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应用价值调查

2023-08-02唐启寿沈庆群贺庆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医学类纲要

唐启寿,沈庆群,贺庆功

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迅速,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结合起来,利用互联网技术增强教学实效,更好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适应教学改革,协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规范性和多样性,突破时空界限,弥补教学资源不足,从而使学生享有优质网络课程资源的迫切之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大规模在线课程(慕课)具有开放、共享和互动等优点,较好解决线上线下互动,是思想政治理论的有益和必要的补充。基于此,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纲要》慕课通过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E会学)平台分3期上线,为进一步掌握《纲要》慕课开放以来的教学实效,课题组对慕课开设有关情况进行平台数据的调查分析,以期总结经验,弥补不足。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蚌埠医学院2021级开设《纲要》慕课的本科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纲要》慕课教学的时间段为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其中一期教学对象为研究对象,总计849人。涵盖了医学类专业21级临床医学、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临床药学、康复专升本、药学专升本专业、护理学、助产学、医学信息工程、医学检验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智能医学工程、生物医学科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以及非医学类专业21级应用心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生物科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生物技术等专业,具有一定代表性。

1.2 方法 (1)通过“E会学安徽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统计本校学生学习《纲要》慕课有关数据,对《纲要》慕课总体实效、成绩实效等平台数据进行分析。(2)自编网络慕课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时间段为2022年10月28日至2022年11月17日,通过“问卷星”发放、回收问卷并分析,问卷设置两个问题:一是对《纲要》慕课的收获情况(单选题),二是《纲要》慕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如何(多选题)。调查选取21级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健康服务与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生物医学科学、生物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等10个专业学生,共有332人参加了问卷星网络问卷。(3)运用“学习通”征求对慕课开设的建议和意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实效分析 《纲要》慕课通过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E会学)开放以来,共发放视频45个(视频时长502 min),非视频资源80个,测验和作业总数66道,试题总数76题,教师发帖245个。学生参与热情较高,大一本科生共有2 726名学生选课,参与测验和作业参与人次达44 250人次,互动交流非常踊跃,课程总讨论数达到25 742个,参与考试人数达到9 965人次。针对《纲要》慕课在线学习总体状况,选取其中一学年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学习人数849人,完成度<60% 5人,60%<80% 84人,80%~<100% 383人,100% 377人。满意度调查显示,227人认为收获很大;77人认为收获大;26人认为收获一般;认为没有收获有2人。吸引力调查中,255人认为交互性强,209人认为课程种类多,259人认为开放性高,130人认为一对一易于集中注意力,174人认为是课堂教学必要的补充,其他理由34人。

2.2 各积分成绩实效分析 对《纲要》慕课线上学习进度不同的4组同学在综合成绩和积分成绩包括视频节点成绩、作业成绩、考试成绩和讨论成绩(各成绩总分均为100分,其中视频节点成绩占综合成绩40%,作业成绩、考试成绩、讨论成绩均占综合成绩20%,下同)的得分比较。结果显示线上学习进度不同的学生,各积分成绩存在显著差异(P<0.01),其中完成学习100%的学生在视频节点成绩、作业成绩、考试成绩和课程综合成绩上均显著高于其他同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不同完成度学生的《纲要》慕课成绩比较分)

2.3 医学类与非医学类专业的课程积分成绩和综合成绩实效分析 从医学类专业和非医学类专业随机各抽取3个行政班级比较得分。结果显示,医学类专业的综合成绩和积分成绩均高于非医学类,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医学类与非医学类专业《纲要》慕课的得分比较分)

2.4 医学类专业的积分成绩和综合成绩实效分析 医学类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麻醉学3个专业得分比较,结果显示,口腔医学的综合成绩和积分成绩均高于临床医学专业和麻醉学专业,3个专业在视频节点成绩和综合成绩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医学类专业《纲要》慕课成绩得分比较分)

2.5 线上学习情况的性别差异比较分析 对随机抽取的6个专业,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得分比较,结果显示,男女生在课程得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性别同学《纲要》慕课课程得分比较分)

3 讨论

慕课是现代互联网和传统课堂教学相互交融、有机协调的教学载体,是课堂教学不可代替的。《纲要》慕课的开设,在网络普及和大数据时代发挥传统所不具有的优势,互动交流可以发帖、参与讨论,参加课程资源的测验、作业和考试等具有及时性。《纲要》慕课在E会学平台实际运行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通过学习通平台征求21级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健康服务与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生物医学科学、生物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等10个专业学生对《纲要》慕课开设的建议和意见,共收到学生反馈164条,其中提出建议和意见45条,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内容设计方面。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将历史事件用一条线串起来,以更好理解知识,强调重点,加长重难点课时,增加课外知识和延伸资料,提供更多课外读物,利用其他学科理论提供形式新颖的表达。二是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联系学生实际,加强针对性,结合学生生活举例,将历史论述与当前现实相联系,加一点大学生热爱的潮流元素,坚持思想教育与人格塑造相结合,联系大学生经常关注和感到困惑的重大问题,着重从正面讲清有关道理,起到释疑、解惑、明理的作用。三是视频制作方面。多加入有关历史的视频,多增加纪实性影片,推荐一些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的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四是作业方面。增加交互性题目,课后练习增多,增加习题和例题讲解,增加答案解析。五是讨论和互动方面。多增加讨论,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再有趣生动一些,增强趣味性。同时还要注重线上教学能力的培育,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顺利开展提供保障[1],慕课在一定意义上倒逼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2],这些都为《纲要》慕课教学实效的提升提供了空间,需要采取进一步改进措施予以完善。

3.1 科学设计《纲要》慕课教学内容体系 满意度调查中,有7.8%认为收获一般,0.64%认为没有收获,因此,在内容体系设计上要根据《纲要》教材知识体系变化,进一步整合更新现有《纲要》慕课内容,梳理历史事件脉络,构建历史事件思维导图。突出教学重难点解析,将重难点知识点讲深讲透。进一步增加《纲要》慕课作业题量和答案解析,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纲要》知识点。利用网络平台资源,补充课外资料,拓宽学生掌握知识视野。重点向学生推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建党100周年推出的关于中国近现代史重点纪录片,如《敢教日月换新天》《诞生地》《红船》《风华正茂百年青》,向党的二十大献礼影视片《建国大业》《中国医生》《这十年》等。

3.2 建立健全《纲要》慕课和课堂教学互动教学模式 76.81%的学生认为慕课交互性强,78.01%的学生认为开放性高,这都与慕课的互动性密切相关。慕课开放的吸引力在于“线上缺场”的交流互动性,但《纲要》慕课一对一的模式决定了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不够,单纯的《纲要》慕课模式对教学实效提升相对有限,因此,需要合理安排《纲要》慕课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内容,发挥教学相长的作用,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大学生自我教育功能[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教与学的物理距离,增强“交互距离”;畅通课堂教学与慕课教学衔接路径,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4];线上讨论与线下答疑有效融合,完善线下的混合式教学环节[5],开设专题性小课堂,学生参与线下小班讨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水平。

3.3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纲要》慕课教学实效 《纲要》慕课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带进《纲要》课程,让新时代的奋斗成果与大学生的青春碰撞交融。将社会责任感、职业素养、医学人文关怀、医患沟通技巧等思政元素“春风化雨”般融入[6]。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发理性分析现实问题,根据国际国内鲜活的事实、案例、素材等解答学生疑惑。利用红色资源,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内容[7]融入《纲要》课程,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8],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纲要》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强化铸魂育人,提升《纲要》课程教学实效,增强《纲要》课程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真正让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医学类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