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注水处理对香菇产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2019-01-12张锁峰李云霞韩鹏远王伟仁原佳敏柴美清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9年1期
关键词:菌棒出菇香菇

张锁峰,李云霞,李 青,韩鹏远,赵 毅,王伟仁,原佳敏,柴美清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研究中心,山西太原 030031)

香菇(Lentinulaedodes),属于真菌门(Eumycophy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口蘑科(Tricholomatatlete)、香菇属(Lenitinus),又名香蕈、香菌、花菇等,俗称中国蘑菇[1-2]。香菇是一种木腐菌,其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需从外界环境摄取,这些营养主要有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3-4]。其中,碳源、氮源对香菇子实体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意义,矿质元素如钾、磷、铁、钙等则构成了香菇内在的营养成分,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5-6]。

我国是世界上栽培香菇最早的国家[7-8],除了传统的椴木栽培外,代料栽培技术的发展也大大地提高了我国香菇的产量[9-10]。目前,关于香菇产量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栽培基质的配方和栽培方式上,而很少从补充香菇养分方面进行研究。由于香菇每潮菇采收结束后,损耗了大量营养和水分,菌棒开始逐渐萎缩,此时就必须要让菌棒进行“休息养菌”,以促使菌丝生长积累养分,为下一潮菇的生长提供养分[11-12]。本试验通过在香菇头潮菇结束后,选择不同的时期对菌棒进行注水并补充养分,以此来探索提高香菇产量的养分补充时期和配方。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的菌种为韩国引进的香菇品种‘K5’。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6年1月~12月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东阳试验示范基地进行。试验选择枣木屑为栽培基质,配方为枣木屑∶麸皮∶石膏=79∶20∶1。在第二潮菇和第三潮菇出菇前,以不同的注水处理为试验因子,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处理A:糖10%,尿素0.25%,磷酸二氢钾0.10%,钾肥0.075%;处理B:糖20%,尿素0.50%,磷酸二氢钾0.20%,钾肥0.15%;处理C:不做任何处理。按照管理要求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出菇管理。

取样方法:在出菇后提取香菇样品作养分含量(氮、磷、钾)测定。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统计每个处理的子实体鲜重。

将香菇菌棒样品烘干粉碎后过60目筛,按照《土壤农化分析》方法对其氮、磷、钾的含量进行分析测定。

氮、磷、钾含量测定,采用硫酸—过氧化氢消化,半微量蒸馏法测氮,钒钼黄比色法测磷,火焰光度法测钾。

1.4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SPSS软件进行显著性分析。

表1 不同注水处理对香菇产量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注水处理对香菇产量的影响

对3种注水处理的香菇产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香菇产量差异显著,处理A生产的香菇产量最高,达到了943.15g/棒,其次是对照处理,产量为880.16g/棒,处理B生产的香菇产量最低,只有791.79g/棒,比处理A生产的香菇产量低了16%。不同处理生产的香菇,其生物学效率和产量表现出了同样的趋势。

当前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文本编制工作尚有迹可循,但后续“诊断与改进”抓手难觅, 如何“诊”?如何“改”?既不能隔靴搔痒,也不能徒增大量工作,增加师生工作学习的压力和负担。

本试验在香菇第二潮和第三潮出菇前进行了不同的注水处理,结果显示,第二潮和第三潮菇中处理A的产量均比对照高,分别增产了58.53g/棒和4.46g/棒,而处理B的产量则比对照低,分别减产了20.8g/棒和67.57g/棒。

2.2 不同注水处理对香菇子实体中养分含量的影响

2.2.1 不同注水处理对香菇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图1 不同注水处理对香菇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由图1可知,不同注水处理生产的香菇,其子实体中有机质含量均在71%到80%之间,其中第一潮菇的有机质含量最高,达到79.15%,随着生产周期的推移,子实体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到第三潮菇时有机质降低至71.16%。

在第二潮菇和第三潮菇进行了不同的注水处理后,子实体中的有机质含量具体表现为:处理B>处理A>处理CK,注水处理后有机质含量均比对照有所增加,其中第二潮菇中有机质含量增加量多于第三潮菇中有机质含量。

2.2.2 不同注水处理对香菇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图2 不同注水处理对香菇氮含量的影响

