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23-07-22许涛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3年7期
关键词:格瑞洛全血冠脉

许涛

(佳木斯市中医医院药剂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冠动脉硬化斑块破裂,使得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诱发心肌缺血所致[1]。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胸闷、胸痛等,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现象,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危及患者的健康安全[2]。现阶段,临床主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其中氯吡格雷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药物,但因患者存在个体差异,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影响预后[3]。替格瑞洛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起到降低血栓性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作用,还有利于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出现的各种症状。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及对患者全血黏度及血小板凝集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 年5 月—2021 年5 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4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要求;②至少有1处动脉血管狭窄程度超过50%及以上。排除标准:①伴有血液系统疾病或者凝血功能异常者;②患有主要(心、肝、肺、肾等)脏器功能严重损伤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⑤患有精神异常或者依从性差的患者;⑥既往有出血病史,并正接受其他抗凝治疗的患者;⑦对本研究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过敏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 例。对照组中男21 例,女16 例;年龄47~78 岁,平均年龄(64.7±2.5)岁。研究组男22 例,女15 例;年龄49~76 岁,平均年龄(64.2±2.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即卧床休息、低盐低脂饮食、吸氧,并应用调节血脂及扩张冠状动脉类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01O)治疗,初始剂量300 mg/次,1 次/d,次日将剂量调整为75 mg/次,1 次/d,患者需维持治疗1 个月。研究组应用替格瑞洛(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20)治疗,初始剂量180 mg/次,2 次/d,次日将剂量调整为90 mg/次,2 次/d,患者需维持治疗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显效为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至80%及以上,经过心电图检查,显示ST 段恢复;有效为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至50%及以上但不超过80%,经过心电图检查,显示ST 段明显降低;无效为患者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或加重,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低于50%,经过心电图检查,显示ST 段没有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全血黏度、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凝集率:在患者空腹情况下,取5 ml 静脉血,通过抗凝诱导处理,应用由北京塞科希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购进的试剂盒通过比浊法进行测定,操作流程及方法需严格依据说明书实施。③心血管事件:包括再发心绞痛、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全血黏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凝集率比较

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凝集率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全血黏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凝集率比较(±s)

表2 两组全血黏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凝集率比较(±s)

组别 例数 全血黏度(mpa/s)血小板计数(×109/L)血小板凝集率(%)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7 41.3±2.2 37.2±2.1 217.6±51.2 198.3±47.6 61.9±5.7 54.8±5.2研究组 37 41.5±2.1 34.1±1.9 216.9±50.8 179.2±43.2 62.2±5.8 47.4±5.0 t 值 1.754 12.182 1.432 11.874 1.431 12.263 P 值 0.125 0.036 0.689 0.024 0.414 0.016

2.3 两组心血管事件比较

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血管事件比较[n(%)]

3 讨论

3.1 临床疗效分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糜烂引起血栓形成所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氯吡格雷虽然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药物,且有着良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但受到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多态性的影响,部分患者会出现药物抵抗现象[5]。与此同时,有研究表明[6],虽然很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都及时接受治疗,但支架内血栓、心肌梗死的概率仍然较高,分析与氯吡格雷抵抗有关。替格瑞洛是一种具有直接作用,可与P2Y12 受体进行可逆结合的受体拮抗剂,是具有强活性的环戊基三唑嘧啶类药物,且不会受到肝酶细胞色素P450(P450,CYP)2C19 基因型的影响,平均绝对生物利用率可达到36%[7]。除了可对P2Y12 受体进行抑制,也具备生物多效性。该药物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时,可通过降低红细胞膜上平衡型核苷转运体-1 摄取腺苷的能力,增加腺苷在血液中的浓度,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同时,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改善动脉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效果[8]。

3.2 血小板指标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凝集率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可知,替格瑞洛可在2 h 内达到峰值,抑制血小板聚集,机体功能可在停药后迅速恢复。同时,作为一种非前提药物,替格瑞洛成分不参与肝脏代谢,肝脏功能不会影响到药物发挥,与血小板表面二磷酸腺苷受体结合具有可逆性,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抗凝效果,还可在12h 内恢复正常的凝血功能[9]。

3.3 安全性分析

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替格瑞洛在临床中的安全性。分析认为,替格瑞洛属于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可使P2Y12 受体抑制剂活性形成选择性抑制,可可逆地结合P2Y12,用于心血管事件和对预防出血有很好的价值[10]。

综上所述,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降低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凝集率,改善全血黏度水平,且可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具有应用有效性及安全性。

猜你喜欢

格瑞洛全血冠脉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替格瑞洛治疗STEMI行PCI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替格瑞洛致呼吸困难分析
应用快速全血凝集试验法诊断鸡白痢和鸡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