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分层教学模式应用现状和优化策略研究

2023-07-27王保

新课程·上旬 2023年8期
关键词:学段分层音乐

王保

分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充分关注学情,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以使每个学生的学业都得到发展。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价值,但在具体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结合笔者所观摩和调研发现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分层原则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内涵

分层教学模式最早于1993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里贝特森(Gary Bateson)博士和哈佛大学教授、教育心理学家阿德勒教授提出,核心理念是根据学生的学习业绩表现,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有所差异,以确保教学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1]分层教学模式提出后,避免了原来“一刀切”教学模式只能满足部分学生需求的弊端,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追捧。

(二)分层教学模式的分层原则

分层教学模式的核心操作在于对学生科学合理分层。为了使分层科学合理,教师需要遵守如下原则:

1.平等原则

对学生的分層,不能凭感情上的好恶,而要客观地根据学生对学科的认知水平、对学科的兴趣和在学科学业上的具体表现情况等来科学合理地确定。[2]为此教师要制订好评判的标准,将标准平等地用于测评每个学生,确保对每个学生的分层归属合理,不能让学生觉得受到了歧视。

2.可持续原则

针对学生的分层结果应当有较长时间的可持续性,一般至少持续一个月。知识性的学科可以每个月对学生进行一次复评,根据学生的最新表现对学生的分层进行优化调整。艺术类能力,如音乐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的分层持续时间可以定为一个学期。教师对学生实施可持续的分层之后,就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对长时间的辅导计划,确保全体学生音乐素养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分层教学模式能受到追捧,是因为其可以有效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提升教学效果有积极作用。因此,分层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音乐教学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一)革除“一刀切”教学模式,更大范围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升教学有效性

目前,初中音乐基本上是大班额教学。一个班几十个学生,音乐素养不可能一致。对不同音乐基础的学生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必然导致一部分学生的需求得以满足,而另一部分学生的需求被忽略。这样的状态难以提升教学有效性。分层教学模式基于学生的实际基础进行分层后,向学生提供区别性的指导,力图使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均得到满足。这种教学模式有效革除了“一刀切”教学模式的弊病,能较大范围地适应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这对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有积极作用。

(二)增加师生互动机会,更好地推动和谐课堂的形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分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对学生科学合理分层后,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区别性、针对性的指导,以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使不同层次学生的音乐素养均得到提升。比如,对于音乐基础好的学生,可令其自学训练,或协助教师对基础弱的学生提供帮助。对基础弱的学生,则提供更多近距离的示范指导。这样一来,基础好的学生感觉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在情感上对教师会更加亲近;基础弱的学生则会体验到来自教师的关照,在情感上对教师也会更加尊敬。在此基础上,和谐课堂就会得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就会更加深入,进而实现深度学习,最终进一步提升教学有效性。

三、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根据已有文献可见,十多年来的研究和实践,为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继续应用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但是联系实际来看,分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需改进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分层标准科学性待提升

笔者观摩了不少初中音乐分层教学课堂,发现不少教师对学生的分层主要基于主观的感觉,很少提前制订科学的测评标准。比如,某教师对学生的分层凭自己对学生的主观印象,这会导致对部分学生的判断不准。如某些学生实际音乐素养并不低,但在课堂表现上却并不活跃。对于这类学生,教师的主观判断就可能出现较大的偏差。所以,以教师个人主观的判断作为对学生分层的标准,科学性明显不足,所分出的层次反而不利于教学的良性推进。

(二)分层指导区别性不足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向学生提供区别性的指导,以便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笔者在观摩课中发现,不少教师虽然分了层,却没有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区别性的指导。这样无区别性的分层指导,最终使分层教学没有得到真正实施,对学生的分层也最终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三)缺少再测评和再分层操作

对学生的分层结果并非一劳永逸。一次分层结果持续一段时间后,学生必然有新的发展变化,于是应当对学生进行重新测评和分层,以确保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就笔者所观摩的初中音乐课来看,有的教师对学生分层后,持续一年半不再进行重新测评和分层。这样导致后期分层教学操作可能基于不科学的分层状态,结果就使分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初中音乐分层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一)根据课程进阶要求,设定科学的分层标准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初中七年级和小学六年级划为一个学段,八年级和九年级划为一个学段。也就是初中音乐教学针对的学生实际上跨了两个学段。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目标和内容要求。初中音乐教师要注意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学段目标和学段内容要求,科学制订分层测评试题,设定科学的分层标准。比如,第三学段(六~七年级)学段目标之一是“能选用合适的音乐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编创与展示简单的音乐作品,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七年级学生相应的音乐内容要求为“能结合对音乐要素的分析,理解音乐表达的情感内涵。在生活中,能根据情感表达或与人交流的需要,选用合适的音乐”。[3]据此,七年级音乐教师可以从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中选择一些乐曲作为考评曲目,让学生分析其音乐要素,感知情感内涵。参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设定的系列题目组成一套科学的测评卷,用于测评学生,得到的测评结果作为对学生分层的依据,就会显得比较科学。

