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XR”赋能图书馆新型数字资源的建设服务路径研究

2023-07-26李文华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空间

摘要:XR作为集合各种高新技术的交叉学科,通过其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等特征,为图书馆服务带来了革命性变化。近年来,随着5G技术的普及以及XR技术的推广,图书馆领域陆续开启了针对“5G+XR”的应用研究。文章基于“5G+XR”为图书馆发展带来的机遇分析,探讨了“5G+XR”赋能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以及数字资源服务的路径。

关键词:“5G+XR”;图书馆;新型数字资源

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6-0093-04

5G技术的应用加速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融合,在图书馆领域掀起了空间再造热潮,颠覆了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促进了智慧服务新生态、新格局的形成。拓展现实(XR)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与可穿戴设备产生的真实与虚拟组合的可人机交互的环境,是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混合现实(MR)等多种技术的合称。当前,XR技术已从最初的概念走向应用,逐步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图书馆要想在新时代提供更加完善的知识服务,有必要借助5G與XR技术推动智慧图书馆资源建设,实现由信息中心向知识中心的转变。

1“5G+XR”赋能图书馆变革

5G具备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等特征,在理想状态下可以大幅减少端到端的网络延时。5G带来的不仅仅是网络传输速率的提升,还可支持低时延的高速连接,进而破解XR行业面临的诸多难题。当前,我国5G网络布局正在加快,5G应用日渐广泛,作为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5G也为XR技术的演进和场景应用注入了新的活力。“5G+XR”具体表现为以5G为介入方式,通过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融合,实现图像、画面、3D声场、眼球捕捉等虚拟现实及人机交互场景,全面加强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的沉浸感和稳定性。图书馆依托5G的网络布局和优越性,除能进一步扩大信息知识的获取方式与途径,构建更高效、更智慧的XR服务外,还能基于5G的高速率,结合跨终端、多场景的XR服务,打造全面、逼真、生动的沉浸式全感官体验[1]。

在网络无所不达、算力无所不在、智能无所不及的算力时代,科技创新为数字阅读的内容生产,以及阅读的形式、体验与场景的打造带来了无限可能。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他们期待图书馆的阅读服务能够更加智能化、数字化。“5G+XR”打破了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时间和空间的上限,使繁琐的图书馆工作迎来质的飞跃,让严肃刻板的图书“活”了起来。无论是虚拟图书资源的构建,还是虚拟场景的构建,均以快捷、便利为基本出发点,因此图书馆引入XR、AI等技术,根本目的是通过数字化创新和提升其智慧化服务能力,不断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当前,我国许多图书馆都在积极探索创新,基于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更加有趣、更加便捷的智慧图书馆,不断丰富公众的阅读体验。基于XR技术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快速融合正成为未来最大的社会变革之一,这对图书馆而言既是终极挑战,更是历史机遇[2]。

2“5G+XR”赋能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途径

“5G+XR”凭借交互性、智能化、虚拟化等特征,为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带来了广阔的空间。笔者认为,结合当前图书馆智能化程度不足、人机交互性缺乏、用户参与感有限等现实问题,“5G+XR”赋能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具体路径应当从信息资源建设、参考咨询建设、信息检索建设、智慧空间建设四个场景入手,四个场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联结,共同构成一个闭合的数字资源服务系统,详见图1。

2.1信息资源建设

当前,图书馆信息资源已基本实现数字化。但是,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主要是馆藏资源的二维数字化,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与应用,缺乏生动性与交互性。在“5G+XR”环境下,图书馆可基于OCR、数据挖掘、知识图谱及知识表示等核心技术应用,在5G高速传输功能的支持下,使海量资源由浅表的资源揭示转向深度揭示、知识关联、知识图谱等,提供全文检索、关键要素抽取、挖掘分析等服务,将资源解构、关联、重构,完成知识链接与存储,同时借助VR、AR等技术实现传统纸质文献的数字化,构建馆藏资源的三维立体形态,将传统图书信息资源的静态展现转化为立体的虚拟动态景象,让读者沉浸在具有多重感知的虚拟、动态的知识海洋中[3]。读者利用智能设备终端进行人机交互,实现与资料信息的直接“对话”,通过体验真实世界与虚拟环境的交融,创造出“虚拟图书”与“增强型图书”,从而构建阅读服务内容的新形态,如:通过XR等虚拟现实技术将晦涩难懂的古籍转变为生动形象、人机交互的三维信息资源,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古籍资源的保护力度和利用率。

