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式学习的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
2023-08-02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教科院附属田东小学孙敬陶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教科院附属田东小学 孙敬陶
语言是表达思想与沟通交流的工具,英语语言的学习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终极目标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倡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只有以真实情境作为依托、以真实体验作为学习过程的语言学习,才能使语言学习者更好地感知、理解语言,从而实现语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身感知和情感体验,将语言学习与情境、情感相联系,强化语言与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
一、体验式学习的内涵
体验式学习的核心思想最早源自杜威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理念。大卫·科尔布(Kolb,1984)是体验式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得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创造知识的过程。学习的发生是一个由具体情境而引发的回应,个体的学习过程需要通过实际经历才能真正发生,学习者也只有通过亲身的经历与体验才能形成对事物的有效认知。因此,学习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体验性活动。学习者通过具体的运用、尝试、改造等实践活动来获取经验,从而改造个体行为。体验的过程是四个环节循环的过程,即实际经历和体验—观察和反思—抽象概念的归纳和形成—在新环境中测试新概念的含义,其运行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体验式学习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起点出发,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教学观念从“知识传递”向“知识体验”的转向,更是从“教”向“学”的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在体验式学习理论的观照下,英语学习是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际经历和体验进行观察和反思,归纳和形成抽象概念,在新环境中测试新概念的含义后,通过再次的实际经历和体验的循环,不断加深对已有经验的认知过程。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学生在情境的不断刺激下,以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为表征,通过观察和反思以及真实的体验和经历,产生对语言的深入理解,从而形成可以在新环境中迁移应用的技能,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体验式英语学习活动的特征
英语的学习过程是语言知识积累和语言实践的过程,学生通过真实语境感知的语言知识能促使他们自身更好地习得语言、应用语言。因此,情境性、迁移性和个性化是体验式英语学习活动的主要特征。
(一)情境性
情境性是体验式学习活动的重要特征,个体真实的体验离不开真实的语言情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通过对物理空间环境的改变、对问题情境的设计以及对生活情境的链接,设计学生课上和课后的英语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具体情境的感知和对文本中角色的理解,开展有效的学习,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以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迁移性
知识在经过感知、理解和运用阶段后,会到达迁移创新阶段。迁移创新能力是高阶思维的具体体现,也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思维品质的重要表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和语言认知特点,创设相关的、能解决生活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迁移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再次建构,解决新情境中的新问题。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情境的体验,还能使学生在体验过后通过观察与反思形成新的概念,并将新的概念应用到新的环境中。
(三)个性化
无论体验的形式如何,学生作为不同的个体,其体验是个性化的。由此,体验的感受是具身的。学生对相同任务的不同表达或是对不同任务的选择,都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具体体现。英语体验式学习不追求统一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依据学生的学情差异,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设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有梯度的英语学习体验活动。
三、体验式英语学习活动的案例设计
体验始于个体对事物的感受,个体在对事物感受的过程中形成情感反应。这种情感反应促使其对事物产生丰富的联想,进而产生对事物进一步了解的欲望,在通过进一步体验与感知后,促使个体对事物进行深入了解并产生积极的情感。这种积极的情感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个体对事物的感受。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对教室物理环境的改变,使学生与环境产生关联,进而使学生形成理解和联想,理解越深刻,则联想越丰富。这样,学生对本节课的话题有了初步感知。而后,教师通过将教材情境与生活情境融合,进一步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让学生对话题情境产生独特的情感,再通过对教材文本的角色体验与文本中的角色产生同理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和应用语言。教师创设的新的问题情境,也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与创新。全过程的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价,能较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改进。
(一)案例选取
本案例选自沪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Module 3 Unit 8,模块主题为Things we do(我们所做的事情),该模块包括三个单元,本案例单元话题为Buying clothes(买衣服)。这个话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五年级学生对自己的穿衣喜好有一定的主见,生活中也喜欢与同伴谈论服装的款式、颜色等话题,在购买服装时,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从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角度看,他们已经具备与此话题相关的词汇和语法基础,且之前学习过与服装有关的天气、购物等话题的内容,这些都为本节课的顺利开展做了较好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对“Buying clothes”话题的学习,掌握sweater、coat、trousers、shoes等词汇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能够在一定的情境中听懂并会使用句型“Which ... do you like, the ...one or the ...one?”,形成正确的购买服装的观念。
(三)体验式英语学习活动设计
1. 情境感知,链接主题
