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童心课堂”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2023-07-21朱军

幸福家庭 2023年5期
关键词:童心儿童数学

朱军

童心是儿童生命成长的“密码”,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密码”。儿童的童心需要发现,也需要保护;需要扶植,也需要引导;需要培育,也需要发展。构建“童心课堂”,教师需要秉持儿童立场,基于儿童的视角开展教学。让教学回归童心,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幸福感。葆有童心的状态是一种本真意义上的生命状态,构建“童心课堂”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感、润泽学生的心灵,从而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一、回归童心,回归教学的本义

“童心课堂”是一种充满智慧的课堂,也是一种充满爱的课堂。童心是一种赤子之心、淳朴之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构建“童心课堂”,滋养学生的童心。“童心课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情况,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童心课堂”是自由的、自然的、生长的课堂。

(一)“童心课堂”的自然性

“童心课堂”是一种生本课堂,是一种以学定教、因学施教、顺学而导的课堂,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自然发生、真正发生。“童心课堂”让学生真正走上学习的前台,让教师退居于“幕后”。在“童心课堂”上,学生能够展开真正的、自然性的思考和探究。“童心课堂”顺应学生的心灵需求,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自然串联学生的知识经验与数学新知。比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先引导学生复习整数的加减法法则及其运算的知识,使学生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中,再让学生积极猜想、主动验证,进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童心课堂”上,学生能融合自己的已有知识和新知,也能融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新知。“童心课堂”能让课堂学习成为学生真实的、自然的一种生活,即“学习式生活”。

(二)“童心课堂”的自由性

“童心课堂”不仅是自然的课堂,也是自由的课堂。自由是儿童的特质,儿童没有自由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童心课堂”可以赋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由表达的权利,让学生自由地展开对数学的思考和探究。置身于“童心课堂”,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敢于创造,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在“童心课堂”上,教师不能用同一把标尺去衡量学生,而应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部分内容时,部分教师总是片面强调通分法,这会钳制学生的思维、禁锢学生的想象。笔者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探究空间,让学生自主尝试用各种方法来比较分数大小,从而让学生掌握灵活的分数比较方法。如化成小数比较大小、借助某一个中间数比较大小、交叉相乘比较大小、求倒数比较大小等。这样的课堂教学是“童心课堂”的应有之义,“童心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理想国。

(三)“童心课堂”的生长性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种自然、自觉、自由的活动。在“童心课堂”上,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得到充分的解放和舒展,教师要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数学。“童心课堂”能够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从知识走向能力、从能力走向素养。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测量圆的周长,还要让学生自觉地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圆激发学生测量的兴趣,还可以结合轨迹圆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的关系。在学生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渗透变与不变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极限思想等。总之,教师要借助“童心课堂”引导学生自主、能动地进行数学学习。

二、立足童心,彰显教学真义

“童心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激活学生的童心,立足学生的童心去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在“童心课堂”上,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经验、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在锲而不舍的数学思考中锻炼思维,与学生一起在学习中分享快乐、分享幸福。

(一)倡导儿童的话语——“童化语言”

部分教师主宰着数学课堂,其成人话语遮蔽了学生话语,使得课堂中成人话语泛滥、学生话语缺席。“童心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倡导儿童的话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童化语言”充满课堂。同时,教师要将自身的课堂语言儿童化,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成为一个“长大的儿童”,用儿童的语言去进行对话、交往、表达。儿童的话语是质朴的、天真的,是多视角的、创造性的,是发散性的、富有想象力的。教师要赋予学生话语权,要善于倾听他们的话语。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章中的“认识几分之一”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基于学生的认知经验,从学生能够理解的“一半”这一概念入手,让学生从生活化的层面理解“一半”的含义。据此,笔者先引导学生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分数意义,再引导学生自主解释“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分数的意义,进而概括出“几分之一”的含义。尽管学生的表达还比较稚嫩,但这些都是儿童的话语,如“两边一样多就是一半”“两边相等就是二分之一”等。这样的“童话语言”是值得肯定和倡导的。

