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贷现状调查与教育引导机制研究

2023-07-28张娜刘学龙尹树佳

大学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校园贷教育引导现状调查

张娜  刘学龙  尹树佳

[摘 要]近年来,关于校园贷引发的“失联”“裸条”“自杀”等恶性事件的新闻时见报道,引起了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为维持金融市场的良性次序,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校园贷的治理措施,高校也加强了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文章对经过治理后的高校学生中的校园贷现状进行了调查,探索校园贷的风险防范措施,同时从育人角度出发,探索高校对学生在校园贷问题上的教育引导机制。

[关键词]校园贷;现状调查;风险防范;教育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5-0021-03

一、校园贷现状调查

校园贷是指在校学生向正规金融机构或者其他借贷平台借钱的行为[1]。校园贷从2013年开始出现,2015年在高校内发展迅猛[2]。2016年,由不良校园贷引起的大学生网络贷款突发事件引起了各方关注。2016年4月,教育部与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开始了对校园贷的风险防范和治理。2018年9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警惕校园贷穿上“新马甲”》,警示部分高校出现“回租贷”“求职贷”“培训贷”等不良校园贷的变异形式[3]。2021年2月24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  中央网信办秘书局  教育部办公厅  公安部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可见,国家对校园贷的监管和整治一直没有停止。

为了解经过治理后校园贷在大学校园的存在现状、大学生对校园贷的认识等信息,笔者对昆明当地342名大一到大三的学生开展了关于校园贷的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中,受调查者的性别比例、生源类型及年级覆盖率都较全面、均衡,可以代表至少本区域内大学生对校园贷的认识和看法。调查结果显示:

第一,7.31%的被调查者认为借贷消费在同学中比较流行;30.99%的被调查者认为同学中的借贷消费情况很少;61.7%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中没有借贷消费现象或者不知道。

第二,65.5%的被调查者认为学生借贷的主要原因是满足消费欲望。学生贷款的用途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购买服装及数码产品、娱乐消费、戀爱交际消费和饮食消费。调查数据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物质需求愈加强烈,当自身经济条件不能满足消费欲望时,可能会选择贷款。

第三,学生比较了解的贷款业务类型主要为:电商平台、分期购物平台、P2P贷款平台、线下私贷和银行机构。在这些贷款平台中,学生最熟悉的是电商平台(如“花呗”“京东白条”)和分期购物平台,从这两类平台贷款的主要用途是购物;学生从银行机构获得贷款的主要用途为助学贷款。调查也显示,有5.85%的学生了解P2P贷款平台。

第四,对于校园贷还款情况的调查,51.7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知道借贷同学的还款情况,12.57%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知道的借贷同学可以偿还贷款,35.67%的被调查者表示所知道的借贷同学还款有困难,还款有困难的比例是可以正常还款的近3倍。

第五,校园贷的还款方式方面,以用生活费和兼职打工挣钱偿还贷款为主。另有27.49%的被调查者认为校园贷的还款方式为从其他贷款平台借款还款。“拆东墙补西墙”——这种还款方式也是导致近几年校园贷恶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第六,对校园贷的风险认识。被调查者认为校园贷的风险主要为:可能会泄露个人信息、逾期可能性大、招致暴力或其他侵犯个人正当人身权利的催债、平台审核不严格、代理机构可靠程度不高等。学生整体对校园贷的风险认识较正确,但是仍有19.29%的学生认为校园贷的风险较低或不会产生严重后果,学校和家庭对这部分学生的相关教育仍需加强。

第七,被调查者对校园贷发展的建议。39.18%的学生认为校园贷正向作用小、危害极大,应该禁止;38.3%的学生认为应该规范校园贷、完善监管制度,使其服务于学生;19.59%的学生表示不借贷、不关心。对于校园贷是否应该存续的问题,持支持和反对意见的学生具有持平的比例。

上述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校园贷不再仅仅指P2P贷款平台即网络贷款平台借给大学生,收取高额手续费、高额利息的贷款[4]。经过国家的大力治理,大多数不良校园贷已被关停。现阶段,广义的校园贷的业务类型更加多样,学生使用较多的贷款业务是互联网电商平台的“花呗”、分期购物以及银行机构提供的助学贷款等。学生对校园贷及其风险能有基本正确的认识,但仍然有使用意愿。