根据本节课的话题,教师提前将衣架、试衣镜、服装等带到教室进行布置。上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 “Where are we ? What are we going to talk about today?” 学生则根据所处环境展开头脑风暴,猜测本节课所要讨论的话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对教室物理环境的改变,使学生快速进入主题情境,便于引入本节课话题。将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与生活经验相链接后的情境设计,可以使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启动对生活经验的再认知,充分调动学习过的语言知识,将所感、所想表达出来,用语言知识与生活经验对接的方式,实现知识与意义的建构。
2. 角色体验,情感融入
学生在对情境和语言有初步的感知后,在物理情境和语言情境下,学习词汇sweater、coat、trousers、shoes及新的句型“Which ... do you like, the ...one or the ...one?”。学生通过看视频跟读、自己练习读、为视频配音等环节,加强对本节课语言知识的操练以及对情境的进一步感知。基础训练后,教师借助学生当天所穿的衣物模拟教材文本情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之后的课本剧表演环节,学生可以自选同伴,利用教师提供的衣架、试衣镜以及自己的衣物等物品,完成课本剧表演。
笔者根据教材文本内容发现,无论妈妈带Kitty还是带Ben购买新服装,她都十分尊重孩子们的意见。这一点在课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呢?学生在查找相关信息后,发现妈妈常问“Which ... do you like, the ... one or the ...one?”。这个句子不仅是本节课的重点句型,还能够表达出在购买服装时,妈妈非常尊重孩子的意见。而Kitty和Ben在购买新服装时,也有着自己的喜好,并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点体现在他们的常用句型“I like...”上。根据教材中的图示,从Kitty和Ben两个小朋友在购买新服装时的表情,我们看得出他们心情的愉悦。关于文本中妈妈及孩子们的语调、表情等,在朗读文本和表演文本时,教师都需要让学生深入体会并有所呈现。
学习理解类活动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还是学生深度体验文本角色情感的过程。随着对文本理解的不断深入,学生能逐渐体验文本角色在表达时的语音、语调、语气、态度等。这样的体验使学生能暂时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不带有任何评价地去感受对方的感受和经验,从而产生同理心。这个过程将情境、语言、情感三者建立联系,由此带动学生语言的学习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3. 迁移应用,实践创新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水平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化,形成了对新的语言知识体系的建构。然而,学习并不能止于此,而应该在夯实教材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推进自身知识的迁移及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再次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紧密相连的情境。这个情境的创设,一定不能是与前面主题无关的、零散的任务情境,而是要符合之前的情境逻辑,创设逐渐加深、逐渐复杂的新情境,以促进抽象概念的形成,让学生整体感受情境与语言的关系。
购买新服装的场景虽然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但都与教材文本情境相同吗?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购买服装时的各种情境。如有的学生购买服装时,父母完全不干涉,自己自行购买;有的学生不在意穿什么,父母买什么就穿什么;还有的学生在购买服装时,父母不尊重他们的喜好,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与父母意见出现分歧,结果双方都很不愉快的情况;等等。可见,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迁移到课堂上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学生乐于进行交流并且非常急于表达。由此,教师再次将情境设计为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同学们日常购买服装时的情景。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有限,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语言支架,助力学生的表演。如:
—You can buy it by yourself. Here is the money.
—I don’t like red. Don’t try it.
—But I like it! I think...
—I’m so angry with you!
—Which ... do you like, the...one or the ...one?
— I like...I don’t like...Because...
—I’ll buy one for you.
—I won’t pay for it. Because I don’t like it.
...
新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源动力。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对原有语言知识进行重构,将新的语言体系应用于新的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体验和个性化表达。同时,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是学生语言应用、知识迁移与创新能力的体现,还是教师进行正确价值观引导的最好时机。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针对不同场合、不同年龄、不同天气选择合适的服装,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穿衣观念。
4. 互动评价,反思再构
体验式学习理论的框架是闭状循环的,其得以循环的机制在于反思的推动。有效的反思能够使体验更加具体、深入,而自我反思的形成要依靠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三者的综合。三种评价贯穿课堂始终并拓展到课外,更加直观地反映了学生的课中和课后的样态,以规避单一评价带来的片面性结论。而评价后的反思与改进,是课堂教学得以延续的前提。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以改进他们的课堂表现。本节课的作业除知识和能力的内容外,还增加了反思类作业项目,通过填写反思表,促使学生反思认知的形成,并使其在下一节课做出积极的改善。对于表演环节的反思,学生则需要在课后与同伴共同协商,进一步完善,并在下一节课再次表演。如此,学生便完整地体验了知识的产生、发展、应用、迁移、反思、深化和改进的过程。
四、体验式英语学习活动设计的启示
体验式学习理论是新时代教学观、学生观的重要体现。教师如何关注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与生活经验的链接、如何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情感体验创设情境、如何设计体验后的迁移创新活动、如何设计学生的反思作业以促进元认知的发展等,都是体验式学习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经过实践探索,体验式学习理论较好地解决了英语教学中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碎片化、机械化等问题,有效地改善了英语学习中枯燥乏味的学习体验,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创新、有效反思、切实改进,逐步推进其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素养的提升。未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AI、区块链、元宇宙、ChatGPT等也会赋予体验式英语学习活动新的路径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