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洞悉家庭关系 激发内在动力

2023-07-19丁一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21期
关键词:生态系统理论家庭关系

丁一杰

摘要:家庭格盘是一种可视化的家庭治疗工具,它以格盘作为沟通媒材,可通过木偶的摆放引导来访者呈现家庭关系样态,用非言语的表达方式传递家庭内在情绪,使来访者清晰地看到自己家庭的模式以及需要调整的部分。在学校心理辅导实践中,心理教师在恰当的时机使用家庭格盘,可以使来访学生或来访家长用俯视的视角直观觉察到之前没有看见的部分,激发他们内在改变的动力。

关键词:家庭格盘;生态系统理论;家庭关系;学校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21-0050-03

一、问题的提出

在学校日常心理辅导工作中,我发现学生中常见的焦虑、抑郁、强迫、厌学拒学、手机成瘾、自残等问题,虽然表面上看是不同的问题,但都可归结为关系问题,这印证了那句话:“任何的心理问题其实都是关系问题。”这句话呈现的是一种系统观,即任何人都是关系系统的一部分,一个人出现问题,是他和这个系统互相作用的结果。既然关系问题是心理问题的源头,那么使用何种咨询方法可以直观呈现关系,快速觉察出关系背后的模式,并能激发来访者改变关系的内在动力呢?常见的与关系相关的心理咨询媒材有家谱图、家庭排列、家庭雕塑、家庭格盘等。在众多的心理咨询媒材中,家庭格盘的优势非常突出,它具有便携、灵活、直观的特点,广泛适用于学校个体辅导、团体辅导、心理社团、心理常规课等使用场景。

二、相关理论概述

(一)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他认为青少年在成长经历中,其行为和状态不是独立产生的,是和身边的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个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文化背景等。青少年的问题往往是其和所在系统相互作用、循环因果的产物。

心理问题的系统视角包括以下三个:

1.系统的需要。心理问题不是核心问题,而是关系问题的外显。问题因系统的需要而来,咨询师可通过扰动系统,消除此需要,从而解决问题。

2.系统的合作。心理问题是系统内部子系统合作的产物,是个体的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3.系统的机会。心理问题的出现是有意义、有功能的,是整个系统发展的机会。

(二)家庭格盘

家庭格盘是家庭治疗师们常使用的工具,它通常由两块木板和多个大小和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木偶组成,是活现家庭格局的、直观的投射工具。咨询师可使用这一可视化的沟通媒介,激发来访者的内在动力,促进其反思和改变。它于1978年由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罗德维西发明,初衷是帮助家庭更好地了解自身。2014年引进中国并命名为“家庭格盘”。

1.家庭格盘的功能与作用(见表1)

2.家庭格盘的组成

家庭格盘由承载物和木偶组成。承载物代表摆放者的某个系统,一般为木板。木偶的角色与意义由摆放者决定,团体辅导一般使用50个木偶,个体辅导一般使用35个木偶。

3.家庭格盘的空间重要性

(1)社会距离。木偶之间的空间距离代表系统成员间的社会距离。

(2)关系强度。木偶之间的对视角度代表系统成员间的关系亲疏。

(3)最终布局。木偶之间的相对位置代表整个系统的样态。

三、家庭格盘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一)个案概况

小微(化名),女,初一年级学生,主动求助。自述经常不开心,学习成绩下降,这种情况大概持续了几个月,无妄想,无幻觉,自知力完整,无自残行为和自杀意念。家里有一个弟弟,目前一岁。

(二)辅导片段

1.开场热身,聚焦问题

小微主动来到心理室,情绪低落。她自述无法觉察自己的情绪,我猜可能和她所在的系统有关,于是尝试使用家庭格盘。

心理教师:你刚刚说自己每天都不开心,有时会莫名流泪,而你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我想邀请你玩一个游戏——家庭格盘,看看它能不能帮到你,好吗?

小微点点头。

心理教师:请你在这张布的范围内用木偶摆出你的家庭,每个家庭成员包括你在内都要摆进来,位置由你决定。

小微的初始家庭格盘见图1。

心理教师:你摆的是什么时候的家庭?家里都有谁?可以介绍一下吗?

小微:这是现在的家庭,有爸爸、妈妈、我、弟弟。

心理教师:看上去大家的位置、距离都不同。我想问问,谁和谁的关系更近?谁和谁的关系比较远?

小微:妈妈和弟弟的关系更近,爸爸和我们的关系都比较远,他在外地工作不经常回家。

心理教师:你能给代表自己的木偶取个名字吗?让我们方便称呼它。

小微:叫“小蓝”吧。

2.外化症状,澄清问题

心理教师:对你刚才说的那个“不开心”,你也选一个木偶摆进来,它会在哪里?

