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指导的阶梯式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 术后患者的影响

2023-07-18李爱霞张云储红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13期
关键词:阶梯式时效性心脏

李爱霞 张云 储红梅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具有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致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临床治疗AMI 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手段,可迅速清除罪犯血管内的血栓,及时恢复梗死区域心肌的血液灌注,降低病死率和改善疾病预后[1-2]。PCI 术后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和良好的健康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和改善疾病预后[3]。时效性激励理论通过有效时机的激励措施,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管理效果和生活质量[4]。阶梯式护理是根据患者康复的不同阶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康复效果[5]。目前鲜有将时效性激励理论和阶梯式护理联合运用到临床护理的文献报道。本研究以时效性激励理论为指导,以阶梯式护理为干预手段,观察对AMI 行PCI 术后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 年7 月—2022 年9 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AMI 行PCI 患者104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符合《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中AMI 的诊断标准[6];首次成功行PCI,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年龄18~80 岁。排除条件:心脏疾病终末期,濒死期,合并重要器官损伤或其他严重慢性疾病;合并精神、意识、认知、沟通功能障碍,文盲,依从性较差;病历资料不完整,中途退出研究,失访。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 例。对照组中男29 例,女23 例;年龄62.39±7.15 岁;BMI 25.43±1.39;受教育年限:7.74±2.36 年;合并高血压25 例,合并糖尿病7 例。观察组中男30 例,女22 例;年龄62.58±7.13 岁;BMI 25.48±1.36;受教育年限:7.69±2.38 年;合并高血压24 例,合并糖尿病8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会审批;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吸氧;做好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指导患者多喝水,利于造影剂的排泄;指导患者做好手术肢体的早期康复训练,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肿胀和血肿等异常情况;加强各种管道维护、生活干预和用药指导等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指导的阶梯式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目标激励:首先对患者的病理、生理和心理状况进行护理评估,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目标值,包括不良心理状态、依从性、生活质量、心脏康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并将目标值告知患者,力争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同和支持。

(2)责任激励:明确告知患者自身存在的不良生活行为、负面心理反应、依从性较低等问题对术后康复的不良影响。告知患者术后保持心情舒畅、合理膳食、科学康复、规范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影响术后康复效果和疾病转归的关键[7]。

(3)情感激励:通过多种形式的宣教方式,向患者介绍疾病和手术的相关知识和注意要点,不断提升患者的认知度和管理效能,提高遵医依从性和配合度。多体谅和理解患者的身心痛苦,多给予安慰和鼓励,倾听和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诉求,纾解患者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8]。

(4)榜样激励:邀请康复顺利和病情稳定的病友现身说教,鼓励病友之间沟通交流,分享康复的经验和心得;向患者介绍既往成功康复的病例,对情绪稳定、乐观开朗的患者给予表扬,不断提升患者的自信心[9]。

(5)行为激励:告知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必要性,指导患者正确做好阶梯式康复锻炼措施。术后0.5 h 开始,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握拳、手指按摩、弹指练习等锻炼;TR-Band 止血器解除后进行坐起训练、缓慢下床在他人搀扶下缓慢行走,逐渐过渡到自行梳洗、如厕、尝试跨步和上下楼梯等;配合完成有效咳嗽、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锻炼;做到循序渐进,量力而行[10]。

(6)利益激励:专科护士全程指导和监督患者完成阶梯式康复训练,从康复效果和经济学两方面,对各阶段的完成情况予以评价,纠正康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处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1)负性心理:采用Zung 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11]评估患者心理状态。SAS 和SDS 量表各有20 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为1~4 分,所有条目相加得分为总粗分,总粗分乘以1.25 后取整数分即为标准分,满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越严重。

(2)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调查问卷(MC MQ)评价患者的应对方式。MCMQ 量表包括面对、回避、屈服3 个维度,共20 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为1~4 分,分值越高表示调查对象对使用该应对方式的倾向或意愿越强烈[12]。

(3)心脏康复指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脏泵血功能。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价心脏康复状况,包括生理感受、躯体状况、情绪变化等21 个条目,每个条目0~5 分,得分越高表示恢复越差[13]。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评估生活质量,包括心理、躯体、生理、社会、认知等方面,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佳[14]。

(4)不良反应:护理干预1 周后,观察穿刺部位渗血血肿、穿刺部位感染、肺部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和导管性感染等院内感染发生率,持续性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脉再闭塞和心源性猝死等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

