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阜新市食品加工业发展策略研究

2023-08-05魏雅静祝开阳

现代食品 2023年5期
关键词:阜新市阜新加工业

◎ 魏雅静,王 力,祝开阳

(1.阜新市产业转型振兴服务中心,辽宁 阜新 123000;2.阜新市产业技术创新推广中心,辽宁 阜新 123000)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及新型城镇化脚步不断推进,人们的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在食品的品牌、样式及功能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多,对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发展食品加工业是阜新实现从传统农业大市蝶变为现代农业强市的重要抓手,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重要战略,应充分利用花生、杂粮杂豆、畜牧业、猪禽类等特色资源,升级“老字号”、开发“原字号”、培育“新字号”,挖掘食品精深加工项目、谋划重点产业链项目,进而提升食品的价值链。

1 阜新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概况

1.1 形成较好的规模基础

辽宁省阜新市现已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0家,其中,国家级3 家,省级34 家,市级53 家,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 户,2021 年实现工业产值126 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0.7%,占全省同行业比重3.88%,行业增加值率为16.5%。获得“二品一标”认证产品总数55 个,包含绿色食品50 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5 个;获绿色食品认证企业20 户。绿色食品涵盖花生、地瓜、小米、荞麦等;地标产品包括阜新花生、化石戈小米、彰武花生、彰武黑豆和彰武地瓜,这些产品都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1.2 造就本土龙头企业

通过开展院校合作和引进域外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阜新三沟酒业、小东北、德美客、辽宁田园、百富顺心等一批科技型龙头骨干企业快速发展,食品产业在阜新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作用日益突出。

1.3 引进和培育知名品牌

依托阜新市丰富的农牧资源,集聚了正大集团、北京二商集团、河南双汇、山东鲁花、四川新希望六和、内蒙古伊利、广东越秀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均已在阜新落户。同时,阜新还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培育了阜新三沟、小东北、孙六杂粮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2 阜新发展食品加工业存在的不足

2.1 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虽然阜新食品加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食品工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仍存在食品工业产业链不完整、市场竞争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数量少且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且深加工比重小;加工转化能力严重不足。

2.2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加工链条的延伸,食品加工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当前,阜新食品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领军人才和科技人才匮乏,现有人才与产业发展需求融合程度不高,支撑转型升级作用不明显。这主要表现在企业创新能力不够;研发平台等级偏低;政策支持不够。

2.3 品牌效应较弱

虽然阜新食品企业已经形成了一些品牌,但其影响力具有局限性,能发挥突出品牌作用的较少,并且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品牌效应竞争优势不明显。在品牌的培育、宣传、市场形象的树立等方面与国内先进地区还有很大差距。

3 阜新食品加工业发展建议

3.1 聚焦优势主导产业

(1)杂粮深加工产业。近年来,全球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高附加值的特色杂粮加工产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产品不断升级,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需求旺盛。阜新作为辽宁杂粮生产的优势区域之一,应抓住此次机遇,对其进行精深加工,开发高端化、功能化杂粮食品[2]。

(2)花生深加工产业。阜新市花生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以黄曲霉毒素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等优良品质闻名全国。凭借这一优势可大量开发花生产品,如花生休闲食品,花生饮料、花生粉、花生酱及花生糖果等新型食品。

(3)牛羊深加工、猪禽深加工产业。凭借阜新名副其实的畜牧大市,2021 年牛、羊出栏量可分别达到53 万头、550 万只,可围绕伊利乳业发展壮大奶源基地,积极推动奶业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立足阜新市肉牛产业优势,建设肉牛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围绕阜新双汇肉、德美客、六和农牧、海岳食品等重点企业发展重点项目,形成肉类联合加工产业链条。

(4)玉米深加工产业。阜新每年玉米种植面积大约在333 333 hm2。在粮食作物中居重要位置,且加工回收率可高达96%,应积极发展变性淀粉、玉米糖、膨化食品等,甚至可以进一步加工山梨醇、葡萄糖、维生素C、柠檬酸、各种酶制剂等。鲜食玉米可用于加工冷冻果穗和籽粒、玉米饮料等。

(5)其他类深加工产业。如酒类及饮料深加工业,依托三沟酒业、海泉酒业等企业,积极发展高粱种植、酒类酿造及销售全产业链项目。开发运动类、维生素类、矿物质类、低能量类等功能性饮品及益生菌类新型功能性饮料、无糖和低糖饮料、植物基代乳制品。

