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对话”
——利用园本资源中的自然物生成区域活动探析
2023-08-05文耿慧
文 耿 慧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就是活教材。”我园园本自然资源丰富,绿化面积1 600 多平方米,拥有80多种不同的树木、花草景观。幼儿园里各种垂手可得的树叶、树枝、石头、沙子、小草都可以与幼儿互动和交流,成为园本资源中的重要部分。幼儿天生对环境中的自然物充满好感:偷偷在口袋里藏形状各异的小石子、捏在手中的五颜六色的树叶、作为礼物送给朋友的新鲜欲滴的樱花,这些都是幼儿园生活中温暖人心的小片段。在幼儿心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都可以与其“对话”。幼儿在与自然物的“对话”中,不断丰富认知和经验。
一、联结自然物,与表象“对话”
教师要追随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有更多与自然接触的机会,自由地与环境中的自然物互动和交流,让幼儿的情感在不断碰撞中生发和激荡。幼儿会因为在草丛里一起看蚂蚁而不亦乐乎;一阵风吹来,树叶簌簌落下,幼儿伴着风声,追赶着树叶并捡起;幼儿撑着雨伞,看雨珠在荷叶上滚动并聚集起来,发出“太好玩啦”的欢呼声……正是有了与自然物联结的机会,幼儿爱探究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通过与自然物近距离的欣赏、观察和描述,幼儿能从个体的角度观察自然物的形状、颜色和质地,也能站在幼儿园视域,观察某一种自然物的形状、颜色和质地等表象,并对自然物个体及种类有较全面的认知。
二、把玩自然物,与属性“对话”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发现,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幼儿园里的自然物带入班级的不同活动区域,供幼儿把玩、探究和发现,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语言能力和表征能力。
(一)从一种自然物到多种自然物的探究
幼儿将枫叶带回班级科学区域,用放大镜观察叶子的斑点,感受红、黄、绿在其中的晕染。他们观察不同的枫叶,发现不同的枫叶颜色、大小也是不同的,没有一片是一样的。接着,幼儿将其他树叶投放其中,如樱树叶、银杏叶、香橼树叶、石榴树叶等。通过观察、比较和记录,幼儿发现树叶形状、厚薄、光滑程度等都不同。萱萱说:“我喜欢银杏树,像一把漂亮的扇子。”小爱说:“这片枫树的叶子像红色的手掌,还像小狮子的头。”馒头说:“树叶上有许多颜色,有的像蜡笔点出来的,有的像毛笔画出来的。”乐乐说:“枫树叶比银杏树叶要厚,上面茎的形状不一样。”从一种自然物再到不同种类自然物的观察和探究,让幼儿了解自然物的多样性。
(二)从一个区域向多个区域辐射
幼儿通过探索科学区域的树叶,生发了新的想法:“我家有本《树叶跳舞》,明天可以带来一起看?”“为什么树叶会变色呢?”“这片树叶像老虎头,我可以拿到美术区去装饰一下。”“建筑角里的马路旁可以放一些树叶,就像风吹过,树叶掉落下来。”……于是,树叶由科学区域的投放延伸到美术区域、建筑区域和语言区域。在语言区,幼儿阅读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为什么树叶会变色》,知道树叶变色的原因;根据故事情节用树叶进行相应的情景表演,演绎绘本故事。在美术区域,幼儿用树叶做涂色、造型、印染、拓印,制成皇冠、项链、挂件。可爱的动物和人物造型、微型四季树的立体造型等,丰富了幼儿的艺术表现表达经验,提升了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四季树的立体造型还被幼儿带入建构区:幼儿园里有几棵四季树,树叶飘落在操场上,幼儿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树叶不能堆积在一起,要一片两片三片地在一起。”“我们可以再放一些小花小草,让幼儿园更美丽。”“四季树旁有个树屋,我们在旁边搭个树屋吧。”……跟随着幼儿的发展需求,幼儿园其他自然物的投放也遵循着一个区域向多个区域辐射,促使幼儿的探究需求不断向外延伸,促进幼儿全领域经验的发展。
三、自定活动玩法,与规则“对话”
自然物是低结构材料,符合幼儿的兴趣需求和认知特点。幼儿在与其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创生不同的游戏玩法和规则。
(一)对自然物的玩法探究
当幼儿捡到一块大石头的时候,会自主摆弄,给石头清洁;给石头量一量个头、运一运石头、给石头穿衣服等。当投放幼儿园里捡到的大、小不同的石头时,幼儿会给石头排排队:从小到大排队或从大到小排队。会给石头叠高:在沙漏漏完前,不断垒高石头;在沙漏漏完前,两人竞赛看谁垒得高。当教师投放不同形状和色泽的石头时,幼儿会用石头玩分类游戏:按形状分,按大小分、按颜色分。
(二)对自然物与其他材料结合的玩法探究
当石头与其他材料相结合时,幼儿想出不同的玩法,并自己制定规则。石头和格子相结合:将石头放在地上的格子里,一格一格向前踢,学习控制自己的腿部的力量。石头与木板相结合:将石头放在斜坡(木板)上,观察哪些石头能滚下来,哪些石头滚不动;记录斜坡的弧度,寻找让石头快速滚下斜坡的诀窍。提供天平,幼儿可以给石头称重,并给石头做各种重量标记。幼儿先称石头的重量,再用天平进行验证;最后对不同重量的石头进行分类。
通过对自然物玩法和规则的创生,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日渐浓厚。不同类型的自然物都可以生成不同的玩法,遵循从简到繁、从少到多的原则,从“单个自然物—多个自然物—多种自然物”进行探究,自主定义玩法,幼儿的探究行为不断生成和延伸。
四、参与区域活动,与游戏“对话”
游戏和活动的主人都是幼儿。幼儿有自主游戏的权力,可以自主决定区域活动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感受和建议,把幼儿参与讨论、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将幼儿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这是幼儿发展的不懈动力。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沉浸在自己的游戏活动中,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高涨。“老师,我们去玩石头游戏”“小花的晕染真好看”“我要画本树叶的书”“我们一起玩自然物拼摆”……这里总会有快乐的话语。在科学区域,“有趣的石头”“给小草排排队”“不同的树枝”“树枝的样子”“看谁滚得快”“树叶的颜色”“垒石头比赛”等游戏,吸引着幼儿踊跃参与,积极探索。在美术区域里,“自然物拼摆”“石头画”“石头造型”“有趣的四季树”“石榴树立体造型”“有趣的树叶贴画”“彩色树叶挂串”“树叶拓印画”“想象中的树叶”“花叶印染画”“蜡梅”“橘皮动物画”“印染石纹画”等,都是幼儿喜欢的游戏。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一切设施、一切活动都以儿童为中心的主体。”因此,教师从幼儿园现有的课程资源出发,从单一品种的自然物的探究,到自然物混合操作、摆弄和对话,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自然物的认知和兴趣。让幼儿在兴趣中乐于学习,在兴趣中乐于探究,进而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内在潜能。另外,教师要注重丰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途径和内容,多提供适宜幼儿身心发展和现实需求的机会,引导幼儿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了解生活和自然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以灵活的方式进行思考,表达独特的见解,调动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拓展幼儿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