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料棒铝扣扎口+架上接种秀珍菇轻简化生产技术试验

2023-08-05俞丽红陈淑玲周晓武

食药用菌 2023年4期
关键词:潮菇珍菇菌棒

何 丹 俞丽红 陈淑玲 周晓武

(1. 诸暨市经济特产站,浙江 诸暨 311800;2. 诸暨市泉润食用菌栽培场,浙江 诸暨 311800)

秀珍菇(Pleurotus pulmonarius),也称肺形侧耳、小平菇,是一种中高温型食用菌品种[1]。其朵小形美,质地细嫩,鲜甜爽口,风味独特[2],富含优质菌体蛋白、多糖物质和人体所需的17 种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3],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4],是一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珍稀食用菌。秀珍菇上市时间可从5 月一直持续到12 月,可以满足夏季食用菌出菇淡季的市场需求[5],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但是秀珍菇生产周期长,从接种到采摘都需要大量人工,特别是菌棒制作和接种环节,费工且生产效率较低,影响种植户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收益[6-7]。为了减少劳动力的使用,提高生产效率,秀珍菇轻简化栽培技术应运而生[8],但多是对栽培菇房改进、移动制冷机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而对如何在原有设备条件基础上减少料棒制作和接种环节用工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从菌棒扎口和接种方式的改进入手,通过测定其用工成本、发菌速度、杂菌污染率、产量等指标,以期形成一套轻简高效的秀珍菇生产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秀珍菇品种为‘农秀1 号’[9],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提供。

1.2 试验处理和小区设置

共设轻简化试验组和常规对照组两个处理,其中试验组料棒制作采用铝扣扎口 + 菇房层架上打孔接种(图1)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喇叭口塑料套环和棉塞封口 + 接种室接种的方式。分别统计试验组和对照组每小时的料棒制作数量和工费,以及每小时的接种菌棒数和工费。将试验组和对照组接种后的菌棒摆放在相同出菇房的同一过道两侧的栽培层架上培养,为减小误差,每组各抽取相对应的3 个栽培架(每栽培架219~249 棒)作为3 次重复,每个重复的对应试验组和对照组用彩带框出,分别统计各重复的菌棒发菌速率、杂菌污染率和前3 潮菇的产量。

1.3 试验步骤

(1)料棒制作与灭菌。于2021 年12 月18 日制作菌棒,培养料配方为新鲜木屑86%、麦麸8%、棉籽壳5%、石膏0.5%、石灰0.5%。拌料时先将木屑、麦麸、棉籽壳等加入搅拌机内搅拌20 min以上,确保混合均匀,然后一边加水,一边加入石膏和石灰,继续搅拌30 min 以上,直到培养料均匀、无干心,pH 6.8~7.5,含水量为60%~65%,以紧握培养料手指缝有水珠但不下滴为度。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入17.5 cm×38 cm 的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后扎/封口,每棒湿重约1.25 kg。

制作的料棒当天进行灭菌,灭菌时要求温度在4 h 内达到105 ℃,而后保持15 h 以上。当灭菌炉内温度降至45~50 ℃后及时将料棒转移至冷却室进一步降温,待料温降到28 ℃以下时进行接种。

(2)菇房消毒。分2 次对菇房进行消毒,消毒前确保菇房处于密闭状态。第一次消毒在料棒制作前1~2 天,按20 g/m2用量撒施漂白粉;第二次在料棒上架后、接种前24 h 内,用20%百菌清烟剂,每60 m2设置一个燃放点,用明火点燃放烟。

(3)上架及接种。将试验组经灭菌的料棒于12 月21~22 日排放在菇房层架上,上架后用20%百菌清烟剂消毒,于12 月23 日直接在层架上接种。接种时先用75%酒精对料棒表面进行喷雾消毒,后用打孔钻打孔并立即塞入菌种(图1)。对照组料棒在接种室接种,接种时先取出棉塞,接入菌种后再塞回棉塞,接种完毕后搬入出菇房层架上培养。

