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泊酚复合地佐辛靶控对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①

2023-07-28赵琴琴张冬霞周凤霞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丙泊酚肌瘤血流

赵琴琴,张冬霞,周凤霞

(安陆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 湖北 安陆 432600)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一般多见于40岁以上的已婚妇女,绝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可出现子宫出血、疼痛等症状。目前对于子宫肌瘤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子宫肌瘤的疾病进展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患者性激素水平、正常肌层细胞突变以及局部生长因子水平升高等[1]。目前,对于子宫肌瘤治疗最为有效的方式为外科手术切除,切除病变组织,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随着微创外科在临床的广泛开展,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成为了临床常用的术式[2]。但是由于在子宫肌瘤手术过程中,存在组织牵拉、手术创伤以及腹腔气腹镜腹腔压力大等因素,均可造成回心血流量降低以及血流动力学异常变化等,引发机体出现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对患者手术治疗预后造成影响[3]。腹腔镜手术要求在全麻下进行,其中丙泊酚是临床常用的全麻药物,其具有起效快、患者术后苏醒迅速且恢复完善等优点,也成为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手术的首选麻醉药物。为了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临床多使用丙泊酚复合阿片类镇痛药物,以维持术中全麻镇痛,但研究发现传统的阿片类药物可导致患者出现延髓呕吐中枢兴奋,导致患者发生呕吐,影响术后恢复质量以及镇痛效果[4]。地佐辛为混合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发挥镇痛效果的同时,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被认为是一种优于传统阿片类镇痛药物的新型镇痛药[5]。为了进一步提高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麻醉质量,本研究探讨分析丙泊酚复合地佐辛靶控对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疼痛程度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03~2021-03在安陆市妇幼保健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例数均为55例。(1)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为子宫肌瘤,且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②患者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③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II级患者;④年龄20~60岁;⑤患者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机体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②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女性;③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观察组患者中平均年龄(54.28±4.62)岁,体质量指数(BMI)(23.64±3.15)kg/m2,肌瘤直径(4.63±1.25)cm,ASA分级I级43例、II级12例;对照组患者中平均年龄(53.79±5.25)岁,体质量指数(BMI)(23.29±2.79)kg/m2,肌瘤直径(4.59±1.37)cm,ASA分级I级45例、II级10例。两组患者年龄、BMI、肌瘤直径以及AS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常规禁食物8h,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并常规检测患者心率、血压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等,麻醉前肌肉注射0.01mg/kg盐酸戊乙奎醚(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H20203023)。麻醉诱导:2mg/kg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H20010368)、4mg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031071)、0.5μg/kg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H20030197)。气管插管成功后,对照组患者:400mg丙泊酚、12μg/kg瑞芬太尼;观察组患者:400mg丙泊酚、0.02mg/kg地佐辛(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H20080329),两组患者均给予靶控持续静脉输注,术中维持患者血浆靶浓度在3~4μg/mL之间;术中间断给予患者0.1mg/kg罗库溴铵(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20123188),手术结束停止麻醉药物的使用。

1.3 观察指标

①血流动力学观察:分别于进入手术室即刻(T0)、插管即刻(T1)、手术开始5min(T2)以及手术结束即刻(T3)各时间点记录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心率(HR)。②术后恢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以及苏醒时间。③术后疼痛:分别于术后6h、术后12h以及术后24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0~1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

T0、T3时刻,两组患者MAP、HR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T1、T2时刻,两组患者MAP、HR均较T0显著升高(P<0.05);T1、T2时刻,对照组患者MAP、HR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为(5.47±1.79)min、苏醒时间为(7.85±2.52)min;对照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为(7.03±2.32)min、苏醒时间为(9.32±1.97)min。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6h、12h以及24h VAS评分为(2.19±0.46)分、(1.48±0.39)分、(1.18±0.44)分;对照组患者术后6h、12h以及24h VAS评分分别为(2.75±0.52)分、(2.16±0.47)分、(1.42±0.36)分。术后6h、12h以及24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的一种常见良性病变,一般而言,子宫肌瘤患者需采取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由于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常用手术方式[6]。但是由于腹腔镜术中人工气腹的牵拉,容易引发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波动,导致患者手术风险的增加,因此,对于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而言,对麻醉具有更高的要求[7]。

丙泊酚是临床常用的一种静脉麻醉药物,具有速效特点,在ICU危重症患者以及手术麻醉维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8]。但是丙泊酚单独使用并没有镇痛作用,因此临床上一般选择阿片类镇痛药物复合应用,但是常规阿片类镇痛药物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呕吐等不良反应,同时可能延长患者的苏醒时间,对苏醒质量造成影响[9]。瑞芬太尼作为一种常见的镇痛药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在机体内半衰期较短,容易被代谢,具有起效快、无蓄积等特点,但同样由于其代谢快的特点,导致患者术后疼痛感较强,甚至可能引发痛觉灵敏[10]。临床上一般为了维持手术有效的麻醉效果,会联合其他阿片类药品使用,而麻醉药物的用量增加则可能引发患者发生呼吸抑制的风险。因此,寻求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镇痛药物,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中,已经成为了临床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地佐辛是一种新型的混合阿片类镇痛药物,既为κ受体激动剂,又是μ受体拮抗剂,可通过κ受体激动作用发挥镇痛效果,且镇痛时间、镇痛强度以及镇痛持续时间可与吗啡相当;同时地佐辛可通过μ受体拮抗作用,从而不易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且对呼吸抑制作用较低,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11]。学者研究报道显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地佐辛进行镇痛,不仅可取得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同时也有利于患者术后的迅速苏醒,且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12]。

为了进一步提高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麻醉质量,本研究探讨分析丙泊酚复合地佐辛靶控对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疼痛程度影响。研究结果显示,T1、T2时刻,两组患者MAP、HR均较T0显著升高,且对照组患者MAP、HR显著高于观察组。与学者相关研究报道结果相似[12],两组患者术中均可出现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而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幅度更小,表明丙泊酚复合地佐辛靶控麻醉更有助于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平稳,从而减轻患者生理应激反应。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以及睁眼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6h、12h以及24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丙泊酚复合地佐辛靶控麻醉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丙泊酚复合地佐辛靶控麻醉,有助于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平稳,且对患者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丙泊酚肌瘤血流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丙泊酚预防MECT术后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