2.2参考咨询建设

参考咨询是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内容,在文献资源开发、情报职能发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参考咨询的本质意义与价值在于图书馆员与读者的互动。在传统环境下,受软硬件条件限制,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存在资讯库设计不完善、读者用户体验不佳;无法深度挖掘读者用户行为数据,难以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互动交流多以文字为主,无法通过音频、视频等多元内容实现高效沟通等问题。在“5G+XR”环境下,图书馆利用AI等技术可以实现便捷的人机交互,带给读者全新的参考咨询服务体验,如:根据读者的行为偏好进行精准推介,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实现读者群体分析画像及精细化管理,借助智能显示与人机交互技术创新呈现馆藏资源,提供定制分析决策与专业咨询服务等[4]。此外,图书馆还可构建线上虚拟咨询机器人与线下智能机器人硬件与场景,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既能减轻图书馆员的服务压力,也能极大提升参考咨询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2.3信息检索建设

VR、AR等技术可使信息检索可视化、多维化,使读者更加高效便捷地浏览挖掘信息,既能改变传统信息的单一检索模式,为读者提供具象化、立体化信息,激发其视觉感知,又能将复杂抽象的数据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更利于读者接受,从而提升信息检索成效。当前,XR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检索服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技术角度看,基于5G低时延的瞬时决策,融合物联网的数据感知与采集、云平台的资源存储与计算、大数据的精准分析与预测等多元功能,可精准预测到读者所需的服务和资源,从而把握目标群体需求动向,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如:虚拟书架搭建可基于检索平台改造与数据接入,实现图书馆检索平台书架功能,读者点击虚拟书架上的图书即能掌握馆藏信息。

2.4智能空间建设

图书馆要立足“5G+XR”背景,重新思考和定位空间价值,充分考虑空间功能要求及服务需求,打破既有空间布局的局限性,促进空间延伸,实现空间与资源、技术、服务的有机结合,打造结构多元、功能丰富、服务智能的智慧空间体系。图书馆可从智慧城市建设要求与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出发,精准把握智能空间再造的内在逻辑,将空间再造由传统的“以资源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利用“5G+”创新服务内容、方式及手段,使空间服务逐步趋向精细化、智能化、专业化,同时促使图书馆不断朝着融合、共享、创新的文化综合体演化,使空间价值逐步由服务价值、创新价值上升至文化价值,实现空间价值的持续提升[5]。例如,重庆图书馆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复刻出数字版本的重庆图书馆,叠加物联网设备实现虚实馆舍间的实时数据交互,并通过建筑级场景建模和游戏级画面渲染,使读者沉浸式体验3A游戏级别的数字孪生图书馆。

3“5G+XR”背景下图书馆新型数字资源服务路径

3.1优化阅读服务机制

作为新兴技术产业,XR在图书馆的应用需要健全的阅读服务机制作支撑。首先,图书馆要构建系统的“5G+XR”阅读服务组织保障体系,明确管理服务机构及其职责权限,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配置资金、人才等资源,确保“5G+XR”模式健康持续发展;其次,图书馆要建立服务协同机制,争取政府支持,吸纳社会力量和资源,延展XR阅读服务范围与渠道,形成政府、图书馆与社会三方互动的运行体系;再次,图书馆要明确XR环境下读者的基本权益,制订图书馆阅读服务方案,以及受读者认可、能够激发其参与XR阅读热情的奖励激励机制,不断提升智慧图书馆的知名度与影响力[6]。

3.2打造多元服务场景

图书馆可利用XR技术结合读者的需求喜好打造多主题、多平台的服务场景,实现服务内容和服务层次的全覆盖,为读者提供智慧化、沉浸式的数字阅读服务体验。一方面,图书馆可打造形象呈现场景,利用VR技术采集真人图书资源,并将真人图书置于阅读场景当中,基于AR技术构建阅读分享场景,构建真人图书内容,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感受沉浸式阅读情感体验;打造“XR+”教育场景,指导读者利用可穿戴设备进入自然科普教育场景,畅游海洋、探秘森林,享受科学阅读之旅。例如,福州图书馆开发了“AR4D海底世界”,读者佩戴VR头盔后就如同置身海底世界,可身临其境般观察和了解鱼类的习性[7]。另一方面,图书馆可打造阅读分享场景,如构建VR直播频道,通过VR阅读视频直播形式开展讲座、朗读、主题讲坛、展览等活动,激发公众阅读热情,提升阅读服务成效。“5G+超高清视频”能够为图书馆开展大型直播活动以及远程资源实时展示提供技术支持,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此外,图书馆还可打造智能交互场景,如基于XR技术开发经典小游戏(消消乐、切水果、连连看等),将信息知识融入小游戏,让读者通过互动游戏在获得乐趣的同时实现自主学习,达到知识普及的目的。