(4)菌丝培养。为更好地比较层架接种和常规接种两种接种方式的发菌速度,降低外界环境影响,基地从12 月26 日开始使用空调加温,保持室内温度在18~22 ℃,50 天后关闭空调,期间严防高温烧菌和缺氧闷菌。

(5)出菇管理。4 月9~10 日进行开袋整理,开袋前,先挑出杂菌污染的菌棒和未完全发满菌丝的菌棒,再开袋并打开喷头直喷菌包24 h,喷水后仔细检查,确保每个菌棒充分吸水,随后密闭菇房,用固定在菇房顶部的空调打冷24 h,再开加湿机保持空气湿度在95%左右,打冷期间要求室温低至15 ℃左右,温差达12 ℃以上,低温刺激时间8~10 h。2~3 天后视菇体大小开始通风、控氧、控光,通过每小时通风10~25 min 来控制菌柄长短,用600~800 lx 的白光补光5~10 min 以控制菌盖色度,期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温度20~24 ℃。

(6)采收。当秀珍菇菌盖长至2~4 cm、菌柄3~5 cm,菌盖边缘内卷时开始采收。由于秀珍菇会出现丛生菇,采收时需用剪刀将符合采收标准的菇体剪下,留下小菇继续生长。一潮菇每天采菇3 次以上,一般连续采收3 天。采下的秀珍菇需移入0~4 ℃冷库中,使菇体温度降至4 ℃,然后进行分级、称重、包装。参照《秀珍菇生产技术规程》(DB33/T 526—2012),根据菇体形状、大小、开伞程度可将秀珍菇分为一级菇、二级菇和三级菇3个等级。其中一级菇,菇形规整,菌盖浅灰色,无开裂、无畸形,菌盖边缘内卷,菌柄白色、无残渣,菌盖直径2~4 cm,菌柄长3~5 cm;二级菇,菌盖浅灰色,有少量开裂、无畸形,菌盖边缘轻度平展,菌柄白色、无残渣,菌盖直径3~5 cm,菌柄长3~5 cm;三级菇,菌盖有开裂、轻微畸形,菌盖边缘平整,菌盖直径大于5 cm,菌柄较长。本试验中,根据市场需求,将秀珍菇分为A 级菇和B级菇,其中A 级菇即上述一级菇,B 级菇为上述二级菇和三级菇的打包处理。

(7)转潮管理。采收完成后,及时刮去菌棒表面残留的菇根和未分化的原基,露出新鲜料面,并清理菇房,在空气相对湿度65%~75%下养菌25 天,而后再次转为出菇管理,分别于5 月20~22 日采收第2 潮菇,6 月25~27 日采收第3 潮菇。出菇管理方法同1.3(5)。

1.4 数据分析

利用Excel 软件对本试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采用SPSS 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料棒制作与接种环节的工作效率与用工成本比较

秀珍菇料棒制作和接种环节主要涉及拌料、装(套)袋、扎口、打孔、接种和搬运等操作工序。浙江省诸暨市目前的用工费标准为拌料工300 元/工,其他120 元/工,每工工作时长为9 h。本试验料棒制作与接种环节用工情况及工作效率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处理秀珍菇菌棒制作环节的工作效率与用工成本对比

采用铝扣扎口+菇房层架上打孔接种的方法(试验组),菌棒制作环节需1 人拌料、2 人装袋、1 人扎口、2 人搬运,每天工费900 元,平均每小时可制作1 088.33 个菌棒,制作每千棒的用工成本为91.88 元;接种环节需1 人打孔、3 人塞菌种,每天工费480 元,平均每小时接种1 623 个菌棒,接种每千棒的用工成本为32.86 元;从菌棒制作到完成接种,用工总成本为每千棒124.74 元。

