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拗陷优质烃源岩地震相特征及分布预测
2023-08-02游君君雷明珠翟亚楠
游君君 ,雷明珠,刘 亿,翟亚楠,江 黎
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 湛江524057
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海南 海口570312
引言
为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加强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除了在内陆盆地开展深入研究,也不断向浅海和深海领域拓展。中低勘探程度盆地钻井较少,取芯资料更少,部分盆地深层地震资料分辨率也比较有限,落实烃源岩空间分布及资源潜力较为困难。此外,多数探井位于远离凹陷中心的构造高点,但陆相湖盆主力烃源岩在凹陷中心更发育,导致缺乏足够样品揭示整套烃源岩的分布特征及供烃格局。大量勘探实践证明,大中型油气藏主要围绕烃源岩分布,特别是进入生排烃门限的优质烃源岩[1-2]。优质烃源岩的空间分布及其与断层、砂体和不整合面的接触关系对源内和源外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优质烃源岩的识别主要依据岩芯和测井资料[3],无井区或少井区优质烃源岩的识别和分布预测更多依赖于地震资料及地质模式类比[4-5]。其中,地震相是烃源岩空间分布预测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钻井资料标定地震反射特征,建立烃源岩的地震识别特征和发育模式[5],进而预测烃源岩的空间分布。
珠三拗陷是中国南海西部原油勘探的重要阵地,在文昌A 凹陷、文昌B 凹陷及周缘的琼海凸起、神狐隆起等地区发现超过1×108t 原油储量[6]。珠三拗陷烃源岩评价及勘探发现证实了文昌A 凹陷和文昌B 凹陷是一个较富油的生烃凹陷[6-8]。已有钻井和地震资料表明,珠三拗陷主要烃源岩层位是古近系的恩平组和文昌组,特别是恩平组一段、文昌组二段和文昌组三段[9-10]。然而,由于揭示烃源岩钻井较少,优质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和空间分布认识不清,制约了下一步油气勘探方向和有利区带优选。因此,综合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优质烃源岩的地震识别特征,建立优质烃源岩地震相发育模式,对于进一步揭示珠三拗陷优质烃源岩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1 地质背景
珠三拗陷位于珠江口盆地西部,是以新生代沉积为主的大陆边缘断陷盆地,面积约为1.1×104km2[11-14],是中国海上最重要的含油气区之一。珠三拗陷北靠阳江低凸起,南邻神狐隆起,西接海南岛,东临珠一拗陷(图1),内部可划分为9 个构造单元,总体为南断北超的箕状断陷结构[12,15]。珠三拗陷构造演化可划分为3 个阶段:古新世--始新世的断陷阶段沉积了河流相碎屑岩和滨浅湖相--中深湖相烃源岩;渐新世--早中新世的断拗转换阶段形成了较开阔的滨浅海沉积;中中新世至现今的拗陷阶段发育了开阔浅海沉积和稳定的浅海泥岩沉积[6]。
图1 研究区位置Fig.1 The 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
珠三拗陷新生代沉积厚度约10 km,由下至上依次发育古近系的神狐组、文昌组、恩平组和珠海组,新近系的珠江组、韩江组、粤海组、万山组及第四系的琼海组(图2)[3]。其中,神狐组、文昌组和恩平组为巨厚陆相地层,珠海组和珠江组大部分为海陆交互相地层,韩江组、粤海组、万山组和琼海组为海相地层。珠三拗陷下部文昌组与恩平组发育厚度较大、分布较广的优质烃源岩,是研究区油气差异聚集的重要控制因素;中部珠海组和珠江组是潮汐作用下发育的一套砂泥岩交互层,为珠三拗陷最重要的储集层;顶部韩江组沉积了一套巨厚的浅海相泥岩,为有效的区域性盖层[14,16]。
图2 珠三拗陷地层柱状图Fig.2 The comprehensive stratigraphic histogram of Zhu III Depression