3.3开发特色服务项目

虽然当前AR、VR等技术在我国图书馆的应用越来越多,但还缺乏深度融合,同时存在同质化、雷同化等问题。图书馆亟须深入思考如何利用XR技术开发特色项目。一方面,图书馆要依据读者实际需求,针对性开发各类特色XR阅读服务项目,打造沉浸式虚拟现实的阅读学习空间氛围,如“XR+心理疏导”服务,图书馆基于VR、AR等技术构建VR宣泄、VR减压放松、VR肌肉舒缓等心理疏导流程,让读者在设定情境引导下完成身心放松、释放压力的情绪体验。此外,图书馆还可组织开展AR阅读作品竞赛、VR文本设计大赛等活动,与读者的实际需求和喜好紧密结合,打造具备鲜明特点的图书馆智慧服务项目品牌,如:上海图书馆基于XR技术打造了“大阅读”体系,策划名著剧本杀等新颖的阅读活动项目,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图书馆要不断完善特殊群体服务项目,面向特殊群体开发AI助理、VR可穿戴设备等,增加同声翻译、远程视频、趣味知识情境等个性化服务,充分调动读者的视、听、触感受,提升特殊群体的阅读质量,促进科技与人文的互动交融,使公共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惠及每位读者。

3.4拓展智能服务空间

随着5G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应用,用户对XR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图书馆也需不断升级多场景XR服务设备,提升硬件服务设施的智慧水平,将XR功能嵌入图书馆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服务的智能性、便捷性和适用性。一方面,图书馆可通过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提升XR终端设备的反馈速度。为持续拓展和延伸智能空间,公共图书馆可打造集学习、交流、体验于一体的一站式信息共享空间,同时全面整合5G、AI、传感设备等软硬件设施,将智能空间再造的范围拓展至智慧图书馆空间的整体建设层面,使图书馆空间向外延伸至图书馆与社会空间以及馆际空间合作再造等层面[8]。另一方面,图书馆要创新开发智能软件。图书馆的服务功能需求主要集中在视觉与听觉感知两个方面,可基于XR技术应用着重打造视觉与听觉感应,联合互联网科技企业开发相关智能软件,定向升级智能服务机器人、虚拟馆员,开发元宇宙图书馆软件等,如利用VR技术对图书书架、序列等信息进行三维显示,使读者能直接感知图书馆环境、书籍等。

4结语

在信息化智能化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也逐步展现出更智慧、更互联、更包容的新面貌。“5G+XR”为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阅读服务带来了新的变革,但无论图书馆的功能如何拓展与延伸,推广阅读始终是其核心工作。在“5G+XR”智慧化背景下,图书馆更应把握机遇,直面挑战,整合信息资源数据,利用新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实现全方位智慧服务,使图书馆成为与读者共生的有机体。

参考文献:

[1]谭衍慧.5G时代的图书馆多场景VR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21(3):177-179.

[2]馮银花.VR助力图书馆数字资源传播实现机制[J].图书馆学刊,2020(12):83-89.

[3]吴志静.基于XR技术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展览服务研究: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图书馆数字化展览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11):90-97.

[4]王幸远.VR技术在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10):53-55.

[5]梅健.数智时代公共图书馆VR阅读服务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7):69-74.

[6]李林.5G+VR/AR技术驱动的图书馆虚拟阅读空间构建研究[J].图书馆学刊,2022(1):68-72.

[7]任娟莉,王若鸿.5G布局下图书馆多场景VR服务构建[J].出版广角,2019(18):70-73.

[8]杨培培,王焕景.基于VR技术的真人图书馆场景构建策略[J].图书情报导刊,2022(8):43-49.

(编校:徐黎娟)

收稿日期:2023-05-05

作者简介:李文华(1978—),泰安市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图书馆
飞跃图书馆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QQ空间那点事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