(5)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部统一制订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测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分100 分。<70 分为不满意,71~80 分为较满意,81~90 分为很满意,>90 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很满意+较满意)例数/观察例数×100%。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的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1 周后,两组SAS 和SDS 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应对方式评分的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应对方式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1 周后,两组的面对评分较前升高,回避和屈服评分较前下降,但观察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和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应对方式评分的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脏康复指标的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LVEF 水平和QOL 评分、MLHFQ 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1 周后,两组的LVEF 水平和QOL 评分较前升高,MLHFQ 评分较前下降,但观察组LVEF 水平和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MLHFQ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脏康复指标的比较

2.4 两组患者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2.5 两组患者干预后护理满意率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AMI 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在中老年人群中呈上升的趋势。AMI 患者的冠状动脉罪犯血管急性持续性闭塞导致供血区心肌缺血缺氧和坏死,出现持续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甚至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急性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PCI 患者术后康复认知度、疼痛和应激反应、负性情绪和穿刺部位血肿等,影响术后康复效果,增加心血管围术期不良事件和护理风险[15]。

AMI 大多为中老年患者,对疾病手术和术后康复的认知度较低,PCI 术后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常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术后康复效果。常规的PCI 术后护理主要是叮嘱患者卧床休息、观察穿刺部位渗血血肿、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按医嘱用药和一般性生活指导等措施,形式和内容较为简单,对术后康复的效果作用有限[10]。时效性激励理论是一种高度重视患者生理和心理多方面需求的新型护理模式,通过外源的鼓励和激发能充分唤醒患者的内源动力和潜能,调动和加强患者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16]。应对方式是患者针对疾病表现出的有意识的调节行为,主要包括面对、回避和屈服等态度,是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正确面对疾病的关键[17]。护理人员采用不同的有效的语言激励患者,使其不断改变自身不良行为,激发出自身的内部潜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纾解消极负面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共同参与治疗康复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正确认识和面对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SAS 和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和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负性情绪,调节了应对方式,与郭方方等[9]研究结果一致。

阶梯式护理是一种逐层递进的护理模式,以患者康复为切入点,以时间为主要链条,针对疾病不同阶段手术相应的护理方案,达到维护患者生理机能的目的[15]。观察组在时效性激励理念指导下实施阶梯式护理措施,首先向PCI 术后患者明确告知康复护理的心理和生理目标值,患者目前存在的不良行为和心理反应,通过多种形式的科学宣教、心理安慰支持等情感激励,成功病例的介绍和病友之间的现身说法等榜样激励,不断提升患者的认知度和改善不良心理状态[9]。AMI 行PCI 术后患者的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脉再闭塞、心源性猝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依然较高,制约了患者的疾病预后,尤其是合并脑卒中的老年患者。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超早期手术侧肢体主被动功能训练、逐渐过度到床上和下床活动,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有序的功能锻炼的行为激励,提高了心脏康复效果,减少了穿刺部位血肿、肢体肿胀、各种院内感染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8]。本研究同时也通过先进、实效的护理干预模式,降低了PCI 围术期医疗护理风险,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护患双方均获得了不同的利益期望值。AMI 行PCI 术后患者围术期仍存在着再狭窄和心力衰竭等风险,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影响疾病预后[18],术后科学的心脏康复训练尤其重要。本研究通过时效性激励理论指导下的阶梯式心脏康复护理措施,能通过改善机体血液循环,有效促使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吸收消失,提高心肌灌注量;促进心脏神经递质分娩和内皮细胞因子调节功能,提高心肌调节和舒缩功能;通过科学有序的心脏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神经调节功能,纾解负面情绪,从而促进心功能改善[17];本研究显示,观察组LVEF 水平和QOL评分高于对照组,MLHFQ 评分低于对照组,有效促进了术后心脏的康复,与贾菲等[10]和江彩霞等[19]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术后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降低,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与张蕊等[8]和徐玉凤等[20]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AMI 行PCI 术后患者给予时效性激励理论指导下的阶梯式护理措施,能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调节应对方式,利于术后心功能康复,促进护患和谐,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纳入的病例数还不够多,未能将研究对象进行多中心分组,未能对相关指标进行动态观察,未能考虑不同护理人员施行护理措施和效果的影响因素等,以期在今后的临床护理研究工作中改进和加强。

猜你喜欢

阶梯式时效性心脏
探讨个体化阶梯式疼痛管理模式在肿瘤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谈阶梯式朗读教学——以《天上的街市》为例
心脏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荷载预压加固吹填土时效性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兽医防控的时效性
当下新闻编辑时效性分析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模块阶梯式教学法的探索