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信息透明度与企业融资约束

2023-08-03肖翔梁煦喻子秦葛格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23年7期
关键词:稳健性透明度事项

肖翔 梁煦 喻子秦 葛格

一、引言

近年来,国际审计准则不断更新,IAASB于2015年修订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增加披露审计中发现的关键审计事项,我国积极顺应改革趋势,于2016年底发布了新审计准则,其中1504号审计准则主要与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相关。

在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资金的获取使用对企业的价值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审计事项是审计师对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重要信息提醒,通过对内外部信息进行调节,能够进一步作用到企业融资。作为审计程序的增量环节,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够打开企业的审计过程“黑箱”,有助于外部投资者对企业进行正确的价值评估,进而降低吸引资金的难度;同时,关键审计事项能够影响企业管理层行为,提供更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以内控质量的提升助力企业强大实力(姜丽莎,2021),获得更多资金,进而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情况。此外,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能够协助外部投资者以更低成本进行考察并作出决定,落地到交易中的成本也就更低,企业融资压力也会得到减轻(郭丽娟,2021)。然而,部分学者从信息有用性出发,指出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出的往往是企业发展中的不利信息,外部信息使用者可能会因接收到负面信息而降低对企业的心理预期,带来企业更高水平的债务和权益融资成本(王芸和王瑞坤,2021;杨隽萍和邹超逸等,2022),加剧企业的融资约束。前人的研究表明,关键审计事项为企业外部信息、内部管理都带来了冲击。一方面,关键审计事项能够打破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不对称,约束管理层行为、降低投资者的选择成本,这些都有利于融资约束缓解,但同时,关键审计事项本身的风险属性还未有学者深入研究。因此,关键审计事项段的披露对企业融资约束产生何种确定性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从2018年起,新审计准则在A股市场全面实施,因此本文选择开始政策执行期前后两年的公司数据,即2015-2019年数据,在这一对称时间段内分析准则实施前后的趋势变化,通过实证研究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并探究信息透明度在其中的作用路径。本文的研究贡献在于:首先,从企业融资环境角度探讨关键审计事项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丰富了宏观政策改革对企业微观经济效益的影响;其次,由于关键审计事项对于企业属于风险信息,可能被企业管理层盲目抵触,本文研究揭露关键审计事项对企业的信息价值,能够帮助企业正确看待并遵守新审计准则。

二、文献综述

(一)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经济后果

审计报告能够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架构审计师和外部投资者之间的沟通桥梁。我国财政部顺应国际审计准则发展,在2016年批准发布12项审计准则。1504号准则是新审计准则中最重要的一项,因此为学术界所广泛关注。审计准则的改革能够从外部产生推动力,对企业本身产生更多微观层面的影响。现有文献研究发现,沟通关键审计事项能够增强企业的会计稳健性(徐焕章和王玥,2021);提升企业的会计信息可比性和会计信息质量(张静,2020);从治理层角度来看,能够降低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提高盈余质量(李延喜等,2019),以及加强对企业盈余管理的监管(李晓月等,2020)。

此外,关键审计事项作为外部的增量信息,能够影响多方预期,进而对企业的资金环境产生影响。在权益资金获取方面,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能够提高企业的投资吸引力(张继勋等,2019),提高审计报告的沟通价值以增加投资者累计超额汇报(王艳艳等,2018),还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李菲等,2022)。Lennox等(2018)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信息往往会在企业以往的公告中得到充分披露,因此对提供增量信息、降低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的功能作用十分有限。其次,从债务融资层面,以银行等金融体系的借贷是我国企业目前更为主流的资金融通方式(张杰等,2016),根据风险趋异观,具有异质性的风险信息会提升银行等信贷机构的风险感知水平,在相同前提下谋求更高的风险补偿率(Berger和Udell,1990),这说明关键审计事项的隐含风险属性可能影响债权人的信贷决策,增加债务融资成本。而关键审计事项还是针对于之前审计报告外的增量化财务信息,有助于打开审计过程黑箱,降低银行等债权人与企业之间的信息障碍(王雄元等,2019;姜丽莎等,2020)。可见,虽然审计事项披露是由独立第三方主导披露的、在审计企业年报过程中发现的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信息,更多的是对上市公司已知风险的详细解释,其低风险属性更为明确。

