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路径
2023-07-21王珍
王珍
在推进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扩大阅读范围,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教师可以开发阅读资源,将非连续性文本引入课堂,帮助学生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推动学生主动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连续性文本而言的,一般包括图表、图解文字、目录、说明书、广告、地图、索引等内容。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精简、概括性强,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教师要积极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方法,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突出特征,开发资源
在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突出非连续性文本的直观性和技术性,在教材中寻找与之相对应的资源,以提高教学效率。具体来说,在突出非连续性文本的直观性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此类文本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极为常见,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够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突出非连续性文本的技术性时,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水平。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中的《村晚》一诗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读通、读顺,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如“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可以理解为“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处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这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形成画面感,为之后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做好铺垫。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将插图内容与古诗结合起来,进一步领会诗句的含义。如教材插图描绘了一个小孩子坐在牛背上吹笛子的画面,恰好与古诗中的“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相对应。结合图片内容,学生便能够理解该诗句的含义为“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归家,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最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呈现更多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突出重点,高效教学
在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重点推进,实现高效教学,充分发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价值。具体来说,教师要设置相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注重读写结合,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一文时,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插图和在网络上搜集到的有关素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在大量图片的视觉冲击下感受四季之美。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你对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分别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你认为各个季节的特点是什么?”,以引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思考。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给出的答案与图片素材,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出发理解教材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此前提下,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读写结合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写作,介绍自己眼中的四季。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积极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创作。如:在观察完有关春季的图片后,学生可能会写“在春风吹过麦苗的一瞬间,大地换上了绿色的衣服,树上的绿叶、地下的小虫都赶来为她祝贺”;在观察完有关冬季的图片后,学生可能会写“刺骨的寒风不停地吹着,把我吹成了一团,还时不时地有雪花落下来,和我一起跳舞”。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课外的非连续性文本,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更多文学常识。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鼓励学生阅读《父与子》《丰子恺漫画精品集》等书籍。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有重点地开展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积极引导,教授方法
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让学生发现并总结阅读的技巧和方法,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快速而准确地捕捉、提取、整合信息,进而提高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之后,教师可以延伸教材内容,带领学生开展专题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师可以先展示漫画“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种不文明的交通行为被网友称为“中国式过马路”。并出示两则阅读材料,材料一为对某小学学生遇到红灯时的心理状态展开的调查,如表1所示。材料二为对于过马路时的交通陋习,交通管理部门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具体来说,在大路口,处罚成群闯红灯行人中的前三人;在小路口,对于闯红灯的行人均处以五十元以下的罚款。
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上述材料,概括出整治行人不文明交通行为的方法,并针对“中国式过马路”這一危险行为拟写多条劝诫标语。如有学生无从下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勾画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关键信息,梳理思路,以提高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技巧,如抓取关键、获取信息、归纳信息、合理推断等,以帮助学生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
四、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非连续性文本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在培养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时,教师可以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非连续性文本,并借助新奇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现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双重提高。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在班级中与同伴分享,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图片,并鼓励学生尝试根据不同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接着,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绿水青山的图片或视频,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堂所学、生活经验和网络资源,整理出具有实践意义的“环境保护小建议”。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绘画水平较高的学生为“环境保护小建议”配上插图,以便他人理解。在作品完成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环境保护小建议”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栏,呼吁更多人关注环境问题。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环境保护标志或警示牌,并与同伴一起解读其含义,促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价值观。同时为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供更多素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五、科学评价,增强效果
在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具体来说,评价结果要真实可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评价方法要全面、客观、多元,转变以教师为主的片面评价方式;评价语言要具有激励性,确保增强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自信,实现学生能力与态度的双重发展。
例如,在完成部編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对学生展开科学评价。在张贴“环境保护小建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留出一些空白区域,方便其他学生在观看后给予反馈,为学生带来更加新奇的体验,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并借助一些措施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如将学生整理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经验、环境保护小建议等,随机分发给全班学生,让学生进行匿名评价,这既能让学生更加专注于评价本身,又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评价热情。
在落实科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听取学生的建议,适当调整教学方法,使评价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有学生提出可以进一步丰富生活化非连续性文本,教师便可以适当引入说明类、表格类的非连续性文本,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保障,以提高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结语
提高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发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突出教学重点,打造高效课堂,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并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最终提高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