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实践探究

2023-07-26罗斌

高考·下 2023年4期
关键词:融合策略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罗斌

摘 要:新课程改革视域下,教学理念、模式也随之发生变革,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始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经课堂教学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了抽象知识形象化、复杂知识简单化,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聚焦于此,结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针对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路径展开详细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高中数学;融合策略

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倡导“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其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也为师生搭建了交流与互动的平台,有效扭转了传统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真正提升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鉴于此,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求,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唯有科学融入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一个灵动的数学课堂,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融合优势研究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显著的价值。具体来说,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有助于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在调查中发现,动机是驱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力量,学生唯有在学习动机的驱动下,才能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必须要增添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始终按照传统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高中数学课堂难免枯燥无味,难以唤醒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融入,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也拓展了数学课程资源、改变了数学知识的呈现形式,为高中数学课堂增添了趣味性的因素,能够将高中数学枯燥、单调的定理、公式等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增强了数学抽象知识的可视化,激趣励学,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高中数学学科极具抽象性、逻辑性,学生单纯地记忆和试题练习很难透彻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以往,教师基本上是通过反复讲解、例题讲解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并不能够真正理解数学概念、定理的实际含义。在这种被动教学中,不利于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也制约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降低了数学学习的效果。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可基于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分解,让学生顺着视频的指引逐步理解知识的规律,掌握数学知识探究和学习的技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最后,丰富学习资源,延伸知识。信息技术具有海量的数学资源,适当引入教学课堂能够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效率,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压缩了教学内容。鉴于此,通过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融合,节约了课堂时间,为教师补充教学内容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同时,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搜集整理相关的内容,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可以说,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有效扩充了数学课堂容量,满足了新课程下的教学要求[1]。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路径

(一)基于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教学的对象,学生的学习动机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学习效果。鉴于此,面对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求,唯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激活课堂氛围,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充满乐趣的数学学习情境,以此点燃学生的兴趣点,促使其在积极主动探究中开启数学课堂的高效学习。例如,在“空间几何体三视图”教学中,为了唤醒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就借助了信息技术这一手段:为学生展示了游乐场不同角度的展示面,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想象一下,你站在游乐园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游乐园是什么样子的?”如此,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物体观察,加深学生的印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其以更加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到学习中。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能够让学生从正面、侧面和上面对物体进行观察,贯通物体平面显示效果与立体效果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基于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增强体验

核心素养下,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材观,以现行的数学教材作为教学依据,但又不能囿于数学教材的限制,而是立足于教材内容,适当补充与延伸,以更好地满足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鉴于此,在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融合时,必须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适当补充一些课外资源,以此辅助课内知识理解,并拓宽学生的视野,推进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例如,在“空间几何体”的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就需借助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先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图片,如:西瓜、魔方、杯子、模板等,引导学生在生活常见物体的图片中将空间几何体的概念抽象出来,以此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接着,又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火腿肠、冰箱、纸杯、铅笔、斗笠、台灯灯罩、水平锥、金字塔等图片,使得学生基于物体结构特征,将其划分为两大类,并将其共性概括出来。如此,通过教学内容的拓展,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加深了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真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2]。

(三)基于信息技术转变知识呈现形式,降低学习难度

与其他学段数学相比,高中数学更加复杂、难懂,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以往,高中数学教师基本上是采用口头描述、文字形式进行展示,或者是辅以少量的实物和模型。但这种数学教学模式效果不佳,学生在学习中依然面临着极大困难。鉴于此,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如此,可强化学生的视觉感官,促使学生多重感官参与中,突破思维障碍,完成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例如,在“任意角”的教学中,就从初中所學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初中所学的角是如何定义的?角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同时运用信息技术,将角的形成过程直观地展示出来,以增强学生的认知。接着,为了引导学生逐渐进入到“任意角”的探究学习中,又为学生展示了体操、跳水比赛的相关视频,并指导学生思考“在跳水和体操比赛中,转体720°、1080°是什么意思”,以此唤醒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对角的概念推广的必要性产生认知。同时,为学生播放齿轮转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在直观地感知中认识到顺时针、逆时针对角的分类,使其对正角、负角、零角概念形成清晰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有效转变了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再现了数学知识的规律,激励学生去思考和探索,有效地降低数学抽象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3]。