2 优质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优质烃源岩一般指进入生烃门限、有机质丰度较高、类型较好、达到一定成熟阶段,具有较好生烃潜力且对油气藏形成贡献较大的烃源岩,主要判别指标为总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生烃潜量、氢指数、干酪根显微组分和镜质体反射率(大于0.5%)[17-20]。通常将总有机碳含量2.00%作为优质烃源岩下限标准,但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研究目的或盆地地质条件差异,也提出过总有机碳含量1.00%和3.00%作为下限标准[17,21]。前人对珠三拗陷烃源岩的品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较多,通过烃源岩和原油色质色谱、岩石热解及碳同位素等地化资料,开展了较系统的油源对比工作,认为珠三拗陷至少发育了文昌B 凹陷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滨浅湖相烃源岩和文昌A 凹陷恩平组滨浅湖相烃源岩等3 套优质(好)烃源岩[7-10,22-24]。通过研究不同烃源岩的生烃潜力,明确优质烃源岩,结合干酪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判识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差异,与凹陷周缘油藏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证明优质烃源岩的成藏贡献。
2.1 生烃潜力
总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生烃潜量和氢指数是评价烃源岩生烃潜力的重要指标。珠三拗陷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统计表明,文昌B 凹陷的滨浅湖相和中深湖相,文昌A 凹陷的滨浅湖相和河沼相总有机碳含量都大于2.00%(图3a),达到了优质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下限标准。文昌A 凹陷恩平组河沼相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均值最高,为4.10%(煤层发育),文昌B 凹陷中深湖相烃源岩和文昌A 凹陷滨浅湖相烃源岩次之,分别为2.24%和2.17%(图3a);扇三角洲相烃源岩最差,都小于2.00%(图3a)。烃源岩的氯仿沥青“A”含量、生烃潜量指标和氢指数都表现出同样特征:文昌B 凹陷中深湖相烃源岩值最大(分别为0.26%、15.5 mg/g和665 mg/g)(图3b,图3c,图3d),文昌B 凹陷和文昌A 凹陷滨浅湖相烃源的3 个值也较高,而扇三角洲相和文昌A 凹陷的河沼相值则偏小。
图3 珠三拗陷不同类型烃源岩基本地化特征Fig.3 Basic features of multiple source rocks in Zhu III Depression
通过测定干酪根显微组分,发现文昌A 凹陷烃源岩中显微组分以腐泥组和镜质组居多,恩平组河沼相烃源岩镜质组最高(达50.45%),有机质类型为III 型,其他相带烃源岩中腐泥组含量相对偏高(表1)。整体而言,文昌A 凹陷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II2型和III 型为主,滨浅湖相和扇三角洲相有部分II1型有机质分布。文昌B 凹陷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具有高含量腐泥组(71.90%)(表1),有机质类型以II1型为主,恩平组烃源岩则以II2型和III型为主。
表1 珠三拗陷不同相带烃源岩显微组分统计表Tab.1 Maceral statistics of source rocks in different facies zones of Zhu III Depression
烃源岩具有一定丰度及有机质类型较好的前提下,需要达到生烃门限(镜质体反射率大于0.5%),才具有生排烃能力。
根据已有钻井取样测得的干酪根镜质体反射率,文昌A 凹陷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基本分布在1.0%附近,为成熟阶段烃源岩,深度约在2 600 m后就进入生烃门限(图4);而文昌B 凹陷成熟度相对较低,镜质体反射率在0.4%∼0.8%,为低熟--成熟阶段烃源岩,深度在2 100 m 左右进入生烃门限(图4)。
图4 珠三拗陷不同凹陷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剖面分布散点图Fig.4 Scatter diagram of vitrinite reflectance profile distribution of source rocks in different depressions of Zhu III Depression
