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美术学科单元作业设计
2023-07-30徐基好
徐基好
摘要 艺术新课标和“双减”政策的实施给美术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艺术新课标已经发布,但教材还是旧的。在这个特殊的过渡时期,如何实现在旧教材背景下贯彻新课标理念,如何重构基于核心素养目标的单元作业设计,这已经成为老师们研讨的热点。
关键词 艺术新课标;旧教材;新理念;双减;单元作业设计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部把“双减”督导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的一号工程,教育部配合“双减”颁布的五项管理中,加强作业管理被列为首项,具体要求为: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以此扭转过去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以切实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素养,检测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
如何深刻理解和贯彻国家在“双减”政策中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要求,在减量的同时提高作业的质量?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已经颁布和新教材还未发行使用的情况下,既要沿用2012年修订的旧教材,又要努力落实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最新要求。贯彻新理念,用好旧教材,做好衔接过渡,可谓难度大、任务重,探索体现学生素养发展的作业设计和评价机制是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纵观现行的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材,多地选用的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课程结构按照“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搭建,编排中有一定的交叉与融合。而新课标和“双减”作业设计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培养,立足大单元教学和深度学习等理念,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现行义教阶段美术教材版本明显滞后于新课改理念的现象。如果教师不能补齐这些短板,立足“用旧书上新课”的话,那么实现“双减”背景下的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科单元教学及作业设计也就无从谈起。
过去“双基”目标和“三维目标”下的教学,侧重点多在知识的传授与掌握上,而在如何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想、方法、情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方面明显薄弱。所以,我们首先要促进教学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具体到艺术学科义务教育阶段的四大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落地实施,就需要教师深入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实质,着眼于重构现行教材并大胆突破,借以改变之前习惯的诸如单一课时的思维。要从过去那种单一课时的设计、以教代学、浅层学习、浅层探究,转变为对单元整体构建的通盘规划,通过逐级设置富有真实生活和真实情境的教学与作业任务来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努力以大观念、大问题、大项目、大任务、大挑战,把知识体系化、功能化、生活化。尊重学生视角、儿童立场,致力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师设计单元性的学习主题、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及持续性的学习、作业评价,以吸引学生能够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价值意义,不断带来成就感和效能感,进而达到为理想和热爱而学习的境界,把智力培养成素养和美德,实践美术学科“以美育人、培根铸魂”的根本任务。
一、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特征与设计要求
作业是教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学科的作业与其他学科一样,本质上都是指学校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布置给学生的利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学习任务,是学业质量检测的重要部分和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和持续延伸。作业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诊断,也兼具改进教学效果的功能。作业多半是在没有老师指导的环境中自主完成的。因此,作业承载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育人的功能。
(一) 以单元为单位重组教学设计
单元是指在同一主题上相对独立的学习内容,可以是“自然单元”,也可以是“重组单元”,即教师在理解把握自然单元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重组完善,加上一些内容或重组一些内容。“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指以大主题、大概念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或专题、话题、问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经过统筹规划设计的微课程。每个单元均有规定的单元学习目标和内容,時间长短因学习内容和具体学情而定。其目的在于改变偏重零碎知识和记忆文字符号的教学,强调学生手脑并用,获得完整的知识和经验,侧重大的单元学习情境的设置与单元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按内容分,有教材单元(以教材课程为中心)、学习单元(以学生兴趣活动为中心)。其教学设计可分为“单元目标”“单元主题”“单元内容”“单元学情”“单元评价”“单元实施”和“单元反思”等内容。