(二)倡导儿童的活动——“创造性活动”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再创造是儿童的一种活动和游戏方式。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数学活动进行主动探索。创造是儿童的本能,通过再创造数学活动,教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習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部分内容时,尽管这部分内容是一种规定性的知识,但是教师可以让学生领略“被规定的风景”。在“童心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去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描述排列整齐的物体的位置,再引导学生统一描述位置的方式,最后讲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在创造性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通过探讨优化确定位置的方法。在创造性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应秉持“无错原则”,让学生大胆、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三)倡导儿童的体验——“具身体验”

要构建“童心课堂”,教师不仅要深化儿童的认知和理解,还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体验不仅是一种认知,更是一种切身的感受。简单的经历不是体验,只有刻骨铭心的经历才是体验。体验性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内在性。在构建“童心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把握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亲身感知和体验知识的构建过程,尤其要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其形成一种具身性的学习状态。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时,部分教师会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形,从面、棱、顶点的数量等方面概括它们的特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仅仅是表层知识,没有得到深层次的感受和体验。笔者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搭建长方体框架和正方体框架,再让学生用纸贴上长方体框架和正方体框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切身感受、体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依据它们的特征提出猜想,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验证,如测量法、对比法、比划法等。在多元化的活动中,学生能够获得更深刻的学习感受和更深入的学习体验。

三、指向童心,把握教学要义

构建“童心课堂”,教师要研究并把握“童心课堂”的操作要义,要还原童味、体现童趣、促进童化。在教学中,教师要解读童心、明晰童心、启迪童心,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认知力、理解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力等,要彰显数学学科“趣”的味道,释放学生“玩”的潜能,开辟学习“创”的天地。

(一)解读童心,让数学学习充满童趣

解读数学学科知识是“童心课堂”实践的重要方面。在数学教材中,数学学科知识是以学术形态和结果形态呈现的,教师必须将其转变为适应学生学习的过程形态、教育形态、生命形态等,要解读出数学课堂、数学学科知识中的“童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儿童化的处理。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部分内容时,单刀直入的教学方式虽然能提高教学效率,但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教师可以用故事或童话的方式包装这一部分内容,在讲解中插入“猪八戒分西瓜”等故事情节,这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事半功倍。解读童心能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童趣,同时也要求教师转变角色,革新教育观念,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明晰童心,让数学学習体现“童玩”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做思学共生”“学玩创一体”的过程。明晰学生的童心,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童玩”的过程,是“童心课堂”的操作要义。教师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激发学生的童思,引发学生的童想,促进学生的童言表达。比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借助教具引导学生开展了“转齿轮”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发现一个齿轮有10个齿,另一个齿轮有15个齿。笔者让学生思考当这两个齿轮啮合在一起时,转动多少齿数能使两个齿轮都回到刚开始的状态。这一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手转动齿轮,学生逐步发现了需要转动的齿数既是10的倍数,也是15的倍数,进而理解了最小公倍数、公倍数等数学概念的含义。

(三)启迪童心,让数学学习体现“童创”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建构、不断创造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和成长规律,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注重启迪学生的童心,助推学生的“童创”,培育学生数学的眼光和大脑。比如,在教学“认识负数”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导学生推算出不同于正数的负数表示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再创造,教师可以让学生理解“正负数是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让学生感受、体验正负数的相对性、正负数是随着标准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等内容。因此,在“童创”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消除困惑。

结语

“童心课堂”以儿童生长作为课堂教学的支撑点,以核心素养培育作为课堂教学的使命与责任。教师要成为“长大的儿童”,始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的视角来观照课堂教学,以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解读数学知识,精心设计数学教学活动,在概念讲解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总而言之,在“童心课堂”上,每一名学生都将成为独特的个体,都将向着明亮那方,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美好天空。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

猜你喜欢

童心儿童数学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童心绘天下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