综合以上分析,认为文昌B 凹陷的中深湖相、滨浅湖相和文昌A 凹陷的滨浅湖相烃源岩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较好的有机质类型和较大的生烃潜力,当深度达到2 000 m 后进入生烃门限,是珠三拗陷优质烃源岩,其中,文昌B 凹陷有机质类型最好,生烃潜力最大,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
2.2 干酪根碳同位素
在明确3 套优质烃源岩的基础上,开展烃源岩和原油碳同位素研究,明确各套烃源岩成藏贡献。Peters 等[26-27]研究认为,具有相似成熟度的同源原油碳同位素组成差值不超过1.0‰,相关原油成熟度差异造成的碳同位素差值通常在2.0‰∼3.0‰,高于这个值的原油通常具有不同的来源。
文昌B 凹陷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是一套主力烃源岩,位于文昌B 凹陷典型裂陷期水体较深的半深湖和深湖相带,其碳同位素分布特征与文昌B凹陷中心大部分油藏和琼海凸起西段部分油藏相似(图5,粉色区域),表明这些油藏原油来自该套烃源岩。文昌B 凹陷文昌组滨浅湖相烃源岩碳同位素特征与中深湖相烃源岩相比明显偏轻(图5,黄色部分),文昌B 凹陷及琼海18 区发育多个原油碳同位素偏轻的油藏,与该套烃源岩有较好的亲缘性,证明该类型烃源岩具有较高的生烃能力及一定的分布规模,对油气成藏有较大贡献。
图5 3 套主力烃源岩与周缘构造油藏原油的碳同位素分布柱状图Fig.5 Histogram of carbon isotope distribution of crude oil from three sets of main source rocks and adjacent structural reservoirs
文昌A 凹陷滨浅湖相烃源岩碳同位素最轻,与文昌A 凹陷原油碳同位素分布特征一致(图5,紫色部分),表明滨浅湖相烃源岩对文昌A 凹陷原油成藏有较大贡献。
2.3 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生物标志化合物保留了有机质来源、沉积环境和成熟度等多种信息,对于确定油源关系和识别烃源岩特征差异有着重要的作用[28-29]。
通过饱和烃正构烷烃色谱图,发现文昌B 凹陷原油特征大多与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特征相似,峰型分布完整,姥鲛烷(Pr)和植烷(Ph)峰高差异不大,比值在1.0 附近,具有一定含量的C27重排甾烷,ααα20RC27–ααα20RC28–ααα20RC29呈“V”形分布,但ααα20RC29峰略偏高,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较高丰度的C30–4 甲基甾烷(图6)。
图6 珠三拗陷3 套主力烃源岩与周缘构造油藏原油的总离子流图和质量色谱图Fig.6 Total ion chromatogram and mass chromatogram of crude oil from three sets of main source rocks and peripheral structural reservoirs in Zhu III Depression
文昌B 凹陷周缘构造——以琼海18 区为例,原油特征与文昌B 凹陷滨浅湖相烃源岩特征相似,正构烷烃以前锋型为主,Pr/Ph 为1.5,不含C27重排甾烷,ααα20RC27–ααα20RC28–ααα20RC29呈“V”型分布,不含C30–4 甲基甾烷,但有代表陆源输入的双杜松烷“W”和“T”(图6),进一步证明文昌组滨浅湖相烃源岩对文昌B 凹陷和周缘构造油藏有一定贡献。
文昌A 凹陷原油特征则与文昌A 凹陷恩平组滨浅湖相烃源岩特征相似,正构烷烃和姥鲛烷与植烷的比值特征与文昌B 凹陷文昌组滨浅湖特征相似,但具有较高含量的C27重排甾烷,ααα20RC27–ααα20RC28–ααα20RC29呈反“L”型分布,不含C30–4 甲基甾烷,有较高含量的双杜松烷“T”(图6)。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3 套主力烃源岩在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上的差异主要为:1)文昌B 凹陷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具有较低的Pr/Ph,代表沉积时偏还原环境,中度含量的C27重排甾烷和不含双杜松烷同样可以表明中深湖相烃源岩以还原环境为主,较高丰度的C30–4 甲基甾烷表明母源以藻类为主。2)文昌B 凹陷文昌组滨浅湖相烃源岩Pr/Ph 比值高于中深湖相烃源岩,表明沉积时水体更偏氧化,不含C27重排甾烷和C30–4 甲基甾烷,但具有较高丰度的双杜松烷“W”“T”,(W+T)/C30为0.98,表明母源以陆生高等植物为主。3)文昌A 凹陷恩平组滨浅湖相烃源岩沉积环境与文昌A 凹陷文昌组的滨浅湖相烃源岩特征相似,但是它具有较高丰度的C27重排甾烷,且双杜松烷“T”峰值很高,T/C30平均为1.4,表明3 套烃源岩中,陆源输入最大。