这种教学设计与过去以课时为单元的教学设计完全不同,它是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很多老师会茫然,特别是很多老师已经习惯了现行教材基于单课时教学任务及以四大学习领域为区块划分模式背景下的设计方法。因此,要打破过去基于课时的教学设计模式,首先就要学习理解新课标,掌握新理念,要在创设大任务、大主题、解决大问题上进行大胆探究,即可以沿用现行教材中的学习领域来重组学习单元。例如,可以把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九课《艺术节策划与美术设计》、第十课《宣传品的设计》、第十一课《吉祥物的设计》、第十二课《面具的设计制作》和第十三课《展示设计》,七年级下册第十一课《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和第十二课《文化衫的设计制作》,以及九年级下册第十二课《班级电子纪念册设计》整合为一个设计应用学习单元,把学习体系化,追求教学的连贯性,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把它重命名为《校园艺术节策划与作品展示》或《我们的校庆——视觉呈现篇》单元课程。按照“文化认知”“设计实践”“应用推广”“有效展示”四个递进层次铺陈开来。从整体上设计单元教学目标,重组课程排序和课时分配,这样做就相当于把原来各自为政的课程整合成一个学习项目单元,师生共同完成“艺术节”或“校庆”策划与展示这个真实教学活动情境。每课时学习和课时作业的设计均着眼于单元目标最终的展示与呈现,可以借助美术教学独有的学科特色,配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共同开发文化活动资源,创设真实情境,打通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的连接通道,使课堂场景由室内转向课堂之外的更大空间,拓展了学生的实践体验,为学生搭建合作探究的平台,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意义与享受团队合作与成功的体验,真正致力于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的培养。如果我们把单个课时看作一个个珍珠的话,那么,大单元设计的价值就是用整体设计这个绳子把之前零散的珠子穿成一个个整体的更具功能性和美感的珍珠项链,相信它的价值会实现倍增。我们也可以超越之前的学习领域划分的束缚,找到课程之间的某种关联进行重组单元设计。譬如,我们可以尝试把四年级上册关联性不强的首页《朝元图》、第六课《飞天(一)》、第七课《飞天(二)》这三节以欣赏评述为主的课与第九课《猜猜我是谁》《自行车局部写生》,联系在一起来诱发学生深度练习体验的愿望,进而尝试线条临摹,并进阶开展线描写生课程,这样的教学思路也是可行的。
所以,建议美术学科组老师们最好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依据教材内容关联性和学情特点集思广益地融入新教改理念,整合确定单元课题、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及课时目标,并以此制定单元及单课时作业目标和作业任务。根据作业目标逐一设计作业题目,可通过选用、改编或原创等方式设计作业题目。设计单个作业题目时,要设定该题目的题目类型、能力层级、难易程度和预估用时等相关指标。在这中间,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绘制思维导图等方式把整个单元教学设计的层次关联科学地呈现出来,逐步深化完善并精准落实各层级作业内容。
(二)单元作业应着眼于综合应用性任务的达成
单元作业设计是依据一定目的,以单元为单位,选择重组、改编、完善等多种形式形成作业的过程。建议老师在选择重组方面下功夫,要系统规划单元,关注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初衷,巧妙设置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和探究,兼顾作业设计的多样性、阶梯性及学科融合性等特点。除常规的纸笔绘制作业外,还可以围绕达成与深化单元学习目标的目的,设计诸如调查报告、参展访谈、节庆布置等作业形式。把握课堂作业,完成基础性知识的掌握,课后作业增强实践性、拔高性和弹性。跨学科研究的作业可以探索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互联网+”作业形式,促进课前作业、课上作业和课后作业在预习新知、学习消化和实践提升三个阶段不同功能的实现。
各校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校本资源和校园文化建设延伸单元教学内容,使单元作业设计更能体现针对性和学校文化特色,发挥美术课程在美化校园、装扮生活、促进情感体验与交流等方面的价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又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当前,学校教育中充斥着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师讲解为特点的浅层教学,美术作业设计更是流于形式、要求浅层化、布置简单化。学校、家长不重视,老师不研究,忽视新课改背景下作业设计的本质性功能,即努力触发学生经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真实性学习。而真实性学习的表征是:问题生成、推理、思辨、实践操作、思维转化、问题解决等,这些无疑都需要巧妙的作业设计与完成才能得以实现。比如,重组设计《校园艺术节策划与作品展示》或《我们的校庆——视觉呈现篇》单元课程时的出发点就是思考把之前相对零散的几个设计制作任务,通过几个分课时的学习,根据不同学生的课堂作业展现,扬长避短地把他们分成若干任务完成小组,通过团队合作与交流分享共同完成“校园艺术节”活动系列设计、展示和电子记录任务。相信在单元任务完成过程中,同学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必须协调解决的问题,需要不断调整设计方案,甚至可能要处理有分歧的人际关系,这都需要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此过程体现了我们对学科育人的方式改革,更塑造了滋养学生一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而这些综合性运用带来的问题探究与解决方案在之前执行单个课时任务时是无法发生的,不僅实践了深度学习的价值理念,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完善单元作业评价方案
我们知道,单元设计的最核心内容就是“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理念,有目标,一定要有评价。有目标,无评价,目标得不到检测,目标就很难执行完成;目标有了,在设计评价任务时,若无法设计下去,一定要校正修改你的目标,避免目标无法实现;当然,我们还应该把评价任务嵌入到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评”同步。教学不是只考查你教了没有,更应关注学生学的实效与学生的真实反应。作业设计也是这样,如果作业评价发现目标实现不了,老师就应该对作业进行重新设计。
