,明确提出了提升节能标准的要求,即:建筑领域需实现节能与产量双重目标。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建筑物能耗量占总能耗量约50%。建筑物节能减排成为我国能源问题中的首要待解决问题之一。因此,控制化石能源总量成为“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发力点,而构建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新型系统成为重要路径,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2]。
一般而言,建筑节能主要表现为被动房、产能建筑、零能耗建筑以及近零能耗建筑等。相较而言,产能建筑对节能要求最高,而产能建筑主要是由可再生能源为核心,所产生的可再生能源大于周边建筑能耗的建筑类型,与零能耗建筑相类似,但是产能建筑拥有可再生能源产出高的优势,能够实现自供与对外输出。
整体而言,在“双碳”视角下,在全生命周期内,绿色建筑充分体现了节材、节水以及节能的特性,能够为城市“碳中和”提供重要助力。同时,建筑与太阳能光伏、风能等融为一体,实现了城市区域内的地质储能、有机物发电、立体园林建筑以及“鱼菜共生”等模式,为建筑产能提供了重要支持,推动了生态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
1.2.2推动技术革命
近年来,国内企业“软实力”逐渐提升,积极打造生态融合、节能舒适以及绿色健康的产品。在此背景下,企业对推动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发展有了极高的参与兴趣,不仅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路径,更是企业实现绿色转型与产品力突围的重要手段。
在“双碳”背景下,绿色建筑领域发展面临全新机遇,具体表现为建筑与分布式光伏技术的融合。当前,光伏的应用场景主要有光伏加油站、光伏交通以及光伏屋顶等,其中屋顶电站为主要形式。建筑与分布式光伏结合的方式包含BIPV与BAPV两种形式。BAPV主要是指光伏组件附着于建筑物上,不承担建筑功能,着力于光伏发电缩减建筑运行能耗。BIPV主要是指建筑物与光伏同时展开设计、施工以及安装的形式,既承担发电功能,又承担着建筑材料与建筑构件的作用。相较于BAPV而言,BIPV与建筑物的融合度更高[3]。
整体而言,在“双碳”的影响下,新型能源技术融入于建筑领域中,推动了建筑技术的革新,为生态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
2“双碳”背景下生态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实践分析
“双碳”与生态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具有密切联系,因此在建设生态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应当以“双碳”目标实现为视角,把握“双碳”对生态智慧城市建设的价值,了解“双碳”背景下生态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方向。本文将分析在“双碳”背景下生态智慧城市建设的条件、困境以及优化建议,深度把握“双碳”视角下生态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要点。
2.1 生态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条件
在“双碳”背景下,生态智慧城市建设包含“生态”与“智慧”两层内容,而生态智慧城市的建设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4点。
2.1.1生态环境条件
“生态”是生态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在建设生态智慧城市前,应当把握城市发展的各项生态环境条件,具体包含:历史文化环境、气候环境条件等,重点把握城市所在地的气候温度、降雨情况、四季情况、动植物情况等相关信息,深度把握生态智慧城市建设的自然环境需求,为生态智慧城市建设奠定生态环境条件[4]。
2.1.2城市规划条件
城市规划發展对生态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由此,在构建生态智慧城市时,应当重点把握城市规划情况,具体包含历史建设数据、城市发展实况、城市建设原则以及现行发展规划策略等数据信息。要重点把握城市发展符合生态智慧城市建设的客观条件,以促进生态智慧城市建设有效性的提升。
2.1.3产业发展条件
产业类型直接影响生态智慧城市的建设效果。对此,在建设生态智慧城市前,应当深度了解城市各项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具体了解数据包含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可分配收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信息。此外,还应当了解当地发展政策,明确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向,把握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产业的发展情况,为生态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助力。
2.1.4技术条件支持
技术是生态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支持。对此,在建设生态智慧城市时,应当把握城市的技术条件。近年来,不少城市紧抓“双碳”发展机遇,积极创新发展理念,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城市。相较而言,城市各类科技载体面积、国家级创业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项目等数据呈上升态势,为生态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2.2 生态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困境
生态智慧城市建设的条件较为复杂,主要包含技术条件、产业发展条件、城市规划条件以及生态环境条件等方面,由此导致生态智慧城市建设具有较高的复杂性,面临的困难较多。当前,生态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常见的困境主要有以下3点。
2.2.1城市生态空间破坏
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部分城市在土地资源分配上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露。在生态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通常采用限高政策对建筑建设进行约束与控制,以有效稳定城市发展的节奏。但是,在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下,城市高层建筑增多,城市整体通透感明显降低,城市原本的生态空间被破坏,增添了杂乱无序之感[5]。
