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砭刮痧对斑块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3-07-27吴晶晶田小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长沙市410005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14期
关键词:刮痧银屑病分值

吴晶晶 田小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长沙市 410005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常以红斑、鳞屑、丘疹为临床特点的慢性炎症性的皮肤病。据近现代多项研究表明,炎症因子是银屑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白细胞介素(IL)-2与前列腺素E2(PGE2)就是影响其进展的重要因子。IL-2是由辅助性T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重要抗炎因子,具有促进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以及加强效应T细胞杀伤作用的功能[1]。PGE2也是银屑病慢性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与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斑块型银屑病属于寻常型银屑病中常见类型,也是较难治的类型,占寻常型银屑病的80%~90%,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病变部位可见红色浸润性斑块,局部鳞屑较厚,刮除鳞屑可见薄膜现象等。铜砭刮痧是在中医传统砭石疗法的基础上,将黄铜制成铜砭用以代替砭石的独特刮痧疗法,相较于传统刮痧疗法,具有传导性强、易于消毒杀菌等优势[2]。为了评价其具体疗效和探讨具体治疗机制,本研究以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铜砭刮痧对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中医症状以及IL-2、PGE2炎症相关表因子达的影响,以期为该法治疗的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斑块型银屑病(血瘀证)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先后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0.15±15.12)岁;病程6~15年,平均病程(8.82±3.56)年。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1.52±16.23)岁;病程5~15年,平均病程(8.69±3.4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相关标准

1.2.1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于2006年新修订的诊断标准:(1)皮损颜色性质为红色的斑丘疹、而形态以斑块型为主。(2)具有Auspitz征:刮除鳞屑有发亮薄膜或者点状出血现象。中医辨证标准参照2013版“白疕”中医药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中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当具备以下诊断中全部的局部症状或者一项以上的全身症状即可确诊。局部症状:(1)皮损呈红色;(2)皮损呈现浸润型,斑块经久不退。全身症状:(1)肌肤甲错、皮下瘀斑或爪甲青紫;(2)月经颜色紫黯,甚至还夹有血块;(3)舌色紫暗或舌下有瘀点、瘀斑;(4)脉象弦、涩。

1.2.2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西医的诊断标准和中医的辨证标准;(2)年龄18~60岁;(3)皮损状态稳定,近1个月内无新皮损出现;(4)皮损总面积小于体表面积的5%,单个斑块区域皮损面积小于体表面积的0.5%;(5)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承担临床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治疗效果不佳甚至病情加重等风险。

1.2.3 排除标准:(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2个月内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类药物的患者;(3)不能耐受铜砭刮痧患者;(4)具有严重食物药物过敏病史的患者;(5)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及精神类疾病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银屑病健康知识的宣教,包括饮食指导、休息和活动指导、戒烟戒酒、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给予卡泊三醇软膏外涂(用量为1%体表面积,外涂1指尖单位,早晚各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铜砭刮痧方案,即用铜砭以45°~90°倾斜,每部位连续刮20~30下,刮痧长度为2~3cm,刮痧板平面朝下,沿着一定的方向进行刮擦,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并且不可逆向刮拭。刮痧范围:(1)头部刮痧: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重点穴位:眉冲、攒足。(2)背部刮痧:足太阳膀胱经、督脉。重点刮,力求出紫痧包。重点穴位:三焦俞、脾俞、胃俞、膈俞、天柱、风门,从肩膀到手指拉出。(3)双上肢刮痧:手阳明大肠经。重点穴位:曲池。(4)双下肢刮痧:重点刮下肢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重点穴位: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血海、委中。(5)四井排毒:手部和足部进行磨痧。两组干预时间均为8周。铜砭刮痧注意要点:刮痧过程中用力均匀、频率适中,直至皮肤出现成点、成块或成片的痧点时,即可换另外一个部位再刮,刮痧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反应来调整刮拭的轻、重、快、慢,并密切观察、询问患者全身情况,当出现心慌胸闷、大汗淋漓、血压下降、意识模糊等情况,立即停止刮痧,并对症支持治疗。

1.4 观察指标

1.4.1 PASI评分:PASI最早是由Fredriksson和Petersson依据银屑病皮损范围以及严重程度而制订的分值评估方法,该量表依据人体体表面积进行划分,分别为头部占比10%,上肢占比20%,躯干占比30%,下肢占比40%。皮损严重程度则主要从浸润、红斑、脱屑多维度进行评估。依据皮损范围以及皮损的严重程度,分值为0~72分,分值越高,表明明病变范围越大,皮损程度越重;反之则病变范围越小,皮损程度越轻。