二、校园贷风险防范措施

校园贷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多角度的风险。从使用者——在校学生的角度而言,校园贷获得贷款的门槛低,容易诱导过度消费;可能存在隐性利息和费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贷款的成本,增加了违约还款的可能性;一些平台采取游走于法律和道德标准边缘的催收方式,给贷款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从贷款发放机构角度而言,较低的贷款门槛,增加了坏账的风险;大众对校园贷引发的危机事件的不良印象,劝退了大量潜在客户;不良校园贷平台的非法操作,使校园贷的发展愈发艰难。从监管部门角度而言,校园贷引发的问题复杂、涉及面广,需要多部门协调处理;校园贷引发的社会问题的管理,增加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5];新兴的校园贷领域的监督、立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尝试、探索。基于校园贷的上述实际风险,应从如下三个方面开展校园贷的风险防范。

(一)使用校园贷的主体更加理性、智慧

大学生是一类特殊消费群体,虽已成年,但多数无收入来源,在经济生活中属于弱势群体。同时,他们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在面对经济困难和金融判断时,缺乏理性思考,容易冲动,最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学校、社会、家庭要相互配合,从观念意识、知识技能等多方面武装大学生,使其在有资金需求、面临贷款选择时,能够保持慎重和理性,对平台选择、自身承担能力等方面做出充分、准确的评估和判断,最好能获得经验丰富人群的指导。

(二)贷款机构更加成熟、规范

网络贷款平台的兴起,是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的结果,它满足了部分学生群体的资金需求。而校园借贷自身成长和迅猛的发展速度极不匹配,导致其不成熟、不規范的诸多弊端集中显现。网络贷款平台如果想长期存在并发展下去,就必须尽快在规范和管理上下功夫,改变平台内部操作或者借贷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建立用户信息、信用体系,加大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力度[6]。校园贷发展的结果应该是利益和服务的双赢,贷款平台要转变只重利益的经营理念,在更加规范、合法的变革下谋求自身的长远发展。

(三)加大不良校园贷打击力度

从大学生信用卡到校园贷,大学生金融市场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相关管理和立法需要走在前头。同时,现存校园贷业务中仍然存在一些金融公司身份审核不严格、打擦边球、触碰道德底线或违反法律的现象,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督惩处和合理引导,保障正规贷款平台和贷款学生的合法权益,保证违法行为得到遏制。只有具备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才能形成一个健康的、持续发展的大学生信贷金融平台。目前,在国家的大力治理下,大部分不良校园贷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抑制。

三、高校教育引导机制研究

(一)思想引导:帮助学生完善价值观、消费观

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使其成为一类特殊的消费群体,一方面,环境和年龄等因素影响着他们,使其表现出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大学生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超前的消费观念和滞后的消费实力,引起了大学生消费过程中的矛盾[7]。同时,随着经济的开放和发展,贷款消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而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更容易接受贷款消费的观念,并敢于尝试。

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消费观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不良校园贷问题的出现,主观上是大学生价值观、消费观发展不成熟的结果。学校在学生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对于学生中出现的新的消费观念要加以有效引导。学校在其中的作用,只能是导,而非堵。

大学阶段应该帮助学生完善其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引导其朝着正确、积极的方向发展。(1)鼓励大学生学好思政类课程,通过学习完善自己的价值观、消费观,学会甄别新观念新思潮中的精华和糟粕;提高思政类课程的质量,增加学生的兴趣,在循序渐进中完成引导。(2)树立良好风气,提倡节俭奋进,减少攀比行为。从校园氛围带动入手,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中消费风气的建设,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培养大学生良性的消费习惯,抵制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努力形成节俭奋进的良好风气。(3)科学系统地指导学生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涯,让学生有前进的意愿和方向,不会迷茫地度过四年大学生活。(4)开展关于诚信、自强、自立等的日常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靠自我努力获得自我实现的人生态度,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注重并珍惜个人信用。

(二)知识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金融知识

使用校园贷的学生,多数缺乏对还款金额、手续费、利息和违约风险的准确认识。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法律常识,可以帮助他们在遇到选择时,更加理性、智慧地思考分析,主动避免风险,远离不良校园贷,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由于规模和专业的不同,有些高校无法提供专业、深入的金融教育,但是可以对学生开展金融常识的入门引导,如定期聘请专业人士对学生开展金融知识培训、讲座等。此外,学校可针对一段时期内常见的校园贷产品召开班会,分析讨论此类贷款的利息、风险和责任,帮助学生逐步提高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谨慎使用个人信息,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

