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策略
2023-07-21张伟丽张诗雨
张伟丽 张诗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逐渐成为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需要深入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幼小衔接阶段是儿童学习生涯中的重要过渡阶段,幼儿园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时需要总结和归纳出现的问题,并结合儿童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性格特征创新教学模式,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帮助儿童顺利度过幼小衔接关键期,以便儿童能够快乐自信地走进小学。
现阶段,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显著的问题就是两者在衔接上出现了断层,导致儿童的各项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和提高。部分教师和家长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儿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忽略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导致儿童无法很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接下来,笔者就幼儿园和小学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进行了分析,以期发挥幼小衔接工作的作用,帮助儿童更快适应小学生活。
一、目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高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教师需要认识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学目标和教育理念上的不同。幼儿教育是教养并重的,教育方式以游戏为主,而小学教育则是以教为主的,教育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当前,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处于一种各自为政的教育状态,两者之间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科学合理的联动机制,无法满足儿童转变自身身份的需求,从而导致幼小衔接工作无法高效开展。
部分教师虽然已经掌握了相关的教育理念,知道需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促使儿童学会适应规则,也认识到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不同之处,但是在实际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时,他们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发生转变,对相关教育要求的理解不够透彻,因而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儿童年纪尚小,理解能力有限,幼儿园的超前教育会加重儿童的认知负担和心理负担。但由于教师没有认真理解相关教育理念,在认知方面存在偏差,让儿童在本应嬉笑打闹的年纪承担了较重的学业压力,这违背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
策略
(一)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
儿童在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所接触的学习环境大不相同。在幼儿园阶段会有专职教师和保育员全天关注儿童的行为举止,教师能够及时纠正儿童错误的行为习惯、解决儿童遇到的困难。但是当儿童进入小学后,班级人数较多,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给学生传授知识,与幼儿园阶段相比,教师对儿童生活的关注度会大幅降低,学习上的要求会更加严格。除此之外,儿童在进入小学阶段后学习的课程较多,需要同时接触不同学科的教师,这对儿童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幼儿园和小学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差异,提前锻炼儿童的自主能力和适应能力,帮助儿童快速适应小学生活。比如在生活方面,在进入小学后,午休的时间减少了,且儿童需要自主打扫教室卫生、自行去餐厅用餐等,这时,教师就需要逐步调整儿童一日生活的作息时间,帮助兒童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二)转变观念,多方配合
幼儿园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时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摒弃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弊端。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是为了协助儿童快速适应小学生活,使儿童在小学阶段能得到全面发展。对此,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引导儿童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为儿童进入小学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时,教师既要重视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协作,也要重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配合。同时,教师还需要适当调整大班的学习氛围,尽量向小学的学习氛围靠拢。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儿童定期参观当地的小学校园,让儿童提前了解小学校园的环境,从而提高幼小衔接工作的质量。
(三)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明确幼小衔接任务
儿童的发展虽然是阶段性的,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学前儿童与小学生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所以他们的发展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为确保儿童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健康成长,幼儿园教师要明确幼小衔接的任务,应用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模式。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儿童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所处的阶段不同,其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因此,幼小衔接工作应切实根据儿童的具体条件来开展,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确保衔接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在我国教育形式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幼儿园在教育环境、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上做出了适当的改变,而要想进一步提高幼小衔接工作的科学性,还需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
幼儿园在衔接阶段的任务主要是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启发儿童的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儿童健康的体质与心理,确保其在学习中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进取精神和独立自主的意识等。因此,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明确幼小衔接工作的方向,重点关注儿童的发展特点,不断强化儿童的各项能力,并促使儿童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真切的感受,帮助儿童形成系统的认知,从而增强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效果。在幼小衔接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性,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分析儿童的发展规律,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儿童进入小学生活奠定坚实基础,提高幼小衔接的效率。
(四)充分认识到幼小衔接工作中的误区
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会适当加入一些小学的知识,这种超前教育的做法一直是大众比较关注的,反对的呼声不断。近年来,超前教育的问题一直没能得到有效解决,归根到底是部分幼儿园教师对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理解误区。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过程中,避免超前教育是高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措施。
零起点不等于零准备,而是需要教师在儿童步入小学后实现零起点知识教学,在行为规范、学习能力和文化底蕴上,则要在幼儿园阶段为儿童提前做好准备。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教育理念,将儿童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果。
(五)有效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联系
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缺少联动机制是导致无法高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帮助儿童快速适应小学生活,幼儿园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与小学教师积极沟通。比如,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参观当地小学校园的活动,让儿童提前感受小学的环境和学习氛围。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可以定期开展交流,讨论如何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规范等,充分解读幼小衔接的理念和具体工作安排,明确双方的主要教育职责。比如,幼儿园教师需要培养儿童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儿童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小学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采取个性化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挖掘儿童的学习潜能,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从而促使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六)结合儿童的实际学习能力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和儿童的实际学习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儿童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小学教师要打破传统教育带来的束缚,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发挥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比如,对于知识零起点的儿童,小学教师在开展语文识字教学时需要让儿童了解汉字的音、形、义,重点掌握生字词的发音。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高效利用听觉和视觉的联系与碰撞刺激儿童的感官,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使儿童全身心投入语文课堂。同时,小学教师还可以结合所学内容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将儿童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课堂上,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趣味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儿童的综合素养、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能让儿童逐渐适应小学生活。
结语
幼小衔接工作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要在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儿童适应能力的同时,激发儿童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这才是教育工作真正的价值体现。此外,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家长保持良性沟通,努力帮助每个儿童平稳度过幼小衔接关键期。
(作者单位:
驻马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