(二)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

在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学术研究中,学者们非常关注信息不对称的影响,认为信息不对称是引起企业融资面临约束的主要原因(Fazzari et al.,1988)。吕伟(2008)研究发现,企业的信息披露水平和市场关注度都会影响企业融资约束,作为信息之一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也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钱明等,2016)。因此,无论何种信息,往往都能提高信息透明度和披露水平,在企业中形成更优的融资环境。此外,经济发展、国家政策等非市场因素同样能够对微观企业产生传导效果。如,宽松的货币政策(黄志忠和谢军,2013)、金融环境中的制度文化(魏志华等,2014)能够对企业的融资约束带来积极作用。也有学者探究新的政策如“一带一路”倡议(徐思等,2019)、省级产业政策(张新民等,2017)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不难发现,这些政策较为宏观,主要是从经济环境、制度优惠等对企业产生作用。而企业发展受内外部环境、宏观微观政策等多方面影响,实际来看,目前仍鲜有学者探究落地到企业监督与治理的微观层面的政策准则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

表1 变量定义汇总

三、理论分析和假设提出

(一)关键审计事项与企业融资约束

资本市场的不断进步和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息需求推动着审计准则进一步丰富,逐渐去除审计屏障,向市场展示更多审计过程的关键信息。《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的发布体现了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对审计师和审计流程质量的要求提升,以能够降低资本市场的自身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目前来看,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够从外部信息、内部治理、企业风险等层面作用于企业发展,且都会进一步影响企业微观的经济效益。

1.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够通过改善企业外部信息环境,进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可以看作一项重要的外部制度,它能够帮助投资者更深入地了解审计过程,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了额外的增量信息,能够更好地向外界传递企业真实情况,从而降低信息风险,提升外部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对称性和决策有用性。而审计报告准则改革的目的是力求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因此这部分增量信息具有吸引外部投资者关注,助力外部投资者更好地评估公司业绩、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作用,通过降低权益融资成本(徐玉德等,2021)和债务融资成本(王雄元等,2019)来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

2.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具有很好的外部监督效果,能够强化企业治理、降低代理成本,进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上市公司管理层是财务报告出具方和审计沟通的重要决策者(李世辉等,2022),关键审计事项能够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带来外部规制效应,从外部视角督促管理层,进一步缩减管理层的短视行为,以达到强化企业治理的作用。同时,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够同步加强管理层和治理层对关键审计事项的关注,提升沟通频率和质量,使得双方的信息掌握更加同步,进一步减少调整盈余操纵(李晓月等,2022)等代理问题的出现,最终达到降低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的微观经济效果(谢盛纹等,2011),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

3.审计师关键审计事项后附的应对措施能够补充说明风险可控,进而影响银行等信贷机构对企业的价值评估。根据属性框架效应理论,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够作为审计师对企业风险信息披露提供的可靠性保证(王宏涛等,2022),会向外界传递更为可信的风险信息,使得信息使用者的风险评估更为精确。此外,根据关键审计事项的定义不难发现,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更倾向于“已知风险”,即为在审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时对已发现信息的提示;同时,1504号审计准则的全面实施使得资本市场公共信息量大幅增加,意味着外部投资者对关键审计事项的风险感知将会进一步下降,增加投资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

H1: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能够显著缓解企业融资约束。

根据会计准则中“实质重于形式”这一原则,准则颁布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数量及类型都会引起债权人的高度关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数量能够反映关键审计事项段部分带来的信息增量,以及审计师与企业管理层的沟通程度,能够反映外部审计的监督效果。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数量越多意味着信息越充分、披露地相对而言越深入、审计师应对措施相对越详细,审计效果也就越好。已有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够通过信息不对称的传导机制影响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与股权融资成本,从企业内部来看,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越多,对管理层的震慑作用就越显著(朱泽钢等,2021)。同时,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的增多能够为外部投资者评估风险带来更大范围,提升评估精准性。同时,信息使用者能够识别出不同企业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差异,即披露并非是零和的关系,而是具有提供个性化、差异化信息的作用,这将会进一步影响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果。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研究假设:

H2: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数量越多,企业融资约束受到的缓解程度更大。

(2)信息透明度的中介效应

根据优序融资理论,信息不对称会加剧投资者的逆向选择。高透明度的企业会计信息能够降低代理成本,增加财务报表披露信息的可靠性,有利于资本市场形成高效的运行效率。相对而言,信息透明度高的企业往往会在资本环境中树立良好形象,更容易获取银行资金和投资机构的融资机会。事实上,关键审计准则的披露有助于信息透明度的提升,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

