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一床式”管理模式下的跨专科接收病患制度构建与实践*

2023-07-27梁小春邝杏娥陈书人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床位管理中心528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14期
关键词:全院床位使用率

梁小春 邝杏娥 陈书人 向 霞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床位管理中心 528000

传统的医疗住院模式中,科室床位相对固定,床位归属科主任或医生安排,在床位满员的情况下,不能跨专科接收患者,因此,医生多建议患者回家候床、转院治疗或临时加床治疗。科室与科室间床位的“割裂”,导致患者候床时间长,无法得到及时规范的住院治疗,影响预后结局;转院治疗意味着拒收患者,易引起患者不满及公众对医疗资源可及性的焦虑;临时加床将影响病区的美观、加大管理难度,且过高的床位使用率将引起病区医护人员工作负荷过重,增加不良事件风险[1]。Weissman 等[2]对美国三所大型医院的床位使用率和安全事件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型医院床位使用率过高将导致差错率风险上升、院内感染控制难度加大、不良事件增加的风险。

伴随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追求不断提升,大型三甲医院凭借良好的管理制度、品牌效应、医疗实力日渐成为群众看病治疗的首选医疗机构,导致三甲医院床位使用率长期居高不下,通过2021年数据显示,我院部分科室床位使用率长期超过100.0%,甚至达到130.0%,而另一些科室使用率不足80.0%,在全院科室间床位使用“忙闲不均”背景下,即使明确其他科室有空闲床位,仍然无法打破床位壁垒,患者仍旧“一床难求”,间接引起了“看病难”“住院难”问题。因此,打破现有的科室与科室间床位行政壁垒,对全院床位进行集束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全院“一张床”管理(我院称为“一床式”管理),是指患者在专科匹配程度最佳的科室床位已满或接近满床状态(留下部分床位给危急重症患者)时,将患者调配至其他科室空床救治,让患者得到及时妥善的住院治疗的床位管理模式[3]。“一床式”管理模式下的跨专科接收病患其面临的医疗问题、管理问题和运行问题等均需良好的制度加以管控及不断完善,以确保患者在“一床式”管理模式下获得同质化的医疗护理服务。本研究报道了我院“一床式”管理模式的跨专科接收病患制度构建及实践效果,旨在为医院“一床式”管理及该模式下的跨专科收治精细化管理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承担着当地大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援任务。医院开放床位2 500张,医护、管理人员4千多人。自2022年1月开始,对全院全面推开初期纳入“一床式”实践管理的53个临床科室和32个护理病区开展了跨专科接收病患制度的构建,且相关制度的构建与实施取得了医院伦理学会及医院管理层的批准及认可。

1.2 方法

1.2.1 “一张床”管理模式下的跨专科接收病患管理制度。“一床式”管理模式下的跨专科接收病患制度的构建。(1)病区床位管理:根据专科特点决定床位调配运行模式。床位宽松的科室床位数的80%为该科室的固定床位,其余20%作为共享床位。床位统筹权归病区护士长,每个病区均设有床位协调员中,协助护士长一起管理病区床位,病区不得私下协商调配跨科患者,不得无故推诿拒收患者。(2)跨科病患管理。医生开住院卡时评估患者病情允许跨科、患者同意跨科,勾选跨科申请,在专科满床的前提下,床位管理中心按“专科优先、空间优先”原则安排轻症患者跨到专科相近、楼层相近的护理单元收治(原则上不安排急危重症、住院时间长的患者跨科收治),让患者得到及时妥善的住院治疗,在原医疗专科病区有空床时,跨科收治患者可转回专科本部病区;跨科转回手续由专科主诊医生开出医嘱,病区自行办理。(3)医疗责任界定:医生跟着患者走,主诊医生或同医疗组医生负责跨科病患住院期间的所有诊治活动;当患者发生病情变化需抢救时,由所在病区值班医生先行处理,同时病区护士通知专科主诊医生或值班医生过来处理,病情稳定后尽快转回专科病区继续治疗;要求原专科主管医生每日至患者所在病区进行1次病情沟通及查房。(4)床位信息化动态监管。床位管理中心设专班调配床位,信息系统实时动态更新床位信息,每天中午12点前,病区需按时上报空床情况(包括空床数、插牌留床情况),床位管理中心每天中午12点后进行空床调配。

1.2.2 跨专科收治奖励制度。对跨病区收治患者,相关医疗科室、护理单元分别奖励100元/(床·日),并由跨专科接收的病区根据实际参与患者管理的医护人员工作量进行二次分配。

1.2.3 人力资源调配。动态了解科室床位使用与人力资源配置数据,计算实际床护比,在“全院一张床管理理念”跨专科接收患者后,目标科室护理人员不足,可向护理部申请,增加机动护士岗位,适当补充护士数量,以满足人力资源的需求。

1.2.4 培训管理制度。医生在医务科的指引下,定期开展跨专科患者管理的相关培训,从规章制度、患者管理、同质化医疗管理、转科管理、责任界定等多方面进行强化培训,切实提升跨转科接收病患后的同质化医疗服务。护士则由护理部定期进行各种规章制度、基础护理、文书书写、礼仪与行为规范、护理工作流程、跨专科患者管理等培训,同时进行人才培养和储备,包括专科护士、个案管理师、教育护士、研究护士等,确保跨科患者得到同质化的护理。

1.3 评价指标与方法

1.3.1 床位使用率。床位使用率=实际使用病床数/实际开放病床数×100%,床位使用率反映了使用床位与实有床位的比率,床位使用率越高,床位越紧张。为避免季节性因素对床位使用率的影响,实施前选择的时间为2021年1—9月;实施后选择的评价时间为2022年1—9月。