而采用常规方法制棒和接种的对照组,菌棒制作环节需1 人拌料、2 人套袋、6 人扎口、2 人搬运,每天工费1 500 元,平均每小时可制作1 176个菌棒,制作每千棒的用工成本为141.72 元;接种环节需3 人接种、1 人搬运,每天工费480 元,平均每小时接种491 个菌棒,接种每千棒的用工成本为108.62 元;从菌棒制作到完成接种,用工总成本为每千棒250.34 元。

从用工成本看,采用铝扣扎口+架上直接打孔接种的方式,较常规塞棉封口+接种室接种后再搬运到菇房层架上培养的用工成本减少125.6 元/千棒,降幅为50.17%。从工作效率看,扎口工作试验组每工每小时可完成1 088.33 个菌棒,而对照组只能完成196 个菌棒,前者工作效率是后者的5.55倍;而接种环节试验组的工作效率是对照组的3.31倍。本试验不同制棒和接种方式的菌种用量基本一致,均为15~18 g/棒。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铝扣扎口 + 架上接种的菌棒轻简化生产方式,生产成本和工作效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生产方式。

2.2 不同接种方式的菌棒发菌速度和污染率

将试验组和对照组菌棒置于同一菇房培养,于接种后第3~50 天控制室内温度在18~22 ℃,期间记录菌丝生长情况。开袋前统一从同一过道两侧的相对应重复中挑拣出杂菌污染的菌棒并计数,统计杂菌污染率。从表2 可以看出,两种接种方式的菌棒杂菌污染率都较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污染率分别为0.57%和0.44%。且两种处理的菌丝生长速度相当,菌丝满袋时间无明显差异(图2)。可见,与常规在接种室接种后再转移至菇房培养的方式相比,采用菇房层架上直接打孔塞菌种的轻简化接种方式,对秀珍菇的发菌速率影响不大,且不会导致更高的污染情况发生。

表2 不同处理的菌棒污染率

图2 不同培养时间两种处理的菌丝生长情况

2.3 不同处理的秀珍菇产量

对秀珍菇前3 潮产量的统计结果(表3)表明,无论是试验组还是对照组,均以第1 潮菇的产量最高,其次为第3 潮,第2 潮菇的产量低;各潮A级菇的产量高于B 级菇,占总产量的60%左右。前3 潮菇不同等级的平均每千棒产量,试验组A级菇和B 级菇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13.22 kg/千棒和74.59 kg/千棒,总产量为187.81 kg/千棒;对照组A级菇和B 级菇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11.97 kg/千棒和76.56 kg/千棒,总产量为188.53 kg/千棒。表3 数据分析表明,采用轻简化方式生产与采用常规方式生产的秀珍菇产量无显著差异。

表3 不同扎口和接种方式对秀珍菇产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秀珍菇生产上采用铝扣扎口 + 菇房层架上打孔接种的方式,用工成本为124.74 元/千棒,较塞棉封口 + 接种室接种再搬运到菇房培养的常规生产方式,用工成本下降50.17%;工作效率方面,铝扣扎口的菌棒封口速度是塞棉封口的5.55 倍,在层架上打孔接种的效率是常规接种的3.31 倍。在后期栽培过程中,两种生产方式的菌。棒发菌速度、污染率及前3 潮菇平均产量基本接近试验数据证实采用轻简化的生产模式可以在保证秀珍菇产量、控制污染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显著提高前期菌棒生产效率,大幅压缩菌包制作用工成本。因此,“铝扣扎口 + 架上打孔接种”的轻简化生产方式可行,在秀珍菇生产中值得推广应用。但该方法对菇房环境和接种速度有较高的要求,下一步计划从提升接种环境和优化接种人员队伍入手,控制菌棒污染率,进一步降低用工成本、提升效率。

猜你喜欢

潮菇珍菇菌棒
不同菇潮香菇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变化研究
工厂化高产优质栽培茶树菇培养料配方试验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秀珍菇种植记
不同注水处理对香菇产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
杏鲍菇菌糠栽培秀珍菇配方试验
香菇菌棒开放接种新技术
灰树花菌棒第二潮菇春季出菇催蕾研究
8种秀珍菇菌株秋冬栽培筛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