1.关键审计事项准则的披露抑制了企业进行利润操纵,提升披露信息的真实性。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时,往往会通过计提减值准备进行财务报表粉饰(王宏涛等,2022),而审计师披露资产减值类等与盈余操纵相关的关键审计事项能够将操纵行为“搬至台前”,使得企业盈余操纵更容易被外部投资者注意到。因此,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会对盈余操纵产生抑制作用(李晓月等,2020),从侧面提升了财务报告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性,以改善企业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2.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推动企业披露更多真实信息。为获得更积极的关键审计事项段内容,企业往往更有动机披露更多真实信息,通过对相关事项的积极沟通促进关键审计事项段发挥正向信息传播作用,以提升信息透明度。此外,关键审计事项段能够反映企业特有信息来提高企业的审计报告信息含量,进一步促进提升外部信息透明度。在这样的资本环境下,外部信息使用者能够更容易地了解企业准确的财务状况,降低风险预期,以缓解双方信息不对称,提升决策相关性(石青梅等,2022)。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

H3:关键审计事项通过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数据

本文的初始样本选取了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消除异常值影响,对初始数据剔除了ST、*ST企业样本、金融企业样本、资产负债率大于1的样本和数据缺失样本,对连续变量采用上下1%的缩尾处理,最终获得10952条数据样本。审计报告中的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情况、事项数量情况及其他变量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本文适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为stata15.1。

(二)模型设计和变量定义

在模型方面,本文主要参考王宏涛等(2022)、赵玉洁等(2020)的研究,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检验关键审计事项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

1.被解释变量:企业融资约束SA。Hadlock and Pierce(2010)提出的SA指数凭借较强的外生性、易于计算、结果更加稳健等特点被多数学者选择使用。因此,本文选择借鉴鞠晓生等(2013)张力派等(2020)的研究,使用SA指数度量企业的融资约束情况。由公式计算得出的SA指数为负值,且SA越大,企业融资约束就越大。

2.解释变量:企业是否披露关键审计事项KAM及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数量KAM_N。如果上市公司当年的审计报告中披露了关键审计事项,则KAM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如果上市公司披露了关键审计事项,则KAM_N的取值为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段的个数。

3.控制变量:本文借鉴姜丽莎等(2020)、王芸和王瑞坤(2021)等学者的实证模型,其中,为避免多重共线性,未添加SA的计算变量。选取事务所类型(Big4)、企业亏损(Loss)、资产负债率(Lev)、净资产收益率(ROE)、成长能力(Growth)、两职合一(Dual)、产权性质(SOE)作为控制变量。变量定义具体见下表: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1.描述性统计。表2揭示了模型分类变量统计后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2 描述性统计结果

根据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知,企业融资约束SA指数均小于0,均值为-3.837,但最小值和最大值有很强波动,说明企业融资约束情况具有差异性。KAM均值为0.711,说明企业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积极性较高。KAM_N均值为1.467,最大值为5,说明多数企业会披露1-2个关键审计事项,有企业最多一次性披露了5个关键审计事项。企业亏损Loss的均值为0.085,说明出现企业亏损的企业较少,样本企业盈利性较好。SOE的均值为0.366,说明样本企业中多数是非国有企业。Growth、Lev、ROE分别衡量了样本企业的成长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观测标准差可以发现,样本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差距相对较小,相对而言,成长能力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2.基准回归。表3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检验了H1、H2的结果。列(1)、列(3)为未加入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列(1)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虚拟变量KAM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会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初步验证了H1。列(3)中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KAM_N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段数量越多,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越显著,这与郭丽娟(2021)的结论一致。假设H2得到验证。列(2)、列(4)为加入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KAM、KAM_N系数仍显著。

表3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3.稳健性检验。为验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进行以下稳健性检验:第一,更换融资约束度量指数,使用KZ指数(Kaplan and Zingales,1997)进行检验;第二,使用PSM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以2016年报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A+H股公司作为处理组,进行1:1比例构造对照组样本,进行双重差分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列(1)的KAM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列(2)的KAM_N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列(3)的Treat_Post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与前文检验结果一致。本文的结果具有稳健性。

表4 稳健性检验结果

六、影响机制分析:信息透明度视角

关于影响机制分析及验证,本文参照温忠麟等(2004)的模型,计划采用如下递归模型进行检验。在中介变量设计方面,本文参照Hutton et al.(2009)及王亚平等(2009)的研究模型,将企业前三年操控性应计项目进行绝对值求和,形成指标Opaque,并以此衡量企业的信息透明度。Opaque的值越低,表示企业的信息透明度越高。本文构建模型如下。