一是超级清洗剂加入时间短,整个加剂过程耗时3 h左右,从而有效的增加了超级清洗剂在整个系统的运转时长。

1.3.2 住院患者数量、手术患者数量及住院时间。 分别统计实施前与实施后全院接收的住院患者数量、手术患者数量及住院时间。

1.3.3 医疗与护理质量评价。根据医院的管理制度规定,患者出院前均会由管床护士发放1份《患者住院服务整体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该量表包含了患者对医疗服务和护理服务质量评价2个条目,选项包含满意、中等、不满意3个选项,患者自愿填写,科室回收后统计。收集2021年1—9月与2022年1—9月全院32个护理病区提交的按月累积满意度状况。

2 结果

2.1 床位紧张与床位宽松科室的月平均床位使用率 根据2021年1—9月全院统计的月平均床位使用率数据,选择月平均床位使用率最高及最低的5个科室进行对比。实施后,床位紧张科室月平均床位使用率同比下降5.08%~13.93%,实施后的床位使用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 )。床位宽松科室月平均使用率同比上升9.61%~16.79%,实施后床位使用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 ),详见表1。

表1 “一床式”管理模式实施前后部分科室月平均床位使用率比较

2.2 住院患者数量、手术患者数量及住院时间 2021年1—9月全院共接收住院患者数量为7.25万次,2022年1—9月全院共接收住院患者数量为7.51万次,接收住院患者数量同比上升3.59%。2021年1—9月全院共接收手术患者数量2.03万次;2022年1—9月全院共接收手术患者数量2.12万次,同比上升4.43%。2021年1—9月住院时间1~64d,平均住院时间(8.42±2.06)d;2022年1—9月住院时间1~61d,平均住院时间(8.10±2.03)d,平均住院时间同比下降3.80%,2022年1—9月全院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2021年1—9月(t=30.164,P<0.001)。

2.3 患者满意度评价 实施前共24 528例患者,实施后共25 614例患者评价了医疗、护理服务满意度。“一床式”管理模式实施前后住院患者对医疗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患者对“一床式”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医疗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由于大型三甲医院的医疗、管理能力有明显优势,患者对品牌医院信赖程度逐渐上升,导致三甲医院床位使用率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此外,由于缺乏科学、有效、准确率高的工具测算不同科室应配备的床位数量,导致不同科室的床位使用率差异较大,后期受到建筑格局的影响,床位使用率高的科室增添正式床位空间较小,导致某些科室的床位使用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导致患者接收延误、对床位安排不满,甚至床位暗箱操作等问题。“一床式”跨专科接收病患管理模式是将全院的床位进行动态管理,打破科室床位的壁垒,将床位管理模式由“仓储式”向“机场式”转变的新型床位管理模式,对于均衡不同科室间的床位使用率,提升全院床位整体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医疗条件有重要帮助。狄晓芸等[7]报道了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实施“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全院床位使用率从88.5%上升到 96.4%。Holm等[8]通过离散事件模拟模型,基于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的床位分配方案,在床位不足时向床位宽松科室内安排患者住院,实现了分流了40%住院患者,且床位获得优化分配后,夜间临时床位比例从6.5%下降至4.2%。本研究选择了2021年1—9月床位使用率最高与最低的5个科室作为比较对象,可以看出“一床式”跨专科接收病患管理模式实施后,床位紧张科室床位月平均使用率同比下降5.08%~13.93%;床位宽松科室床位月平均使用率同比上升9.61%~16.79%,实施后床位紧张科室与床位宽松科室的床位使用率呈现了积极、良好的变化。说明,“一床式”跨专科接收病患管理模式盘活了医院现有的床位资源,减轻了床位紧张科室的接收压力,提升了床位宽松科室的床位利用率,实现了科室间均衡的接收患者。

李香玉等[9]报道了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采用“一床式”管理模式后,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从12d下降到8.2d。本研究结果显示,“一床式”管理模式实施后的医院接收住院患者数量同比上升3.59%,手术患者数量同比上升4.43%,平均住院时间同比下降3.80%,实施后接收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实施前。说明“一床式”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医院的住院接收能力、手术接收能力,压缩了住院时间,实现了医院救治能力的提速增效。原因主要为:(1)“一床式”管理模式有效促进了医院床位资源的流动,床位宽松科室的空闲床位获得了适当的利用,直接带动了医院接收住院患者能力的提升。(2)“一床式”管理模式的跨专科接收患者,减少了床位紧张科室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有助于患者管理效率的提升;此外,“一床式”管理模式对护理工作、绩效、管理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创新,通过配套的激励措施推动了患者管理效率的上升,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以往跨专科接收患者最大的担忧为患者是否能获得同质化医疗护理服务[10-11],盲目的跨专科接收患者后,可能带来患者不满意度的上升。本研究结果显示,“一床式”管理模式实施前后住院患者对医疗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一床式”管理模式实施后并未影响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主观评价。原因主要为: “一床式”管理模式以严谨、科学的制度对跨专科接收患者后的医疗、护理质量进行了约束,尽可能地让患者在不同病区治疗中获得同质化的医疗服务质量,有助于维持现有的医疗、护理满意度状况。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一床式”管理模式的跨专科接收病患制度并实践,实现了科室间均衡的接收患者,减轻了床位紧张科室的接收压力,提升了床位宽松科室的床位利用率;同时带动了住院接收患者数量、手术患者数量的上升,压缩了平均住院时间;患者对医疗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未出现显著下降,因此,对临床和医院床位管理均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全院床位使用率
全院病床统筹收治模式下的绩效核算方法初探
上海市医疗机构床位分类研究: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医院何以床位论英雄?
PDCA循环在全院复用器械基数管理中的应用
区域养老床位预测方法探析
白衣天使穿上绿装拓展忙
养老床位欠缺与闲置并存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探讨
吓死我了
吓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