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照古医书,平稳过夏天

2023-08-04钱会南

恋爱婚姻家庭 2023年21期
关键词:夏养阳养阳苦夏

七八月时值盛夏,每到午后便酷暑难当,孩童们总是大口大口地舔着棒冰,老人们则喜欢围坐在树荫下扇着蒲扇、吃着西瓜,而年轻人、上班族则坐在空调房中吃着冰凉的甜品……在这炎炎夏日,无论男女老少,大家为什么都爱吃甜食呢?这与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密切相关。

五味与五季

在中医的阴阳五行中,五味与五脏、五季均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五味一词最早出自《黄帝内经·灵枢》,其实是其中的第五十六篇文章名,主要论述了五谷、五菜、五果、五畜中的五种性味,以及各自对人体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和对于五脏疾病的宜忌。五味分别是酸、苦、甘、辛、咸,分别对应五季。这里所说的五季与现在通常理解的四季有所不同,分别是春、夏、长夏、秋、冬。酸味对应春季,苦味对应夏季,甘味(甜味)对应长夏(一般指立秋起至秋分时段,多为七八月),辛味对应秋季,咸味对应冬季。正因长夏季节与甘味相对应,所以人们总是会在酷暑难耐的七八月偏爱甜食。

另外,《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谈到:“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长夏季节之前的夏季恰好与苦味相对应,苦生心,过苦则伤心,心有所伤则血液化生乏力,心克脾胃,致使脾胃功能下降,出现“脾气不濡,胃气乃厚”之象,因此在夏季我们常常出现口苦的表现,俗称“苦夏”。“苦夏”不仅在症状上有口苦这一显著特征,还会表现为胃口下降不思饮食,进食量较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并伴有低热(体温在37℃—37.4℃波动),身体倦怠无力、心烦、消瘦、精神不振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工作效率降低和体重减轻的现象。

“苦夏”其实并不是病,症状典型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C 和B 族维生素以利于调整自主神经功能,消除苦夏症状。但如果上述“苦夏”数种症状同时出现,中医上称为“疰夏”,它是夏季的常见病之一,应尽快就医调理。

春夏须养阳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春夏是为阳令节气,春季开始,阳气始生;夏季开始,阳气始盛。夏季,阳气极盛,暑热之邪亦盛,大暑大热非常容易耗损人体阳气。而且在经历了一个冬季的休养生息之后,春夏之时人们纷纷走出户外,活动量相对增大,皮肤腠理大开,出汗增多,常常导致人体内阳气宣发太过,以至于体内阳气虚衰。除了暑热和大量活动耗伤阳气,寒湿之邪亦能损伤阳气,夏季暑热之气无处不在,人们喜食冷饮,而冰凉的食物食用过量或为了防暑降温过度贪凉,也容易损伤人体阳气。

因此,古人在天人相应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如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张志聪《素问集注》“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以从其要,而培养之”等。再者,阴阳是互补的,按照阴阳的关系,人体内之阴气与阳气虽互相对立,同时又互相依存,相互化生,相互为用。阴气是转化出阳气的基础,无阴则阳无以化;阳气是转化出阴气的动力,无阳则阴无以生。所以春夏养阳,才能推动秋冬时阴的生长。由此可见,春夏养阳是非常重要的。

养生者宜顺时而养,在春夏时节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此时,凡有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皆应避免。炎炎夏日,我们既要善处阴凉之地以避暑热,又要避免过食生冷之物以防伤阳。夜晚纳凉时,应当注意避开湿气过重的地方。睡觉时,记得在身上覆以薄被,以避寒湿。

夏天如何养阳

1.夏食寒

《本草纲目》有云:“春食凉,夏食寒,以养阳。”烈日灼灼的夏季,自然界热气亢盛,人体会被自然界的变化所影响,易出现阳盛阴衰的情况。夏季可吃一些寒性食物来平衡亢盛的阳气,中医上称为“扶阴抑阳”,不仅可以减少亢盛阳气对于阴气的损伤,还有利于阳气的化生,达到养阳的目的。

夏季可多吃凉性水果,如山竹、火龙果、梨、柚子、猕猴桃、西瓜、香瓜、荸荠等。此类养阳的方法须因人而异,阳虚或者脾胃虚寒的人就不适宜在夏天吃较为寒凉的食物或饮品。

2.夏食菽

《三元参赞延寿书》曾曰:“夏食菽与鸡……以四时之食,各有所宜也。”

菽是豆类的总称,夏日补阳可多吃豆类。从前立夏时,家家户户都会用赤豆、绿豆、黄豆、黑豆和青豆拌白粳米,煮成“五色饭”来食用,这五种不同颜色豆子所煮成的饭也叫“立夏饭”。夏季可多食用绿豆,绿豆和冬瓜搭配效果更佳。

绿豆冬瓜饮

材料:绿豆100 克、冬瓜100 克、茯苓20 克、蜂蜜5 克、水适量。

做法:绿豆洗净后泡水半小时,用水煮开,再加入冬瓜和茯苓继续煮,煮至冬瓜透明,可根据个人口味适当加入蜂蜜,即可出锅。

功效:清热祛暑、健脾祛湿,适宜在三伏天食用。

提醒:糖尿病或有明确禁忌证的患者,还有过于肥胖的人,不宜在绿豆汤中添加蜂蜜;阳虚怕冷的人亦不适宜饮用此汤。

3.夏食荬

《调疾饮食辩》曰:“夏三月宜食苦荬,能益心,和血通气。”荬又叫山苦荬、败酱草,在古代,人们时常把荬当菜买来吃。鲜苦荬和穿心莲一样,属于苦味的食物,有去火的功效,但和穿心莲相比,苦荬的凉性更加缓和,只要不是脾胃虚寒特别严重的人均可食用。

败酱乌梅茶

材料:败酱草5 克、乌梅5 克、冰糖适量。

做法:取败酱草和乌梅以开水冲泡。

功效: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

4.晚睡早起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云:“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即指在起居上,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因为夏天太阳升得早,早晨空气清新,气温又相对较低,晚睡早起可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对增强体质有益。但是晚睡早起会不可避免地使睡眠时间减少,所以在中午暑热最盛之时适当午睡既可避炎热,又可消除疲劳、补充体力,以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学习当中。

5.舒张情志

如《摄生消息论》中所说:“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故夏季精神调摄,应适应自然界“生长”的规律,主动避免动怒烦躁,保持神清气爽、舒畅自如。心神得养,神气充足才能使人体的机能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会损坏人体的机能。

猜你喜欢

夏养阳养阳苦夏
春夏养阳勿上火
高温天降温避暑更须“养阳”
做好功课,不再苦夏
重视养阳 身心更健康
养阳的黄金时段到了
?被误解的“春夏养阳”
近30年《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研究进展*
消除“苦夏”有绝招
苦夏药浴正当时
夏季也要注意“养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