其中α1反映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β1反映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企业信息透明度的影响,而在式5中,主要关注γ1的系数,其反映了加入信息透明度变量后企业融资约束情况的变化。若γ1、γ2都显著,且系数的绝对值小于α1,则说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够通过影响企业信息透明度进一步对企业融资约束情况产生作用。

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可以看到,列γ1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并且绝对值低于α1,验证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够通过提升信息透明度缓解企业融资约束。

表5 影响机制分析

七、进一步分析

本文进一步从产权性质、会计稳健性出发,探究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1.基于企业性质的检验。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会显著影响企业的资金融通与运用。因此,所有权结构可能会对企业资源配置、股权结构、决策机制等问题产生影响。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目标不同,在投融资时也会产生差异。国有企业长期受到各级政府、银行的支持,其外部融资环境通常不会发生变化。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其更容易受到“所有制信贷歧视”,在融资时会面临更少的资金支持。在企业发展中,由于民营企业更具有财务风险,外部投资者对其绩效成绩、经营信息往往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关键审计事项能够通过外部审计师渠道来传递企业的价值信息,降低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可以预见,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带来的增量信息能够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获取资金的信用基础,提升其融资可获得性。

本文根据产权性质将样本划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分组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可以发现,两组样本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同时民营企业的回归系数绝对值更高,说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果更好。

表6 进一步分析

2.基于会计稳健性的检验。会计稳健性来源于不对称的信息环境。刘斌和吴娅玲(2011)指出,会计稳健性是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提升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会计稳健性高的企业往往具有低盈余管理动机,会向外界主动披露财务信息,获得外部投资者对企业的高经营预期。相对而言,会计稳健性低的企业往往具有一定的风险属性,需要通过审计师沟通披露来弥补企业可能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外部审计监督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外部投资者和中小股东获得更多关于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方面的信息,缓解或者抑制信息不对称,因此,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够与会计稳健性在增强企业信息质量方面可能发挥互补作用。

本文根据样本的会计稳健性均值将样本划分为会计稳健性高的企业和会计稳健性低的企业,进行分组回归。对于会计稳健性的测量,本文借鉴Ball和Shivakumar(2006)的方法,使用ACF模型度量企业的会计稳定性。在模型中,应计项目对负的经营性现金流敏感程度比对正的经营性现金流的敏感程度的增量能够反映企业会计政策的稳健程度,这一增量越高,说明企业会计稳健性越高。

分组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可以发现,两组样本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同时低会计稳健性组的回归系数绝对值更高,说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会计稳健性较低的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果更好。可能是因为在进行审计时,会计稳健性低的企业管理层与审计师沟通的往往会更密切(张继勋等,2019),以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和外部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使得企业在未来能够以更低成本获取权益融资(朱清香等,2019),获取资金更加有利,因此,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更好发挥了提供增量信息功能,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果更为显著。

八、结论及展望

本文以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探究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这一准则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并通过信息透明度角度分析了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情况,同时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数量越多,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程度越强。其次,信息透明度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之间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够通过提升企业的信息透明度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一步检验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在民营企业、低会计稳健性企业中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经过了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具有可靠性。

本文的研究为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和企业融资约束提供了新的思路。首先,利用新审计准则提出这一机会,补充了政策倡议对融资约束影响中会计政策层面的影响,进一步扩展了企业融资约束的研究半径;其次,本文深入分析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与否及数量对企业融资的影响程度,验证了新审计准则——信息不对称缓解、内部治理改善、代理成本降低——融资约束缓解的影响机理,为关键审计事项的经济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再次,本文肯定了关键审计事项段对企业降低外部风险的正向作用,有助于企业管理层正确看待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信息价值,有效利用增量信息改善资金环境。由于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不同类别的审计事项段重视程度有所差异,关键审计事项的具体披露情况可能会对企业的融资约束产生不同作用效果,今后可以进一步探究补充。

猜你喜欢

稳健性透明度事项
如果要献血,需注意以下事项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疫情期间,这些事项请注意!
青铜器收藏10大事项
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和计量
中国FTA中的透明度原则
会计稳健性的文献综述
货币政策、会计稳健性与银行信贷关系探析
Effect of Ammonia on the Performance of Catalysts for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1-Methylnaphthalene
股权结构与信息透明度相关性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