3 不同类型优质烃源岩地震相特征
地震相是由地震反射参数所限定的三维空间地震反射特征,是沉积相或地质体的地震响应[25]。地震相参数包括振幅、频率、连续性及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5 大类。潜在烃源岩发育的沉积相包括(扇)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和深湖。在钻井资料缺乏的条件下,半深湖和深湖相不易区分,本次研究沿用前人中深湖相烃源岩的概念,中深湖相烃源岩包括半深湖相烃源岩和深湖相烃源岩[8-10]。优质烃源岩的空间分布预测主要依赖地震资料,通过井震结合,分析珠三拗陷不同类型烃源岩的地震相识别特征,建立各类烃源岩地震相模式,为优质烃源岩空间分布预测提供模式依据。
3.1 文昌B 凹陷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
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的主要岩性为灰黑色泥岩和页岩,夹杂薄层砂岩和粉砂岩,泥页岩单层厚度和累计厚度大。W5 井钻遇但未钻穿文昌组中深湖烃源岩,从文昌组二段中部开始发育100 m 以上厚层、质纯的泥岩段,该泥岩段总有机碳含量实测值大于3%,为一套优质烃源岩。W5 井3 278 m 镜质体反射率实测值为0.8%,表明该套厚层泥岩段已达成熟阶段。
由垂直文昌B 凹陷长轴方向及过W5 和W6 井的地震剖面可见,文昌B 凹陷文昌组中下部发育一套具有强振幅--低频--平行--中连续反射特征的地震相(图7)。通过与近邻的W5 井岩屑、测井和总有机碳含量实测资料比对发现,该套地震相与W5井文昌组二段3 220 m 以下的中深湖相优质烃源岩对应。上覆地层为文昌组二段上部约3 160∼3 220 m和文昌组一段下部约3 110∼3 160 m 砂岩层段以及文昌组一段2 980∼3 120 m 砂泥岩互层段对应于弱振幅--低频--弱连续的地震相,该套砂岩段和砂泥互层段主要发育于(扇)三角洲沉积环境。文昌组中深湖相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于文昌B 凹陷东部陡坡带,主要原因是东部发育珠三拗陷最大的区域控盆断裂--珠三南断裂,珠三南断裂在文昌期活动速率高,基底沉降量大,导致了发育一套水体较深的中深湖相细粒泥页岩层序。然而,文昌B 凹陷西部缓坡带中深湖相优质烃源岩发育较少。
图7 文昌B 凹陷中深湖相烃源岩地震相特征Fig.7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face of source rocks deposited in the semi-deep lake in Wenchang B Sag
3.2 文昌B 凹陷文昌组滨浅湖相烃源岩
除中深湖相烃源岩之外,文昌B 凹陷文昌组滨浅湖相烃源岩也比较发育,该套源岩在文昌组一段有钻井揭示。另外,文昌组地震反射特征及前人沉积相研究成果也表明,文昌B 凹陷滨浅湖相烃源岩比较发育,并且不仅仅发育于文昌组一段,文昌组二段也有一定范围的发育。
从地震响应特征看,滨浅湖相烃源岩主要呈现弱振幅--中频—平行—弱连续及空白反射的地震相特征。图8a 过W4 井地震剖面表明,文昌B 凹陷滨浅湖相烃源岩在文昌组一段分布广泛,从凹陷中心到边缘都有存在。这说明文昌组一期整体湖盆水深较浅,主要发育滨浅湖相,中深湖相不太发育;文昌组二段滨浅湖相烃源岩主要发育于缓坡带,陡坡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和中深湖相烃源岩,水体快速加深导致了滨浅湖相不太发育。图8a 中滨浅湖相烃源岩有两种典型的地震反射特征,其中,弱振—幅--中频--平行--弱连续反射的地震相主要分布于文昌B 凹陷西部的缓坡带,表明地层具有一定的成层性,推测具有砂泥互层的沉积特征。空白反射特征主要位于缓坡带和陡坡带之间的凹陷中心,水体相对较深;同相轴较弱表明地层岩性较纯,考虑其所处构造位置,岩性主要为泥岩;但空白反射的地震相分布范围较为局限,主要位于凹陷中心。