小微把“不开心”轻轻地放在妈妈和弟弟附近。

心理教师:你把“不开心”放在了妈妈和弟弟旁边。现在,请你看着那个“不开心”,把你的手指放在“不开心”上面,感受一下那個“不开心”:它是什么时候来到你身边的?如果它有颜色的话会是什么颜色?如果可以改变形状,它会变成什么?如果它会说话,它会对你说什么?

小微默默感受着“不开心”,过了一会儿,她开始流泪。

小微:这个“不开心”是弟弟出生时来到我身边的。它是黑色的,形状像一块大石头。它总是对我说:“妈妈不喜欢你了。”

小微的第二次家庭格盘见图2。

3.探寻成因,演绎问题

心理教师:好像那个“不开心”与你和妈妈的关系有关。你能讲讲你和妈妈的故事吗?

小微:我爸爸因为工作在外地经常不在家,小时候都是妈妈带我,我和妈妈关系特别好,我很爱我的妈妈,一直都是我和妈妈一起睡。自从去年弟弟出生,妈妈就不和我一起睡了,和弟弟睡,让我自己睡。我特别难受,觉得妈妈不爱我了,我会刻意疏远妈妈,不听她的话,结果她更不喜欢我了,骂我不懂事,不帮她带弟弟。

心理教师:通过格盘,你知道了自己为什么不开心及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弟弟的出生使你和妈妈的关系疏远了。你其实很在意妈妈,你看看,如果可以移动你自己的位置,你希望自己在哪里?

小微把“小蓝”移动到爸爸和妈妈中间。

小微本阶段的家庭格盘见图3。

4.寻找资源,解决问题

心理教师:当“小蓝”来到爸爸妈妈身边,你的感觉如何?请你把手指放在“小蓝”身上用心感受。

小微:我觉得自己开心了一些,和妈妈亲近了一些。

心理教师:我注意到,你把“小蓝”放在了爸爸和妈妈中间,这代表什么意思?

小微:我有时觉得爸爸挺可怜的,一个人在外工作养活我们,我也想靠爸爸近一些,这样我们才是一个完整的家。

心理教师:如果奇迹发生,你真的可以像“小蓝”那样站在爸爸妈妈的身边,尤其是和妈妈的关系得到改善,你觉得你可能做了什么?

小微:我妈妈很辛苦,一个人带我和弟弟,我有时还会惹她生气;弟弟那么小,天天就知道哭,我妈妈一定很烦吧。我想每天做完作业后主动帮妈妈带一会儿弟弟,这样妈妈可以休息一下。我这样做妈妈也会觉得我很懂事,对我的态度会变好吧。

心理教师:通过今天的交流,我发现你其实很懂事,很会为妈妈着想。请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试一试能否改善你和妈妈的关系,好吗?

小微:好,谢谢老师。

四、运用家庭格盘的实践反思

(一)摆放者的部分

1.讲述时间的把握。将来访学生的讲述控制在10分钟之内,这样做既能帮助来访学生更简要地描述经历,防止被自己的故事催眠,又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家庭格盘的摆放和演绎。

2.摆放者必须在其中。在摆放过程中,要提醒来访学生挑选代表自己的木偶,并把自己摆放其中,这样我们才能直观地看到来访学生在系统中的位置及与其他成员的关系。

3.改变的只能是自己。在演绎的过程中,要提醒来访学生可以进行位置调整,但只能通过改变自己的位置来改善现状,不可以调整其他成员的位置,这点落实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做出先改变自己的行动。

(二)心理教师的部分

1.降低阻抗。如果来访学生一开始无法清晰地讲述自己的问题,可以直接热身开始格盘摆放。在摆放的过程中,通过直观的演绎,问题自然会浮出水面,并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2.只反馈事实。心理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只针对事实提问,澄清来访学生的诉求,和来访学生一起讨论现状、感受、变化、行动,不要提供任何建议,答案在来访学生自己心中。

3.不能侵入格盘。心理教师不要帮助学生直接移动木偶,也不要提出如何移动的建议,格盤是来访学生自己内在的心灵空间,完全由他自己把控操作,这样得到的解决方案才会更有效。

参考文献

[1]珍妮·弗里曼,大卫·艾普斯顿,迪恩·莱博维奇.儿童叙事家庭治疗[M].曾容,译.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

[2]安妮·费舍尔.青少年家庭治疗:发展与叙事的方法[M].姚玉红,魏珊丽,等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生态系统理论家庭关系
基于“二胎”政策下儿童玩具的互动性设计策略分析
有关孝道入法的实践性研究
一个从无偿到有偿的另类投资
分析卡夫卡短篇小说中的孤独者形象形成原因
生态系统理论视阈下大一新生角色适应问题研究
互联网对现代家庭关系的影响
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社会工作服务系统构建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策略
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爸爸,你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