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干预方法

2023-07-21刘冬霞

幸福家庭 2023年5期
关键词:自卑中学生家长

刘冬霞

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既是其个人幸福的基础,也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中学生心智还不成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黄金时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急剧不平衡导致他们情绪波动较大、内心十分敏感,容易受主观情感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自卑心理。有研究显示,自卑是当前影响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问题之一。自卑心理不仅会让中学生产生消极的心态,还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甚至会引发心理疾病。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中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有自卑心理的中学生,教师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走出桎梏,重拾信心。在本文中,笔者探讨了中学生自卑心理的表现和危害、成因以及疏导策略,以供参考。

一、中学生自卑心理的表现及危害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对于自卑的定义是:当面临困难的情况时,无力感和无助感会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因为无法达成目标而失望的心态。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少部分中学生有自卑心理,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会轻视自己,对自身的能力缺乏信心,总认为自己不如他人,做任何事都不会成功。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自卑表现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

一是畏缩、躲避。他们不喜欢与他人交往,不敢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对集体活动比较抗拒。二是推卸、退让。他们与人交往看上去是正常的,但是对他人的称赞或信任总感到自愧不如,缺乏自信,他们总以“我不行,我不会”为借口推脱。三是过度活跃。他们在交往中表现得很活跃,在活动中表现得很积极,以此来掩饰自己的自卑。四是总感觉他人看不起自己。他们内心忧郁,会压抑自己的不良情绪,偶尔还伴有焦虑、失眠等。

毋庸置疑,自卑心理对中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自卑会让人长期处于恐惧、失望中,会让人产生消极、颓废的心理。如果一个人怀疑自己永远不能成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上的认知闭环,导致其人生螺旋式下降。自卑是中学生心理障碍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它既会影响中学生良好个性的建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活能力的发展受到阻碍,这必须引起教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

二、中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

对于中学生来说,其自卑心理的形成大多是因为对自身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和分析,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良思维定式。要想消除中学生的自卑心理,让他们以更加积极健康的面貌投入学习与生活,教师就需要深入了解他们自卑心理的成因。笔者认为,中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一)内因

1.缺乏自信。部分中学生没有建立正确的审美标准,认为皮肤黑、个子矮、五官不完美等是生理缺陷,并刻意拿自己与同龄人甚至影视明星作比较,从而产生自卑心理。此外,部分中学生神经异常敏感,在社会环境中容易因为他人的言语受到伤害,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事实上,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期,每一名中学生都是朝气蓬勃的少年,即使是在生理上有一定缺陷的中学生,与同龄人相比也具备更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内心的情感也更加丰富。

2.青春期的影响。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会十分关注自己的身体,在心理上变得敏感和脆弱,对外界既好奇又害怕。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健康、美丽,吸引外界的目光,又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当他们发现自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时,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

3.攀比心理作祟。中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部分中学生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会产生攀比心理,喜欢在生活品质上与同龄人作比较,当发现别人拥有的东西自己却没有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4.性格原因。部分中学生性格内向,心灵敏感脆弱,如果教师不主动与他们交流,没有对他们投入太多的关注,他们就会很失落,认为是自己不够优秀,所以才会被老师忽视,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另外,少部分中学生在某一方面遭受过挫折,因此沉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这也会让他们产生自卑心理。

(二)外因

1.家庭因素。不良的家庭教育容易导致中学生出现自卑心理。目前,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要求自己的孩子样样争第一,如果学生没有达到家长的预期,就会受到家长的批评、斥责。此外,部分家长推崇打击式教育,对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视而不见、吝啬夸奖,对孩子身上的缺点则无限放大。殊不知,以上这两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会摧毁一个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不断怀疑自身的能力,从而产生自卑心理。此外,一些特殊的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成长也有着重要影响,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父母在外务工等,处于这些家庭环境中的中学生会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他們缺少了父母完整的爱,这会使他们情绪低落,从而出现自卑、孤僻的性格。

2.学校因素。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学生才能身心健康成长。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校和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唯成绩论,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不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很容易让中学生产生不良的心态。如成绩好的学生会认为只要考试取得高分,就能得到家长和教师的喜爱,因此可能产生高人一等的心态。而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则容易自卑,从而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同时,过于看重学习成绩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在极大的精神压力和压抑的环境下,学生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一旦没有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就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自卑心理。

除此以外,部分学校不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然而,当前仍然有许多教师忽视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心态上的忽视,虽然部分教师客观上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主观上仍然没有重视;二是部分教师自身缺少相关专业知识,即便想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也不知道从何入手。

三、中学生自卑心理的疏导策略

(一)进行个体咨询,了解问题根源

教师要想帮助中学生摆脱自卑心理,就需要深入了解中学生会自卑的原因,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找出学生自卑的根源。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教师应遵循保密原则,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隐私,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通常情况下,在进行个体咨询之前,教师可以先拟定一个谈话大纲,使谈话的内容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家庭展开。在谈话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自身的感受出发,与学生谈一谈最近的学习压力、对教师的感觉、与同学和家人的关系等。这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找出学生自卑的源头,进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有针对性的疏导方案。

(二)及时进行疏导,实施激励教育

中学生之间的交往主要是以学习或校园活动为载体的,在校园中有的人擅长学习,有的人擅长运动,有的人擅长绘画,有的人擅长交际……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有助于学生获得自信,从而敢于并愿意与他人交往。当学生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时,教师可以实施激励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改变现状,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上进心和求知欲。比如,当有的学生因为社交能力弱而产生自卑心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生生、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从这种自卑情绪中走出来。当有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自卑心理时,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当有的学生因为身材不够苗条、外貌不够漂亮等而產生自卑心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不要因为自身的不足就悲观、失望,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落实家校共育,共促健康成长

教育本身是多边活动,施教的一方不只有教师,家长也承担着很大的责任。由于每个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一样,对孩子采取的教育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前文提到,部分中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自卑心理,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家庭。鉴于此,教师除了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还应落实家校共育,让家长也参与进来,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具体来讲,学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设家长课堂,让家长了解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以达到共同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比如,有的中学生来自单亲家庭,他们在家庭中获得的关注较少,因此容易陷入自怨自艾的消极情绪中,产生自卑心理。针对这一类学生,教师就需要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认识到自卑心理给中学生带来的危害,引导家长掌握帮助中学生调节情绪的方法,从而达到帮助中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目的。

结语

自卑心理给中学生带来的伤害不容小觑,它影响了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阻碍了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要深入了解、分析中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克服自卑心理,重塑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教师还要和家长共同携手,让家长对中学生的心理状况给予更多的关注、支持和鼓励,通过家校共育,帮助中学生克服自卑心理,能够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迎接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猜你喜欢

自卑中学生家长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一个自卑者的自白:“觉得做什么都不行”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家长请吃药Ⅱ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