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记念刘和珍君》与《祝福》的相似之处

2023-07-19蔡玲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3年4期
关键词:记念刘和珍鲁镇

蔡玲

《记念刘和珍君》与《祝福》都是鲁迅先生的优秀作品。前者为叙事散文,后者为短篇小说。虽然两篇文章的体裁不同,但它们在写法上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对此,笔者就简要分析一下,以期对同学们解读文本有所帮助。

一、都以小人物的经历为焦点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记念刘和珍君》与《祝福》这两篇经典文章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聚焦毫不起眼的小人物来展现当时的时代背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创作于1921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系军阀,派遣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冯玉祥部国民党守卫军,国民党军队被迫开炮自卫还击。事后,日本帝国主义以此为借口,认为国民党军违背了条约,之后联合英、美、法、意等八国公使,以武力威胁北洋军阀,颇有重演八国联军侵华的迹象。消息传开后,全国一片震惊,反帝爱国的怒潮不断高涨。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耻嘴脸和北洋军阀的卖国行径,刘和珍不顾学校当局的阻挠,奋起呼吁,在学校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并带领同学们加入请愿的队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学生遭到段祺瑞执政府卫队的射杀。刘和珍等数十名爱国人士不幸中弹牺牲。这就是著名的“三一八”惨案。惨案发生之后,为了帮助当权政府掩盖杀人的罪行,镇压革命力量,依附军阀的反动文人们制造了反革命舆论,污蔑请愿的民众为“暴徒”。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在听闻了刘和珍等人的噩耗后,鲁迅亲自出席了追悼会,并在避难的山本医院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该文以“刘和珍”为焦点人物,通过讲述其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愤慨与哀痛,深刻地揭露了反动派的凶残本质和黑暗的社会现实,有力地抨击了走狗们的卑劣行径,赞扬了爱国青年勇敢无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祝福》一文创作于1924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尽管帝制已被推翻,但政权仍被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掌握在手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广大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农村经济萧条,民生凋敝,封建宗法和礼教观念仍然束缚着广大人民。农村妇女更是苦不堪言,深受腐朽封建思想的迫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鲁迅先生写下了《祝福》这篇影响深远的文章。他以“祥林嫂”这一底层小人物为焦点,通过揭示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旧中国的黑暗现实,批判了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祥林嫂原本是一名勤劳、善良、朴实、坚强的农村妇女,但在地主阶级的压榨、封建礼教的摧残下,其肉体和精神遭受了雙重折磨,最终走上了绝望之路。她的不幸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社会的悲哀、时代的悲剧。

二、都以倒叙的方式来讲述故事

倒叙是文学作品中比较常见一种叙事方式。作者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或为了突出文章的主旨,故意把事件的结局置于文章的最前面,然后再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这种叙述方式可以使文章的情节更加曲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其产生一睹为快的想法。

从叙述方式上看,《记念刘和珍君》与《祝福》的作者均采用了倒叙的叙述方式,使文章充满悬念,引人入胜,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作者并没有直接按照时间顺序来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而是先写了刘和珍、杨德群的追悼会,借两名女子的悲剧结局来渲染悲伤的氛围,为文章奠定了悲伤的情感基调;然后交代了写作的缘由和意图;接着追述刘和珍生前的事迹,叙述其遇害的事实及遇难的经过;最后总结经验教训,评述请愿和烈士死难的意义。采用倒叙的方式,更容易触动读者的心弦,令读者不禁深思:刘和珍、杨德群到底是怎样的人?她们生前发生了什么事?她们与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有着怎样的关系?既然来参加追悼会了,鲁迅先生为什么又会独自在礼堂徘徊?只有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读者才会追根溯源,对故事的前因后果一探究竟。带着疑问去阅读和剖析文本的内容,用心解读“刘和珍”这一人物形象,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在《祝福》一文中,作者先交代了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之后直截了当地点明“祥林嫂”这一人物的悲剧结局:在鲁镇一年一度的“祝福”声中,她寂然死去。随后,作者对祥林嫂初到鲁镇、被卖、再嫁、再到鲁镇、沦为乞丐的人生经历进行了叙述,以此呈现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采用倒叙的方式叙述整个故事能让读者对文章产生好奇。阅读了文章的开头后,他们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如:为什么祥林嫂会在鲁镇的“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她生前究竟经历了什么?她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呢?她的死是否与鲁镇的人有关?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读者会迫不及待地去阅读文章,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此外,这种叙述方式也使鲁镇新年里热闹的氛围与祥林嫂凄惨死去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总之,《记念刘和珍君》与《祝福》是两篇非常经典的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比较二者的相似之处,在把握文本内涵的基础上积累写作旳经验,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盐城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记念刘和珍鲁镇
细读品味,勾勒刘和珍君的形象
“记念”可写做“纪念”吗
鲁镇社会的“和”文化背离
《祝福》教学经验分享
曲折盘旋 欲吐还吞——试析《记念刘和珍君》的抒情特色
我国蔬菜科技发展的小心记忆
——记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论鲁迅小说中对“鲁镇”的民俗描写
《祝福》中的三个“剩”
《纪念刘和珍君》的情感触动
《记念刘和珍君》反讽策略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