3.2 加强优质食品基地建设

(1)支持企业与农民合作建设基地。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订单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围绕企业生产发展建设专业化、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支持企业与农民之间确立稳定的购销模式,构建适当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而确保优质食品原料长期有效供给[3]。

(2)加快园区的建设步伐。对现有特色产业基地加大管理力度,落实园区的优惠政策,改善园区的基础条件,提高园区的吸纳能力,鼓励企业相邻建厂、共享资源、实现园区内产业链上下游产品有效对接,提高基地的产出效益。

(3)大力推行带动战略。以市场为导向,发挥龙头带动、大户带动作用,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以品牌、效益为抓手,努力形成管理、效益、优化同进步的新局面,进而促进特色主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3 大力扶持壮大龙头企业

(1)增强现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科技计划资金渠道,选择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链长、拉动作用大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对现有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仪器等手段,提高行业龙头企业的科技水平,使之成为综合能力强,带动作用大,能支撑行业发展的科技型企业。

(2)提升行业领域招商引资力度。依托招商引资建设一批龙头企业,立足阜新地区特色资源优势,坚持全产业链招商引资原则,靶向开展招商引资,进一步增强食品加工转化能力,加速食品产业链条向精深加工延伸,提升食品加工业产值。

3.4 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1)建立一批食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引导食品或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创新、优化升级,鼓励企业内部创建研发中心,通过开展技术攻关及生产技术、原材料生产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增强研发中心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食品加工业技术进步[4]。

(2)解决一批影响食品加工业发展的技术难题。针对阜新市食品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借鉴江苏、广东等发达地区科技特派和人才工作经验,围绕阜新市食品产业的人才技术需求,组建食品科技特派团,形成由“域外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才+本地高学历人才”的多层次人才队伍,使其成为涌动阜新的创新“智囊团”,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强链、助企纾困、牵线搭台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3)建设一批专业人才队伍。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驱动力,要积极培育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和具有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如培育精明的企业家;引进、培养与食品生产科研相关的科技人才;依托校企合作育才,加大产业发展所需人才培养,不断壮大创新型人才队伍。

3.5 构筑食品市场网络

(1)建设食品物流体系。支持流通企业加强信息化改造,推动移动互联、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创新和应用,形成“食品物流链”,加快现代物流平台建设。以市场需求倒逼农民调整生产结构,发展订单农业,使食品生产与销售同国际、国内市场紧密衔接,促进食品流通更加快捷有效。

(2)构建食品物流配送体系。加快构建市、县、乡“三位一体”食品物流配送体系。强化食品质量检测检验平台建设项目管理,为食品企业进入国内外市场、产品研发、原材料进厂、产品出厂提供服务,用现代物流平台提升价值链。

(3)建立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建立电子商务销售平台是扩大客户群体的有效途径,依靠互联网企业可以极大地拓展业务范围,电商平台搭建可以帮助厂商融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体系中[5]。同时能与客户建立起良性的互动关系,使产品和服务更贴近用户需求,从而促进企业各项业务的开展。

3.6 扩大本土优质品牌影响力

(1)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对市场潜力大、技术含量高、影响力强的名牌产品或企业给予大力支持,鼓励发展良好的企业及产品争创国家、省知名品牌。精心呵护食品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实现优质优价,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2)培育本土产业品牌。以品牌共享为基础支持产业集群建设,对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加强宣传力度,形成以品牌战略开创市场的新格局。通过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等途径,进一步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挖掘阜新市优秀传统食品商标,引导企业创建自有品牌,支持小东北、德美客、海岳食品等知名品牌建设。

(3)发展独具特色的品牌。为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适应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应大力开发像柳州螺蛳粉、天津麻花、延吉冷面等独具特色的品牌食品。利用阜新市传统资源优势,真正把优质杂粮、优质花生、畜禽、优质菜、优质果这些丰富资源以品牌的形式进行推广,为特色品牌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将推动地方特色食品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猜你喜欢

阜新市阜新加工业
浅谈辽宁省高速公路(阜新段)不动产确权登记
阜新元代大玄真宫祖碑碑文新录
农产品加工业经济运行发展现状
与Arburg(阿博格)携手共进塑料加工业的数字化未来
阜新皮革产业开发区再获殊荣
阜新刘家区煤层气井调剖堵水研究与实践
对长治市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考
阜新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阜新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阜新市当前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