图8 文昌B 凹陷滨浅湖相烃源岩地震相特征Fig.8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face of source rocks deposited in the shallow lake in Wenchang B Sag
图8b 为平行文昌B 凹陷长轴方向的地震剖面,可见文昌组二段上部和文昌组一段发育滨浅湖相烃源岩,也具有弱振幅--中频—平行--弱连续和空白反射两种地震相特征。但是空白反射的地震相没有位于凹陷中心,而是位于北部缓坡带;由于其同样远离陡坡带物源区,结合当前沉积相格局,沉积水动力较弱,搬运能力也不够强,不代表质纯的砂岩,主要为泥岩沉积。因而,这种空白反射地震相也代表了滨浅湖亚相,反映无河流注入、弱水动力环境的滨湖相源岩,在此统称为滨浅湖相烃源岩。
3.3 文昌A 凹陷浅湖相烃源岩
与文昌B 凹陷富油不同,文昌A 凹陷中心以天然气为主,凹陷边缘聚集原油,油气兼生(图1)。前人研究表明,文昌A 凹陷恩平组滨浅湖相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恩平组一段[6,10],主要岩性为泥岩、碳质泥岩和煤。恩平期,珠三拗陷沉积、沉降中心已经从南部的文昌B 凹陷和文昌C 凹陷迁移至文昌A凹陷;文昌A 凹陷地层沉积厚度大,各种次级沉积中心发育。但从地震反射特征看,文昌A 凹陷恩平组几乎不出现类似于文昌B 凹陷中深湖相烃源岩强振幅--低频--平行--弱连续的地震相,代表岩性较纯的空白反射地震相也不太发育。这表明文昌A 凹陷恩平组中深湖相烃源岩可能不太发育,分布范围小。与文昌B 凹陷不同,文昌A 凹陷恩平期湖盆宽广,滨湖和浅湖各自平面分布范围较大。依据钻井资料、湖盆位置及沉积相认识易于将滨湖和浅湖分开。从地震剖面上看,滨湖亚相和浅湖亚相具有较相似的反射特征,浅湖相烃源岩成层性可能相对更好,同相轴平行性和连续性略好于滨湖相,同时浅湖相烃源岩还发育杂乱反射的地震相类型。
多口钻井资料揭示,文昌A 凹陷恩平组呈现砂泥岩互层的特征,但是恩平组一段泥多砂少,恩平组二段砂多泥少,因而地震剖面上恩平组一段和二段呈现相似的地震反射特征,利用地震相识别文昌A 凹陷恩平组烃源岩具有一定多解性,必须结合钻井资料才能提高烃源岩识别和预测的准确度。从图9上可以看出,W1 井恩平组一段泥地比高,总有机碳含量较高,镜质体反射率整体接近1.0%,是优质烃源岩发育的主力层段;恩平组二段泥地比低,总有机碳含量较低,优质烃源岩不发育。但是,二者的地震反射特征相似,都呈现杂乱反射特征。然而,凹陷中心、水体相对较深区域,地层成层性显著变好,主要呈现中弱振幅--低频--平行--中连续的反射特征。图10 中过W2 井地震剖面也表明浅湖相烃源岩发育中弱振幅--低频--平行--中连续反射和杂乱反射两种地震相。
图9 文昌A 凹陷滨浅湖相烃源岩地震相特征(W1 井)Fig.9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face of source rocks deposited in the shallow lake in Wenchang A Sag(Well W1)
图10 文昌A 凹陷滨浅湖相烃源岩地震相特征(W1 井)Fig.10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face of source rocks deposited in the shallow lake in Wenchang A Sag(Well W2)
除了上述3 种最典型的优质烃源岩之外,珠三拗陷还发育其他类型烃源岩,如文昌A 凹陷恩平组滨湖相烃源岩和文昌B 凹陷恩平组滨浅湖相烃源岩,地震相分别具有中振幅--低频--亚平行--弱连续反射特征和弱振幅--低频--亚平行--弱连续反射(或空白反射)特征;再如文昌A 凹陷文昌组滨浅湖相烃源岩,具有中振幅--低频--平行--弱连续反射特征,甚至局部可能发育文昌A 凹陷中深湖相烃源岩(不具备独有地震相特征)。
珠三拗陷文昌A 凹陷及文昌B 凹陷的恩平组、文昌组两套主力烃源岩层系6 种典型的地震相模式如图11 所示。
4 优质烃源岩发育模式和分布预测
从珠三拗陷地化指标统计结果看,中深湖相烃源岩品质最好,滨浅湖相烃源岩次之,扇三角洲相烃源岩最差。重点分析了珠三拗陷品质最好、分布最广及成藏贡献最大的3 套典型优质烃源岩地震相特征,以及另外3 套次要(优质)烃源岩的地震相特征,建立了相应地震相识别标志。在此基础上,结合珠三拗陷恩平组和文昌组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相特征,在剖面上追踪了中深湖相烃源岩、浅湖相烃源岩、滨湖相烃源岩和扇三角洲烃源岩的地震相分布范围,建立了文昌B 凹陷和文昌A 凹陷优质烃源岩发育模式。