由图2可知,不同注水处理生产的香菇,其子实体中氮含量在第一潮菇时最大,达到43.49g/kg,随着生产周期的推移,氮含量逐渐下降,到第三潮菇时,氮含量最低只有15.60g/kg,第二潮菇比第一潮菇氮含量下降了21.48%,第三潮菇比第一潮菇、第二潮菇氮含量分别下降了64.13%和54.31%。

由图3可知,不同注水处理生产的香菇,其子实体中磷含量在第二潮菇时最大,为7.10g/kg,其次是第一潮菇,为5.39g/kg,第三潮菇磷含量最低,为3.66g/kg,比第二潮菇降低了48.48%。

图3 不同注水处理对香菇磷含量的影响

在第二潮菇和第三潮菇进行了不同的注水处理后,子实体中磷含量具体表现为处理B>处理A>处理CK,注水处理后磷含量均比对照有所增加,其中第二潮菇处理A和B分别增加了0.09g/kg和0.53g/kg,第三潮菇处理A和B分别增加了0.04g/kg和0.20g/kg。

图4 不同注水处理对香菇钾含量的影响

由图4可知,不同注水处理生产的香菇,其子实体中钾含量的变化趋势和氮含量变化趋势相同,也是随着生产周期的推移逐渐下降,从22.01g/kg降低到20.56g/kg再降低到9.45g/kg,降低幅度高达57.07%。

在第二潮和第三潮菇进行了不同的注水处理后,子实体中的钾含量也同氮、磷含量相同,表现为处理B>处理A>处理CK,均高于对照,其中第二潮菇高于对照3.86%~7.14%,第三潮菇高于对照0.79%~6.36%。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2种不同的注水处理生产的香菇,其产量差异显著,处理A生产的香菇产量较对照提高了7.15%,且第二潮菇产量增加值远远高于第三潮菇产量增加值。处理A生产的香菇,其第二潮菇子实体中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61%、6.57%、1.24%、3.86%。因此,在香菇代料栽培中可以考虑在第二潮菇出菇前选择注水处理A来提高香菇产量和养分。

有研究表明,为提高香菇产量,弥补菌棒出菇和高温自身所消耗的营养,可以在第一潮出菇后采用注施、洒施或灌施的方法[13]。本试验在第二潮和第三潮出菇前通过注水进行了养分补充,结果显示处理A确实提高了香菇产量,且比对照高7.15%。在催菇补充养分时,不能加入过量的氮肥,否则就会推迟出菇或者不出菇[14-16]。试验中,处理A提高了香菇产量,而处理B反而降低了香菇产量,这可能是由于处理B中各养分浓度为处理A中的2倍,营养过剩对香菇产量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第二潮菇的产量增加值较第三潮菇多,是因为随着出菇潮次的增多,干物质消耗也增多,菌棒养分和水分大量丧失,变的又轻又软,菌丝生命力逐渐下降[17-18],第三潮菇再通过注水补充养分,已经无法满足香菇所需的营养。

试验中,香菇子实体中的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均表现为处理B>处理A>处理CK,这说明通过注水补充养分,可以增加子实体中的养分含量,且补充越多,子实体中养分含量也相应有所增加,但是有些处理增加值并不显著,如第二潮菇中B处理氮含量为36.40g/kg,A处理为36.39g/kg,仅增加了0.01g/kg,而所需的糖、尿素、磷酸二氢钾、钾肥等却是处理A的2倍,容易造成原料的浪费。因此,并非养分补充越多越好。元钦涛研究表明,在香菇注水时适当添加0.2%的柠檬酸液,0.2%的葡萄糖液,1.5ppm的三十烷醇或0.5%的催长素,可以促进香菇生长,提高香菇产量和品质[19]。包青山研究也表明,在香菇注水催菇时,加入0.3%的尿素溶液,可以提高香菇产量和品质[20]。因此,在香菇催菇阶段,通过注水,加入适当的营养元素,可以提高香菇产量和品质。

综上所述,在香菇代料栽培中可以考虑在第二潮菇出菇前选择注水处理A来提高香菇产量和养分。

猜你喜欢

菌棒出菇香菇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香菇富集重金属镉的研究进展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香菇接种三招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JBZ—S—4型菌棒注水机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