(四)基于信息技术实施精准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面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要求,积极开展精准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鉴于精准教学的内涵,教师应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数学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情况,精准了解学生的欠缺和真实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以往,分析学情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工作,动态记录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过程,工作量大,学生的情况常常不易把握,致使精准教学难以开展。鉴于此,即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技术,通过考试成绩、日常作业、学习状态等,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基本不等式”精准教学之前,就基于信息技术这一手段,对高中生的学情实施全方位的分析,了解当前学生的实际学情,围绕本章节教学重难点,设置了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目标:如果为定值,利用不等式相关知识点,求出、最大值?当为定值时,可准确求出的最大值。如此,在精准教学目标的引导下,致使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升,真正满足数学核心素养要求。

(五)基于信息技术打造互动课堂,促进深度学习

鉴于高中数学学科的特点,极具抽象性,学生的学习难度比较大。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氛围沉闷,很难激起学生的思维活力,难以完成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对此,必须要基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学生营造一个深度互动的课堂,促使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理解数学知识,并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可充分借助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借助形象、动态化的素材,吸引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交流,促使其在思维碰撞中,完成数学知识的深度探究,并实现数学思维的发展。例如,在“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先带领学生对异面直线的定义进行了简单回顾,接着运用信息技术将直线和平面的几种位置关系,直观地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将直线和平面三种位置关系概括出来;之后,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长方体,引导学生在直观地感知中,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说出长方体的一条棱所在直线同长方体六个面所在平面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交流,并在思维碰撞中说明棱与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特点,让学生能够理性、科学地进行直线与平面位置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此,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活跃了数学课堂氛围,也促进了师生、生生互动,使得学生在深层次互动中完成本节课知识点学习,真正满足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4]。

(六)基于信息技术构建线上学习平台,体现自主学习

核心素养下,数学教学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师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线上学习平台,采取混合式学习的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地自主学习资源和空间,让学生能够按需学习,依据自己的特长开展自主化、个性化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依据学生线上学习的数据,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推送适合学生的各项学习资料和资源,实现学生学习的高效性。一方面,通过线上平台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新课程下,学生是学习主体,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体现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鉴于此,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平台,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自主学习视频,将其上传到教学平台之上,引导学生以此开展自主学习。例如,在“二项式定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指向本节课教学目标:能够运用多项式运算法则、计数原理对二项式定理进行证明,并运用其解决简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确定自主学习的内容,教师上传有关二项式定理的导学案、知识点视频、分层作业、探究活动、自我测试等资源,学生在线上进行探究和学习,检验对二项式定理的掌握程度,提高二项式定理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能力,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高效化。另一方面,基于信息技术进行分层指导。新课改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着眼于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很难实现这一目标。鉴于此,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基于班级中学优生、学中生和学困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出针对性的辅导方案,引导学生在课下通过针对性的辅导,最终获得提升与发展。另外,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还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推荐一些试题,或者数学学习资料、提供一些开放性题目,使得学生在深度讨论中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将其与课堂教学整合到一起,以便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引入丰富资源,助力学生的各项学习与探究活动,辅助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鉴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彻底摒除传统的教学模式,因地制宜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项数学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价值,激趣励学,丰富高中数学课程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效率,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

参考文献

[1]蔡江华.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融合教学策略研究[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05):86-88.

[2]孙长寿.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融合路径[C].中国国际科技促進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年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学术研究论坛论文集(四).2023年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学术研究论坛论文集(四),2023:89-91.

[3]傅小云.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J].高考,2023(02):81-83.

[4]张玉娟.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深度融合思考[J].智力,2022(33):64-67.

[5]张向伟.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探究[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社会形态基础教育论文集.对接京津:社会形态基础教育论文集,2022:704-706.

猜你喜欢

融合策略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