(二)充分掌握学情,制订针对性的分层指导方案

将学生分层完成后,教师要考虑如何对學生实施分层指导。为了更精准地提供指导,需要做好两件事:

1.充分掌握学情

分层完成,只是对学生整体有了层次上的掌握,但对学生个体还需要进一步了解。教师需要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为了掌握更全面的学情,教师可以预先设置好访谈问题或问卷,按计划对学生进行访谈调查,详细记录和分析每个学生的情况。只有这样充分了解学生情况之后,后续的分层指导才能做到精准有效。

2.制订针对性的分层指导方案

为了让分层指导有计划性和针对性,教师需要根据学情提前制订好相应的方案。在方案中考虑好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要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涉及什么样的内容,如何在分层集体指导基础上实现个别针对性指导等。分层指导方案可以和每堂课的教学设计(或教案)相伴而行,也可以直接融入教学设计(或教案)中。这样针对学生实际做好有针对性的分层指导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分层指导出实效。

(三)遵循平等原则,分层指导按需提供

在分层教学和指导实践过程中,教师务必遵循平等原则,即平等地看待和对待每个学生,本着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平等心理来开展分层指导实践。笔者在实践中的做法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测评后,将学生分为先进层、普通层、学困层三个层次,并将同层次学生集中到同一区域,以便课堂上对不同层次学生集中指导。比如,在七年级下册音乐欣赏课《新疆之春》的教学中,由于先进层的学生都参加过课外专业音乐培训,有较好的音乐功底,所以笔者要求他们在能听出情感的基础上,还能对乐曲进行音乐元素分析并表达出来;而学困层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音乐培训,且乐感较差,笔者就带着他们反复体验旋律特点,引导他们学着体验音乐中的情感,带他们一起根据音乐旋律想象各种画面,甚至还辅以多媒体画面;普通层的学生也没有或较少参加过音乐培训,但乐感较好,针对他们,笔者依据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指导,主要引导他们体会乐曲情感,感知旋律特点和情感内涵的关系。这样的分层指导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基础情况,能确保学生在自己当下基础上有一定的进步,这本身是一种平等对待学生的操作。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供有差别的指导,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不同需求,是一种按需指导的方式。平等对待、按需指导,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关注学生发展变化,做好再测评和再分层

分层教学模式应用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也就是说,随着分层教学的实施和推进,学生的音乐素养也会相应地得到发展。不过这种发展不平衡,有的学生发展较快,有的学生发展较慢。如处于普通层的部分学生,由于先天音乐天赋较高,乐感较好,自律性也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其音乐素养就会直追先进层的学生。而原本先进层的学生,可能因为不再继续进行校外专业培训,或自身天赋或惰性等原因,音乐素养进步缓慢,一段时间后,就可能只和普通层学生相当。所以分层教学要考虑到学生的动态变化,分层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要对学生进行重新测评和分层。笔者的做法是每个学期初都对学生进行测评分层,分层结果持续一个学期。这样做既尊重了学生动态发展变化的事实,又能使分层更加科学,分层教学实施更加有效。

(五)做好分层教学反思,不断优化分层教学实践

要让分层教学持续有效地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发挥作用,初中音乐教师需要在每堂课后做好教学反思。具体反思的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分层是否科学合理?对学生的指导方法是否有效?教学是否顾及了所有学生?学生对教学是否都感到满意?学生在课后是否都有获得感?对这些内容的反思,最好记录到教学设计后面,也可以单独用一个文档或笔记本进行集中记录。

教学反思的目的当然不是停留在反思思维活动上,而是要为后面优化分层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反思过程中发现的不适当之处,不仅要记录下来,还要在后续教学实践中积极调整优化。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因材施教思想高度一致,强调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提供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能帮助革除“一刀切”教学模式,更大范围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升教学有效性;能增加师生互动机会,更好地推动和谐课堂的形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初中音乐教师具体应用分层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科学分层,制订针对性的分层指导方案,按需提供指导,并时时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发展变化,适时对学生进行再测评和再分层,确保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持续有效,让每个学生获得公平发展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张榕.分层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施[J].艺教论坛,2019(1):92-94.

[2]周丹.实施分层教学,提升音乐素养[J].黄河之声,2020(13):78.

[3]吴婷婷.初中音乐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分析[J].发现教育,2018(1):73.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第五十四中学)

编辑:张俐丽

猜你喜欢

学段分层音乐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音乐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