文昌B 凹陷中深湖相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文昌组二段和三段,平面分布主要受陡坡带珠三南断裂控制,分布集中靠近珠三南断裂一侧;浅湖相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文昌组一段、文昌组二段和恩平组靠近凹陷中心部位,文昌组三段分布范围较小;滨湖相烃源岩主要分布于恩平组及文昌组一段、二段的缓坡带;扇三角洲主要分布在文昌组一段和三段的陡坡带以及恩平组(图10,图12a)。其中,文昌B 凹陷恩平组整体埋藏较浅,热演化程度低,大部分未进入生排烃门限,成藏贡献小,仅凹陷中心浅湖相烃源岩可能存在一定贡献。扇三角洲烃源岩整体总有机碳含量较低,生烃潜力小,大部分达不到优质烃源岩指标下限;其他类型烃源岩可达到优质烃源岩标准。
图12 珠三拗陷优质烃源岩发育模式图Fig.12 Mode of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 in Zhu III Depression
文昌A 凹陷恩平组和文昌组湖盆形态和层序地层结构与文昌B 凹陷显著不同。文昌A 凹陷东部和西部都发育缓坡带,受控洼断层影响,凹陷中心东部部分区域发育规模相对较小的陡坡带。最显著的差别是文昌A 凹陷中深湖相烃源岩分布范围远小于文昌B 凹陷,仅在凹陷中心的文昌组和部分恩平组发育,主要受洼断裂控制。文昌A 凹陷浅湖相烃源岩分布范围更广,特别是恩平组一段非常发育,恩平组二段凹陷中心和恩平组两侧缓坡带向凹方向也比较发育。文昌A 凹陷滨湖相烃源岩也比文昌B 凹陷更加发育,恩平组和文昌组两侧缓坡带分布都较广泛。扇三角洲相烃源岩分布规模小于文昌B 凹陷,仅在东部缓坡带恩平组和文昌组上部比较发育,凹中东侧陡坡带也发育小规模扇三角洲相烃源岩(图12)。
在珠三拗陷优质烃源岩地震相识别特征和发育模式基础上,绘制了图13 和图14 所示的珠三拗陷不同类型优质烃源岩平面分布图。
图13 珠三拗陷恩平组优质烃源岩平面分布图Fig.13 Plane distribution of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 of Enping Formation in Zhu III Depression
图14 珠三拗陷文昌组优质烃源岩平面分布图Fig.14 Plane distribution of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 of Wenchang Formation in Zhu III Depression
从图中可以看出,恩平组主要发育滨湖相和浅湖相烃源岩,中深湖相烃源岩主要局限分布在文昌A 凹陷中心(图13);文昌组不同类型烃源岩都比较发育,文昌A 凹陷和文昌B 凹陷中心发育较大规模的浅湖相和中深湖相烃源岩,文昌B 凹陷中深湖相烃源岩面积占比最大(图14)。
文昌A 凹陷和文昌B 凹陷主力烃源岩分别为以混合型有机质为主的滨浅湖相烃源岩和偏腐泥型的中深湖相和浅湖相烃源岩,这也从烃源岩角度合理解释了文昌A 凹陷油气兼生、文昌B 凹陷富油贫气的油气差异分布格局。
5 结论
1)珠三拗陷文昌B 凹陷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滨浅湖相烃源岩和文昌A 凹陷恩平组浅湖相烃源岩三类主力烃源岩地震相特征不同,分别为强振幅--低频—平行—中连续反射、弱振幅—低频--平行--弱连续反射(或空白反射)和中弱振幅--低频--平行—中连续反射(或杂乱反射)。杂乱反射并非为文昌A 凹陷恩平组浅湖相烃源岩独有的地震相,凹陷东部扇三角洲地震相也表现为杂乱反射;因此,需要钻井资料标定才能合理确定该区域浅湖相烃源岩的识别标志并追踪其分布范围。
2)珠三拗陷还发育3 种地震相标志较明显的烃源岩,文昌A 凹陷恩平组滨湖相烃源岩地震相具有中振幅—低频—亚平行--弱连续反射特征,文昌B 凹陷恩平组滨浅湖相烃源岩具有弱振幅—低频--亚平行--弱连续反射和空白反射的地震相特征,文昌A 凹陷文昌组滨浅湖相烃源岩具有中振幅--低频--平行—弱连续反射特征。
3)文昌A 凹陷和文昌B 凹陷优质烃源岩发育模式和分布特征显著不同。文昌B 凹陷中深湖相优质源岩发育,广泛分布于文昌组二段和三段的凹陷中心和陡坡带;浅湖相烃源岩也比较发育,大面积分布于文昌组一段和二段的凹陷中心和缓坡带;文昌组滨湖相烃源岩主要分布于缓坡带。文昌A 凹陷中深湖相烃源岩分布范围较小,主要分布于文昌组和恩平组凹陷中心;但浅湖相烃源岩和滨湖相烃源岩非常发育,在恩平组和文昌组两侧缓坡带大面积分布。因此,文昌B 凹陷主力烃源岩为中深湖相和浅湖相烃源岩,文昌A 凹陷主力烃源岩为滨浅湖相烃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