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的融合

2023-08-02张幼琴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跨文化中职英语教学

张幼琴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作为目前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沟通工具。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全球对中国的关注也不断提高。因此,中职教师要利用这个良好契机,让中职生熟练掌握英语这个语言技能,用英语向全世界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现实中,中职英语教学基本上还停留在语言技能和西方文化知识的传授层面,普遍缺乏中国文化的融入。本文将对中职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并尝试提出中职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将中国文化融入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1 .教育的使命

鲍鹏山在《好的教育》这本书中提到了教育的两大使命:第一,传承并发展人类的文明;第二,传授并创新人类的技术。书中还提到孔子的“君子不器”,教育要将人当人来培养,不能将人当工具来对待。因此,中职英语教学不能只注重传授英语语言技能,必须实现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唐代文学家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鲍鹏山在书中解释:为人师者,传道第一;“道”的传承,宽泛一点理解就是“文化”“文明”的传承。“一位理想的老师,除了能做专业教育、知识教育之外,应该能够为学生作价值引领。”

2 .中职英语课程标准的导向

中职英语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中职英语新课标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由职场语言沟通、思维差异感知、跨文化理解和自主学习四个方面构成。跨文化理解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中外优秀文化,拓宽国际视野,形成对外国文化的正确认识,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刻认识及对中外企业文化的客观了解,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理解多元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播。因此,中职英语教学要求学生能进行基本的跨文化交流;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促进中华优秀文化传播。

3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了解文化能更好地掌握语言,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更是文化教学,其中应包括英语文化教学和中国文化教学。要增强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必定少不了跨文化教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不是单向的,而应该是双向的,单方面地学习英语文化是无法实现跨文化目标的。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必须融入中国文化,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输出中国文化。在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更客观地对待西方文化,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对中国文化更加了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 .教师方面

大部分中职英语教师对于跨文化教学只停留在西方文化的简单讲授,甚至只局限于西方文化词汇的教学,并没有深入到文化内容。教师在大学学的也是英语语言技能和西方文化,并没有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如果英语教师自身的中国文化知识储备量不足的话,就更加无从教起了。虽然中职英语新课标已经明确了跨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中职英语教师并没有深刻解读新课标,对跨文化的理解还是流于表面,因此并没有把跨文化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2 .学生方面

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考不上普通高中才来到中职学校,他们整体文化素养水平较低,英语基础不够扎实,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在初中阶段,面临中考压力,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教师只教要考的内容,学生也只学要考的内容。课堂上教师花大量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只是偶尔提及一下英语国家的节日或文化。如此一来,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都没有系统学过中国传统文化,课堂上也很少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这种教育模式影响下,中职生对中国文化了解得不够深入和广泛,文化意识淡薄,缺乏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自信。这容易导致中职生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缺乏对中西文化的思辨能力。中职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了解不够,即使用中文来表达中国文化,也会力不从心,更别提让这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用英语来传播中国文化了。

3 .課堂、教材与评价标准

在中职英语课堂中,由于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教师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能力,比如单词的发音、词汇和语法、阅读和写作等。笔者所在学校近几年引入了语数英第三方考核,在当地的中职学校进行统考、排名。因此,中职英语教学也面临着一定的考试压力。教师在课堂上基本上以考试为导向,围绕考试大纲进行教学,文化知识的融入学习没有得到重视。

教材是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以前的中职英语教材总体上都是以英语语言学习为主,偶尔提及西方文化,基本不涉及中国文化词汇和中西文化差异的内容。没有中国文化的英语输入,自然无法进行中国文化的英语输出,跨文化交际也就变得更加困难。目前笔者所在学校2022年9月更换了新教材,外研社的“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英语》(基础模块)这套教材于2021年7月出版,是目前最新版的教材,中国文化内容所占比例较以前的教材有了明显的提高,跨文化交际也得到了体现。

在评价标准方面,以评价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为主,注重听说读写,考试并不涉及文化知识内容。在这种评价机制的驱动下,教师和学生都非常容易忽略中国文化的融入和学习。

三、中职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融合的有效策略

1 .教师提升自我文化意识和中国文化知识储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时刻牢记教育的两大使命,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不要忘记中国文化的传承。同时,我们也应铭记孔子的叮咛“君子不器”,要将学生当作人来培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以文“化”人。很多中职英语教师自身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我们要及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多阅读相关的书籍,多积累相关内容的英语表达,让自己能紧跟新时代的步伐,积极落实中职英语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让跨文化教学真正体现在日常教学中。

2 .在现有的英语教材中挖掘、补充中国文化元素

笔者所在学校用的这套英语教材,第四单元的文化擷英部分,是一篇题为“China Speed: High-speed railways”的文章,介绍了中国高铁的发展。在讲解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中国路桥建设的光辉成就。21世纪人类新建的世界前100名高桥中,中国有90座。北盘江大桥垂直高度565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桥梁;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因难度高超而被称作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学生听完介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从而更加坚定了文化认同和自信。有了这些背景知识,“China Speed”“High-speed railways”“China Road and Bridge”等相关词汇已经不知不觉地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了。

3 .在词汇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增进跨文化理解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也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差异。比如“red hot”在英语中,表示因为某事而发狂;而在中文里,红色代表喜庆。我们常用“红光满面”来形容一个人的气色好;而英语则以“in the pink”来表示一个人健康、气色好。

动物词汇中,也存在很多中西文化差异。我们形容一个人胆小,会说“胆小如鼠”,而英语则是“as timid as a hare”(胆小如兔);形容一个人力气大,我们会说“力大如牛”,英语则是“as strong as a horse”。在英语中,“lion”取代了“老虎”的地位,如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as brave as a lion(勇猛如虎)。这样中西词汇的有趣对比,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快把单词记住。

4 .课堂活动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并将学生的活动表现纳入综合评价

在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技能的主要阵地。英语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融入中国文化,并将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纳入综合评价中,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笔者根据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在讲解英语语言基础的时候,学生的兴趣不高,但是当讲到中国文化或者中西文化对比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这种情况在中职英语课堂上并不多见。

笔者学校现在用的这套教材第八单元“Enjoy the Festivals”,课堂上我们可以将“Spring Festival”和“Christmas”这两个节日的意义和庆祝活动进行对比。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用英语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再比如第六单元的“Not Just Tasty”,我们谈论饮食文化时,可以顺便给学生介绍中国的八大菜系:Guangdong cuisine,Shandong cuisine,Jiangsu cuisine,Sichuan cuisine,Fujian cuisine,Henan Cuisine,Anhui Cuisine and Zhejiang cuisine ,课堂上,可以让他们围绕自己最熟悉的“Guangdong cuisine”广东菜系,用英语介绍广东的美食。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不同的美食店,并制作英文菜单“menu”。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相关的英语词汇,让学生边学边用,这样学生不仅能体会到交流的畅快,也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四、结束语

作为中职英语一线教师,我们要牢记教育使命,紧扣中职英语课程标准,积极了解和落实英语教学目标。“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要有一桶水。”教师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业务能力的同时,也应努力提升自己的中国文化素养,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储备足够充足,以便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我们要努力让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也多学习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为以后传播中国文化打下扎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跨文化中职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