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感官刺激联合视听觉统合康复训练在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康复中的应用①
2023-07-28陈虹芝
陈虹芝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全面性发育迟缓(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GDD)为婴幼儿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婴幼儿时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较为迅速,是脑发育关键时期,在此阶段进行康复干预对促进大脑功能重建具有积极意义[1]。多感官刺激训练是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身体各器官,全方位激发兴趣,促进神经、生理、心理的正常发育,削弱不适应性行为。但多感官刺激训练对改善患儿语言、适应性等方面效果不佳,需进一步探寻更有效的康复模式。视听觉统合训练可分析患儿构音障碍,通过感官刺激吸引患儿注意力,使患儿对特殊语句记忆增加,进而提高患儿语言行为功能,已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2]。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多感官刺激联合视听觉统合康复训练应用于我院40例GDD患儿中,探讨对其发育商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选取2019-05~2020-06本院80例GDD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年龄1~7岁,平均(3.04±0.21)岁;男23例,女17例;病因:缺氧缺血性脑病18例,颅内出血10例,早产12例。观察组年龄8个月~6岁,平均(3.09±0.25)岁;男25例,女15例;病因:缺氧缺血性脑病16例,颅内出血11例,早产13例。两组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GDD符合《婴幼儿发育障碍的诊断及治疗》[3]中诊断标准,且经智力功能测试证实;②参与研究前未参加其他康复性训练;③注意力良好;④患儿家属知情研究且自愿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伴有遗传性或代谢性疾病者;②先天性畸形、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者;③有癫痫病史者;④有口腔器质性疾病,如腭裂等;⑤因外伤所致脑病后遗症。
1.3 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多感官刺激干预:①引导抬头:将患儿俯卧置于三角垫维持轴支撑体位,借助多彩的泡泡鱼管进行视觉刺激输入,诱导头部肌肉收缩,促进头颈部立直反射,诱发主动抬头;②引导翻身:将患儿仰卧置于摇椅上,将摇椅缓慢倾斜,使前庭觉、本体觉刺激输入通知大脑建立立直反射,诱导患儿主动翻身;③引导坐位平衡:将患儿置于触觉垫上,触觉垫提供足够的触觉刺激输入有利于发展腰背肌的肌肉力量,维持脊柱挺直;④引导运动功能:将患儿仰卧置于多感官刺激室地垫,将磁力积木粘在玩具上并让患儿注意到,借助视觉刺激引导患儿主动移动并抓握。每组均干预5min,1次/d,连续干预8周。
1.3.1 对照组:在多感官刺激干预的基础上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言语疗法、推拿、手势语训练、文字图片训练等,让患儿在游戏中学习,促进交往行为的发展,40min/次,5次/周。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视听觉统合康复训练:①用Dr.Speech-4语音评估、构音测量与训练仪,采用特定词语进行构音训练,30min/次,2次/d;②使用RE-3000数码听觉统合训练仪,依据听觉敏感频率调配音乐,30min/次,2次/d;③选取彩色教具,让患儿选择相似的食物或玩具,并说明其用途,10min/次,1次/d。均连续干预8周。
1.4 评价指标
(1)采用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4](Gesell)评估两组患儿干预前、干预8周时的发育商,该量表包含个人社会、语言、精细动作、适应性、大运动5个项目,各维度评分为0~130分,评分越高表示发育商越高。(2)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价家长对康复训练的满意度,内容包括护理态度、训练内容、互动情况等,共100分。该调查表克伦巴赫系数α为0.844,重测效度为0.817,得分≥90分为很满意,60分≤得分<90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以很满意例数+满意例数计算总满意度。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Gesell评分
干预后,两组个人社会、语言、精细动作、适应性、大运动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较大(P<0.05),见表1。
表1 两组Gesell评分比较分)
2.2 康复训练满意度
观察组家长对训练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训练满意度比较[n=40,n(%)]
3 讨论
GDD多由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早产等因素引起,部分患儿可发育为正常儿童,但多数患儿存在认知发育障碍,或以运动发育障碍为主,严重者可因肌张力异常而诱发脑性瘫痪[5,6]。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改善GDD患儿发育商至关重要。常规康复训练为人工训练,对感官关注力改善不佳,需积极探究更合理的干预措施。
患儿对感觉刺激的接受与组合呈现在日常行为中,丰富的感觉刺激可促进幼儿发展,影响动作能力和注意力[7]。视听觉统合康复训练是一种特殊的感觉统合训练形式,可根据患儿自身认知语言发育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增强其对日常生活信息的记忆,提高患儿语言能力,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8,9]。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8周时,观察组个人社会、语言、精细动作、适应性、大运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多感官刺激联合视听觉统合康复训练在GDD患儿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儿发育商。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大脑皮质中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相邻,多感官刺激训练可通过触觉、前庭觉、本体觉促进患儿立直反射的建立,加强肌肉张力,改善发展平衡和综合协调能力[10]。此外,在此基础上,视听觉统合康复训练可通过让患儿聆听经过特殊调频过滤的音乐来矫正听觉系统对声音处理失调的现象,并通过刺激大脑皮层活动,达到改善患儿语言障碍、行为紊乱等症状的目的[11]。同时,视听觉统合训练可强化中耳的肌肉,恢复肌张力,促进声音有效传导,使鼓膜张肌和镫骨肌协同工作,完成听觉反射[12,13]。此外,视听觉统合训练拥有多样化的互动交流,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大脑发育情况,促进大脑边缘系统激素分泌,进而提高患儿发育商。因此,在多感官刺激干预的基础上加以视听觉统合康复训练能够进一步改善患儿大脑发育,恢复对音频的正确感知,强化患儿对语言的理解,最终提高智力发育水平。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家长对康复训练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这进一步证实了该康复训练方案的有效性,家长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多感官刺激联合视听觉统合康复训练在GDD患儿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儿智能结构与发育商,家长满意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