建议教育管理部门把金融知识、法律常识教育作为高校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变选学为必修,从基础教育层面提升学校、学生对学习金融知识、法律常识的认可度。

(三)监测机制:及早掌握异常学生信息

学校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式、渠道建立监测机制,保持信息畅通,及早掌握异常学生情况。这样可以让学校、家庭尽早发现、及早介入,尽可能减少不良校园贷对学生的伤害,降低学生及家长的经济损失,减轻不良后果,防止事态进一步发展。

很多学生遇到校园贷问题时,不喜欢让周围的人,尤其是教师知晓,许多事件是贷款平台发送催款短信后,教师、家长才知道,因此应建立相应的监测机制,才能尽早获得贷款学生异常的信息。其一,要树立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使学生明白教师是可信赖的人,在遇到经济、金融类问题时能及时找到教师咨询;其二,要建立信息畅通渠道,通过信息员、宿舍长等及时掌握状态异常学生的情况,尽早防止有危害的校园贷事件的发生。

(四)分类引导:根据学生不同需求提前警示

高校要根据学生刚刚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异常思想和行为进行防范或预测,力争主动实施教育调控[8]。为有效预防校园贷风险,对于出现异常经济状况的学生,要及时掌握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困难加以分类引导[7]。

对于学生日常生活方面的经济困难,要从加强资助政策宣传上入手,帮助学生从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等方面解决实际的经济困难;对于高档消费方面的经济问题,要引导学生明白经济收入和消费能力应该成正比,在没有经济收入的时候透支消费,不但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家庭不负责任;对于投资或者创业方面的经济困难,要建议学生量力而为,一定要和家长达成共识,不能只想到成功,而忽视失败的概率。

(五)问题疏导:已贷款学生的教育引导

对已经通过网络贷款平台获取了贷款,正处在贷款偿还过程中的学生的引导和帮助,同样是高校教育引导的重要环节。

如获悉学生已经办理了校园贷,要详细了解情况,掌握学生贷款用途、金额、还款状况等,并及时与其家长沟通。对于有还款能力的学生,要引导其明白个人信用的重要性,提示其按时还款。对于还款出现问题的学生,帮助学生制订还款计划,避免“拆东墙补西墙”还款的发生。对于遇到“被贷款”、暴力催收等违法行为的学生,要帮助学生及时报警,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四、结语

校园贷的概念、范围和带来的影响随着与其相關的各个主体的变化、发展而不断进行着演化,监管部门和高校要保持关注和引导的态势,逐步引导校园贷合理有序发展。2021年2月24日五部委发布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各高校要切实担负起学生管理的主体责任,加大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帮扶力度,努力做到早防范、早教育、早发现、早处置 [9]。如何降低校园贷风险,引导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校园贷等新兴的信贷服务,需要高校教育者的进一步研究和不断探索尝试。高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要结合自身资源,在探索中发挥好育人引导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赵之遐,林丽. 心理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校园贷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东青年,2020(4):65-66.

[2] 肖岳. 失控的校园贷[J]. 法人,2016(5):76-77.

[3] 警惕校园贷穿上“新马甲”[N].人民日报,2018-09-04(20).

[4] 朱疏桐,何丹,刘礼,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P2P模式的大学生贷款问题研究:以武汉市高校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9(2):124-126.

[5] 杨东. 用法律红线整治不良“校园网贷”[J]. 人民论坛,2016(34):83-85.

[6] 彭玉英. 网络消费信贷平台发展现状及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2019(18):295.

[7] 马智萍. 大学生市场特点及营销策略探讨[J]. 中国集体经济,2011(6):89-90.

[8] 谈方,陈旭.论高校学生异常行为的早期表现及教育调控[J]. 内江科技,2005(6):50-51.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  中央网信办秘书局  教育部办公厅  公安部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EB/OL].(2021-02-24)[2021-08-20].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3/17/content_5593569.htm.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校园贷教育引导现状调查
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家教育引导工作研究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引导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论我国“校园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大二学生被“校园贷”夺命
高校港澳台学生教育引导策略研究
教育引导青少年严密防范宗教极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