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入思考

2023-07-27陈娟

新课程·上旬 2023年8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历史

陈娟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深入探讨历史,学生能够了解国内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进一步挖掘课本教材内容,增强自身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和使命感,提升自身的历史素养。

《礼记·大学》中记载: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家国情怀的传承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当有所进步和创新,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同时借鉴外来的优秀文化,这样既丰富了家国情怀的内涵和意义,又培养了学生的高尚情操。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作用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进而使其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也间接表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教书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初中历史教材中有丰富的素材,为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品德奠定了基础。在历史课堂上,教师通过给学生介绍英雄人物事迹以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修养。也正因为这样,初中历史教学中更需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和质量。[1]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当中,中国史部分是重点内容,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对中国历史的内容进行讲解。同时,在历史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对课本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设计,明确历史教学的中心和主旨,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自信心。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由于部分历史教师仍然只注重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复述给学生,学生只需要进行记忆,这就使得教师在课堂上仍然使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较为枯燥和乏味,进而降低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甚至很难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意识,这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历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进,同时,在上课之前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收集大量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和素材,对这些素材进行整理和归纳,这样也能够使历史课堂变得更丰富、有趣。不仅如此,历史教师也可以将乡土资源融入历史课堂教学,引导和鼓励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初中历史学习氛围,满足不同学生的历史学习需求。历史教师采用这种方式,也可以进一步更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方法变得多样,从而极大地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历史课堂学习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求知欲望,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2]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策略

(一)深刻挖掘课本教材内容

在课堂教学前,教师需要对历史教材的内容进行认真研读,再仔细地挖掘课本教材内容,寻找与家国情怀相关的内容,对家国情怀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阅读历史内容时,也需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当学生遇到一些困惑的时候,及时地给学生进行解答,从而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家国情怀的历史内容,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和质量。[3]

例如,在九年级历史课堂中讲授“古代埃及”这节课的时候,历史教师首先需要给学生认真地讲解关于埃及的历史故事,如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等,这样能够使学生逐步了解国外的历史,增强学生对古代埃及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欲望。讲述完古代埃及的文明发展后,可在课堂上逐步延伸到我国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向学生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相关的建筑,如圆明园、秦兵马俑、万里长城等,引导和鼓励学生了解这些古代建筑的建造原因与特点,从而逐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了解到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以及民族瑰宝,逐步地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学习效果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正确理解家国情怀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精神,从而逐步强化学生的历史思维,增强学生的逻辑理论素养,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顺应了现代化的社会发展需求。家国情怀教育重点突出了历史教学中的人文主义及育人的功能。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够仅仅停留在提高学生的初中历史成績上。首先,教师需要充分挖掘历史课本的内容,寻找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相关的内容,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潜移默化中端正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态度,塑造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这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深刻挖掘历史教材内容,挖掘与精神情感相关的内容,尤其是与学生的家国主义情怀相关的内容,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提炼和升华,逐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和质量。[4]

不仅如此,在实际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在上课之前,教师首先需要准备大量的历史学习资料,同时也需要收集与时事政治相关的资料,整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补充并拓展,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这样也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下去研究,在把握每一个历史人物形象的同时体会他们的心理,可以逐步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初中历史教师也需要对课本内容进行认真研读和分析,及时关注每天的时事热点,并和课堂教学中相关内容进行整合,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学习策略的引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自身的课堂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课时,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的资料,然后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需要对历史教材内容进行挖掘和分析,可以引入16世纪开始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资料,中国经济在此时得到快速发展,然后通过“近代以后中国为何惨遭列强的欺凌,为什么中国会落后于西方?”等问题导入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精神的同时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落后的根源。总之,教师应明确家国情怀的内涵,逐步提高自身对家国情怀的认识和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正确理解初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古今对比、中西对比、观看新闻等方式,了解每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利用典型案例进行历史教学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实际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融入一些与历史相关的内容以及典型案例,逐步突出有利于提升学生民族认同感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很多内容都与家国情怀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体会家国情怀的精神,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不仅如此,历史教师也需要注重对课堂上的知识进行总结,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升华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仍以九年级历史教材中“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教学为例。历史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探索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时中国还发生了哪些事,然后通过历史对比学习,逐步引导学生了解工业革命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这是促成中国同西方国家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通过这种融入典型案例的方式,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当中也能够明白同一时期发生的历史知识,进一步了解工业技术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甚至世界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进而在历史学习的过程当中逐步认同自己国家的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增强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教师就需要适时开展各种形式的历史拓展活动,如参观和访问历史博物馆、撰写参观报告、收集图文资料、观看历史影片、组建历史研究小组等,从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这些课外活动当中,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获取历史知识,同时积累历史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九年级历史教学中,讲授“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一课时,历史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与马克思相关的历史纪录片等,这种直观的方式能让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更生动的感知,进而从视觉和听觉上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历史教师在播放影片资料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播放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时间过长或过短,都无法起到相应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作用,甚至占用课堂学习的时间,这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合理把握历史影片播放的时间。接下来,以问题串联本课内容:“马克思为什么要改变世界?”“马克思怎样改变世界?”“马克思改变世界了吗?”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中,集中注意力,深刻体会到历史人物身上丰富的思想情感。在帮助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过程当中,联系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及中国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五)创设合理情境

情境的來源可分成以下几方面,如生活情境、多媒体情境、实物情境、表演情境,也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思辨性的问题来创设情境,情境体验过程其实也是塑造学生历史价值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过程。

例如,讲述“文艺复兴”一课时,可利用莎士比亚作品《哈姆雷特》中的两个重要人物创设情境,哈姆雷特充满着理想主义,正义善良、品德高尚但优柔寡断。而他的叔叔克劳狄斯则是无视神明、权欲极重、阴险狡诈,可以提问学生他们两个谁是人文主义者,学生经过认真思考,认为克劳狄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人文主义者。接下来引导学生讨论中国需不需要一场文艺复兴,促使学生思考:人是不是社会机器上的螺丝钉?发现并承认个体的价值和尊严是不是必需的?而人离开社会价值,到底有没有自我价值?经过讨论,师生一致认为如果我们不需要一场文艺复兴,那么道德建设和社会建设其实是势在必行的。用创设情境及问题链的形式强化学生道德意识,涵养家国情怀。

总之,历史学习的最高境界在于学习者能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并且能灵活应用,进而解决实际问题,解释历史现象。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采用创新的办法,灵活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方式,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内化于历史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守护住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立足点。

参考文献:

[1]陈杨.浅析家国情怀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7):32.

[2]张梅.教书育人:“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第二课堂(D),2021(6):27-28.

[3]马永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J].新课程,2021(21).

[4]冯乐和.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9):67-68.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康居路初级中学)

编辑:赵飞飞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历史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新历史
略谈“家国情怀”
“五老”情怀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