作业评价不能只停留在“对”与“错”或“好”与“坏”的层面,要依据作业目标、作业类型、作业功能等对作业进行综合评价。在美术作业中,更是要通过简要的倾听、安慰、引导、鼓励、赏识等交流方式,尽可能多地关注每一个学生呈现的作业,激发并疏导学生的不同状态,尽量使用正面的评价词汇,以帮助、鼓励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落实美术学科在立德树人、培根塑魂方面的特有功能。
二、单元作业设计相关要素
(一)作业设计应着眼于单元教学目标的探索与达成
我们可以把作业布置理解成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重要检验环节与探索延伸,对应的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观察整个单元教学是否很好地体现你对本单元具体侧重的学科素养的培养效果。作业设计的首要立足点是要“实”。
(二)拓宽美术学科作业的类型
作业类型包括基础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等。要尽量避免像考试学科那种以练习卷形式为主的作业模式,要拓宽作业的类型与功能,尤其是单元作业,既要考虑短周期的,又要考虑长期性的;既可布置探索合作性作业,也可布置跨学科作业,更可以布置社会实践类型的作业,增加对艺术的深度探究,完成访谈笔记、填写学习任务单、调研汇报性作业,以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对满足不同学生的认知需求也是很有帮助的。
(三)作业设计要兼顾科学性
虽然美术学科独具艺术性和开放性的审美特性,但我们在作业设计之前还是要充分查证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不杜撰和以偏概全,同时也要在作业设计的层次和逻辑关系上尊重科学性,符合学生认知能力。
(四)把控好作业布置的难易度
只有老师真正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堂呈现的真正学情,遵照不同课堂教学需要,才能设计好作业难度,避免“太容易”或“太难”两个极端。
如果是为了检测学生对本单元具体侧重的学科素养的培养效果,还是建议老师们的作业设计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设计的作业是学生感兴趣和易触发学生思考探索欲望的。研究发现:过难或过易的问题或作业,都不利于唤醒学生的思考与闯关的兴趣。课堂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设置得巧妙、恰当,有一定挑战难度的作业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力和成就感。
为了实现新教学理念倡导的“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让技能生成为学生真正的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我们要努力探索把问题融入巧妙真实的生活和艺术实践情境中的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用所学、所知、所想去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美术课堂因其独特的审美体验功能,常常会因为老师真实情境的设置与启发让学生沉浸其中,停不下来。诸如:我们可以与学校领导沟通,鼓励让学生承担学校艺术节的主要策划与校园布置任务,并动员全员参与,这样就不仅是美育进课堂,而是美育满校园了!
(五)作业设计要体现选择性
这是一个值得老师们深入探讨的难点和盲区,不同的学情和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整齐划一的作业要求只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且无法全面检测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笔者提倡在教学及作业基本统一的前提下,作业设计要体现差异性,要有A、B、C几套方案供学生选择。另外,如果老师们能安排不同作业完成效果的分享与展示环节的话效果会更好。
(六)巧用作业时间
教师帮助学生找到较好的完成美术作业的时间和空间。如根据学校艺术节的规划,利用艺术特色的延时服务时间推进《校园艺术节策划与作品展示》或《我们的校庆——视觉呈现篇》单元课程作业的完成,利用校园艺术节组织学生作品参与展演,由此带来的成就感与仪式感会让学生很难忘。还可以把欣赏评述课安排在学期末尾或“五一”假期、“十一”假期的前一周,在学习掌握了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后,弹性布置美术作业。学生可以自行组团或与家长一起,利用假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区等艺术场所,拜访一位艺术家,完成对身边美术资源的深度体验与探究。把美术作业的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很多节日、时令、仪式、活动都可以是美术单元作业的载体。
(七)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和总量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强调作业难度比例、作业时间比例以及不同阶段作业之间的关联,包括同一学科的纵向联系和不同学科的横向联系。例如,美术学科的作业可能与历史、地理、政治相关联等,而这一块恰恰很少有教师去思考。在单元作业中,同一组作业的难度包括识记、理解、应用和综合等不同水平,不同水平所运用的解题方法也不尽相同,纵向结构亦然。单元作业设计的结构体系很重要,基础性作业(客观性作业)与主观性作业乃至社会实践活动、游学、拓展作业的结构设计也是值得细化的。
当然,还要注重创设作业情境,以避免出现作业与教学的脱节。考虑到不同家庭、不同学生的实际参与和完成能力,应倡导量力而行,强调重在参与。
总之,体现核心素养的单元作业强调情境化、主题化和开放性,它有长周期和短周期之分,我们可以根據单元目标差异,设计出不同水平表现的作业。需要指出的是,在单元作业设计诸要素中,没有哪个是最重要的,哪个是不重要的,而是这些要素统筹考虑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单元作业来,也只有这样,我们美术学科在“双减”背景下单元作业设计探究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王月芬.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设计[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2].崔允漷.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19,38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