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泻要方加减联合双歧杆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①
2023-07-28曾艳红
曾艳红
(漳州市第二中医院,福建 漳州 363100)
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目前临床上对IBS-D的治疗尚无特效治疗方式,西医通常采用止泻剂、解痉剂、益生菌等药物,虽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停药后易复发[1]。祖国传统医学认为[2],IBS-D属于“泄泻”范畴,并以腹泻型最为常见,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肝气郁结、肾气不足加之情志失调导致肝郁脾虚,进而造成脾胃受损运化失司而致,故应以补脾泻肝、祛痛止泻为主要治疗原则。其中痛泻要方具有疏肝健脾、祛湿止泻的功效,近年来被逐渐应用于IBS-D患者的治疗当中[3]。为了进一步探讨痛泻要方加减联合双歧杆菌治疗腹泻型IBS-D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次研究选取2021-10~2022-10共80例符合相关纳排标准的腹泻型IBS-D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于2021-10~2022-10收治的80例腹泻型IBS-D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1)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考《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指南》[4]相关内容;②中医符合《中医诊断学》[5]和《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6]中“泄泻”和“腹泻型证候”;③本次研究伦理审批材料齐全,且自愿签署相关协议。(2)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者;②对本次实验使用的药物存在过敏现象;③合并严重的肠道器质性病变。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西药治疗: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50032,0.21g×24粒),每日2次,每次2粒,于饭后30min温水服用,匹维溴铵片(Mylan Laboratories SAS,国药准字HJ20160396,50mg×15片),每日3次,每次50mg。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组则采用痛泻要方加减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痛泻要方加减:炒白术、炒白芍各15g,炒陈皮、防风各10g。随证加减:腹痛者可加15g延胡索;黏液便者可加15g秦皮、10g黄连;脾虚者可加15g茯苓和党参。加入温水进行煎煮,取汁300mL,于早晚饭各服用一次150mL,连续服用2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的相关评分标准,评估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主要包括腹胀、腹痛、粪便性状、排便次数、上腹烧灼感,项目计分0~3分,分数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其中大便性状评分方法:水便样计3分、糊状便计2分、团块样软便计1分、正常计0分。②分别采集两组治疗前后粪便标本,加入生理盐水将其稀释后,应用滴注法将其接种至细菌培养基并开展定性、定量检测,计数肠道菌群情况。③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mL,治疗前后分别各采集一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其血清胃肠激素[促胃液素(GAS)、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水平进行检测。④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IBS-生存质量量表(IBS-QOL)对两组生活质量水平予以评估,其中IBS-QOL量表共计34项条目,总分34~170分,评分越高,表示其生活水平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2.2 中医证候症状改善分析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各项积分均较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分)
2.3 肠道菌群改善分析
治疗后两组肠道菌群水平均有所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计数较高,肠球菌、肠杆菌、酵母菌计数较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肠道菌群情况的比较
2.4 胃肠激素水平的比较
治疗后两组GAS水平升高,SS、VIP水平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GAS水平较高,SS、VIP水平较低,差异明显(P<0.05),见表4。
表4 两组胃肠激素水平的比较
2.5 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两组QOL评分均有所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QOL评分较低,差异明显(P<0.05),见表5。
表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3 讨论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7],IBS-D属于“泄泻”范畴,其基本病机主要是由于素体虚弱、外邪内侵加之饮食不节和情志失调导致肠道气机不利,传导失司所致,故治疗应以疏肝健脾、理气止泻等为主要治疗原则。其中痛泻要方加减中的炒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炒白芍能平抑肝阳、敛阴止汗;炒陈皮可起到行气宽中、健脾开胃的作用;而防风则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8]。诸药合用则能充分起到健脾益气、祛痛止泻的作用,在改善IBS-D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故本次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低。
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计数较高,肠球菌、肠杆菌、酵母菌计数较低,提示对IBS-D患者给予痛泻要方加减联合双歧杆菌治疗能有效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考虑原因可能是因为现代药理学证实,白芍能对胃肠道益生菌和致病菌的比例予以有效调节,在促进IBS-D患者胃肠道微生物生态平衡方面具有积极意义[9],同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作为一种复方制剂,可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平衡肠道菌群,并能有效抑制肠道中的致病菌,上述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有利于重建IBS-D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生态平衡。除此之外,痛泻要方加减中的白术对胃肠道黏膜具有一定的修复功能且能有效调节胃肠运动,有利于改善IBS-D患者血清胃肠激素水平,并具有一定的抗炎功效,可改善机体炎症反应;白芍中的白芍总苷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促进机体胃肠的蠕动,能有效改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0]。故本次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GAS水平较高,SS、VIP水平较低,且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明显较优。
综上所述,将痛泻要方加减联合双歧杆菌应用于IBS-D患者的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胃肠激素水平,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同时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