1.4.2 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银屑病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局部症状皮损浸润程度、皮疹颜色、瘙痒程度以及全身症状包括爪甲紫黯、皮肤瘀斑以及舌脉象等。

1.4.3 血清IL-2和PGE2的表达水平:治疗8周后,采集两组患者的静脉血,离心制备血清,-80℃冷藏待检。IL-2和PGE2检测试剂盒均购自江苏菲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2和PGE2表达水平。具体操作方法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1.4.4 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判定具体以PASI分值下降率作为依据,分为临床痊愈、显效、好转、无效四个级别。(1)临床痊愈:PASI评分减少能够达到95%以上;(2)显效:PASI评分减少60%~94%;(3)好转:PASI评分减少30%~59%;(4)无效:PASI评分减少<30%。有效率=临床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ASI分值比较 治疗前两组PASI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PASI分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PASI分值均较治疗前、治疗4周后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PASI分值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分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中医证候分值均较治疗前、治疗4周后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血清IL-2、PGE2的表达水平比较 治疗8周后,观察组血清IL-2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GE2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IL-2、PGE2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0%(24/30),较对照组的46.7%(14/3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28/30),较对照组的76.7%(23/3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 讨论

银屑病作为一种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皮肤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3]。目前,西医对于银屑病的治疗还是以免疫抑制剂以及一些新型的生物制剂为主。免疫抑制剂诸如雷公藤多苷、甲氨蝶呤等药物虽然对于银屑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由于药物本身具有极强的药物毒性,并且患者常需要长期服药,因此副反应明显,会给患者各个器官功能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生物制剂是近些年流行的一种新型治疗方式,虽然治疗效果肯定,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由于治疗费用昂贵、副作用大以及远期不良反应暂时无法预知,该制剂多应用于银屑病重症患者,无法推广使用。基于以上研究现状,寻找一种安全性高、疗效可靠、价格实惠、可实施临床路径推广使用的治疗方式是银屑病治疗过程中迫切需要寻找的。中医对银屑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早在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干癣候》中就对银屑病有相关记载:“干癣,但有匡郭,皮枯索痒,搔之白屑出是也”。寻常型银屑病是银屑病所有类型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类型的97%以上[4]。斑块型银屑病就是寻常型银屑病中的一种,而血瘀证又是斑块型银屑病的常见证型。无论是风热之邪客于肌表,还是病程日久,营血暗耗,都易造成气血壅滞而发病。因此,血瘀始终贯穿于斑块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医诊治斑块型银屑病也多从瘀进行治疗[5]。

铜砭刮痧疗法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以及皮部理论的指导下,将黄铜制作的刮痧板置于皮肤上相应经络腧穴,以刮痧油为媒介,通过对皮肤上的经络腧穴进行刮擦,以达到解表祛邪、调畅气血、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目的[6]。铜砭的材质为黄铜,相较于传统的砭石,更加易于导热,可以提高入脉之气的渗透深度,更易出痧的同时也更加有利于传导至深层脏腑,从而从整体上治疗疾病。中医学认为“热散寒聚”,铜砭在刮拭过程中会与皮肤摩擦产热,入脉之气随着局部皮肤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通过经络的热传导效应达到化解脉里瘀结的作用,从而治疗斑块型银屑病[7]。

现代医学认为,炎症因子是介导斑块型银屑病进展的关键因素。其中,IL-2、PGE2的含量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IL-2在机体的免疫应答及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研究[8]表明,IL-2水平与银屑病的严重程度有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是由于银屑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长期受到抑制作用,从而造成皮肤迟发性过敏反应减弱,因而导致患者IL-2水平的降低所致。PGE2是机体炎症与免疫反应的重要参与因子之一,异常表达可引发免疫异常、加重炎症反应程度,与银屑病发展程度呈正相关[9]。现代研究[10]表明,刮痧至出痧过程中,由于人体毛细血管扩张破裂,激发人体自身溶血的功能,人体通过释放一系列激素,进而增强自身代谢功能,最后达到抗炎效果,从而治疗疾病。通过本研究表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能够显著降低斑块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PASI积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并且治疗有效率及IL-2表达水平更高,PGE2表达水平更低,表明铜砭刮痧对于斑块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具有显著疗效。

综上所述,铜砭刮痧能够降低斑块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的炎症反应,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刮痧银屑病分值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刮痧疗法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
寻常型银屑病治验1则
循经刮痧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头痛不用愁 刮痧来解忧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寻常型银屑病合并手指Bowen病一例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
妊娠与银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