2.2.2城市生态环境污染
城市生态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水污染、空气污染以及固废污染等方面。从“双碳”的角度出发,某市的生态环境问题,集中表现为空气污染,具体表现为,受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发展提速的影响,部分城市空气污染逐步转化为复合型污染状态。而该市引发空气污染的因素,主要包含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城市建筑施工、化工园区工业排放等。其中交通与工业的排放占比更高。
2.2.3信息资源共享偏低
在“双碳”政策的影响下,部分城市推行了生态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案,但是,由于规划助推力的缺失,导致部分城市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进而影响部分城市生态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由于信息资源中心建设缓慢,信息传递质量与效率不足,导致部分城市生态智慧城市实时服务能力、异构资源汇集以及信息自动获取等能力不足,进而难以成为“双碳”目标实现的助力。
2.3 生态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优化建议
在“双碳”背景下,生态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污染、绿色建筑建设以及智能平台建设等方面。由此,部分城市在建设发展生态智慧城市时,应当注意以下3点要求。
2.3.1产业优化调整
在建设生态智慧城市的过程中,绿色经济产业与新型能源研发机构是生态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支持,也是“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具体有以下两个关键点。
一是绿色经济产业发展。围绕传统产业展开调整,侧重于引导传统产业向绿色化与生态化的方向发展。要重视低污染、低排放以及低能耗的新型产业的发展,予以新兴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高附加值产业扶持,推动城市产业的进一步转型,为生态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产业支持,为“双碳”目标实现奠定基础。
二是新能源研发机构。研发机构为生态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必要技术支持,一方面,应当重视新型研发组织的扶持,予以其相同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应当重视引导新能源研发机构积极展开清洁能源开发,为生态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必要能源支持。
整体而言,通过产业调整的方式,能够有效缓解生态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城市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2.3.2绿色建筑建设
在建设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当重视生态产业体系的构建,以建筑节能、水生态系统以及垃圾处理为重点,优化绿色低碳技术,并将绿色、生态以及低碳技术引入到各行业之中,形成带动效应,实现生态产业体系的调整。另一方面,应当重视建筑标准的优化,重视绿色节能建筑建设标准的推行,引导新建筑统一依照相应标准施工,落实一次性装修作业,达到降低能耗的效果,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的形成。
整体而言,通过推行绿色建筑的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生态空间破坏的问题,推动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降低能耗,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2.3.3智慧共享平台建设
在智慧共享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应当重视硬件与软件的协同发展,提升社会信息共享意识,为信息集成奠定基础。应重视标准体系的构建,保证信息数据流动,促进数据价值提升,为城市管理效率的提高提供保障。
从生态智慧城市建设实际状态的角度出发,在构建智慧共享平台时,应当以信息化建设为起点,落实社会与政府基础信息设施的建设,保证信息的公开化与透明化,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提升措施策略的科学性。应重视信息共享及时的完善,将城市内的公安、农林、交通、建筑以及金融等信息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构建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核心的智慧共享平台,实现相关数据的高质量共享,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平台支持。
4 结束语
“双碳”与生态智慧城市建设关系密切,两者相辅相成。对此,在生态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双碳”对生态智慧城市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把握生态智慧城市建设的条件、问题,为生态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优化方向,再通过优化改进智慧共享平台、绿色建筑建设的方式,推动生态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段贵娇,石杰,游志红,等.“双碳”背景下的生态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探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10):147-149.
[2] 吴澜.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17):129-131.
[3] 陈钊锋,来刚强.杭州市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1):73-75.
[4] 陈建霞.智能建筑档案服务智慧生态城市建设[J].黑龙江档案,2021(1):24-25.
[5] 寇有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数字化探索城乡发展模式[J].办公自动化,2019,24(2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